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選手在東奧奪牌數創新高,而從社群上網友的言論素養看來,也讓我有一種台灣人「集體大躍進」的激動感,好像很多人一起,覺醒或正在覺醒的路上。當然,不是所有人。不過從很高比例的留言內容看到,人們開始顛覆以往的價值觀,回歸到真正重要的事物,包括留意「雖敗猶榮」這樣的形容,鼓勵享受「投入過程」的風氣。
我們觀賽時隔空集氣,靈魂與選手站在同一陣線,同悲同喜,毫不吝嗇給予讚賞、安慰、支持;但我們也做出區分,明白就算同一陣線,選手仍是選手,是獨立的個體,這依然是屬於他們的賽局,他們的命運,所以不會因為把期待全壓到了選手身上,而說出過度情緒勒索的言詞(嗯⋯還是有人做了這件事,但真的少數)。我們接受遺憾,也喝采和肯定,不會把焦點過度放在不完美、失誤等等,甚至沒有譴責。如果,你也能這樣對待自己,就好了。
2020東奧讓人把重點放在享受「投入過程」的風氣。(圖/體育署)
談到競賽或鍛鍊,除了需要體力、智力、技術等磨練,多半會先聯想還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不過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有一個負責掌管「意志力、自尊、我執」的能量中心,原文叫heart center,台灣翻作「心中心」或「意志力中心」。
人類圖,圈起來的叫heart center,翻譯為「心中心」、「意志力中心」,有顏色的情況稱為「有定義」。(圖/JovianArchive)
說到意志力,往往聯想到與競爭、承諾有關。這一次東奧的國家隊選手當中,我並沒有一一去查詢他們的人類圖,也缺乏詳細的出生時間,不過我從維基百科查詢戴資穎和李智凱的生日查詢發現,他們都是意志力中心「有定義」的人,這裡有定義的意思,也就是他們具有「穩定運作的意志力」。如果他們為自己做出正確的承諾,將有足夠的能量達成目標,這不代表不必休息,但他們可以透過完成自己在每一階段所設定的目標,逐漸累積自信,一步步達到最終目標。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困惑,「意志力」不就是每一個要達到成功的人,必須不停鍛鍊的配備嗎?其實這個世界上,heart center「沒有定義」的人,也就是「沒有穩定運作的意志力」的人口比例,佔了將近7成(約63%)。
也就是說,其實這世界上有多達7成的人,意志力不穩定,並不適合採用「做出承諾」、「過度自我激勵」、「證明自我價值」的方式來生活,但荒謬的就是,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理所當然認為要遵循著那37%的人適合的方式,逼迫自己鍛鍊意志力,這很可能對heart center沒有定義的人造成很大的耗損。
於是人類世界形成一種集體巨大的混亂能量,市面上出了這麼多的書或課程,不斷不斷都是在教你使用那「37%的人」才適合的方式,所以,幾個世紀過去了,千百年過去了,還是這麼多人困惑,以為照表操課就會成功,殊不知又是一次次的失敗,還怪罪自己沒按照計畫照表操課,你沒想到重點就是在於,你可能根本不適合照那個表操那個課。
沒有顏色稱為「沒有定義」,坊間也會說「空白」或「開放」。(圖/JovianArchive)
這個社會過度強調意志力的重要性,讓7成意志力沒有定義的人陷入巨大壓力,不斷逼自己做更多、更好、更有效率,鼓吹和激勵人人要成為更有錢、更美、更成功、更XX的人,藉此證明「我是一個夠好的人」,甚至常常訂下超出能力或不合理的計畫跟目標,對自己或他人做出過度的承諾,以彌補內在「覺得自己還不夠好」的匱乏感。偏偏過度承諾後,往往失約和失敗,又因此感覺自己更糟糕,自尊心更受損,再試圖透過「做更多來證明自己」,陷入惡性循環。
其實heart center沒有定義的人,不需要去向人證明自己的價值,也不需要輕易做出承諾。這並不是說這7成的人就會一事無成,在人類圖我們常會說「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如果你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做了對你而言正確的決定,你一樣有能量去完成你的目標。
意志力中心空白的人,容易感到自己不夠好,過度努力證明自己,卻難以填補內在的匱乏。(Photo by Mathieu Stern on Unsplash)
另外,heart center 對應的器官是心臟、肝、胃,如果過度努力證明自己,卻彷彿永遠填不滿內在的匱乏感,不停跟人比較,又不停譴責自己,長久下來,可能造成這些器官的損害,甚至形成自我厭惡,身心都會出狀況。
全世界7成heart center沒有定義的人,常常看到別人身上的價值,卻比較不容易看見自己的,誤以為身邊的人永遠比自己好,所以逼迫自己「還要更好」,這可能產生兩種極端——自卑或自我膨脹,也可能同時有這兩種不健康的情況。而健康的情況是,你可以辨別出他人的價值,也可以辨認出誰有健康的自尊心,誰可能是自我膨脹。你可以明白,你不用去向任何人證明自己,更不用跟任何人比較。
這對沒有定義的人來說並不容易,但如果你此時發現你一直以來都在證明自己、跟人比較,也無須譴責自己,因為這又是另一種鞭打自我。不健康的念頭,多了無益。
那要怎麼轉換或停止這些念頭?人類圖的一千零一招都是「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而我個人覺得,可以先從練習察覺開始,尤其要特別留意「向別人證明自己」這個念頭,每當你要做一件事、一個決定、許一個承諾時,如果出發點是為了「我要證明給別人看,我是一個OOO的人」,覺得「我必須達成哪些條件,才能夠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價值,我才會是一個好員工、好伴侶、好父母、好兒女…(以下省略500字)」等等,還不斷跟他人比較,要小心,這些念頭多半對你不是健康的,它是一種假裝成教練,實際上就只是魔鬼的聲音在擾亂你。
市面上很多雞湯文會說,當你覺得自己不好的時候,叫你站到鏡子前面對著鏡子說「我很好,我很棒,我好美」,如果有用的話,這世界就去賣鏡子就好了。你可以換一招看看,每當察覺到這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念頭以後,就告訴自己,包括自己在內的每個人,都有夠好與不夠好的地方,但無論好或不好,都不等於我們的存在價值。因為「存在的本身,就是存在」,不需要夠好才能存在,不需要有價值才能存在。這有點哲學,你可以試試看,有更好的方法我之後再陸續分享。
但我個人是很喜歡照鏡子啦,尤其是在健身房的時候,嗚嗚⋯久違的健身房。(偷偷離題)(Photo by Noah Buscher on Unsplash)
戴資穎和李智凱都在從小就對自己許諾,要打進奧運,而如今終於實現諾言達成目標,他們都是意志力中心「有定義」的設計。這件事之所以不斷被報導、放大,被崇拜,也是因爲大多數的人很清楚,要靠著意志力達成承諾與目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們羨慕,但無須一味的模仿或用同樣的策略逼迫自己,選手是選手,別人是別人,你是你。如果你剛好是意志力中心有定義的設計,適合對自己許下承諾,一次又一次的達成目標(別忘了休息);但如果你是意志力中心沒有定義的人,「享受投入的過程」會比強迫自己爭第一還重要。
當你將自己的生命能量,投入在對你而言正確的選擇,如此才能夠享受投入其中;而「名次或成績」其實就只是當你投入之後,隨之而來的結果,但不能用來定義你的價值,也不是真正的目標,真正的重點是你經歷的體驗。
所謂的「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在人類圖是可以用好幾頁、好幾個小時來說的重要基本知識,但若要我用一句有點靈性的說法來形容,那像是相信你體內的能量、內在的神性,允許它流向該去的地方,你會辨認出自己真正想投入的是什麼,而不是經過頭腦計算優劣或風險後的利益報表。
*本文作者Hannah,綽號禽獸姐,從2015年開始學習人類圖超過3年,現在重新實驗和學習中。歡迎你追蹤我的部落格、Facebook「Hannah的人類圖萬應室」、IG @hannah_doors,未來我除了會寫人類圖觀點,也會寫個人的體驗,還有一些⋯⋯日後期待。也歡迎看完有感的你,在這篇文章或到我的臉書留言。
參考資料
*如果你想多了解人類圖,網路上蠻多「不好說」的資訊,請自己判斷選擇。這裡附上麥田圈的外星人給所有人的建議:小心那些送你看似包裝精美,可能是虛假禮物的人。
但我這裡可以推薦幾個自己覺得不錯的管道,這名單跟交情無關(朋友太多,推薦不完),你們可以看看他們的內容,也有Podcast可以聽: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人設圖.臺灣 Rave Taiwan *另外我一位好友最近寫了一系列人類圖的基本知識,版面跟文字都很美,照片排列有玄機!大家可以從「TYPE」查到自己的類型和策略,再從「INNER AUTHORITY」查到關於內在權威的說明,就可以自己組合「內在權威與策略」。
他的IG:
voice.in.wild(無人理睬的曠野之聲 × 人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