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錢滿金庫,哩A投資兜愛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當年台灣經濟爆發的時候,流傳著「台灣錢淹腳目」,當時股市高點12682點。

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頓陷恐慌,美股幾次的熔斷,美國聯準會出手救市,提供史無前例的流動性,各國股市也拉了一大波,究竟台股是否高點已過、新台幣要重回30大關呢?

來看幾項政府統計數據:

  •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止,國內金融機構總存款高達50兆6,75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月增1,466億元、年增4兆1,721億元。
  • 存款總額在今年5月年成長飆上9.2%,創1999年8月以來新高,6月年增率8.97%,仍維持偏高水準。

切勿完全以台灣疫情作為觀察標準,我們的狀況和其他各國並非同步,例如今年5月台灣爆發多例確診,相對當時的歐美各國是平穩之際,而東南亞各國疫情時好時壞。

政府今年以來陸續提出紓困各種措施,像是發放救助金、提供貸款、振興券等,都動用了國庫支出,各銀行放款總額勢必放大,市場內流動的錢只會更多。

我們透過行政院主計處的圖表來看看台灣當前的貨幣供給變化:


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 (%)

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 (%)

常作為股市資金動能指標的M1B年增率,雖然由5月的17.74%下滑至17.36%,但仍屬歷史高檔。接著我們來看央行政策觀察指標M2的變化。


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 (%)

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 (%)

可以看出M2年增率在歷史高水位區間,筆者會說:「現在知道美國撒了多少錢了吧?台幣總量供給成長不少,卻還是升值,觸及廿年的高點。」不過回頭看看,相對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民國八零年代初期,其實M2年成長率還不算猛進式跳躍,與過去十年處在同個區間,更不用說已經退十步思考這一年半來的天量美元供給!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在他的巨作「國富論」提到一隻看不見的手( An invisible hand ),即供需的市場機制,從上文幾個關鍵數據不難看出,台灣的資金還是非常充沛,更令人注意的是有為數不少都在存款戶頭,假設更多動能注入,兩者將結合成推升資產的巨大力量。

進入下半年,世界各國皆進入經濟數據高基期的階段(與去年同期相比),而電動車成為顯學、晶片荒依舊,台灣出口可望維持強勢,這股資金浪潮想必還有一波發揮空間,各類資產都會式青睞的對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subasa-avatar-img
2021/08/25
諸葛呆大您好,請教台股市還会漲嗎??
個人認為還有空間,當然前提是國際股市不能太差
avatar-img
諸葛呆的耕讀筆記- 投資人生
137會員
303內容數
我是諸葛呆,超過20年的實戰交易經驗。曾任職避險基金、上市公司投資部,聚焦原物料大宗商品、總經分析與股匯研究。"Investing is simple, but not easy". #外匯 #投資 #CBOT期貨 #黃豆 #玉米 #小麥 #原物料 #原油 #美股 #ETF
2024/08/04
開門見山,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降息言論搞砸了。 市場開始責備聯準會太慢啟動降息,原先7月就應該動作拖到現在,非農數據不如預期強化大多數人的恐懼來源,「壞消息就是壞消息」。 總統大選臨陣換將 原本拜登還要力拚連任時,降息可以提前,來刺激經濟來確保連任的選票,但現在拜登退選,更被川普直接挑明
Thumbnail
2024/08/04
開門見山,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降息言論搞砸了。 市場開始責備聯準會太慢啟動降息,原先7月就應該動作拖到現在,非農數據不如預期強化大多數人的恐懼來源,「壞消息就是壞消息」。 總統大選臨陣換將 原本拜登還要力拚連任時,降息可以提前,來刺激經濟來確保連任的選票,但現在拜登退選,更被川普直接挑明
Thumbnail
2024/08/01
好的,7月最後一天聯準會給市場一個答案: 聯準會維持利率在5.50%不變,連續8次維持利率不變。 相信大家今天已經被飽讀各種聯準會訊息,沒降息是意料之內,不過給了市場很多信心。 股市上漲、美元下跌,這些反應都足以說明聯準會的敘述市場有買單。 FOMC聲明有些不同,來看看哪些措辭改變。
Thumbnail
2024/08/01
好的,7月最後一天聯準會給市場一個答案: 聯準會維持利率在5.50%不變,連續8次維持利率不變。 相信大家今天已經被飽讀各種聯準會訊息,沒降息是意料之內,不過給了市場很多信心。 股市上漲、美元下跌,這些反應都足以說明聯準會的敘述市場有買單。 FOMC聲明有些不同,來看看哪些措辭改變。
Thumbnail
2024/07/28
上週台灣歷經凱米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很多人還在善後整理,希望所有朋友都平安無事。 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上周末現任總統拜登正式宣布退選,甚至傳出他已身故的假消息、民主黨各大老遲遲未表態支持副總統賀錦麗等,究竟有多少政治折衷協調或確實因為身體健康因素我們無法得知,不過很確定的是現在會由副總統賀錦麗出征。
Thumbnail
2024/07/28
上週台灣歷經凱米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很多人還在善後整理,希望所有朋友都平安無事。 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上周末現任總統拜登正式宣布退選,甚至傳出他已身故的假消息、民主黨各大老遲遲未表態支持副總統賀錦麗等,究竟有多少政治折衷協調或確實因為身體健康因素我們無法得知,不過很確定的是現在會由副總統賀錦麗出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央行下修經濟成長率,台灣經濟前景如何? 最近,央行發布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從3月的2.21%下修到1.72%,減少了0.4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今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將不如預期,也低於去年的2.35%。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國際經濟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產出缺口轉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央行下修經濟成長率,台灣經濟前景如何? 最近,央行發布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從3月的2.21%下修到1.72%,減少了0.4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今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將不如預期,也低於去年的2.35%。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國際經濟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產出缺口轉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最新預測,台灣今年的超額儲蓄將達到3.1兆元,連續四年超過3兆元,累計四年的超額儲蓄高達13兆,已超過GDP的一半。 這麼龐大的閒置資金沒有用在固定投資,最後必然會流於金融性投資,從而流進股市、房市,為一國經濟帶來泡沫的風險。台灣的超額儲蓄率之高,算是獨步全球、舉世無匹。 依IMF算法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最新預測,台灣今年的超額儲蓄將達到3.1兆元,連續四年超過3兆元,累計四年的超額儲蓄高達13兆,已超過GDP的一半。 這麼龐大的閒置資金沒有用在固定投資,最後必然會流於金融性投資,從而流進股市、房市,為一國經濟帶來泡沫的風險。台灣的超額儲蓄率之高,算是獨步全球、舉世無匹。 依IMF算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位在職工程師,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我認為台灣經濟前景「狼煙四起」,但行為還是慣性存在投機,因為投資人還是傾向有記憶以來的中短期的經濟模式,忽略長期趨勢的轉變。 壓抑不下來的「通膨」與根深蒂固的「預期心理」,正式宣判了現代貨幣理論的是荒唐,沒辦法經過實體經濟的驗證,也宣告FED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位在職工程師,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我認為台灣經濟前景「狼煙四起」,但行為還是慣性存在投機,因為投資人還是傾向有記憶以來的中短期的經濟模式,忽略長期趨勢的轉變。 壓抑不下來的「通膨」與根深蒂固的「預期心理」,正式宣判了現代貨幣理論的是荒唐,沒辦法經過實體經濟的驗證,也宣告FED長
Thumbnail
昨天大陸央行公佈了一系列六月和上半年度的金融數據,為「超級週」揭開序幕...
Thumbnail
昨天大陸央行公佈了一系列六月和上半年度的金融數據,為「超級週」揭開序幕...
Thumbnail
A. 台灣4大外銷市場 年增率維持強勁走勢 1.美國和歐洲對應去年超高基期仍有高於兩成的強勢增長,未來配合基期走低,鞏固走升循環 2.東協在與病毒共存後,增速趨勢不變 3.日本增長也來到年內新高,對應通膨揚升和貨幣財政寬鬆,需求可期 4.中國在清零政策下較不樂觀 疫情到觸頂後下滑的時間約莫1個月
Thumbnail
A. 台灣4大外銷市場 年增率維持強勁走勢 1.美國和歐洲對應去年超高基期仍有高於兩成的強勢增長,未來配合基期走低,鞏固走升循環 2.東協在與病毒共存後,增速趨勢不變 3.日本增長也來到年內新高,對應通膨揚升和貨幣財政寬鬆,需求可期 4.中國在清零政策下較不樂觀 疫情到觸頂後下滑的時間約莫1個月
Thumbnail
2019年的突如其來的全球大疫情的擴散,美國政府史無前例的寬鬆政策『無限QE』快速又有效的維持了全球的經濟與股市,但相對造成的後遺症也是很龐大的。 2022年迎接到的2大挑戰-通膨及升息,一旦水庫一般的資金要回收的時候,是否還能持盈保泰,相信是每一位投資人今年的重大課題。
Thumbnail
2019年的突如其來的全球大疫情的擴散,美國政府史無前例的寬鬆政策『無限QE』快速又有效的維持了全球的經濟與股市,但相對造成的後遺症也是很龐大的。 2022年迎接到的2大挑戰-通膨及升息,一旦水庫一般的資金要回收的時候,是否還能持盈保泰,相信是每一位投資人今年的重大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