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階段的想法真的會不一樣,原本認定會租屋一輩子,覺得沒必要買屋,在今年七月起,突然覺得與其付房租,倒不如咬牙付房貸,畢竟養貓的人其實不好找租屋(願意接受養毛孩的房東其實不多),加上自身每月租金是以萬為單位,真的是租不如買,於是開始看屋。
在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心情上轉了超級多彎也積累了好幾桶五味雜陳的複雜情緒。
對於首購者來說,預售屋靠圖面販售,加上都是一兩年後才蓋好,較不符合自身需求(希望能在明年中旬租約期滿前買到房)。新成屋本身的物件量不多,而且房價漲得很有感,覺得對自己日後每月還款的壓力會過大,所以基本上鎖定新古屋。起初鎖定屋主自售的新古屋,但物件幾乎都是房仲經手,所以很快的也開始看房仲發的物件,只是近期的物件真的少,房市很熱,選擇有限。
透過房仲購屋需要支付一筆服務費給房仲(買方一般支付成交價2%),在還沒找到覺得信任與合適的房仲前,每次去看屋都是亂槍打鳥式的找不同的房仲帶看,看七次屋見了七位房仲,陸續下來覺得很感慨,遇到的房仲不是白紙菜鳥就是油條老鳥,共通點是很會睜眼說瞎話,為了想讓案件成交,對於物件顯而易見的缺點視而不見,例如曾看到一個物件,一打開窗就看到正在建的隔壁棟(棟距超小),房仲只說隔壁蓋好之後就不會那麼近了,並不會考慮買方若真的買了,會面臨每日施工噪音與採光不足的問題。或是鼓吹買方可以跟長輩借錢,這樣可以買更高額一點的房子,諸如此類。在看了一個又一個的物件,應對了一位又一位的房仲,真心覺得感慨與沮喪!幸好遇到的第八位房仲就比較能站在買方立場去思考與溝通,對於提問也能一一回應並依經驗給予建議,所以後續都固定找第八位房仲帶看。
人工作本來就是為了賺錢以維持生活所需,而房仲這個職業,雖然入行門檻不高,可是要能做得有口碑是很不容易的!尤其買房通常是買方的人生大事,是一筆不小的金額,需要慎重考慮,如何協助買方買到屬意的房子並以能接受的金額成交,其實是身負重責大任且很關鍵的角色。只是不少人都只想透過這個職業,能從中得到第一手消息,幸運的話自己買下實惠的屋子再轉賣,從中賺一筆。例如這週我就遇到原本約隔天晚上看屋(因屋主需跟仲介拿鑰匙而無法當天帶看),結果約看屋的前2小時就收到屋主來訊說已售出,買的人是仲介的家人...(眼神死),只能安慰自己的屋緣還沒到!
詢問了周遭的好友們,得知大家起碼都看了一年以上的房子才買屋,大家不約而同都說買房很靠緣分!隨著看房的經驗累積,相信自己的眼光會愈來愈精準,也能更了解房市相關資訊,即使目前還沒遇到有緣的房子,仍有不少收穫,這也是件好事。
即使看房的過程中,因此積累了不少負面感受,愈看自己也愈急了,覺得為何房價這麼高?為何物件這麼少?為何物件如此搶手?這時候也只能告訴自己:
別著急!因為人走到終點時,什麼都帶不走,所以就照著自己的步調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