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國際趨勢,低碳轉型是未來成為永續社會的重要關鍵,為此,創新技術的發展與學術團隊的支援也相當重要,才能為碳中和目標持續注入活水。國立台灣大學近日發佈了《社會責任報告書》,針對台大校園擬定積極碳中和目標,也期望能以台大自身影響力,推動台灣政府與產業的低碳轉型。
大學社會責任 USR 是什麼?
大學社會責任,英文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是針對大專院校擬定的社會責任。2019 年,行政院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期許能協助大學進行更完善的社會參與,「鼓勵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改善學用落差;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進而邁入接軌國際之願景」,並成立「
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作為 USR 的發展工作平台。根據行政院表示,計畫策略包含五大主軸:
引動師生參與創新 :鼓勵大學發展以地方為本位之新型課程與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實作學習與分享的合作模式。
強化區域產學鏈結 :以在地需求為導向,導入開放式創新及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之概念,發展跨領域創新科技整合。
促進區域資源整合 :連結區域內公私部門資源,形成校務推展與社會參與之平臺機制,制度轉型及區域資源整合。
活絡在地交流網絡 :透過在地座談、論壇、策展、開放資料或參與式設計等方式,帶動大眾參與區域發展議題討論與公共溝通。
走向國際擴大視野 :強化國際參與及連結,深耕在地實踐基礎、穩步投入國際參與、與投入國際場域實踐。
行政院教育部推動 USR 計畫,協助大學進行更完善的社會參與。(圖片來源: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
積極實踐社會責任,台大宣布 2048 年碳中和目標
台大表示,隨著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氣候行動更成為國際高等教育界不可迴避的趨勢」,也列入台大的努力目標。台大於去年 6 月發佈了首本大學責任報告書,其中宣布了減碳目標:2028 年達成碳中和 50%、2048 年完全碳中和 。2028 年為台大建校 100 週年,也成為減碳路程的重要里程碑。
台大將以「在世紀末控制升溫幅度於 1.5°C」以及《巴黎協定》為目標,「藉由鼓勵技術創新、永續發展教育、產官學合作等方式帶動更多社會量能投入氣候行動 」,完成校園碳中和,再進一步推動台灣社會的轉型。
為此,台大啟動「永續校園治理暨碳中和規劃計畫」,參考了各國大學的低碳目標與治理策略並盤點台大現況,根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訂定了四大策略方向:「提升能源效率」、「低碳或零碳電力與燃料」、「電力化」、與「負碳排技術」 。此外,也將藉由校園政策、氣候變遷教育、鼓勵學生參與的方式提升台大低碳轉型的能動性,不僅要提升校園治理對環境永續的重視,也力求透過師生的參與產生更廣的社會影響。
台灣大學的 2020 SDG 成績:綠電、綠建築、循環經濟、永續投資
台大著眼於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前景與人才需求,自 2010 年便啟動離岸風電研究,並積極與國際廠商、研究機構合作舉辦講座、培訓計畫、人才招募、在職進修計畫、獎學金獎勵等。2020 年,台大擔任種子師資統籌中心,並成立相關學分課程,項目涵蓋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腐蝕與防治、水下聲學等主題,透過人才培育為台灣的風力發電發展盡一份心力。截至 2020 年,台大已開設了 950 堂以上的永續領域課程,有高達 55.08% 單位開設永續相關課程,並且啟動了 200+ 個永續領域研究計畫與 82 個永續學生社團 。
此外,台大學者也對於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貢獻良多,包含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鄭克聲教授協助分析台灣的海洋風場特徵,作為台灣商業運轉離岸風場的參考;工學院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受國家海洋研究院委託發展洋流發電,投入研究黑潮洋流發電的供電潛力與環境條件。
不只是學術發展,台大也已有實際商業化的綠電成果,瓦特先生就是一例。瓦特先生由台大 4 位不同科系學生所成立,透過台大創意創業學程的協助,搶入台灣綠電商機。瓦特先生首先「向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購入綠電,再轉賣給有需求的企業」,儼然成為「綠電中盤商」 ,透過瓦特先生的銜接,他們更目標普及綠電商品、讓低碳轉型變得更容易,加速台灣的能源轉型。
而在校園內部,台大也積極落實使用再生能源,在校內館舍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根據 2019 年報告,台大校園的太陽能裝置容量達 395 瓩,每年可供應校內建物用電 86,100 度 。
認同永續城市與永續社區的願景,台大也在校園建築上實踐。截至 2020 年,台大校園內共有 6 棟綠建築,包含教學大樓、卓越三期研究大樓 (鄭江樓)、生醫工程館、新進教師及學人宿舍、全校性實驗動物研究中心、農業育成推廣中心(鋤禾館) 。
台大表示,將於 2025 年前興建新的宿舍,預計能提供 3,750 學生入住,而新的宿舍建案將會帶入永續精神,採用綠建築標準 。不僅會選擇環保無毒的綠建材,也會搭配自然通風採光的設計,提供學生安心的生活環境,並且延長新宿舍建築的建築壽命,也能節省台大的長期開支。
此外,台大也相當鼓勵師生使用環境友善的交通運具。在台大校園中腳踏車相當普及,台大校方也與 YouBike 2.0 合作 ,在校園內部廣設站點,方便師生與遊客租用;除此之外,校園內部也設有電動汽機車的充電站與電池交換站 ,提供多元的運具系統,創造台大校園環境友善的交通足跡。
為促進綠色經濟,如何有責任地選擇性消費與確保永續生產也是產業與市場銜接的重要關鍵,而台大也在這面向有所突破。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周楚洋教授與桃園市環保局及在地豬農合作試驗沼氣發電,成立首座黑毛豬沼氣發電廠。這座發電廠囊括 5,000 頭豬,預計可提供每日 1,200 度的發電量,預計每年可減少 3,700 公噸的碳排放量 。由於過去豬隻的排遺、與其產生的廚餘、污水與廢氣都對於空氣與當地水資源汙染有嚴重影響,透過沼氣發電的運用,當地的養豬產業能夠降低對於附近環境的影響、減少使用化學肥料,更能提高產業競爭力。
此外,台大學生所創的杯特社也積極以自身行動實踐循環經濟,減少免洗杯的消耗。杯特社在學校推動「uCup 環保杯租借服務 」,讓消費者可以免費租借環保杯,並在任一合作店家歸還。杯特團隊不斷擴大校園外合作店家,並積極與校內系所、社團與活動團體接洽,截至 2020 年,已經累積減少超過 1,200 個免洗杯。
延伸閱讀 :民間自發減塑——台大商圈 uCup 循環租借杯平台案例 (手搖飲、超商咖啡塑膠杯需求大!環保署下半年推「一次性飲料杯減量辦法」)
為達成台大所設下的「2048 年碳中和」目標,台大也計畫在 2 年內公布具體的減碳措施,針對大學校園擬定更合適的氣候行動。
首先,為成功邁向「低碳校園」,2020 年底台大在校務基金的投資上撤除了高污染、高碳排產業,成為亞洲第一所完成撤資的大學 。台大表示,未來將會落實「永續投資」的觀念,將校務基金投資「具永續績效」的對象。截至 2020 年,台大永續投資的金額占整體投資量的 78.7% 。
在課程設計上,台大理學院也於 2016 年開設了「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整合跨學院、系所資源,培養成為融合國際經驗與知識、兼備解決問題與實踐永續社會的專業人才。此外,台大學生會也早已成立「永續小組」,不僅關注環境議題,也積極舉辦言講座活動,加強校內師生與專家、業界成員交流的機會,提升校內的永續意識。
台大近 3 年永續投資佔比,截至 2020 年已成長至 78.7%。(圖片來源:台大社會責任報告書 )
佔地廣大的台大校園也擁有豐富的樹木種類,不僅是人們珍貴的綠色資產,提供城市乾淨呼吸的空間,也是動物重要的棲息地。
以台大總區校園為例,總區佔地 40 公頃,共有 2 萬株以上的樹木,每年皆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去維護。而台大於去年推動「校園護樹計畫」,讓民眾捐款協助校方進行樹木健檢、照護等,截至 2020 年底,已有 103 株樹木獲得認養 。此外,台大也於 2001 年成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陸續推動相關課程與學位學程,並且於 2020 年積極與外部合作研究計畫,為陸域生命的永續發展貢獻。
事實上,聯合國所列的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台大針對各項目標皆有相應的成績與未來計畫,從終結貧窮、性別平權、到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多元夥伴關係都有囊括,完整報告請見「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責任報告書 」。
隨著永續發展越來越受重視,也需要更多人才、資源投入,才能再加速整體社會「低碳轉型」、「綠色轉型」的進程。台大身為台灣最高首府,也積極投入人才培育、技術研發、發展評估等面向,持續培養專業人才、並積極推動相關研究與氣候行動。台大2048 碳中和的減碳目標,將教育領域也加入減碳行列,也證明社會的永續經營不只是政府與企業的責任,任何人、任何單位都可以盡一份心力。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