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meme?公務機關迷因化宣傳?解讀現代社群的對話方式【上等肥肉podcast 03】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什麼是迷因?你有看過公務機關宣傳的迷因嗎?

如果沒有可以看以下新聞,了解政府單位或是政黨如何透過迷因宣傳,以及衍生出的爭議。不過這些宣傳方式到底不妥在哪?這些不妥原因與迷因的性質有關嗎?我們如何在適當程度上找到迷因宣傳的平衡?看看以下我們的分析吧!

「神迷因留言」網朝聖 海巡署疑怕惹議急改圖
都是迷因惹的禍?「哏圖」如何限制我們的想像?
國民黨候選人 用921大地震當宣傳口號


迷因的性質、特色、影響力


為了思考迷因在宣傳中是否妥當,我們似乎先探究迷因的特殊性,以及他獨有的特色。『迷因meme』這個詞的由來,可以參考陳瑞麟老師的文章。裡面十分仔細地提到最初的定義,以及這個詞是如何演變的。

培養meme於遊戲角落撰寫的文章中提到,迷因至少包含四個基本性質,分別是簡單、易辨識、易再製、諷刺或幽默,這些性質一說出來大家想必略懂略懂。

換句話說迷因的『使用門檻不高』,不只製作簡單閱讀也簡單,這也是為什麼現今我們點開社群媒體,迷因總會不經意地出現在某些貼文。其製作的成本不高,卻可以產生不小的共鳴,誰會不愛呢?

並且在『網路資訊視覺化』的今天,我們更傾向閱讀圖片、瀏覽影片,過往文字式傳遞資訊的方式漸漸被我們排斥。而這這之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資訊爆炸的今日,資訊來的非常快速且大量,使得我們不珍惜資訊的價值,發現太難理解或是閱讀時,就下滑至下一則資訊,畢竟社群媒體永遠有新的資訊不斷更新。

迷因就在這樣的趨勢中逐漸崛起,並且比文字更能傳達某些特別的情緒,或是一些特定族群的符號。例如:用哭哭狗狗的迷因圖表達因為某事難過,比起直接說出我很難過,更讓人願意去了解與關心你。而場外名人王希銘的各式迷因圖,就像是特定族群的一種神秘溝通方式,只要在留言串一起刷這些迷因圖,就能產生一種特別的歸屬感(雖然王先生似乎並不開心就是了)。

迷因成為了新世代的一種溝通方式,間單幽默的同時傳達了各種資訊,不用直接的溝通,卻建立了一種社群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新型態溝通中,大家總能因為這些幽默諷刺的圖片『感到快樂』。

而這也是為什麼,不論是電商小編或是政府粉專,都愛使用迷因作為資訊傳遞的載體。但是這之中是否存在著不妥呢?

面對迷因的宣傳力,我們需要考量什麼?


強而有力的社群渲染能力,使得迷因成為新世代特別的溝通方式。而各式粉專與政黨為了與這批新世代溝通,也開始使用這些不同以往的途徑。並且迷因的性質,也就是先前提到的容易製作、簡化訊息、方便理解,更成為各媒體各機關愛用的宣傳方式。

然而在這過程中,迷因的『諷刺性特點』卻成為了我們認為不妥的原因。
首先,諷刺或幽默的產生常與『刻板印象或是歧視』連結。例如先前海巡署發布的迷因圖,圖中呈現出母親應該照顧孩子的刻板印象。又或是先前非洲豬瘟的迷因圖,借鏡了當時羅志祥的情感事件,似乎默默傳遞傳統上認定的男女關係才是正確的。而日常生活中的我們,是不是也常運用「客家人就是小氣」這種實質是歧視性的語句、迷因圖,作為笑話來使用呢?

我們認為只要是公務機關,便應該盡可能地保持中立。不論是在政治光譜或是道德上,甚至於特定議題,都不應該淺藏特定立場。畢竟公務機關在一國家的定位中,本來就不應該帶有任何色彩。而自由主義社會中,人們擁有各式各樣的選擇權,而我們的選擇權不只是政治選舉上,同時也包含我們擁有自由去選擇我們想遵守哪些超越法律的規約。

例如:
我認為性行為是神聖的,所以我在結婚前不打算有性行為。你認為性行為是一種人與人的自然交流,沒有必要特別限制,所以很認同婚前性行為。

在自由主義式的社會中,這兩種觀點可以同時存在於社會中的不同群體、個人中,人人都有權利去選擇他想遵守的規則,又或是說訂定自己的道德觀點,只要不違背法律、不把你的觀點加諸於他人。而公務機關在這樣的社會中,必須抱持中立,因為些微的偏頗都可能使人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接受特定的道德觀點、國族觀點,而這是自由主義式社會中不樂見的情況。

回到公務機關使用迷因的情況中,如果些微的偏頗都是我們所不希望的,更何況是帶有刻板印象,更或是歧視性的觀點呢?

迷因趣味的背後,我們是否因此錯失什麼?


【迷因專題05】為什麼我們愛迷因?這篇網路文章中,作者總結喜劇家Steve Kaplan 說過的話:

「事實是,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生活都過得不是那麼端正,時常掙扎要隱藏生活裡那些不理性的、不講道理的、不恰當的部分,避免被一般人看見。喜劇的存在打破了這個框架,讓我們可以用戲謔的方式來談論生命中的種種荒唐。」

若從這個理解來看,喜劇、脫口秀、或是我們生活中的迷因,就好比一種短暫的逃生出口。逃離原本較為拘束的生活,讓自己放下壓抑,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不知道這些是不正確的。

但是迷因作為資訊傳播的載體會不會有負面影響呢?
我們發現,當迷因越是諷刺的好笑,人們反而越不會去真正的在意他透過迷因讀到了什麼資訊,以及想反映的社會問題。他們知道有這則資訊,但是沒有興趣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沒有真正的理解』。或許這就是現代的閱讀,一種較為淺薄的『瀏覽』。這並沒有對錯,畢竟這只是人們的選擇。

而迷因傳遞中,為了凸顯更多的諷刺與幽默,刻板印象或歧視的使用越是嚴重,『二元對立』的情況也越是明顯。而當公共討論中,出現越多這類的迷因資訊,容易使人誤解某些資訊『只可能有這些解讀方式』,減少了人們嘗試不同觀點的機會。這個情況在政治討論中格外需要重視,畢竟政治場域中的操作本來就傾向塑造兩極,使選民容易做出抉擇。

究竟我們該如何理解『迷因』這個近10年內出現的社群媒體互動新模式?在降低複雜性的同時,如何使大眾仍然對於社會議題抱持敏感度?而不是變得輕鬆的同時,使人們忽視好笑背後蘊藏的討論價值?這些答案,或許需要回歸到我們接受資訊的同時,是否永遠保持懷疑,始終帶著好奇心。



您有不一樣的想法嗎?歡迎留言批評指教!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擊『 讚賞公民的 按讚鈕 』。雖然還要先登入很困擾,但這可以實質的幫助我這一人團隊產出更多文章!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pizza島的方先生
5會員
8內容數
文組中的文組,哲學系學生轉職軟體工程師的經驗
2022/03/01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2022/03/01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2021/09/27
性對我們而言是什麼?似乎沒有明確答案,卻能知道這是一個害羞,又沒辦法好好討論的事情。性,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母總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件事,永遠等到第一次月經來才告知生理資訊。男生的性教育更是全然避而不談,比佛地魔的名字還恐怖,但是卻指望男生們能自己學習正確的性觀念。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09/27
性對我們而言是什麼?似乎沒有明確答案,卻能知道這是一個害羞,又沒辦法好好討論的事情。性,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母總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件事,永遠等到第一次月經來才告知生理資訊。男生的性教育更是全然避而不談,比佛地魔的名字還恐怖,但是卻指望男生們能自己學習正確的性觀念。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09/08
我不確定關於服務學習廢除的討論從何開始,但是「台南馬拉松服務學習疲勞駕駛死亡事件」或許是激起社會討論的重要關鍵。該事件激起學生對於服務學習作為規定,產生更深入的探討。例如:為什麼學校需要強迫學生自願服務?透過打掃環境真的能學到什麼嗎?學校是否將學生視為免費的勞動力?將其設置為畢業門檻有道理嗎?
Thumbnail
2021/09/08
我不確定關於服務學習廢除的討論從何開始,但是「台南馬拉松服務學習疲勞駕駛死亡事件」或許是激起社會討論的重要關鍵。該事件激起學生對於服務學習作為規定,產生更深入的探討。例如:為什麼學校需要強迫學生自願服務?透過打掃環境真的能學到什麼嗎?學校是否將學生視為免費的勞動力?將其設置為畢業門檻有道理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迷因文化的興起 迷因文化(Meme Culture)源於網際網路的早期時代,尤其是 Web 2.0 時代的論壇和社群平台,用戶透過圖像、文章或影片創造並傳播內容。迷因具有高娛樂性和快速擴散的特點,成為年輕世代網路交流的重要方式。迷因文化的價值在於共鳴感,它能快速引起群體間的共鳴,並激發行動力。
Thumbnail
迷因文化的興起 迷因文化(Meme Culture)源於網際網路的早期時代,尤其是 Web 2.0 時代的論壇和社群平台,用戶透過圖像、文章或影片創造並傳播內容。迷因具有高娛樂性和快速擴散的特點,成為年輕世代網路交流的重要方式。迷因文化的價值在於共鳴感,它能快速引起群體間的共鳴,並激發行動力。
Thumbnail
梗圖與迷因在當今的網路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不過它們都能夠引起廣泛共鳴,並吸引大眾參與。在幽默和創造力的驅動下,梗圖與迷因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並為品牌行銷提供了新的機會。
Thumbnail
梗圖與迷因在當今的網路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不過它們都能夠引起廣泛共鳴,並吸引大眾參與。在幽默和創造力的驅動下,梗圖與迷因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並為品牌行銷提供了新的機會。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是迷因的宿主,都被迷因控制了嗎?   ●迷因是什麼? 這個由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出來的新名詞,類比於生物學上的基因 (gene) 這個概念,指的是「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東西」。 換言之,迷因能將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是迷因的宿主,都被迷因控制了嗎?   ●迷因是什麼? 這個由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出來的新名詞,類比於生物學上的基因 (gene) 這個概念,指的是「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東西」。 換言之,迷因能將想法、
Thumbnail
給因為迷因幣而進入幣圈的賭客,迷因幣之於市場有什麼意義 ?
Thumbnail
給因為迷因幣而進入幣圈的賭客,迷因幣之於市場有什麼意義 ?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7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皆可收聽|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7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皆可收聽|
Thumbnail
迷因大賽第五彈,瘋狂做梗圖的大威 這次想說給個深一點的題目,不知道大家對於這種深度梗圖有沒有FU呢? 歡迎回饋給我唷!
Thumbnail
迷因大賽第五彈,瘋狂做梗圖的大威 這次想說給個深一點的題目,不知道大家對於這種深度梗圖有沒有FU呢? 歡迎回饋給我唷!
Thumbnail
這篇大概是就職現職後,我的第一篇專欄文章。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這篇就索性也分享過來吧!
Thumbnail
這篇大概是就職現職後,我的第一篇專欄文章。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這篇就索性也分享過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