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的紐約秋天,有三個人的命運彼此牽引著。
從香港獨身赴美讀書的李琪(鍾楚紅飾),原先企盼能與先一步到美國讀書的男友 Vincent(陳百強飾)重聚,千里迢迢抵達美國,迎來的竟是發現男友早已移情別戀,偏偏新女友看上去高貴優雅,儼然與自己是不同世界的人。分不清是自卑或自憐,李琪退出這段三角戀,看似瀟灑,但其實痛苦不已。
不再遙遠,也不再美好的布魯克林大橋
愛情不順,現實更惱人。當布魯克林大橋不再是遙遠的異鄉美景,而是每日都因交通帶來轟隆噪音的干擾,移民日常才真正開始。前來接機的親戚船頭尺(周潤發飾),由於從前跑過船,去過不少地方也結交許多朋友,在當地華人社群相當吃得開。相較船頭尺的草根,李琪是位受高等教育的女子,雖稱不上驕縱,但也備受旁人保護。船頭尺則正好相反,他是個看盡社會底層,作風不加修飾的男人。
兩人最初互看不入眼,李琪嫌棄船頭尺的粗鄙,船頭尺則形容女人是「茶煲」,亦即「trouble(麻煩)」。然而,看見這個同鄉女孩如此為情所苦又水土不服,出於善意,船頭尺陪伴她適應美國新生活,轉移情傷。當李琪在感情上受傷或現實中遭遇困難時,船頭尺也總是義不容辭相助,沒想到兩人卻漸漸培養出友達以上的情誼。
那輛門關不上的車
機場初遇時,船頭尺用他那輛門關不上的車載著李琪,此處物件安排何其巧妙,船頭尺就如那輛車,外觀不怎麼起眼,乘坐時還得用手拉著車門,卻讓人坐得自在自適。比起那些表面亮麗,內在無從得知的人們,他的缺點一眼看清,一覽無遺,無意包裝,也正因如此,相處日子久了,往往只會愈加發現他的好。
「有一種男人,你和他在一起很開心,你很想和他在一起,可是要你嫁給他,你又不會。」──說穿了,船頭尺就是愛情故事中,那個註定未果的備胎,他什麼都好,但就是不對,縱使演得再入戲再誠懇,男主角名份也終究不在他身上。但這並不必然是悲劇,反因如此,彼此能成為更特殊的存在。
看多了影視作品,便會發現總有這樣的人,看似很可能修成正果,但偏偏差個臨門一腳,最終走向迥異殊途。不過,此種角色總是能收服無數觀眾的心。現實世界中,我們嚮往瘋狂一回,渴望悖離現實、跟隨內心那麼一次,無論是現實或緣分做了最終決定而留下遺憾,那也成為無數男女心中的白月光與記憶中可望不可及的溫柔鄉。
階級無處不在的童話
片名有「童話」二字,但這卻是部反童話的故事。電影裡沒有王子公主,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云云,更看不見反派,只有遺憾與悵然若失。這對價值觀、生活習慣和知識水準都南轅北轍的男女最終沒有走在一起,似乎也是意料之內。像童話的,大抵是這段關係中的純情──那些教人悸動,令人費解,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點滴情愫。
這是愛情故事,也是階級故事。即使在最民主新潮的大蘋果,階級仍無處不在。李琪初遇男友新歡,雖滿腹忿恨,卻選擇掉頭就走,這除了是華人習以為常的含蓄處事,也是因她看見那位新女友的高貴行頭而感到自卑,於是當李琪問著船頭尺「我和她誰美?」這個亙古難解的問題時,她心中早已有答案。李琪清楚知道,她們是不同世界的人。再者,當李琪從住家來到高級住宅區長島(Long Island)兼職家教,就像跨越階級的不速之客,一瞥那些紐約富人們是如何過生活;或是船頭尺為了關心李琪,打腫臉充胖子來到高級餐廳,裝扮成不是他的自己,階級在本片中,始終充滿存在感。
遠觀而言,這些人依然是那些西方白人眼中的「唐人」,他們住在漆黑潮濕的街道,講著聽不懂的語言,做著白人不願做的工作,就算出現在劇院前,也必然是來賣黃牛的。號稱打破階級的這個世道,其實只是不用身份與頭銜賦予階級,而是在日常生活的任何細節裡,為人縫上辨別階級的圖針。移民所感受的階級感又更為強烈,縱使再有財富,再有地位,你終究是外人。
因此片名中的童話,不單指這段愛戀如童話般的美好純粹──船頭尺從潦倒窮困的工人,靠著一己之力快速翻身成為餐廳老闆,這不也是眾人都聽聞過,卻沒多少人真正見識過、那最頂級的童話嗎?
懷念的港片盛世,港星韻味不老
近年來,我們有許多機會在大銀幕觀賞經典港片,愈發覺得 1980 年代港星都有種不落俗套的氣味。本片裡鍾楚紅風姿綽約,一頭及肩捲髮,偶爾迎著風而猖狂飄逸,她笑起來像是擁有全世界,憂愁時眼神則如深潭莫測,清純與嫵媚並存,毋需華美服飾或胭脂,便足以讓眾人眼神難以離開她。
相較鍾楚紅的清麗,周潤發更是出神入化。當年他甫憑商業成績大獲成功的《英雄本色》重新躍起,從票房毒藥華麗轉身影壇明星,但這部片中的周潤發並沒有一絲煥發榮光,只有銀幕上的船頭尺風華褪去,鉛華洗盡,頗有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우리들의 블루스,Our Blues)中,影帝李炳憲化身雜貨攤販的風味,你幾乎相信他就是那樣的人──明星與演員的差別,不言而喻。1987 年是周潤發風起雲湧的一年,那年他足足就有十二部電影接連上映,《秋天的童話》此類文藝愛情片原先不被外界看好,後來卻造就亮眼票房成績,周潤發更以船頭尺一角在金馬二次封帝,距離首次獲獎僅隔二年。
動人的紅姑與倜儻的發哥理應是眾人目光,男配角陳百強雖戲份不多,但每每出場皆讓人注意。那是個涉世未深的男生,是個分手還會用伍迪艾倫(Woody Allen)電影對白作為理由的文藝青年,明明角色不討喜,他的矜貴卻使人無法討厭,他的氣質更留給觀眾,短暫而永恆的驚鴻一瞥。
紐約之秋已成過去,故事卻愈加銘心
本片的成功也歸功於導演張婉婷,出生香港的她曾赴英美讀書,這部電影的靈感便來自其留學生活,也是她對紐約的愛。作為導演「移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秋天的童話》在愛情中加入些許現實苦澀,至今看來絲毫不泛黃也不蒼白。
片尾兩人在海邊重逢的「Table for Two?」經典片尾,更令人想起近代愛情經典《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的結局。然而,《秋天的童話》選擇不告訴你結果,兩人相視,從此畫面定格,接下來的故事便充滿各種可能。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
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全文劇照提供:甲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