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否真的只是做出各種決策?--《人類大命運》讀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前情提要
哈拉瑞的「人類三部曲」其實在筆者的書櫃躺很久了( ̄▽ ̄)一直忙於其他事情,這次剛好有參與《人類大命運》讀書會的機會,終於可以把書找出來看完,不得不說真痛快~
不過其他兩部曲就繼續積灰啦。

【以下有雷,慎入】


既然都參加了讀書會,那麼讀書會簡報當然不能浪費( •̀ ω •́ )✧因此本文會以筆者的簡報內容為基礎,主要分為三個部份--金句整理、故事關聯和心得總結。

raw-image

選句—我們應具備的能力

首先是金句整理。筆者節選了書中六個句子,剛好也能代表六個能力。我們常常看到有文章統整了在現代、未來,因應工作需要的軟實力也好,硬實力也罷,所以筆者就靈機一動,將這些句子和能力掛勾。但要聲明的是,和不同能力連結純屬筆者的主意,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特別提到喔,僅供參考~

礙於文章篇幅,筆者就不一一說明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項目後面附上的選讀文章,雖然是筆者過去寫的,但也是因為剛好文內有對應的觀點,絕不是置入

儘管筆者非歷史相關背景,但這並不妨礙筆者接觸及閱讀市面上的歷史科普書籍,由於「現實往往比虛構更離奇」,許多歷史事件的過程也宛如故事一般,非常有意思,更往往隱含了各種值得思考的點,對非本科生來說反而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視野。
回到書中這句話,筆者的解讀是歷史是由「人的選擇」所創造的,因此「現在」只是「過去的其中一個選擇」導致的後果。那麼萬一當初我們做出不同的決定,「現在」是不是也有其他的可能?如果今天我們意識到過去的決定是錯的,想要重拾正確的選擇也絕不算晚。

再來針對「合作力」,書中提到智人之所以能在現代佔據主導地位,除了強大的組織力,「信任」其實也是關鍵因素。否則為何今日不是由其他社會性動物如蜜蜂、螞蟻統治地球?舉較明確的例子來說,今天我們雖然不認識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這裡的認識是指「熟識」),卻可以放心的投資「護國神山」,因為我們相信這間公司未來的成長。對不同族群、互不相識的動物來說,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是智人「少數的」獨特之處。

故事—我的經驗和聯想

raw-image

仗著讀書會成員中沒有筆者的讀者(應該),就以之前分享過的《鐳女孩》一書為例。會聯想到這個例子也和上文提到的「想像力」有關,筆者覺得哈拉瑞所說的「互為主體現實」這一概念很有趣,我們順應社會主流觀念經歷升學、求職,卻從未有人告訴我們是誰賦予了學校與公司權力?也未曾思考過為什麼會用成績、業績來評斷人的優劣,這又是理所當然的嗎?

而「鐳女孩」可以說是公司權利之下的犧牲者。究竟這些「互為主體現實」到底如何一步步融入我們的生活,與之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從什麼時候開始,「互為主體現實」之下的個人反而變得微不足道?(筆者似乎也在閱讀《人類大命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著自由人文主義信徒的部分特徵:D)

在《人類大命運》裡,哈拉瑞向我們揭露了這些「互為主體現實」的形成,但隨之而來的是筆者產生的更多疑問,絕大部分也是對人類與之間的互動感到好奇,之後或許會透過其他書籍來取得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就先記錄下筆者的疑惑吧。

另一個例子是「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私以為筆者的FOMO就是「資訊焦慮」,尤其常常擔心自己落下、錯過了最新的知識和技術,更深層的背後甚至是害怕「遭到社會淘汰」。或許就像哈拉瑞所說,在這個混亂,不停擾動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們就是習慣自己製造壓力?(筆者好像有一點:-P)

啟發—讀後心得

最後,書中有太多觀點讓筆者印象深刻,歎為觀止了,所以就回歸到本文標題,也是《人類大命運》末尾,作者提出的問題--生命是否真的只是做出各種決策?

假如智人,真的只是遵循演算法行動的生物,當生命不再如同我們過去認知的那樣特別,追求生命的意義似乎變成哲學的專利,一直以來我們所信奉的探尋自我內心(人文主義)顯得多餘,數據至上、「資訊自由」的時代彷彿就要來到。但生命本身真的只為更「進步」的世界而活嗎?

筆者不這麼覺得。不是為了否定而否定,儘管哈拉瑞在書中不斷強調「智人成為神人」是趨勢,數據主義正在崛起,但也如他所說,「意識」還蒙著它神秘的面紗,在我們終於揭開「意識」真相的那天來臨之前,人類、生命,還充滿著未知的可能性。
且非「神人」的我們,正是因為擁有所謂的「缺陷」,才更加珍惜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體驗,也才得以創造出奇蹟,達成斐然的成就。可能有些人真的是為永生、全能而活吧,但想要「活得像個人」的人(笑),也多的是呢。


raw-image
後記
閱讀《人類大命運》,筆者深深地被作者不同維度的思考模式震撼到了。現代社會運作之複雜,各種片段的資訊,都讓我們越來越無法看清事實全貌,而逐漸陷落於自己身周熟悉而狹小的圈子(還不一定是舒適圈),就算努力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仍然擔心有其侷限,更不要說不是每個人都習於社交,喜歡認識新朋友。
所以書籍的價值真的在此體現無疑,就算時間成本偏高,但是花費一個下午,就能收獲另一個人可能窮極半生的研究或人生經驗,最划算的交易也不過如此。

(本篇文章的圖片取自筆者簡報截圖及網路圖片,僅供心得分享,不做商業使用。)


這次的讀後感到這邊結束,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追蹤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患子的沙龍
23會員
60內容數
本出版專題匯集Netflix影集《愛x死x機器人》的觀後感,因有劇透的可能,還未看過影集的讀者請酌情進入。 另外,《愛x死x機器人》為成人動畫劇集,其中部分選集含有暴力、血腥之類的元素,將標示為18禁內容。
患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4
本文為筆者自今年2月起擔任104校園大使期間學習內容行銷、SEO,至今順利結業後撰寫之心得,內文包含第二屆104校園大使職缺之行銷宣傳,不喜者勿入。
Thumbnail
2022/10/14
本文為筆者自今年2月起擔任104校園大使期間學習內容行銷、SEO,至今順利結業後撰寫之心得,內文包含第二屆104校園大使職缺之行銷宣傳,不喜者勿入。
Thumbnail
2021/11/19
本文為2019年的動畫選集《愛x死x機器人》中,《架空歷史》的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2021/11/19
本文為2019年的動畫選集《愛x死x機器人》中,《架空歷史》的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2021/11/07
本文為2021年《女性、環保、公平貿易——棉樂悅事》實體講座參與心得,建議搭配《尼泊爾布思議》觀後感(文內附有連結)一起閱讀。
Thumbnail
2021/11/07
本文為2021年《女性、環保、公平貿易——棉樂悅事》實體講座參與心得,建議搭配《尼泊爾布思議》觀後感(文內附有連結)一起閱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Thumbnail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Thumbnail
眾網友推薦,總算入手這本人類大歷史,跟著哈拉瑞來細探智人這物種的過去以及瞻望未來。 以下主要將人類的歷史用不同的革命來分成各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每一次的革命都對地球帶來很大的改變,也讓智人這個物種漸漸地發展成全世界最強的物種,突破先天上的限制,一步步的發展至現在的樣貌。
Thumbnail
眾網友推薦,總算入手這本人類大歷史,跟著哈拉瑞來細探智人這物種的過去以及瞻望未來。 以下主要將人類的歷史用不同的革命來分成各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每一次的革命都對地球帶來很大的改變,也讓智人這個物種漸漸地發展成全世界最強的物種,突破先天上的限制,一步步的發展至現在的樣貌。
Thumbnail
我們的心智能力有辦法憑空想出協奏曲、城市還有相對論,到了商店裡卻得痛苦五分鐘才決定該買哪種洋芋片。
Thumbnail
我們的心智能力有辦法憑空想出協奏曲、城市還有相對論,到了商店裡卻得痛苦五分鐘才決定該買哪種洋芋片。
Thumbnail
本文為2017年的社會科普書籍《人類大命運》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本文為2017年的社會科普書籍《人類大命運》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本”鑑古知今”的書。 歷史也許是單一軌道的演化,一切都有跡可循,如同十幾萬年前的地球,就存在著至少六個人種,而現今,卻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Homo sapiens)
Thumbnail
這是一本”鑑古知今”的書。 歷史也許是單一軌道的演化,一切都有跡可循,如同十幾萬年前的地球,就存在著至少六個人種,而現今,卻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Homo sapiens)
Thumbnail
有人說這本《人類大命運》是作者的另一本《人類大歷史》的續作,而且也有很多內容和前一本相同。 而我實際看下來,雖然確實有些內容和前作重複,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會感到不耐,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其實並不是《人類大歷史》的續作。
Thumbnail
有人說這本《人類大命運》是作者的另一本《人類大歷史》的續作,而且也有很多內容和前一本相同。 而我實際看下來,雖然確實有些內容和前作重複,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會感到不耐,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其實並不是《人類大歷史》的續作。
Thumbnail
我們不能光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待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應當用的當代人的觀點來看當代,可能更具代表性
Thumbnail
我們不能光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待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應當用的當代人的觀點來看當代,可能更具代表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