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當人生來到谷底,只有哲學能夠帶你超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名: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作者:原田MARIRU
譯者:卓惠娟
推薦 ★★★★★
《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高中生亞里莎經歷失戀後到斷緣神社,祈求遇見嶄新的自我,也想要有一個能說真心話、直率的朋友。在春天,這適合邂逅的季節,她遇見了尼采(智慧型手機APP開發工程師)、齊克果(少女雜誌專屬讀者模特兒)、叔本華(古典喫茶店老闆)、沙特(少女酒吧老闆)、海德格(京都大學教授)、雅士培(精神科醫師),一邊理解哲學,一邊漫遊京都
  亞里莎沒有和那個男生交往,只是看見他和學姐走在一起,便覺得自己失戀了,她認為身為一個人,不應該怨恨別人,要為別人祝福,「你其實是一個『自私』的人。但是,妳又認為妳不應該自私,不,不應該說『認為』,而是『堅信』。也就是說,妳被『不應該自私』的道德約束了。」尼采用真摯、哲學的角度剖析感情問題,雖然有時說話失禮地一針見血。「不想祝福者,則當學習詛咒。」尼采說的這段話,也是亞里莎心中所想,所以聽到他泰然自若地說出口,便有一種放鬆的感覺  
  這本書的內容圍繞著哲學,用聊天的方式提及許多哲學相關的專有名詞,以輕鬆的心情去閱讀,便不會覺得生澀,即使談及死亡的議題也不顯沉重;有很多信心喊話,換個角度思考人生,看了很振奮人心。哲學沒有門檻,因為它沒有標準答案,我認為哲學像是一個思想體系,有人覺得這個想法是對的,也會有人用另一個想法反駁,這是個隨波逐流的水平化時代,也是個自由思想家的時代,「現代人不是追求主觀真理,而是傾向把客觀真理照單全收。」每個時代的哲學都是不同的樣貌
  我對哲學家的印象是:喋喋不休地說著難以理解的詞,據理力爭事情的因果與連結,不斷提出疑問,並設法尋求答案。但這本書的哲學家卻很平易近人,他們會不安,甚至從古代到了現代,也為了同樣的事情煩惱
  叔本華不虧是尼采和華格納的偶像,在眾多哲學家中,他說的話相對難懂,同時也是最符合我心中對哲學家的形象,但我比較喜歡海德格和雅士培的哲學。最後,哲學家們離開了,彷彿跟著亞里莎一同為這段特別奇遇的結束不捨,自從遇到尼采,開始了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和各樣的哲學家相遇,離別總是多愁善感,噙著淚走在哲學之道上,或許再次見面,亞里莎可以笑著對尼采說她的哲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西田修認為如果說內在聲音就是佛,就可以和佛說話,那我豈不是成為了一個殉道的傻瓜?內在聲音顏回說:你知道我為什麼要你做一個最好的人嗎?因為這樣人們就不可以殺你,而我就可以出來了。採歌芝說:等等,你是誰?內在聲音顏回說:我就是一個最好的人。採歌芝說:你不敢說自己是佛了?西田修回答:是的!他不敢說自己是佛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西田修認為如果說內在聲音就是佛,就可以和佛說話,那我豈不是成為了一個殉道的傻瓜?內在聲音顏回說:你知道我為什麼要你做一個最好的人嗎?因為這樣人們就不可以殺你,而我就可以出來了。採歌芝說:等等,你是誰?內在聲音顏回說:我就是一個最好的人。採歌芝說:你不敢說自己是佛了?西田修回答:是的!他不敢說自己是佛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