中年返鄉,竹扇創作找到身心安頓的所在──築山城‧黃建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和許多為了討生活離鄉背井的竹山人一樣,黃建達在年輕時成了北漂族,在台北開過精品店、擺攤賣過烤玉米,後來輾轉到宜蘭做民宿。七年前,某一次他回竹山參加社區營造的志工活動,一待就是一個多月,許是勾起年少時的生活記憶,年過50的他,有了倦鳥回鄉的念頭。

黃建達還在台北打拚的時候,就和當時經營「天空的院子」民宿的何培鈞認識,當他決定要回竹山時,也正好是培鈞的「竹青庭人文空間」籌備開張之際,因為他懂吃,受培鈞之邀成為竹青庭的第一任廚師,與何媽媽一起研發菜單,後來他更在社區關懷據點擔任廚師。

喜愛藝術的他,因為鄉下生活放慢了步調,回鄉第二年,開始慢慢拾起創作的樂趣,利用廢棄的竹材做些夜燈、竹片畫、手機架等生活小物,他回憶在1970、80年左右是竹產業興盛的年代,各種竹製生活用品非常多,後來才慢慢走向工藝化。而他也在接觸竹子之後,越做越有興趣,參加各種研習營,真正去認識竹藝,踏入了工藝創作的領域。

以竹子為素材,可以變化出許多有創意的生活小物。

以竹子為素材,可以變化出許多有創意的生活小物。

創作手工摺扇,將工藝融入生活

黃建達成立了個人工作室「懷山石竹藝工坊」,在各類竹工藝當中,他選擇手工摺扇作為主力,還特別向竹山當地的藝術家江衍壽拜師學藝,希望能把手工摺扇的技藝傳承下去。他說明做一把摺扇有30幾道工序,扇骨從初胚、整形、打磨到細整,需要一支支處理,平均一把摺扇做下來要花上3~5天的時間,再加上裱扇面又是另外一門功夫。

做扇骨有非常多細工要處理。

做扇骨有非常多細工要處理。

除了製作扇面留白的摺扇,喜歡水墨畫的他,更能精巧地臨摹元明清古畫,讓每一把扇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去年他更和擅長牡丹彩繪的張文環老師合作,創作出來的摺扇受到日月潭涵碧樓的青睞,在飯店的精品店裡陳列展售。想要不斷挑戰自己,他今年又和「自然色手作坊」的藍染老師鄭司政搭配,要用藍染布來做扇面,嘗試異材質的結合。

臨摹古畫也是黃建達的興趣。

臨摹古畫也是黃建達的興趣。

「手工摺扇具備真正的工藝性。」投入創作之後,他有更深的領略。對現代人來說,摺扇是文人雅士的收藏品或擺設品,不過對他來說,摺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會放在包袋裡的必需品,他習以為常地說:「天氣熱的時候,也是可以拿出來搧一下。」

實體據點築山城,竹藝交流平台

在創作之餘,黃建達也關注竹山的竹工藝發展,竹藝以類別來說,目前大略可分為竹雕、竹編、竹家具、裝置藝術、生活文創品,而大多數工藝師都是以個人工作室的型態存在,如果有比較大型的案子才會再臨時找幫手。除了個人創作之外,平時可能開課、做DIY體驗,他坦言市場不大、不夠穩定,這也是竹產業復興需要努力的地方。

隨著踏入竹藝領域,他認識了時任「南投縣竹藝學會」的理事長蘇保宏,成為竹藝學會一員,積極參與會務,開始對這個產業有更多了解。蘇保宏長期在竹山深耕,以竹雕為主,也做竹藝教學和裝置藝術,他也是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台灣頂級工藝協會工藝師,熱心於推動工藝發展。

築山城提供工藝師創作品一個展售空間。

築山城提供工藝師創作品一個展售空間。

當黃建達得知台西客運後方有一間閒置很久的私人倉庫要出租,剛好他和蘇保宏老師都有經營一個實體空間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築山城」。他們考量大部分的工藝師都是單兵作業,也沒有店面,缺乏對外曝光的管道,在他們的構想中,築山城可以作為竹藝交流平台、轉介的角色、作品展售的空間,也和社區、學校合作體驗教學。

問他平常誰顧守築山城?他說其實很隨興,誰有空就來,所以想要在這邊遇到哪一位要碰點運氣,不過築山城已經成為他的生活重心,大多數時間都會在,而他也很歡迎大家不用太拘束地隨時走進來閒聊幾句。

築山城成為遊客可以認識竹山竹藝的實體據點。

築山城成為遊客可以認識竹山竹藝的實體據點。

竹藝復興計畫,讓議題持續在竹山發酵

2019年,築山城參與了小鎮文創的「竹藝復興計畫」,這是為期一整年的計畫,請來四位工藝師,三個月為一個檔期,在竹青庭人文空間辦主題展;此外,每位工藝師還要在三個月當中辦五場體驗課程,包括黃建達的摺扇、蘇保宏的茶則、葉梅森的風車、石金妮的竹編,讓竹子的議題持續在竹山發酵。只可惜接下來連續兩年因為遇到疫情,活動就暫停了。

黃建達觀察近幾年各地方政府、機關團體、私人企業舉辦許多藝術季活動,讓竹裝置藝術的需求增加,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另外也看到竹山鎮公所想要讓竹子變成竹山觀光特色的用心,其中包括支持竹藝師的作法,像是每年過年期間最熱鬧的燈會,往年是廣邀各學校、社區團體提供花燈作品,今年的「2022竹山竹藝燈會」則特別邀請由60位竹工藝師來負責60座主題花燈,並且規劃菸葉館、竹文化園區兩大燈區,大大提升了花燈的藝術性與觀賞性。

菸葉館的大型竹燈作品,為竹山增添亮點。

菸葉館的大型竹燈作品,為竹山增添亮點。

問他返鄉之後的生活如何?他說竹山很適合慢活,「竹山美在民情質樸、人文豐富,還有自然風景。」在這樣一個山青水綠的地方,能夠做文化保存,又足以過生活,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現在時興號召青年返鄉,其實在社會闖蕩過的中年後,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更能成為地方穩定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的沙龍
60會員
68內容數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2023/01/28
在拜訪「林三十六」之前,我沒有想過原來凍頂烏龍茶的「凍頂」是地名,指的是南投鹿谷的凍頂山;而鹿谷鄉與竹山鎮是比鄰的鄉鎮,若以茶區來說,通常劃分在一起。 凍頂山產茶早從清朝年間,歷史上有記載,只是後來世人漸漸遺忘了它的起源,世居於此的林家第七代子孫林宸緯告訴了我這個故事。
Thumbnail
2023/01/28
在拜訪「林三十六」之前,我沒有想過原來凍頂烏龍茶的「凍頂」是地名,指的是南投鹿谷的凍頂山;而鹿谷鄉與竹山鎮是比鄰的鄉鎮,若以茶區來說,通常劃分在一起。 凍頂山產茶早從清朝年間,歷史上有記載,只是後來世人漸漸遺忘了它的起源,世居於此的林家第七代子孫林宸緯告訴了我這個故事。
Thumbnail
2023/01/20
正對著台西客運的頂橫街上,門牌號碼1號,外觀看上去是木門與木格窗,直覺就是個溫馨可愛的空間,貼近窗戶往裡面看,會發現架上陳列著許多形狀各異的植物種子。
Thumbnail
2023/01/20
正對著台西客運的頂橫街上,門牌號碼1號,外觀看上去是木門與木格窗,直覺就是個溫馨可愛的空間,貼近窗戶往裡面看,會發現架上陳列著許多形狀各異的植物種子。
Thumbnail
2022/12/28
每個星期,在竹山台西客運一樓的候車大廳,總會出現這麼一個熱鬧場景,竹編的菜籃擺滿一地,工作人員(大多是社區媽媽)手上拿著清單一一點名,玉米筍一包、香菇一盒、白菜一顆……,他們在為「足安心蔬菜箱」的消費者配菜。
Thumbnail
2022/12/28
每個星期,在竹山台西客運一樓的候車大廳,總會出現這麼一個熱鬧場景,竹編的菜籃擺滿一地,工作人員(大多是社區媽媽)手上拿著清單一一點名,玉米筍一包、香菇一盒、白菜一顆……,他們在為「足安心蔬菜箱」的消費者配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但在異地待超過15天,我就會強烈地想回家。召喚我心底的那山、那水和那人,正在北埔。」 范揚武,61年次,看山手作 CASA HANDS 創辦人。北埔長大的木作工藝師,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畫家。喜歡天氣好的時候,買碗肉羹麵坐在山裡吃,以及夏天泡在純天然的溪水按摩浴缸裡。
Thumbnail
「一但在異地待超過15天,我就會強烈地想回家。召喚我心底的那山、那水和那人,正在北埔。」 范揚武,61年次,看山手作 CASA HANDS 創辦人。北埔長大的木作工藝師,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畫家。喜歡天氣好的時候,買碗肉羹麵坐在山裡吃,以及夏天泡在純天然的溪水按摩浴缸裡。
Thumbnail
國道六號走到底轉三個彎 尚大房的黃大哥住在那邊 秀美買藤床和他成為好友 今天應我們要求帶去交關
Thumbnail
國道六號走到底轉三個彎 尚大房的黃大哥住在那邊 秀美買藤床和他成為好友 今天應我們要求帶去交關
Thumbnail
喜樹老街位於台南市南區,是個約有三百年歷史的老聚落,至今還保留下許多早期傳統古厝,隨著社區改造、藝術與文創發展,以傳統歷史聚落和民俗人文為主軸,運用彩繪塗鴉出傳統的古樸風氣,讓這裡成為近年來新興的彩繪文創聚落。 喜樹老街 開放時間:全天候 地址:台南市南區喜樹路254巷 門票:免費參觀
Thumbnail
喜樹老街位於台南市南區,是個約有三百年歷史的老聚落,至今還保留下許多早期傳統古厝,隨著社區改造、藝術與文創發展,以傳統歷史聚落和民俗人文為主軸,運用彩繪塗鴉出傳統的古樸風氣,讓這裡成為近年來新興的彩繪文創聚落。 喜樹老街 開放時間:全天候 地址:台南市南區喜樹路254巷 門票:免費參觀
Thumbnail
我認識竹山小鎮,是2012年,從「天空的院子」開始。當時,這座藏在山間的三合院民宿已經遠近馳名,古孟偉與何培鈞兩個年輕人舉債千萬、山中修屋,讓一間用竹管、編竹夾泥牆古法建造的百年老宅得以重現古典優美的樣貌,這個熱血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Thumbnail
我認識竹山小鎮,是2012年,從「天空的院子」開始。當時,這座藏在山間的三合院民宿已經遠近馳名,古孟偉與何培鈞兩個年輕人舉債千萬、山中修屋,讓一間用竹管、編竹夾泥牆古法建造的百年老宅得以重現古典優美的樣貌,這個熱血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Thumbnail
前天到台東關山演講,之後除了騎關山非常著名的自行車道外,晚上住到池上。 池上這十多年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經營,透過以農村生活的節奏,創造了春耕――野餐節、夏耘――辦桌,秋收――稻穗藝術節、冬藏――文化講座,已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景點。175公頃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色稻田,是台灣遞向世界最美的一張名片。
Thumbnail
前天到台東關山演講,之後除了騎關山非常著名的自行車道外,晚上住到池上。 池上這十多年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經營,透過以農村生活的節奏,創造了春耕――野餐節、夏耘――辦桌,秋收――稻穗藝術節、冬藏――文化講座,已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景點。175公頃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色稻田,是台灣遞向世界最美的一張名片。
Thumbnail
夢想,從廢墟裡再生。一切,都必須從遇到這座被遺落在山林間的百年古宅開始說起……十多年前,年輕的兄弟扛下鉅額貸款,誓言要讓破落古宅重生。這座全台灣最美的民宿──天空的院子,開啟了小鎮的改變:人才、活力、創意逐漸湧進街弄,竹山從靜默的鄉鎮,翻轉成翻轉成帶著濃濃在地味的文創小鎮。小鎮的天空,沒有極限。
Thumbnail
夢想,從廢墟裡再生。一切,都必須從遇到這座被遺落在山林間的百年古宅開始說起……十多年前,年輕的兄弟扛下鉅額貸款,誓言要讓破落古宅重生。這座全台灣最美的民宿──天空的院子,開啟了小鎮的改變:人才、活力、創意逐漸湧進街弄,竹山從靜默的鄉鎮,翻轉成翻轉成帶著濃濃在地味的文創小鎮。小鎮的天空,沒有極限。
Thumbnail
陽光熾熱的午后,輾轉尋到位於竹東大橋下的東山竹木行。方下車,五指山身影清晰映眼,雲朵捲舒山嵐繚繞,飄渺如仙境,忍不住按下快門。再回頭看看身旁,ㄧ大片黃土泥沙地,堆放長長短短的竹材,是另一番辛苦營生的寫照。
Thumbnail
陽光熾熱的午后,輾轉尋到位於竹東大橋下的東山竹木行。方下車,五指山身影清晰映眼,雲朵捲舒山嵐繚繞,飄渺如仙境,忍不住按下快門。再回頭看看身旁,ㄧ大片黃土泥沙地,堆放長長短短的竹材,是另一番辛苦營生的寫照。
Thumbnail
竹手杖,握在手裡,它可以是輔具,但也可以是一個“溫柔相伴相隨”的故事。
Thumbnail
竹手杖,握在手裡,它可以是輔具,但也可以是一個“溫柔相伴相隨”的故事。
Thumbnail
顧名思義,或者工藝櫥窗,蒐羅台灣與海外的創作能量振翅起飛中的多名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讓這些作品在日常中的「作用」在店內靜好的空間各處、被適切地凸顯與發光,喚起人們對於器物使用及鑑賞的好奇初心、引導大眾有意識也有品味地選擇對自己最適切的日常生活器物。
Thumbnail
顧名思義,或者工藝櫥窗,蒐羅台灣與海外的創作能量振翅起飛中的多名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讓這些作品在日常中的「作用」在店內靜好的空間各處、被適切地凸顯與發光,喚起人們對於器物使用及鑑賞的好奇初心、引導大眾有意識也有品味地選擇對自己最適切的日常生活器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