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港口布局浮現,民進黨原是武統「帶路黨」

更新於 2021/09/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一帶一路」計畫開展起,港口議題屢成輿論熱點。
2016年8月,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簡稱中遠集團)宣佈,以3.685億歐元的價格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手中購得67%股權。按協議,中遠集團將投資2.94億歐元進行郵輪碼頭擴建、改善修船碼頭、新建滾裝船碼頭等工程,並可管理、經營比雷埃夫斯港直至2052年。
2017年7月,中國的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與斯里蘭卡港務局簽署協議,以9.74億美元收購股份,並承諾投資1.46億美元,取得了漢班托塔港的控制權,協議有效期為99年。
上述希臘與斯里蘭卡港口租借案例,乃是中方在合作方國際信用不良、償債能力低落的情況下,推出的合作開發模式,與在非洲、拉美的「礦產支付債息」模式相近,即在雙方同意的前提下,讓合作國以天然資源、港灣收入等相對穩定的支付方式,換取中國的基礎建設投資。
然而這般模式招致了西方抨擊,從學術到媒體界,「債務陷阱」敘事無比氾濫,「一帶一路」也由此染上「新殖民主義」色彩,成為西方牽制的中國的輿論戰線之一。
高雄港的「中資陰影」
8月30日,台媒《自由時報》便以「一帶一路入侵高雄港,美智庫示警」為題,挪用了西方「港口掠奪」、「中資滲透」的陳腔濫調,並將舞台設定在台灣的南部港都高雄,開始了「一帶一路威脅論」的劇本渲染。
而正如其核心概念借自西方,「證據」自然也要由西方蒐羅、徵引。《自由時報》於報道中援引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的報告,直指中資滲透高雄港的動作,源於2013年起的一系列「布局」。
首先,台灣的陽明海運於2007年配合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1期計畫,設立「高明貨櫃碼頭公司」,取得了高雄第6貨櫃中心的50年特許經營權,並於2012年至2013年間增資釋股,由美國、日本及香港公司分別認購取得10%、12.5%及30%的股權。
然而,持有高明貨櫃30%股權的香港政龍投資公司,是由中遠集團、中國海運和招商國際組成的中資集團合資成立,易思安由此指控,「中資間接持股高雄第6貨櫃中心」。
除此之外,高雄港第65、66號碼頭同樣成為「被中資滲透」的苦主。易思安表示,港資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於2009年租下高雄港65號及66號碼頭,租期至2024年,並由台灣東方海外代理兼連帶保證人。然而由於中遠集團在2017年收購了香港東方海外,易思安由此「見獵心喜」,直指中遠集團有意借公司併購、股權取得,「繞道介入」碼頭經營,是「一帶一路」典型「操作」,表面上中資看似與台灣港口業務切割,但實際關係「根本說不清」。
而被易思安屢屢狙擊的「中遠集團」,不僅是中國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航運公司、第3大集裝箱運輸公司和第5大港口碼頭經營者,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西班牙的拉斯帕爾馬斯港、荷蘭的鹿特丹港的集裝箱碼頭皆有持股,加上在2016年租借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事例,易思安遂將中遠稱作「一帶一路滲入歐洲」的「秘密武器」,強化了其對台灣的「威脅感」。
民進黨政府應該「負責」
然而上述言之鑿鑿,看似邏輯縝密、環環相扣,實則經不起推敲。
首先,高雄港共有116座碼頭,由中遠集團收購的前港資「東方海外」,不過租用了65號與66號這2座,占比尚不至2%,如何滲透高雄港全港港務?
且國際大港出租碼頭乃是慣例,以2020年數據為例,向高雄港租用貨櫃碼頭的前六大航商,分別為長榮海運、陽明海運、現代海運、萬海航運、東方海外,以及美國總統輪船(APL)公司。其中現代海運、APL與東方海外,皆為外籍航商,現代海運租用的貨櫃碼頭數更是高達5座,台灣媒體怎從未提及「韓國入侵」?
其二,易思安在報告中繪聲繪影,指稱解放軍若攻台,台灣的大型港口必成作戰關鍵,故過去20年,中國持續投資台灣港口建設,甚至開始接觸部分的港口基建,如高明貨櫃等。而這些「中資碼頭」使用上海振華(ZPMC)生產的橋式起重機,可能會趁隙收集與港口有關的貨車貨櫃追蹤、中央監視系統等數據,讓解放軍提前掌握台灣港口概況。
然而易思安或許還活在台海飛彈危機的年代,彼時解放軍的火箭軍尚未發展完全,登陸確實會是一場硬仗,台軍也具岸上回擊優勢;時至2021年,倘若北京當真啟動武統,遠程火箭炮將扮演極關鍵角色,能在登陸前摧毀台灣運輸系統與軍事基地,屆時兩棲機械化登陸旅上岸後,將能讓工兵部隊快速開闢人工港。台軍若還欲奮戰,也勢必會將武裝收縮至內地,展開巷戰攻防,不會於沿岸灘頭直接火拼,解放軍又何須提前暗中收集商港數據?
其三,所謂「一帶一路入侵高雄港」傳聞,早在2018年便由日媒《日經亞洲評論》曝光,彼時恰逢中遠集團收購東方海外,台媒紛紛轉傳日本資訊。消息見報後,蔡英文政府不僅沒有任何回應,更未要求同為綠營執政的高雄驅逐東方海外,反而任其默默運營。
2021年6月,一艘東方海外的貨輪意外撞進高雄港的70號碼頭,波及港口起重機設備,損傷慘重。高雄市議員林于凱遂在質詢時「異想天開」提問,倘若衝進碼頭的「中資」貨櫃,「不是商品而是中共的生化戰武器」,政府該如何應對?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四兩撥千金的回應:「會把議員質詢資料,轉給經濟部」。
歸根結柢,不論是高明貨櫃或中遠集團,皆在投資前便已通過台灣相關部門審核,民進黨政府更是開道放行、未有阻攔。如今特定媒體與智庫滿嘴「中資」疑雲、夾槍帶棒,究竟是太過無知、不知項目申請前因後果,抑或是知道得太多,反有意替民進黨遮掩,以成就其「帶路黨」任務?

原文發表於2021/8/30《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民族性格向來以內斂著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輕易露於言表,然而日本近期對東亞政治局勢的相關表態卻顯得「反常」,進逼台海的意味濃厚,而且一步比一步還露骨。不僅國防預算默默連續增長九年,2021年突破5.3兆日圓,來到史上新高,更對台灣當局猛拋媚眼,包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日領袖峰會中提及台海問題,接著日
自首相換屆、拜登(Joe Biden)上任起,日本開始了耐人尋味的對外轉向,不僅政府積極擁抱美日同盟路線,各部官員也在台海議題上屢屢突破紅線。 如此發展,既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急速陡降,也「鼓舞」了台灣輿論,從捐贈疫苗到放話「協防台灣」,「台日友好」頻成話題熱點,讓民進黨縱使經受疫情衝擊,仍能憑藉日本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日本民族性格向來以內斂著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輕易露於言表,然而日本近期對東亞政治局勢的相關表態卻顯得「反常」,進逼台海的意味濃厚,而且一步比一步還露骨。不僅國防預算默默連續增長九年,2021年突破5.3兆日圓,來到史上新高,更對台灣當局猛拋媚眼,包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日領袖峰會中提及台海問題,接著日
自首相換屆、拜登(Joe Biden)上任起,日本開始了耐人尋味的對外轉向,不僅政府積極擁抱美日同盟路線,各部官員也在台海議題上屢屢突破紅線。 如此發展,既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急速陡降,也「鼓舞」了台灣輿論,從捐贈疫苗到放話「協防台灣」,「台日友好」頻成話題熱點,讓民進黨縱使經受疫情衝擊,仍能憑藉日本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分析由於中美印三方政治的政治的需要,導致在2021年冬季到來前,以及2022年夏秋,中印邊界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機率比平日高出許多。
Thumbnail
撰寫:吳卓遠 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台灣自2月6日即宣布,陸籍人士暫緩赴台。台灣在疫情趨緩下,邊境管制雖自6月22日起陸續有條件對外籍、港澳的商務人士、境外生和國際轉機旅客鬆綁,但陸籍人士、陸配子女和陸生卻始終在「防疫考量」下遭拒於台灣門外。台灣何時會對中國大陸的邊境管制有所鬆綁,台灣流行疫情指揮
Thumbnail
撰寫:屈彥辰 外交部長吳釗燮於紐約時間5月26日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北京趁國際社會忙著防疫時推動制定“港版國安法”,下一步則可能對台動武,台灣將致力爭取國際支持並鞏固國防嚇阻中國。而這也是吳釗燮5月來第2度接受福斯新聞主播馬莎麥卡勒姆(Martha MacCallum
Thumbnail
撰寫:伍逸豪 香港反修例運動喧囂過後,香港黃藍撕裂、高度對立,對社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傷害。然而,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契機,北京藉此重新調整治港體系,釐清中央和香港過去模糊不清的問題。一個顯著的進展是,日前北京治港兩大部門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簡稱“兩辦”),同時針對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選舉問
Thumbnail
撰寫:吳卓遠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月15日14時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增2例確診病例,均自美國返台,其中1例個案曾在3月30日搭乘已有多起確診病例的紐約返台班機,該班機累計已有12人確診。目前台灣累計確診數為395例,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其中6人死亡,137人解除隔離。 駁WHO對
Thumbnail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在海外讀書、工作時,有些人會在當地飼養寵物,但若是決定結束行程,你會願意帶著牠一起回到家鄉嗎?過去,台灣嚴格禁止孟加拉及中國的犬貓入境,讓許多在中國生活多年的人最終選擇放棄寵物,一部分人則是會花錢請寵物託運業者處理,但過程難以保障動物舒適度及安全。為了讓在中國領養的兩隻貓咪一起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分析由於中美印三方政治的政治的需要,導致在2021年冬季到來前,以及2022年夏秋,中印邊界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機率比平日高出許多。
Thumbnail
撰寫:吳卓遠 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台灣自2月6日即宣布,陸籍人士暫緩赴台。台灣在疫情趨緩下,邊境管制雖自6月22日起陸續有條件對外籍、港澳的商務人士、境外生和國際轉機旅客鬆綁,但陸籍人士、陸配子女和陸生卻始終在「防疫考量」下遭拒於台灣門外。台灣何時會對中國大陸的邊境管制有所鬆綁,台灣流行疫情指揮
Thumbnail
撰寫:屈彥辰 外交部長吳釗燮於紐約時間5月26日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北京趁國際社會忙著防疫時推動制定“港版國安法”,下一步則可能對台動武,台灣將致力爭取國際支持並鞏固國防嚇阻中國。而這也是吳釗燮5月來第2度接受福斯新聞主播馬莎麥卡勒姆(Martha MacCallum
Thumbnail
撰寫:伍逸豪 香港反修例運動喧囂過後,香港黃藍撕裂、高度對立,對社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傷害。然而,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契機,北京藉此重新調整治港體系,釐清中央和香港過去模糊不清的問題。一個顯著的進展是,日前北京治港兩大部門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簡稱“兩辦”),同時針對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選舉問
Thumbnail
撰寫:吳卓遠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月15日14時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增2例確診病例,均自美國返台,其中1例個案曾在3月30日搭乘已有多起確診病例的紐約返台班機,該班機累計已有12人確診。目前台灣累計確診數為395例,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其中6人死亡,137人解除隔離。 駁WHO對
Thumbnail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在海外讀書、工作時,有些人會在當地飼養寵物,但若是決定結束行程,你會願意帶著牠一起回到家鄉嗎?過去,台灣嚴格禁止孟加拉及中國的犬貓入境,讓許多在中國生活多年的人最終選擇放棄寵物,一部分人則是會花錢請寵物託運業者處理,但過程難以保障動物舒適度及安全。為了讓在中國領養的兩隻貓咪一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