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港口布局浮現,民進黨原是武統「帶路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一帶一路」計畫開展起,港口議題屢成輿論熱點。
2016年8月,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簡稱中遠集團)宣佈,以3.685億歐元的價格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手中購得67%股權。按協議,中遠集團將投資2.94億歐元進行郵輪碼頭擴建、改善修船碼頭、新建滾裝船碼頭等工程,並可管理、經營比雷埃夫斯港直至2052年。
2017年7月,中國的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與斯里蘭卡港務局簽署協議,以9.74億美元收購股份,並承諾投資1.46億美元,取得了漢班托塔港的控制權,協議有效期為99年。
上述希臘與斯里蘭卡港口租借案例,乃是中方在合作方國際信用不良、償債能力低落的情況下,推出的合作開發模式,與在非洲、拉美的「礦產支付債息」模式相近,即在雙方同意的前提下,讓合作國以天然資源、港灣收入等相對穩定的支付方式,換取中國的基礎建設投資。
然而這般模式招致了西方抨擊,從學術到媒體界,「債務陷阱」敘事無比氾濫,「一帶一路」也由此染上「新殖民主義」色彩,成為西方牽制的中國的輿論戰線之一。
高雄港的「中資陰影」
8月30日,台媒《自由時報》便以「一帶一路入侵高雄港,美智庫示警」為題,挪用了西方「港口掠奪」、「中資滲透」的陳腔濫調,並將舞台設定在台灣的南部港都高雄,開始了「一帶一路威脅論」的劇本渲染。
而正如其核心概念借自西方,「證據」自然也要由西方蒐羅、徵引。《自由時報》於報道中援引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的報告,直指中資滲透高雄港的動作,源於2013年起的一系列「布局」。
首先,台灣的陽明海運於2007年配合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1期計畫,設立「高明貨櫃碼頭公司」,取得了高雄第6貨櫃中心的50年特許經營權,並於2012年至2013年間增資釋股,由美國、日本及香港公司分別認購取得10%、12.5%及30%的股權。
然而,持有高明貨櫃30%股權的香港政龍投資公司,是由中遠集團、中國海運和招商國際組成的中資集團合資成立,易思安由此指控,「中資間接持股高雄第6貨櫃中心」。
除此之外,高雄港第65、66號碼頭同樣成為「被中資滲透」的苦主。易思安表示,港資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於2009年租下高雄港65號及66號碼頭,租期至2024年,並由台灣東方海外代理兼連帶保證人。然而由於中遠集團在2017年收購了香港東方海外,易思安由此「見獵心喜」,直指中遠集團有意借公司併購、股權取得,「繞道介入」碼頭經營,是「一帶一路」典型「操作」,表面上中資看似與台灣港口業務切割,但實際關係「根本說不清」。
而被易思安屢屢狙擊的「中遠集團」,不僅是中國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航運公司、第3大集裝箱運輸公司和第5大港口碼頭經營者,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西班牙的拉斯帕爾馬斯港、荷蘭的鹿特丹港的集裝箱碼頭皆有持股,加上在2016年租借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事例,易思安遂將中遠稱作「一帶一路滲入歐洲」的「秘密武器」,強化了其對台灣的「威脅感」。
民進黨政府應該「負責」
然而上述言之鑿鑿,看似邏輯縝密、環環相扣,實則經不起推敲。
首先,高雄港共有116座碼頭,由中遠集團收購的前港資「東方海外」,不過租用了65號與66號這2座,占比尚不至2%,如何滲透高雄港全港港務?
且國際大港出租碼頭乃是慣例,以2020年數據為例,向高雄港租用貨櫃碼頭的前六大航商,分別為長榮海運、陽明海運、現代海運、萬海航運、東方海外,以及美國總統輪船(APL)公司。其中現代海運、APL與東方海外,皆為外籍航商,現代海運租用的貨櫃碼頭數更是高達5座,台灣媒體怎從未提及「韓國入侵」?
其二,易思安在報告中繪聲繪影,指稱解放軍若攻台,台灣的大型港口必成作戰關鍵,故過去20年,中國持續投資台灣港口建設,甚至開始接觸部分的港口基建,如高明貨櫃等。而這些「中資碼頭」使用上海振華(ZPMC)生產的橋式起重機,可能會趁隙收集與港口有關的貨車貨櫃追蹤、中央監視系統等數據,讓解放軍提前掌握台灣港口概況。
然而易思安或許還活在台海飛彈危機的年代,彼時解放軍的火箭軍尚未發展完全,登陸確實會是一場硬仗,台軍也具岸上回擊優勢;時至2021年,倘若北京當真啟動武統,遠程火箭炮將扮演極關鍵角色,能在登陸前摧毀台灣運輸系統與軍事基地,屆時兩棲機械化登陸旅上岸後,將能讓工兵部隊快速開闢人工港。台軍若還欲奮戰,也勢必會將武裝收縮至內地,展開巷戰攻防,不會於沿岸灘頭直接火拼,解放軍又何須提前暗中收集商港數據?
其三,所謂「一帶一路入侵高雄港」傳聞,早在2018年便由日媒《日經亞洲評論》曝光,彼時恰逢中遠集團收購東方海外,台媒紛紛轉傳日本資訊。消息見報後,蔡英文政府不僅沒有任何回應,更未要求同為綠營執政的高雄驅逐東方海外,反而任其默默運營。
2021年6月,一艘東方海外的貨輪意外撞進高雄港的70號碼頭,波及港口起重機設備,損傷慘重。高雄市議員林于凱遂在質詢時「異想天開」提問,倘若衝進碼頭的「中資」貨櫃,「不是商品而是中共的生化戰武器」,政府該如何應對?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四兩撥千金的回應:「會把議員質詢資料,轉給經濟部」。
歸根結柢,不論是高明貨櫃或中遠集團,皆在投資前便已通過台灣相關部門審核,民進黨政府更是開道放行、未有阻攔。如今特定媒體與智庫滿嘴「中資」疑雲、夾槍帶棒,究竟是太過無知、不知項目申請前因後果,抑或是知道得太多,反有意替民進黨遮掩,以成就其「帶路黨」任務?

原文發表於2021/8/30《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民族性格向來以內斂著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輕易露於言表,然而日本近期對東亞政治局勢的相關表態卻顯得「反常」,進逼台海的意味濃厚,而且一步比一步還露骨。不僅國防預算默默連續增長九年,2021年突破5.3兆日圓,來到史上新高,更對台灣當局猛拋媚眼,包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日領袖峰會中提及台海問題,接著日
自首相換屆、拜登(Joe Biden)上任起,日本開始了耐人尋味的對外轉向,不僅政府積極擁抱美日同盟路線,各部官員也在台海議題上屢屢突破紅線。 如此發展,既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急速陡降,也「鼓舞」了台灣輿論,從捐贈疫苗到放話「協防台灣」,「台日友好」頻成話題熱點,讓民進黨縱使經受疫情衝擊,仍能憑藉日本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日本民族性格向來以內斂著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輕易露於言表,然而日本近期對東亞政治局勢的相關表態卻顯得「反常」,進逼台海的意味濃厚,而且一步比一步還露骨。不僅國防預算默默連續增長九年,2021年突破5.3兆日圓,來到史上新高,更對台灣當局猛拋媚眼,包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日領袖峰會中提及台海問題,接著日
自首相換屆、拜登(Joe Biden)上任起,日本開始了耐人尋味的對外轉向,不僅政府積極擁抱美日同盟路線,各部官員也在台海議題上屢屢突破紅線。 如此發展,既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急速陡降,也「鼓舞」了台灣輿論,從捐贈疫苗到放話「協防台灣」,「台日友好」頻成話題熱點,讓民進黨縱使經受疫情衝擊,仍能憑藉日本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南美的成功推動 - 秘魯錢凱港的投資,對台灣的全球經濟角色帶來挑戰,包括科技競爭壓力加劇、供應鏈多元化降低依賴、區域經濟合作受限以及人才與技術流失風險。台灣需深化與保持其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優勢與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及地緣政治壓力。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政策投資-TESLA”這篇文章裡有提到2021年有遇到一個好機會,因此賣出部分特斯拉持股,這檔就是長榮海運,當時ptt上有一篇很完整的海運分析文,看到文章時覺得分析很完整,也很心動,只是相對於特斯拉政策面的確定性,讓我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定是否買入,網路上也有許多不同意見,有人一說法是景氣循環股,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兩岸開航 前幾天寫了一篇《長榮航股價是否會飛的三個關鍵點》,主要內容如下: 馬席會會面,席大大說出「寶島看一看」,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似乎有意推出讓大陸民眾到台灣的措施,引發聯想,也讓股價有理由大漲。《釋交流善意!習近平: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 長榮航、華航,還有一些觀光
Thumbnail
2024.03.08 交通部 臺灣港務公司發展臺中港親水觀光遊憩再進一程!繼於105年引進日商三井集團於中泊渠底端投資興建大型海港購物商場「MITSUI OUTLET PARK」,自107年12月營運後已吸引上千萬國內外旅客造訪;而後港務公司將三井商場西北側20A、20B號碼頭規劃為遊艇專區,成功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越南總理范明正與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創始人嚴介和在首都河內市見面。會議過後沒幾天,河內市交通局就促成中國太平洋建設與越南建築進出口公司(Vinaconex)的合作協議。協議中提到,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將在首都河內市參與投資許多重要基礎建設,包含跨越紅河的慈簾橋以及河內捷運五號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南美的成功推動 - 秘魯錢凱港的投資,對台灣的全球經濟角色帶來挑戰,包括科技競爭壓力加劇、供應鏈多元化降低依賴、區域經濟合作受限以及人才與技術流失風險。台灣需深化與保持其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優勢與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及地緣政治壓力。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政策投資-TESLA”這篇文章裡有提到2021年有遇到一個好機會,因此賣出部分特斯拉持股,這檔就是長榮海運,當時ptt上有一篇很完整的海運分析文,看到文章時覺得分析很完整,也很心動,只是相對於特斯拉政策面的確定性,讓我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定是否買入,網路上也有許多不同意見,有人一說法是景氣循環股,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兩岸開航 前幾天寫了一篇《長榮航股價是否會飛的三個關鍵點》,主要內容如下: 馬席會會面,席大大說出「寶島看一看」,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似乎有意推出讓大陸民眾到台灣的措施,引發聯想,也讓股價有理由大漲。《釋交流善意!習近平: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 長榮航、華航,還有一些觀光
Thumbnail
2024.03.08 交通部 臺灣港務公司發展臺中港親水觀光遊憩再進一程!繼於105年引進日商三井集團於中泊渠底端投資興建大型海港購物商場「MITSUI OUTLET PARK」,自107年12月營運後已吸引上千萬國內外旅客造訪;而後港務公司將三井商場西北側20A、20B號碼頭規劃為遊艇專區,成功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越南總理范明正與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創始人嚴介和在首都河內市見面。會議過後沒幾天,河內市交通局就促成中國太平洋建設與越南建築進出口公司(Vinaconex)的合作協議。協議中提到,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將在首都河內市參與投資許多重要基礎建設,包含跨越紅河的慈簾橋以及河內捷運五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