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要害怕在文字中迷失——加拿大當代詩人安.卡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為453期《聯合文學》雜誌邀稿,刊出於七月號當代大師專欄。

雜誌購買連結:https://reurl.cc/LmE8oL

前言:

安.卡森(Anne Carson),1950年生於多倫多,是加拿大重要的文壇詩人。代表作是《紅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Red)和《丈夫之美》(The Beauty of the Husband),是首位獲得艾略特詩歌獎的女詩人和兩次獲得格里芬詩歌獎的作家,並為諾貝爾文學獎近年熱門的候選人。她也是教授、翻譯和研究古希臘文學的學者。第一部著作《愛慾,甜蜜的痛苦》(Eros the Bittersweet)是她研究古希臘女詩人莎芙(Sappho)的博士論文,在古典文學界有重要的影響,也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近年的著作有《夜》(Nox)、《紅色檔案>》(Red Doc>)、《浮》(Float)。

安.卡森(Anne Carson),摘自紐約時報

正文:

對於自己的生平,加拿大的詩人安.卡森很少透露,甚至會刻意保持神秘,要求出版社在作者介紹上只能寫:「安卡森出生於加拿大,以教授古希臘語營生」,拒絕為讀者給出更多的資訊。若和她詢問作品背後的創作軌跡或是解釋作品的內容,她的回應多半也十分簡短,或是曖昧難懂,讓人摸不著頭緒。基本上,她不希望人們透過她的生平去理解自己的創作,而是盡量以自己的方式走入詩的世界。

她的詩常常穿插很多引用、典故,導致研究起來會像一座巨型的迷(謎)宮。關於這點,讀者和評論者的反應很兩極,有人認為博學的引用導致她的東西不好讀,產生很多曖昧和模糊,但也有人認為這些引用並不妨礙讀者進入詩的意境,因為她想表現的情感仍然十分直接和深刻。不過比較有趣的是,安卡森常在詩集中夾雜一些議題很有趣的散文、隨筆。詩對她來說不是一種文體,而是更像一種遊蕩、散文化的思考方式。

《淺談》(Short Talks)是她的第一本詩集。這本詩集所有的詩文都被刻意排成方形的樣子呈現,並以「淺談……」為題,例如:

〈淺談雨〉

我離開的那個夜晚比黑橄欖更黑。一路奔跑越過

幾座皇宮我開心地有點怪,天開始下雨。這些迷

你形體無論如何可真是巧思。數著數著我就迷路

了。是誰最先有這創意的?他怎麼跟人形容它?

海上也正下著雨。沒打到任何人。[1]

安.卡森《淺談》,截自博客來。

從中可以發現,安卡森的詩並不艱澀,而且帶有種迷人的率直和隨性。與其說是詩,她的書寫更像是隨筆般的散文,記錄生活中偶然、特殊的時刻。但這樣的散文,卻似乎更加隨性、灑脫。文字如同作者的心情「一路奔跑」過行與行之間,不加上標點符號,「開心地有點怪」使讀者感受到奇特的情緒流動,展現了一種靈巧又可愛的詩性,彷彿不害怕迷路的感覺,即便在書寫中失去詩的結尾也無所謂,因為寫詩就是讓自己去迷失並沈醉其中。

不害怕迷失的感覺可以說是安卡森對詩的信仰之一。她的詩集《下班的男人》(Men in the Off Hour)中有一首詩題為〈關於我想最多的事〉,而在開頭的第一句她就回答了:錯誤(Error)。指出去享受錯誤就是詩人最大的樂趣,並認為錯誤不是對人的否定,相反地,錯誤使人的經驗和心靈變得豐富。在詩集《清水》(Plainwater)中,她則說,寫詩是為了使事物的意義發生改變。換言之,創作最重要的精神是不停挑戰我們被強加的各種「意義」。

〈關於上帝的真相〉

我的宗教不製造任何意義

而且不幫助我

因此我追求祂 ——收錄於《玻璃、反諷與神》(Glass, Irony, and God)

《玻璃、反諷與神》(Glass, Irony, and God)書影。

對安卡森來說,真正的詩不會刻意去製造意義,而是去練習意義的遊蕩。但《玻璃、反諷與神》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開篇長詩〈玻璃隨筆〉(Glass Essay),這是一首很長的敘事詩,描述作者剛和愛人分手,孤身一人回家探望自己的母親以及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父親。詩中不只把北國寒冷、蒼涼的荒野意象生動地描寫出來,更把這些景色和悲傷、寂寞的心境巧妙地糾纏在一起。以玻璃般剔透的語言描述和家人之間疏離和脆弱的關係,並將心中冰冷的感受與痛苦表露無遺。

我看見一座高山,山頂一個形體,抵禦堅硬的空氣

它或許只是一根繫上舊衣衫的竹竿

但當我走進

我看見那是一個人體

試圖頂風站立,山風如此酷烈,將血肉

刮離了

骸骨

沒有痛苦。

在清潔那些骸骨

它們引人注目,銀白而必須。

它不是我的身體,不是一個女人的身體,

它是我們所有人的身體。

它從光裡走出。[2]

《丈夫之美》(The Beauty of Husband)

安卡森是一個擅長書寫人們心中傷口的詩人。她的代表作之一《丈夫之美》,實際上是一本傷口之書。描寫她八年的婚姻裡,夫妻間的撕扯、嫌隙在她身上留下的傷口,透過書寫叩問情感和慾望的矛盾,並讓這些傷口從語詞的光芒中走出:

傷口會釋放自己的光芒

外科醫師說

如果屋裡的燈全部熄滅

你可以用它放出的光

穿戴你自己

有趣的是,綜觀安卡森的著作,會發現她書寫的傷口大都和愛有關,她的第一部著作《愛慾,甜蜜的痛苦》,是一本細細分析希臘女詩人莎芙的研究書籍,也是談論愛情和慾望的思想論述。可以發現愛慾的矛盾很早就成為她關注的主題。而她的代表作《紅的自傳》更是一部以愛情的痛苦、傷害為主題的「神話之書」。

左圖:《紅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Red),右圖:《愛慾,甜蜜的痛苦》(Eros the Bittersweet)

這本詩集的誕生,和希臘神話中,英雄海克力斯為了完成十二項任務,必須殺死紅色怪物革呂翁(Geryon)並搶奪他看守的紅色牛群的傳說有關。這個神話經常被古代詩人改寫成詩傳頌海克力斯的英勇,但安卡森在開頭寫了一篇短文,為讀者介紹希臘的古詩人:斯特西克魯斯(Stesichorus)。這個詩人在寫這起故事的時候,他是少數不從海克力斯的視角,而是從紅色怪物的視角書寫這起神話的詩人,描述革呂翁的童年、成長與家庭,以及這些事物如何在他眼前被毀,憤怒與英雄搏鬥,最後喪身箭下的故事。

她的文章題為:〈斯特西克魯斯改變了什麼?〉,並以此思考詩的意義。接著她為我們提供斯特西克魯斯保存下來的斷章詩文,以及幾個附件讓讀者能更深入了解這個古詩人所處的時代與他的生活和有趣的軼事,其中還有安卡森為這詩人設計的虛構訪談和哲學辯證,最後才附上自己的詩集〈紅的自傳〉。

這樣的編排方式給讀者的感受相信是很特別的,因為我們彷彿不是只是在看詩而已,而是漫遊在不同的檔案片剪裡,自由汲取吸引我們的事物。雖然裡面不乏各種博學的引用,但安卡森風趣的文筆介紹和精妙動人的聯想思索,讓這些事物不再是沉悶的歷史研究或古代文學,而是好像是新的故事一樣展現在我們眼前。最後的詩篇〈紅的自傳〉不像是神話的改寫,而更像是將自己在斯特西克魯斯的詩中感受到的最劇烈的印象:也就是紅色、愛以及痛苦,抽出、轉換成書寫的元素,注入另外一則現代愛情的故事,形成某種現代的「神話」,再次反映她對詩懷有的理念:創作是為了賦予事物新的意義。

《紅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Red)。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1] 此處譯文出自《淺談》,安.卡森著,陳育虹翻譯,寶瓶出版社,2020。

[2] 此處譯文出自《紅的自傳》,安妮.卡森著,黃茜譯,譯林出版社,2021。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可怕極了,我沒法再待在房間裡,我站起來,走了出去,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列寧 《第六病房》是俄國劇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寫於1892年的長篇小說,雖然時間上,這是一個很久的作品了,不過在談到「精神病」與「正常人」之間的
相信大家以前在上公民課,尤其只要是講到法律篇章時,幾乎都會在課本上看到正義女神塑像的照片。這正義女神名為朱斯提提亞(Justitia),是古羅馬代表正義與司法的擬人神祇,形象
影子,對於人來說究竟是什麼?寫於1813年的《失去影子的人》,在長長一列的作品裡,如果不是最獨特的,大概也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影子經典。它是18-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詩歌晚期的作家:馮.夏米索寫下的一則奇幻故事。他的篇幅並不長,情節亦不繁複,但相信看完後大家都會留下令人震懾的印象。
他們沒有死,只是感覺自己好像消失了一樣,被人拋在後頭。如作者所說,他們像「癱瘓的鳥」、像家人的累贅,代表著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過去。​時間和記憶之間的錯位關係,是《畫鳥的人》讓人著迷的地方。在這裡面,記憶並不只是來自過往的事物,他同時也來自當下的情境與敘述的想像和加工。
這種無形的傷口的名稱或許就是孤寂。他讓回憶就像凝視自我的廢墟,看著它慢慢崩塌,讓自己在目光無止盡地內心徘徊裡,慢慢失去存在感。而時間和記憶是徘徊不走的亡靈,不停糾纏現實。想遺忘卻也無法做到。雖然整本故事摻雜著城鄉議題,但《黃雨》真正想描寫的,其實更像是人的孤獨、死亡與回憶的孤寂。
如果說在《進擊的巨人》裡我們談論的是他人的死亡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東西,那麼在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中,我們要談論的,剛好要反過來,是我們對自身死亡的想像反過來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東西,就如同虛構的渴望所想激起的東西一樣,有著緊密的共鳴。 主體的獨特性可以從死亡的絕對性中體現出來,除了自己,沒有人能
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可怕極了,我沒法再待在房間裡,我站起來,走了出去,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列寧 《第六病房》是俄國劇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寫於1892年的長篇小說,雖然時間上,這是一個很久的作品了,不過在談到「精神病」與「正常人」之間的
相信大家以前在上公民課,尤其只要是講到法律篇章時,幾乎都會在課本上看到正義女神塑像的照片。這正義女神名為朱斯提提亞(Justitia),是古羅馬代表正義與司法的擬人神祇,形象
影子,對於人來說究竟是什麼?寫於1813年的《失去影子的人》,在長長一列的作品裡,如果不是最獨特的,大概也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影子經典。它是18-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詩歌晚期的作家:馮.夏米索寫下的一則奇幻故事。他的篇幅並不長,情節亦不繁複,但相信看完後大家都會留下令人震懾的印象。
他們沒有死,只是感覺自己好像消失了一樣,被人拋在後頭。如作者所說,他們像「癱瘓的鳥」、像家人的累贅,代表著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過去。​時間和記憶之間的錯位關係,是《畫鳥的人》讓人著迷的地方。在這裡面,記憶並不只是來自過往的事物,他同時也來自當下的情境與敘述的想像和加工。
這種無形的傷口的名稱或許就是孤寂。他讓回憶就像凝視自我的廢墟,看著它慢慢崩塌,讓自己在目光無止盡地內心徘徊裡,慢慢失去存在感。而時間和記憶是徘徊不走的亡靈,不停糾纏現實。想遺忘卻也無法做到。雖然整本故事摻雜著城鄉議題,但《黃雨》真正想描寫的,其實更像是人的孤獨、死亡與回憶的孤寂。
如果說在《進擊的巨人》裡我們談論的是他人的死亡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東西,那麼在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中,我們要談論的,剛好要反過來,是我們對自身死亡的想像反過來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東西,就如同虛構的渴望所想激起的東西一樣,有著緊密的共鳴。 主體的獨特性可以從死亡的絕對性中體現出來,除了自己,沒有人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莎翁啊!你的十四行詩 洞悉世間的奧妙 濟慈啊!你的夜鶯頌 造就真與美的世界 你們的詩心在大自然孕育著 綻放出一朵又一朵美麗紅玫瑰 你們將血與淚 一點一滴灌注著 直到成了一首又一首無語的詩篇 噢!我只是這世界一個平凡的女孩 我在讀著你們無語的詩篇 與你們兩位不朽的詩人 在聚集所
Thumbnail
辛波絲卡在諾貝爾文學獎致詞中提到,靈感來自於人生中的「我不知道」。靈感並不專屬於詩人或藝術家,各行各業的工作者若愛著他們做的事,必然源源不絕出現很多挑戰與冒險。因為自己不知道,所以才會有追尋與爬梳,而為了回答這個「我不知道」,因此有了文學。江鵝說,人生該放在寫作前面,而不是寫作在人生之前。
Thumbnail
《愛麗絲夢遊仙境》之外的卡羅爾:英國作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攝影師。 此文是我在讀《GEB集異壁之大成》的時候,認為更符合台灣語境的翻譯作品。
Thumbnail
安夜來到了一個未知的世界之前許下一個願望,實現了? 接連暈倒?發燒? 這到底怎麼了?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1932—2016)。沒錯,就是寫了《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 1980)的那位艾可。艾可不只是義大利小說家,亦是文學評論者、哲學家、符號學家和大學教授(曾於米蘭大學擔任建築學講師)。本書(Come si fa
Thumbnail
縱觀整部作品格局和社會性可能不夠,但作者無限的想像和敏感的心思,使文字有種他人學不來的獨特,清淡不失細膩。尤其他特別會說故事,不須駭人鬼怪,單用人性即可反映驚悚,絕望中又能留有一絲純凈,這大概是種天分吧。
Thumbnail
本文研究了阿南朵對生命的觀點,她認為生命的問題都是自己虛構出的困境。她鼓勵人們不要用頭腦去理解生命,而是要用內在去覺察、體驗生命,活在當下。除此之外,阿南朵也提供了一些技巧和觀點,讓人們學會對自己、關係、情緒、父母、狀況、習慣和生命說「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加奧·安娜。我喜歡在療癒小館裡分享佳餚美食、影視評論和創作/寫作。歡迎加入我的沙龍,一起互動交流!
Thumbnail
#阿加莎是誰# 原名阿加莎·克裏斯蒂,是20世紀全球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偵探小說作家,被譽為“偵探小說之母”。 她的作品不僅在文學領域具有極高的成就,還在戲劇、電影、電視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莎翁啊!你的十四行詩 洞悉世間的奧妙 濟慈啊!你的夜鶯頌 造就真與美的世界 你們的詩心在大自然孕育著 綻放出一朵又一朵美麗紅玫瑰 你們將血與淚 一點一滴灌注著 直到成了一首又一首無語的詩篇 噢!我只是這世界一個平凡的女孩 我在讀著你們無語的詩篇 與你們兩位不朽的詩人 在聚集所
Thumbnail
辛波絲卡在諾貝爾文學獎致詞中提到,靈感來自於人生中的「我不知道」。靈感並不專屬於詩人或藝術家,各行各業的工作者若愛著他們做的事,必然源源不絕出現很多挑戰與冒險。因為自己不知道,所以才會有追尋與爬梳,而為了回答這個「我不知道」,因此有了文學。江鵝說,人生該放在寫作前面,而不是寫作在人生之前。
Thumbnail
《愛麗絲夢遊仙境》之外的卡羅爾:英國作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攝影師。 此文是我在讀《GEB集異壁之大成》的時候,認為更符合台灣語境的翻譯作品。
Thumbnail
安夜來到了一個未知的世界之前許下一個願望,實現了? 接連暈倒?發燒? 這到底怎麼了?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1932—2016)。沒錯,就是寫了《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 1980)的那位艾可。艾可不只是義大利小說家,亦是文學評論者、哲學家、符號學家和大學教授(曾於米蘭大學擔任建築學講師)。本書(Come si fa
Thumbnail
縱觀整部作品格局和社會性可能不夠,但作者無限的想像和敏感的心思,使文字有種他人學不來的獨特,清淡不失細膩。尤其他特別會說故事,不須駭人鬼怪,單用人性即可反映驚悚,絕望中又能留有一絲純凈,這大概是種天分吧。
Thumbnail
本文研究了阿南朵對生命的觀點,她認為生命的問題都是自己虛構出的困境。她鼓勵人們不要用頭腦去理解生命,而是要用內在去覺察、體驗生命,活在當下。除此之外,阿南朵也提供了一些技巧和觀點,讓人們學會對自己、關係、情緒、父母、狀況、習慣和生命說「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加奧·安娜。我喜歡在療癒小館裡分享佳餚美食、影視評論和創作/寫作。歡迎加入我的沙龍,一起互動交流!
Thumbnail
#阿加莎是誰# 原名阿加莎·克裏斯蒂,是20世紀全球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偵探小說作家,被譽為“偵探小說之母”。 她的作品不僅在文學領域具有極高的成就,還在戲劇、電影、電視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