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中的影子與慾望的產物

2021/08/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畢設週記|零貳 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就是他們眼裡的真實 。
「在一個黑暗的山洞裡,幾個人被綁在凳子上背對著洞口,無法動彈。在他們的後面是一堵牆,牆外有一堆火,火發出的光將一些事物的影子投射在洞底的牆壁上,而被綁著的人只能看到牆壁上的影子。他們以為事物的真實樣子就像洞壁上的影子一樣,那就是真實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掙脫了束縛,逃出山洞。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看到了一棵樹,但是可能由於直面刺眼的陽光,他非常懷疑眼前的樹是不是真的!當他的眼睛慢慢適應了外面的光線,他看清楚了那棵樹,並且真實地觸碰到它。他恍然大悟。馬上跑回去告訴那些仍然被綁在凳子上的人:真實的世界在外面,這裡只有虛假,只有影子。然而當這個人將那些被綁著的人解綁之後,那些人卻惱羞成怒,他們早已習慣了接受影子的「真實」,而把別人的勸告當作毒藥,這些人就把那個人用石頭砸死了。
柏拉圖《理想國》之洞穴理論
在最後所有囚犯都逃離了洞穴,他們也看見了那棵樹,一開始他們也懷疑,樹和影子竟然同時出現了,到底哪一個是真的?但是他們無法否認,這棵樹才是真實的樹,可感可觸的那棵樹比它的影子要真實多了!然後,結果是,有人害怕接受這種沉重的真實,逃回洞裡去了;而幸運的是,有人留了下來,接著去探索嶄新的神奇的世界!」
(柏拉圖《理想國》洞穴理論)
依照柏拉圖《理想國》中洞穴理論來看,我們不能強求所有囚犯相信我們長久以來認識的世界。如同《楚門的世界》中製作人Christof說到:「他如果真的有野心,隨時都可以走,他如果些要查出真相,誰也阻止不了他。」但要跨出去這一步,就會需要「勇氣」了。

所要論述的真實

由於上篇留言中舒茜跟逢哥給予的建議,要來面對議題中所要談論的真實為何?
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就是他們眼裡的真實
某方面來說,真實卻並非公正客觀且中性的存在,反倒是因為「相信」而存在,即是 你相信什麼樣的事實,那就會是你眼裡認定的「真實」。你相信什麼是真實,就會有那樣的世界。
我們的世界充斥著影像,當他意識到他要被拍攝的時候,站在鏡頭的前面,他拷貝了另一個自己。重點在於另一個自己,與真實的自己是不對等的。他拷貝出來的是一個他塑造出來的形象,是他認為自己應該是這樣的形象。然而照片被拍下來又是另一回事了,怎麼說呢?則相信的真實就變成了近似真實的存在。
人類感受的世界,只是真實的一種投射,並不是真實,現代的真實就在外表(appearance)和本質(substance)出現了二元性的問題,感官感受的都是外貌呈現的,最後照片上的人像,什麼都不是,只不過是個只能讓人想像,卻不能讓人具體感受的人像。所以說一張照片讓十個人看,可以看出十個故事。因為每一個觀者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生活背景,當然會想像出不一樣的故事來。這印證了照片是死物,它無法具體告訴你什麼,那些都是你靠想像製造出來的,而你想像中所呈現的就是那樣的世界。

上周對於自己的題目做了一個提問「社群媒體時時放映著的是真實生活嗎?
不確定,沒辦法給出正確解答,如上述所言「照片是死物,它無法具體告訴你什麼,那些都是你靠想像製造出來的」,畢竟各自有所解讀,所以也很難認定何為真實生活,如同柏拉圖《洞穴理論》中外面世界的樹與在洞穴中深信已久的影,我們無法為囚犯定義正確答案。
但真實這件事給予不同人不同的感受,也給予觀者誤讀的機會,以現今的社群媒體為例,在2018的雨天中拍照,卻利用特效將雨天修飾成為晴天,並發佈限時動態記錄欺騙過後的當下,卻在2021年遺忘曾經欺騙的過程,反而相信影像中的晴天為真。
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確實會因爲被重新詮釋後的照片改變,不只是在空間維度更是時間維度上給予多重面向的詮釋。
發佈限時動態的過程
但會產生社群媒體誤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新時代下產生的慾望

瑪瑙和綠石髓,你的勞動是在賦予慾望形式,可是勞動本身卻由慾望那兒獲得形式,而且當你樂在其中時,你只不過是它的奴隸。
( 伊塔羅‧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一個新時代下,慾望不停的在驅使著人在這個城市中不停的勞動,或著是說將慾望投射在空間化、生活化的形式之中。為了因應所有興起的慾望,城市也不得不隨欲賦形,與時俱變。從暗箱(照相機的雛形)攝影術被發明以來,我們就一直在積極讓一個所謂「真實再現」;產生一個新的慾望「擬像」,以尚‧布希亞曾經提及的說法,到了擬像的年代,已經沒有再現與被再現的對象之間是否符應的問題,因為擬像取代了真實,擬像之外沒有真實, 只會有所謂的「過度真實」。
這對話說明了真實與擬像之間的界線是已慢慢的模糊。到了科技發達的快速時代「真實與擬像」的界線已被打破,「慾望」不斷的將之間的感知、理解、觸摸打破,使之斷裂並不完整。城市慾望快速變化與疊加後,所傳達的資訊早已變的不同,所有的事物在快速文化驅使之之下,所謂的「真實與虛構」之間變的難以區分。
這件事(不完整的真實)或許能用空間舉例說明,水族館與背後隱藏的跳水台,由觀者而言他只能理解,以為這是嬉鬧意外掉入眼前的魚缸(虛構),並不了解背後是一座跳水台(真實),這個空間組構中產生了觀者與被觀者理解上的斷裂與不完整。
空間中的不完整與誤讀

我想紀錄下這個快速時代帶來的變革,充斥更多關於真實與擬像的議題,從這座失真的城市中找尋更多真實的詮釋,拼湊出「多重面向與不完整的真實」,而每個人所看見與理解的都並非相同的,期望能在不斷辯證中重構出能述說真實的空間。這已經不是一種可以用界線來區分二元上的差異,而是一種二元以上同時存在一個空間甚至是場所。
總結上述,我想提問社群媒體產生多重面向與不完整的真實是否可以形塑成空間?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