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的幻滅【影評:《投奔怒海》許鞍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奔怒海》於1982年在香港上映,是導演許鞍華「越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全片以芥川汐見(林子祥 飾)的視角,一步一步踏進1975年共產黨解放越南後的世界。電影開篇便是共軍浩浩蕩蕩入蜆港的畫面,紅旗飄揚,夾道兩旁的百姓歡呼揮手,芥川手持相機跟隨軍隊入城,努力捕捉每一個歷史畫面,最後被一個雙手撐著拐杖的孩子吸引了,尾隨他走進尋常百姓家。
其後,芥川遇見了琴娘(馬斯晨 飾)、祖明(劉德華 飾)、阮主任(奇夢石 飾)、夫人(繆騫人 飾)等一群在這怒海中掙扎的人,而自己也不知不覺深陷其中。筆者在電影中看見了幻滅,是人物對於理想的幻滅,故本篇想聚焦於此,並私心推介許鞍華的其他電影。
raw-image

芥川的幻滅

芥川是越共的國際友人,負責把解放後的越南生活呈現給世界看,是一種外來者的審視。他一直在文化局的安排下參觀和了解越南解放後的世界,看到的是小孩鬥快摘西瓜,生活富足的新經濟區,但紙是包不住火的,更何況是四處起「火」。芥川意識到自己一直未看見事情的真象,於是提出獨自遊蜆港。於是,他遇見了琴娘一家,看見了軍隊在市集拉壯丁,新經濟區內人如草芥的處境,小孩在路邊拾荒被遺棄的手榴彈炸死,寡婦因生計所逼賣淫被政府說是破壞國家秩序而自盡......

與其說幻滅,不如說是芥川終於撥開雲霧見真章。在這陽光明媚、歡聲笑語背後是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蜆港,他奮力送琴娘和小弟離開,卻在護送途中身葬「大海」。

raw-image

阮主任的戀殖與幻滅

阮主任在電影中出場次數不多,卻是個饒有趣味的人物。他在椰林樹影下與芥川散步,談起過去的自己:年輕時曾留學巴黎,大半生獻身於共產革命,為革命坐牢,年老時卻發現自己喜歡喝法國酒,食法國菜,偶爾還想找法國女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戀殖者。他感慨著:「越南人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卻失敗了。」正正是這份戀殖情懷,讓身邊的年輕幹部有機可乘,被標籤上「小資產階級濫情」,視為對共產主義不忠,從蜆港調配到新經濟特區。

年輕時嚮往共產主義,年老時緬懷留學巴黎歲月,幻想與幻滅之間,就是他的一生。

raw-image

尾聲:許鞍華的人文關懷

《投奔怒海》在1982年上映,是自《獅子山下:來客》(1978年)和《胡越的故事》(1981年)以來許鞍華對越南難民的關懷,但不少人覺得許鞍華是借越南人的故事說中國內地,甚至香港的故事。而導演在《許鞍華說許鞍華》一書中卻表示沒有此原意:「我當時只是honestly去拍一個越南故事,我冇諗過要影射大陸,但是戲出到來人人都話似寫大陸,連我自己都覺得似,但當時真是無此用心。」看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順便一提,這齣電影的誕生也是絕處逢生,因為當時政治原因,同時被內地和台灣禁映,周潤發也因此辭去「祖明」一角,改為初出茅廬的劉德華飾演,是他的第一部電影。劉德華在《好好拍電影》(2021年)中談及許鞍華(Ann)時,說了兩點:第一,在片場吸菸兇狠;第二,口裏說想拍商業片,其實是走文藝路線。

的確,她在香港電影上就是這樣的存在,拍自己所關心的話題,又不自覺將人文關懷和文學素養置在其中。筆尖至此,也只是粗略分析,若有閒餘時間,不妨找來看看(YouTube有粵語版,連結附在下方)。最後,筆者很期待Ann姐第三次挑戰張愛玲作品但因疫情遲遲未能上映的《第一爐香》!

《投奔怒海》粵語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x_ls4y_3sQ&t=3455s&ab_channel=BowenCase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ngwah的沙龍
2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那是一條從越南流向台灣的河水,河畔站著一群準備捕撈的人類,將漁網上的「阮國非」拉上了岸,看著他奮力掙扎跳躍,腮一張一合地呼吸,我們才明白他同樣渴望活著,但此時的他已成了人類眼中的肉塊,等待著他的只有死亡。《九槍》片名正是取自奪走他性命的「九發子彈」,拾起彈殼才明白年輕警察扣下了幾次扳機,血泊中翻攪身
Thumbnail
那是一條從越南流向台灣的河水,河畔站著一群準備捕撈的人類,將漁網上的「阮國非」拉上了岸,看著他奮力掙扎跳躍,腮一張一合地呼吸,我們才明白他同樣渴望活著,但此時的他已成了人類眼中的肉塊,等待著他的只有死亡。《九槍》片名正是取自奪走他性命的「九發子彈」,拾起彈殼才明白年輕警察扣下了幾次扳機,血泊中翻攪身
Thumbnail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Thumbnail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Thumbnail
《超級大國民》從 1950 年代橫跨至 1990 年代,以許桑為主要敘事者,跳切回憶和真實歷史畫面,表達許桑對時代的複雜情感。大量使用表情特寫及內心獨白,讓許桑側錄時代印象,城市的歷史疊層一一浮現,與記憶相對照的同時,也看盡許桑的內心。全片幾乎都以暗冷色調做詮釋,兩款海報也都是同樣色系的設計⋯⋯
Thumbnail
《超級大國民》從 1950 年代橫跨至 1990 年代,以許桑為主要敘事者,跳切回憶和真實歷史畫面,表達許桑對時代的複雜情感。大量使用表情特寫及內心獨白,讓許桑側錄時代印象,城市的歷史疊層一一浮現,與記憶相對照的同時,也看盡許桑的內心。全片幾乎都以暗冷色調做詮釋,兩款海報也都是同樣色系的設計⋯⋯
Thumbnail
《投奔怒海》於1982年在香港上映,是導演許鞍華「越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全片以芥川汐見(林子祥 飾)的視角,一步一步踏進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後的世界。
Thumbnail
《投奔怒海》於1982年在香港上映,是導演許鞍華「越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全片以芥川汐見(林子祥 飾)的視角,一步一步踏進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後的世界。
Thumbnail
他關起衣櫃,同時也推開那個好長,好長的夢。 後來的兩個禮拜,吳維勳再也沒有在資訊大樓後門看到虎斑貓,連帶地也未曾再遇見那個對著他笑的青年。 當時應該要問名字的,吳維勳想著。對方大概不是GAY吧,沒有味道。 即便細膩如光。
Thumbnail
他關起衣櫃,同時也推開那個好長,好長的夢。 後來的兩個禮拜,吳維勳再也沒有在資訊大樓後門看到虎斑貓,連帶地也未曾再遇見那個對著他笑的青年。 當時應該要問名字的,吳維勳想著。對方大概不是GAY吧,沒有味道。 即便細膩如光。
Thumbnail
[越南] 時間回到幾年前,大約下午兩點異常濕熱的巴拿馬舊城區。我從台北搞了五十八個小時才降落在巴拿馬,跟長谷川來個世紀相會。天花板上風扇啪啪趴的轉,燈光有規律的忽明忽暗,我閉上眼睛仔細適應當時的時間、地點與氣候,並且享受著躺平的感覺。 我恍恍惚惚的聽著長谷川說著她在古巴遊歷的種種,在我就要快睡著的那
Thumbnail
[越南] 時間回到幾年前,大約下午兩點異常濕熱的巴拿馬舊城區。我從台北搞了五十八個小時才降落在巴拿馬,跟長谷川來個世紀相會。天花板上風扇啪啪趴的轉,燈光有規律的忽明忽暗,我閉上眼睛仔細適應當時的時間、地點與氣候,並且享受著躺平的感覺。 我恍恍惚惚的聽著長谷川說著她在古巴遊歷的種種,在我就要快睡著的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