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實習誌#02 從"跳上車子離開傷心的台北"到"享受城南的自由"

2021/04/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份工作,本來就是由無數的沉悶無聊堆疊而成的。
關於台北
原本以為去旅遊、出國都可以睡得很好的我,適應力應該還不錯,沒想到卻花了整整兩個月才克服居住外地的心理壓力。不習慣台北冷到會瘋狂流鼻水的天氣,不適應溫度的變化,不適應雨,不適應物價,不適應壅塞的車流⋯⋯
對台北人來說,101難道不是心靈上重要的城市指標嗎?
也許是工作性質的差異,的確是不太習慣現在與上一份實習的步調,甚至在剛開始的一個多月後,萌生極度想回高雄的想法,幾乎是下一秒就想跳上高鐵離開傷心的台北的程度。我想像中的實習,不應該是坐在辦公室一天,沒有產值、沒有學習,做簡單差事而已,感謝上份實習同事們的教導,我知道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漸漸有了一些任務可以完成。除了幫忙藝術家佈展、巡展以外,我開始有機會校稿、用英文做各種事情、寫翻譯的稿子,開始去採訪、去實地考察,也去村子裡跟各種人開槓,去理解他們的生活,也寫了許多素材給藝術家甚至被採用,還有幫忙錄音、整理未來將啟用的圖書室等等。相比過去天天有新演出發生,這裡的確很不一樣,對吧?

即使如此,我還是留了下來,繼續住在村子裡。我理解到了這份差異,我了解正職究竟在忙甚麼,也理解為什麼他們可以做,而實習生無法做的諸多原因,中間也提過我的學習目標和想法,但有餘力做教育的人,並不多,所以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去挖掘答案。

我還記得剛報到第一天,拖著行李箱進村時,那種興奮與渴望。但現在我理解了,對這份工作不會有過多妄想了,也知道這個工作不適合我,所以才能放下心,去自然的過在村裡的生活。
公館水岸一隅
與其說是實習,不如當作在台北打工換宿是不是比較好?
是。自從換了心態後,我慢慢享受這裡了。想成是來實習的話,大概會很慌張焦慮,但想成是打工換宿,一切都變得不一樣。我還是很喜歡跟外國藝術家聊天,帶他們採買展材的時候,總是能聽到他們眼裡不一樣的台灣,也很喜歡跟訪談拍攝,去聆聽藝術家創作的理念,去理解他們的愛。

偶爾會去村裡的柑仔店找聖情姐、詹大哥聊天,也看看徐北北。我能理解,在這裡來來去去的人太多了,要拉近距離的話,沒有待個三五年是做不到的,但仍然會回味手煮的便當、泡麵、水餃等等。我也想再多看看徐北北,他是山東人,住在村裡三十年的老兵,看他唱卡拉ok,看他抱怨身體變差,看他抽那不該抽的菸⋯⋯。
村裡的人,用大投影幕唱卡拉ok
關於城南
假日,會騎腳踏車,沿著公館水岸晃晃。還記得晃到紀州庵時的感動跟美景,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綠意盎然、波光粼粼。坐在榻榻米上,感受上世紀的味道,微風輕輕吹來,懷舊的氛圍搖曳著心靈。當我走到離館時,發現為何沒有本館?看了故事,才知道原來是遭祝融所毀。館內的選書都很吸引我,是以後有空都想再來,花一下午閱讀的所在。

台北是很豐富又複雜的地方,如果輕易選擇離開,失去理解台北的機會,真的會很後悔,尤其城南的美景,不願錯過。這裡還有好多好多,想一個人去慢慢探索的美麗風景,還想去故宮、永康街、北投、北美館、大稻埕、迪化街、士林⋯⋯,慶幸有機會在這裡暫留,感謝願意踏出這步、不願放棄的自己。
為人詬病的建築美學,但我卻覺得這樣的特色很美。可以說我的台北濾鏡重,但我真不覺得這樣很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4會員
23內容數
從炙熱的高雄飛往未知的歐洲大陸,以一位22歲大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台歐文化差異,立志要在短短半年遊遍各國美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