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莉迪亞.豪爾赫《畫鳥的人》:過往並未消失而是化為回憶,堅韌地停駐在那生命深處

更新於 2024/12/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豪爾赫(Lídia Jorge)1998年發表的小說——《畫鳥的人》是一本不太好解讀,甚至有點晦澀的作品。然而相信每個人在第一眼讀到的時候,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的文字相當優美,並充斥著大量細膩動人的景物與心理描寫。很多地方刻畫深刻,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看地膽顫心驚。

閱讀《畫鳥的人》就像是在步入一座龐雜巨大的意象漩渦一樣。即便很多細節不容易確定真正的意義,對於書中刻畫的腳步聲、風聲、雨聲,讀者恐怕都會留下深邃的印象。就像作者在開頭的序中提到,這本書的靈感,一開始就是因為一場夜晚的雨。

我原本要遠離雨水而寫,但雨好像持續且永久地飄落紙上。——作者序

書中因此充滿了雨和雨聲的印象,甚至用各種和雨有關的場景,比喻華特一家陷入膠著對立的狀態。但除此之外,雨在書中也是一種思念的形象,勾動了華特女兒的獨白,並讓她注意家中每個人的腳步聲,想像離開她的父親華特,會突然回到家上樓找她。她的獨白,就像作者對於雨的描述,原本是為了遠離父親的思念而作,但到頭來,對記憶的敘述以及情感的細膩挖掘,卻反過來使那股思念和深藏的記憶更加化開,隨著意象瀰漫四周,將讀者還有主角們包覆在一個令人眩目的時空之中。

《畫鳥的人》的時間軸也有四散的效果,整本小說完全是由女主角的獨白、回憶、喃喃自語、抽離敘述構成,她的敘述方式有時是以「我」來描述,有時又突然跳脫,變成以「華特女兒」或「她」來稱呼自己,進行第三人稱描寫。而回憶一會兒來到遙遠的過往,一會兒切換成現在,說著說著又提到未來的遭遇以及在她生前家庭裡發生的事情。就如同書中所說,記憶將過往、現在、未來「結合成一條綿延不盡的履帶」,在無窮意象的敘述裡不停循環播放,甚至相互追逐。

我們甚至可以說,「現在」在《畫鳥的人》裡是不存在的。只有現場以及不是在現場的記憶。因為任何看似是「當下」、「現在」、「未來」、「過往」的事物,在敘述的時候,都早已被當作發生。裡頭有些甚至不是主角親身的經歷,而是華特的女兒把他人對於父親的描述轉為宛如自己看到的影像,「播放」在讀者眼前,並且從此變為記憶的一部分。此時,我們不經疑惑,那種存在在敘述中的「記憶」,究竟是單純過去發生的過往,還是正在發生的「現在」?

意象之外,《畫鳥的人》讓人著迷的地方,是時間和記憶之間的錯位關係。這兩者的關係不完全是對應的。某個程度上,記憶並不只是來自過往的事物,他同時也來自當下的情境與敘述的想像和加工。

記憶的法則其實就是法國哲學家德希達提出的「延異」(la différance)這一術語所表達的思想,其在其中認為語言的意思,總是會隨著時間的延遲,在不同的情境發生差異、變化,而無法被真正固定。反過來看,其實記憶也一樣,同一事件的記憶,不會每次回憶起來都是一樣的,而是會有新的變化,甚至在不同的時間點回憶同樣的一件事,都會帶來全然不同的意義。

人生並不單屬於擁有者,也屬於聽聞這段人生經歷的人。她知道華特的人生不只是她的,還屬於許多人,因為在瓦馬雷斯,每個人對他的人生都有所想像,而且會將自己的想像告訴其他人。華特也存在其他人的體內,人人都擁有一小部分的他,一起談論起來津津有味,彷彿擁有全部的華特似的。

這兒的「華特」已不再是華特這個實際上的人,而是各種「華特」的記憶、各種「華特」的延異。透過聽聞這些經歷,華特的女兒像是重新把父親喚回自己的身邊,對她而言,這些自己未經歷的事物,是一種超脫記憶的影像。即便不曾存在自己真實的記憶裡,他們也成了無法被取代的「回憶」。並使這種不完全真實的「回憶」化為「愛」的情感本身。

一種情感的激發,也許就是一種不真實的「回憶」。我們在《畫鳥的人》裡看到的不只是穿越不同時間的回憶,更是一股情感的不停流動。這股情感圍繞著一名「畫鳥的人」,在書中其實就是華特本人,而整本書可以說是他的女兒寫給他的獨白。

他被家裡的人視為逆子。從小就不和長年下來務農維生的家人們一起工作,成天只想跑出去玩,到處畫畫,特別喜歡描摹各種鳥類。成年後,他不小心搞大了一個女孩的肚子。父親希望他留下來負責,但他卻選擇加入軍隊,想要到處周遊。無奈之下,為了平息謠言,父親讓另外一個兒子庫斯多喬娶了那個女孩。女孩後來生下了一個女兒,雖然名義上她是庫斯多喬的女兒,但每個人都知道她的父親是從家族出走的華特。

華特的女兒也因此對父親沒有太深的印象。周遭的家人也不太理她,畢竟她的存在象徵著家族的醜聞。她唯一和父親產生連結的地方,是華特各種鳥類的畫作,有些本來就遺留於家中,有些則是華特從世界各處寄來的信件裡附上的圖畫。或者,是華特以前使用過的制服、手槍、器具……。透過這些物件,華特的女兒建構了自己對父親各種印象。而在書中,這些印象和家族的故事與一段葡萄牙國家的歷史重新連結在一起。

不知是不是因為華特出走帶來的刺激,范西斯科家族的其他兒子和女兒,接下來幾年裡也紛紛離開這個古老的家族,決定到國外去發展。那是在二戰結束後,葡萄牙的獨裁政體瓦解,並慢慢轉型體制時,鄉村陷入前所未有的衰敗,許多土地遭到遺棄,沒有人想要繼承。家族也開始分崩離析,四散分離。

我從來不會死,也沒有家人死去,我們只是分離。首先我們與彼此分離,然後再與自己分離……我們變成了物品、樹葉、土地、水、羽毛、鳥鳴,分裂成許多顫音,混合大片大片的水,隨水而去,到最後已不再屬於任何可辨識的東西,只是聲音而已。

對於那些無法離開的人而言(年老的祖父范西斯科和天生下來腳就不良於行的庫斯多喬),他們沒有死,只是感覺自己好像消失了一樣,被人拋在後頭。如作者所說,他們像「癱瘓的鳥」、像家人的累贅,代表著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過往。這個「過往」,作者在序中提到和葡萄牙獨裁政府留下的爛攤子有關,並指出書中嚴苛的祖父范西斯科,象徵著獨裁政權的形象,然而他後來卻對兒女們一一離家出走的情形無能為力,意味著政府、國家在戰爭之後面臨的衰敗。

華特的女兒曾經是感到矛盾的,她恨自己的父親不願意為了家人留下,但另一方面,她也多少明白父親想要離開的感受。事實上,可能就連她自己也曾想要離開,追隨父親的腳步,但最後她選擇留下,因為她不希望這些她從各個離開的人們身上繼承下來印象、記憶、過往,就這樣消失。就如序中所說,她成了在那艱困時期協助轉型的人類。而她的書寫,徘徊在這些曾經存在過的人,或曾經的器物、景物上,依據印象,展開他們可能的過往,最後傳遞出人們曾經生活在此的感受。

也就是在父親二度離開後,華特的女兒理解到不應該像其他的家人一樣,一直期望那些離開的人回來,而是必須透過自己來開展人生。也因此她放下了父親的思念,留在故鄉,將原本對父親的愛轉到自己生長的故土。《畫鳥的人》不僅是本書寫個人生命的小說,箇中透過思念和記憶的形象,再現了一段歷史與家族的興衰。尤其,他將一段被遺棄的關係連結到一段被遺棄的集體記憶,透過華特女兒的收集和描述,化成一場深邃動人的閱讀穿梭,告訴我們:

有些東西並未消失,只是不再有實體或重量,而是變成回憶。它們變成無形的流體,進出那人無形的軀體,被血液循環與記憶洞穴吸收,停駐在那生命深處,堅韌地與生命共存。

(本文未經詢問,不得轉載。)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畫鳥的人》,截自博客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種無形的傷口的名稱或許就是孤寂。他讓回憶就像凝視自我的廢墟,看著它慢慢崩塌,讓自己在目光無止盡地內心徘徊裡,慢慢失去存在感。而時間和記憶是徘徊不走的亡靈,不停糾纏現實。想遺忘卻也無法做到。雖然整本故事摻雜著城鄉議題,但《黃雨》真正想描寫的,其實更像是人的孤獨、死亡與回憶的孤寂。
如果說在《進擊的巨人》裡我們談論的是他人的死亡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東西,那麼在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中,我們要談論的,剛好要反過來,是我們對自身死亡的想像反過來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東西,就如同虛構的渴望所想激起的東西一樣,有著緊密的共鳴。 主體的獨特性可以從死亡的絕對性中體現出來,除了自己,沒有人能
我們總認為人是透過語言來認識這個世界,它幫助我們命名周遭的事物,讓我們能夠熟悉和談論「他們」,進一步產生分析、理解,最終生產了各種賴以為生的知識,並透過文字延續了前人對事物的認識,使後人能夠繼續研究事物之中尚無法被命名、理解的東西。就如同「觀念」、「看法」這些詞所呈現的,語言想要扮演帶來光線的視覺
疫情究竟是疏離還是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是試讀完《大疫年代十日談》後,心裡浮現的疑問。這裡面的故事,有些地方輕快,有些地方則相當沈重。疫情雖然帶來不少痛苦、失望和落寞,但我們從中卻可以看到,疫情其實也是一個新的契機,讓我們去重新面對彼此的關係,並發現與人互動的珍貴。
《克拉拉與太陽》的敘述視角讓人聯想到《長日將盡》中盡心盡責卻又寡言冷漠的高級管家。題材上面則是讓人聯想到描繪複製人主題的《別讓我走》,因為這部作品最後要回應的問題似乎是:讓人們獨特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放逐與王國》是卡繆1957年發表的作品集,這一年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年份,之後過了三年,他便發生了車禍意外過世了,使得這部作品成了他生前最後出版的著作。不像他最著名的《異鄉人》或是《鼠疫》,《放逐與王國》不是單篇的長篇小說,而是六篇不同的故事組成的短篇小說集。但就像卡繆的其他作品一樣,《放
這種無形的傷口的名稱或許就是孤寂。他讓回憶就像凝視自我的廢墟,看著它慢慢崩塌,讓自己在目光無止盡地內心徘徊裡,慢慢失去存在感。而時間和記憶是徘徊不走的亡靈,不停糾纏現實。想遺忘卻也無法做到。雖然整本故事摻雜著城鄉議題,但《黃雨》真正想描寫的,其實更像是人的孤獨、死亡與回憶的孤寂。
如果說在《進擊的巨人》裡我們談論的是他人的死亡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東西,那麼在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中,我們要談論的,剛好要反過來,是我們對自身死亡的想像反過來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東西,就如同虛構的渴望所想激起的東西一樣,有著緊密的共鳴。 主體的獨特性可以從死亡的絕對性中體現出來,除了自己,沒有人能
我們總認為人是透過語言來認識這個世界,它幫助我們命名周遭的事物,讓我們能夠熟悉和談論「他們」,進一步產生分析、理解,最終生產了各種賴以為生的知識,並透過文字延續了前人對事物的認識,使後人能夠繼續研究事物之中尚無法被命名、理解的東西。就如同「觀念」、「看法」這些詞所呈現的,語言想要扮演帶來光線的視覺
疫情究竟是疏離還是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是試讀完《大疫年代十日談》後,心裡浮現的疑問。這裡面的故事,有些地方輕快,有些地方則相當沈重。疫情雖然帶來不少痛苦、失望和落寞,但我們從中卻可以看到,疫情其實也是一個新的契機,讓我們去重新面對彼此的關係,並發現與人互動的珍貴。
《克拉拉與太陽》的敘述視角讓人聯想到《長日將盡》中盡心盡責卻又寡言冷漠的高級管家。題材上面則是讓人聯想到描繪複製人主題的《別讓我走》,因為這部作品最後要回應的問題似乎是:讓人們獨特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放逐與王國》是卡繆1957年發表的作品集,這一年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年份,之後過了三年,他便發生了車禍意外過世了,使得這部作品成了他生前最後出版的著作。不像他最著名的《異鄉人》或是《鼠疫》,《放逐與王國》不是單篇的長篇小說,而是六篇不同的故事組成的短篇小說集。但就像卡繆的其他作品一樣,《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今天想來分享一段精彩的錄音,順便簡單介紹這個取材自希臘神話的愛情悲劇:奧菲歐 故事描述奧菲歐為拯救招到毒蛇咬傷而死去的妻子鄔麗迪絲,不顧一切前往地獄向冥王黑帝斯求情的故事。途中奧菲歐先以自己美妙的歌喉,催眠了看守者、通過地獄之河,並感動了閻王的妻子,最後經過重重考驗,終於與妻子團圓。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財富如同呼吸般來來去去 什麼時候停止不是責任 惡臭或嗆鼻應該遠離 品質有害要懂得避開 不是什麼錢我們都賺得起 不是什麼嘴臉都看得下去 採菊東籬見南山原來不容易 心遠地偏我邊緣我驕傲
可莉眼角帶淚,聲音有些哽咽的哭喊著:「求求妳了!我真的忍不住了,小縫縫又癢又脹,都快翻出來了!」 迪奧娜雙腿繼續上下擺動,摩擦著位處兩人中間的肉棒,聽到可莉的求繞聲,她是又心疼又享受。 心疼的是,不懂事的可莉快被不斷高漲的性慾逼瘋,連說話自稱都不用「可莉」兩字,可見其事態之緊急。 享受的是,從一開始
今天,可以說是我自穿越以來,最高興的日子之一。 經過迪奧娜的提醒,我也明白了時間緊迫的道理,於是連忙中斷了與可莉的飛高高慶祝,將她給放了下來,「快!可莉、迪奧娜,把衣服都脫了!沒有時間了!」 吧檯內的迪奧娜雖然有些無奈,但還是尊造了指示,一個柔軟的貓式翻滾,翻了出來,迅速脫下不久前,匆匆穿上的黑色燈
迪奧娜將我喊至吧檯前,伸長纖細的手臂,直接捏住了我的耳朵,如同上了年紀的老母親,滔滔不絕的對我進行聲討。 但事實上,我也很無辜,明明教壞可莉的是麗莎那個騷貨,乾我什麼事? 好一會,迪奧娜似乎是宣洩完了心中的怨氣,鬆開了我的耳朵,深吸一口氣後,用盡量和緩的語氣對可莉說道,「可莉,我知道妳很想變成大英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今天想來分享一段精彩的錄音,順便簡單介紹這個取材自希臘神話的愛情悲劇:奧菲歐 故事描述奧菲歐為拯救招到毒蛇咬傷而死去的妻子鄔麗迪絲,不顧一切前往地獄向冥王黑帝斯求情的故事。途中奧菲歐先以自己美妙的歌喉,催眠了看守者、通過地獄之河,並感動了閻王的妻子,最後經過重重考驗,終於與妻子團圓。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財富如同呼吸般來來去去 什麼時候停止不是責任 惡臭或嗆鼻應該遠離 品質有害要懂得避開 不是什麼錢我們都賺得起 不是什麼嘴臉都看得下去 採菊東籬見南山原來不容易 心遠地偏我邊緣我驕傲
可莉眼角帶淚,聲音有些哽咽的哭喊著:「求求妳了!我真的忍不住了,小縫縫又癢又脹,都快翻出來了!」 迪奧娜雙腿繼續上下擺動,摩擦著位處兩人中間的肉棒,聽到可莉的求繞聲,她是又心疼又享受。 心疼的是,不懂事的可莉快被不斷高漲的性慾逼瘋,連說話自稱都不用「可莉」兩字,可見其事態之緊急。 享受的是,從一開始
今天,可以說是我自穿越以來,最高興的日子之一。 經過迪奧娜的提醒,我也明白了時間緊迫的道理,於是連忙中斷了與可莉的飛高高慶祝,將她給放了下來,「快!可莉、迪奧娜,把衣服都脫了!沒有時間了!」 吧檯內的迪奧娜雖然有些無奈,但還是尊造了指示,一個柔軟的貓式翻滾,翻了出來,迅速脫下不久前,匆匆穿上的黑色燈
迪奧娜將我喊至吧檯前,伸長纖細的手臂,直接捏住了我的耳朵,如同上了年紀的老母親,滔滔不絕的對我進行聲討。 但事實上,我也很無辜,明明教壞可莉的是麗莎那個騷貨,乾我什麼事? 好一會,迪奧娜似乎是宣洩完了心中的怨氣,鬆開了我的耳朵,深吸一口氣後,用盡量和緩的語氣對可莉說道,「可莉,我知道妳很想變成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