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茶時刻 / 2020的紐約可以給2021的台北什麼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文寫於2021的5/16,時隔數月,台灣又是不同光景,但我們很幸運的又再重拾了曾經的歲月靜好

2020,人剛好在“超”重災區的紐約待著,那時一天可以幾千例,全國則是最高一天25萬例,至今都還是在一天7 萬例上下跑動的美國,未來案例成長曲線都會是指數型增長直到最高點之後才緩緩下降。他們撐過來了,我們有能力也有機會可以成功度過這個難關。

努力防疫,不要過度恐慌

2020 的三月中,美國疫情爆發,那時人在紐約,突然就接收到明天開始全城禁止上班上課,全部都得待在家(Shelter in place)並實施嚴格的宵禁,晚上10 點之後不准再出門,整個城市人心惶惶,去超市搶購、搶衛生紙(莫名其妙)的大有人在,當然,也有許多人不把這病毒當作一回事,認為這是政府操縱的假新聞,完全忽視任何的防疫措施,或是各種道聽途說的配方和部分宗教聲稱能抵抗病毒等等,這些罔顧他人性命的團體與個人,非常的多。

而其實在2月的時候,亞洲先爆發,整個亞洲猶如重災區一樣,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西方國家是完全知情的,但他們不作為。當時,我在紐約身邊的美國人沒有人當一回事,覺得那是亞洲的事情,而且這東西就只是個“流感”,只有體質虛弱的人才會得,我才不要戴口罩呢!儘管分享我從台灣獲得最第一線的資訊,他們也無動於衷,並不認為這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然而,才僅僅一個月,從西雅圖擴散到全美國,至今已經一年有餘。根據我所知道的,一半以上的餐廳“永久停業”,健身房、電影院、遊樂園等,直到近期才終於可望部分營業,經濟上、心理上等等都根本上的影響了全世界。

5.15.2021 台灣爆發單日180 例確診

很不幸,台灣也遇到了去年全世界遭遇的情況,或是說“終於”遇到了。其實這一年多的成功,多是身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犧牲自己換來,他們犧牲自己就是為了避免整個社會都必須面對這難纏的敵人,也因為他們的努力,台灣彷彿在整個疫情年中進入了平行時空,過得如往常一樣的生活。

如今這個病毒又出現在我們身邊,再次大大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五月十五日爆量(對台灣而言)增加180例,並不是什麼他們鬆懈等等這種狗屎理由讓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得以卸責進行他者化,這樣實在對不起他們這麼久以來的犧牲奉獻,我們要做的是一起面對、處理這個敵人。

現在能做也該做得就是好好防疫,聽從中央指示,不要以訛傳訛,也不要過度恐慌,避免群聚、保持社交距離、做好衛生保健、隨時隨地戴上口罩等等。

raw-image

試想,如果我們沒能守得下來

兩個禮拜的暫時性封鎖或許可以承受,但如果延續到一個月?半年呢?餐廳因不勘虧損開始倒閉,公司行號因民眾消費力降低,營收下降,往常以實體店面銷售為主最先受影響,沒有收入,就沒辦法持續付出租金,因而只能申請倒底或退租,租金收不到,整體金融市場便會因流動率下降而開始增加違約風險,整個金融體系便會逐漸瓦解,進而再房市崩跌、政府稅收降低進而大力舉債,若種種貨幣或財政政策均沒有效果,台灣經濟即進入全面緊縮狀態,整體世界影響力及實力便會大幅降低。

試想,我們能像美國如此惡霸瘋狂印鈔票拯救自己經濟?能夠像以色列一樣馬上卡位拿到疫苗實施90%的疫苗普及率?我們有像歐陸國家一樣有這麼多的空曠地方可以躲嗎?如果我們壓抑不住了,敵國會用什麼條件來逼台灣吞下沒有發表在任何“醫學期刊”的疫苗以平息內部紛亂?

光想就頭皮發麻....

我們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可以守得下來

但幸運的是,我們比周遭的國家多了一年的時間,能夠完整看到其他國家的經驗,他們是如何應對,政策如何實施等等,並且也看到他們是如何從創傷中復原的過程,對於Covid-19這個病毒也非昔日吳下阿蒙,再加上台灣人民普遍防疫觀念較佳並有2003SARS的經驗、疫苗雖未齊全但至少已有接近1%的人口施打、並且我們擁有去年成功守下第一波的防疫團隊等等眾多原因,大家一起努力,共渡難關。

因此,希望大家在這段時間

  • 無須為了搶購糧食、日常用品等而造成群聚,這樣風險更高
  • 隨時保持社交距離,戴上口罩,隨時消毒清潔,並避免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
  • 依照美國一年的經驗,大家從此會對於陌生人有很強烈的距離感,但不要忘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是那個連結~),隨時關心彼此近況,一有狀況馬上通報,把問題解決。
  • 餐廳盡量外帶,避免在外將口罩拿下。
  • 儘管是戶外,還是記得隨時戴上口罩(尤其熱門登山路線!)
  • 如果能夠WFH(在家工作),恭喜你!你會愛上WFH的。如果沒有,請務必要通勤時刻,保持好社交距離,隨時消毒手部,不要碰觸口鼻眼。

我們「同島一命」,大家一起守下!


Reference

  • New York Times: Coronavirus in the U.S.: Latest Map and Case Count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Taiwan CDC
  • World Bank 2020 Year in Review: The impact of COVID-19 in 12 charts

Written by 周中平 旅外工作者 @5.16.202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呵呵茶 ggt tea podcast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這波 Omicron 疫情爆發此際和初期,個人應聚焦在調整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與步調,著重在身心靈均衡健康,衡量個人準備,斟酌醫療量能,揣摩一旦確診或匡列,怎麼順利就醫診療,如何適應防疫節奏。
Thumbnail
台灣這波 Omicron 疫情爆發此際和初期,個人應聚焦在調整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與步調,著重在身心靈均衡健康,衡量個人準備,斟酌醫療量能,揣摩一旦確診或匡列,怎麼順利就醫診療,如何適應防疫節奏。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6/02 on how Taiwan came all the way to fight with Covid-19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大家還好嗎?希望今天,同樣是星期三,各位還是一樣平安,安好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6/02 on how Taiwan came all the way to fight with Covid-19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大家還好嗎?希望今天,同樣是星期三,各位還是一樣平安,安好
Thumbnail
從2020年初的農曆年.對岸出現莫名的患者.到開始傳出哪個國家出現病患.才發現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把火燒得可真遠.燒得可真廣.也燒出許許多多的問題. 在去年一整年.臺灣 我生長的國家.確診案例寥寥無幾.
Thumbnail
從2020年初的農曆年.對岸出現莫名的患者.到開始傳出哪個國家出現病患.才發現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把火燒得可真遠.燒得可真廣.也燒出許許多多的問題. 在去年一整年.臺灣 我生長的國家.確診案例寥寥無幾.
Thumbnail
台灣 非常時期,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遽增。但是,這都是預期內的現象,大家千萬不能驚慌!我們要相信政府,相信自己,所有人共同努力守住台灣,去年我們做到了,今年也可以! 《台灣是家》,自己家,自己守護。「我們可以,絕對可以!」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今天2021/05/17,333例確診。政府、
Thumbnail
台灣 非常時期,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遽增。但是,這都是預期內的現象,大家千萬不能驚慌!我們要相信政府,相信自己,所有人共同努力守住台灣,去年我們做到了,今年也可以! 《台灣是家》,自己家,自己守護。「我們可以,絕對可以!」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今天2021/05/17,333例確診。政府、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Thumbnail
讓時間回推到2020年疫情才剛被發現時,那時的台灣才剛結束一場驚心動魄的選舉,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在還來不及開心時,一名醫師在網路上發現了中國出現「非典型肺炎」,立即做出回報。 中國由李文亮醫師為首的專業人士做出呼籲,卻成為優先被開刀的對象,在中國政府不斷地掩蓋下,許多人選擇相信了中國政府,壓根不把
Thumbnail
讓時間回推到2020年疫情才剛被發現時,那時的台灣才剛結束一場驚心動魄的選舉,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在還來不及開心時,一名醫師在網路上發現了中國出現「非典型肺炎」,立即做出回報。 中國由李文亮醫師為首的專業人士做出呼籲,卻成為優先被開刀的對象,在中國政府不斷地掩蓋下,許多人選擇相信了中國政府,壓根不把
Thumbnail
今天新增24起境外移入,共計印尼20例、美國2例、英國1例、菲律賓1例。 久違的雙位數代表著疫情從未遠離,它只是一直在門外徘徊。 等著進來。 ➊年底觀光活動再次提高緊覺和預備備案 也就是去年這個時候,觀光活動一片大好,但誰知道再過一個月世界竟然豬羊變色,自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今天新增24起境外移入,共計印尼20例、美國2例、英國1例、菲律賓1例。 久違的雙位數代表著疫情從未遠離,它只是一直在門外徘徊。 等著進來。 ➊年底觀光活動再次提高緊覺和預備備案 也就是去年這個時候,觀光活動一片大好,但誰知道再過一個月世界竟然豬羊變色,自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開始大流行之後, 幾乎人人天天都會在追蹤自己住的國家的確診數量, 大家天天都在幻想何時能夠flatten the curve (將上升曲線便平緩, 也就是病情穩定)。美國至今已經超過了100萬人確診, 也大約有6萬多人死於Covid-19, 這個數目其實相當的驚人。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開始大流行之後, 幾乎人人天天都會在追蹤自己住的國家的確診數量, 大家天天都在幻想何時能夠flatten the curve (將上升曲線便平緩, 也就是病情穩定)。美國至今已經超過了100萬人確診, 也大約有6萬多人死於Covid-19, 這個數目其實相當的驚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