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和專業的音頻用戶進行討論,最後得到的結論肯定是選擇“大耳”或者最為傳統的入耳式耳機。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耳罩式對於大部分人的便攜性相對就要差一些。而在真無線時代到來的現在,入手一款入耳式相比是兼顧音質和使用的最完美選擇~
入耳式耳機選購指南
為什麼要選擇入耳式耳機?無論是從被動降噪的效果,還是整體的體驗感來說,入耳式都是最為成熟的那個。尤其在近幾年隨著耳機廠商的考慮越來越到位,針對耳機都會給出不同大小耳塞,也讓曾經一度無法舒適佩戴的用戶,可以成功的“入坑”。
也許很多人對於入耳式耳機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幾年前,但其實現在無線耳機也和有線一樣非常的成熟。也許同樣價位下的有線入耳式肯定會比無線好,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幾乎體驗不出差距來。因此目前選購還是以無線型號為主。
另外有線耳機入手的時候,需要註意大多數的場景依舊手機。隨著3.5mm耳機接口的慢慢退出,現在真要使用還是有難度。另外搭配手機的話就不要選擇1500元以上的有線耳機,本身手機不支持也完全無法發揮出其實力。如果不會後續入手播放器,建議還是不要選購。
無線入耳式耳機基本就分為真無線和頸掛式兩種,整體來說頸掛在綜合音質上會好一些,但專業的耳機同樣是價格不低。那麼選購真無線的話,直接選擇目前中高端熱門的型號,會是更加不錯的選擇,這裡我也來分享幾款性價比不錯的耳機。
入耳式耳機選購推薦
JBL T280BT
個人對於百元級耳機,實在沒有太多的好感。無論從音質還是體驗,都並不能說讓人感到舒適。但由於有的朋友預算相對較低,那麼看到正好在頸掛式耳機中有著運動輕便屬性,本身價格不高的特性也成為很多人日常使用的不錯選擇。
JBL純正的低頻音效,其實已經能夠提供最夠優勢的沉浸感。另外運動型入耳式耳機常見的羽耳造型耳塞,不但穩固還可以保證佩戴舒適。雖然8小時續航和藍牙4.1在目前的耳機中達不到標準,但如果從單純的運動或者通勤使用,恰恰是沒有那麼大需求下可以降低預算的辦法。
Libratone TRACK Air
在AirPods過去幾年火起來的時候,很多的廠商給出分體式耳機設計大多類似。在詢問身邊很多女生後其實對這個設計並不“感冒”,這時候其中一個朋友就推薦給我瞭小鳥音響這個品牌。在藍牙音箱市場已經沒有太多回旋餘地的情況下,它也加入真無線市場的競爭中。
TRACK Air是我目前看到顏值最高的耳機之一,小巧的金屬外觀外加粉色造型真的吸睛。相比AirPods有單個使用和雙麥克風設計,通話表現更為出眾。可惜最基礎的款沒有主動降噪功能,僅僅靠入耳式特性的話還是差瞭點。這也是我在查完歷史價格後,覺得應該等更好價位入手的原因。
三星在將音響品牌AKG納入旗下後,它的耳機也在音質方面有瞭極大進步。大驅動和低音管帶來的飽滿效果,恐怕是要顛覆手機廠商耳機的固有觀念。但既然是三星耳機,當然還是跟自傢手機配合最默契。所以大傢在入手之前,也記得提前考慮適配和延遲的問題。
索尼 WI-1000XM2
如果提到如今中高端耳機市場最熱門的品牌,那麼索尼一定是其中的有力競爭者。但在降噪豆翻車,XM4“擠瞭牙膏”的今天,唯有頸掛式WI-1000XM2成為全村的希望。反觀價格昂貴的有線耳機系列XBA,這也是更加平價的入手方案。
頸部的矽膠頸帶再靈活也不如運動類型那麼方便,但留出的空間搭載HD低功耗降噪處理器QN1,也就使其擁有瞭比起真無線更為高保真的音質體驗。綜合所有的性能,這個水準的音質和出行的智能降噪功表現,是目前大多數人體驗裡已經最為頂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