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0期:離開城市中心,找到創作重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城市生活的便利,對上班族很有魅力,但是對於自由接案的創作者或者藝術工作者,都市的快速步調反而成為束縛。幸運的是,我們所生活的新北市幅員廣大,不但具有大都會的繁華,也有遼闊的田園風景可看,就算住在海邊或山邊,透過便利的交通,仍然擁有現代城市的生活品質。

這一年多以來,全球疫情蔓延,許多人被迫在家上班,如何在有限的居家環境,區隔出「生活空間、親子空間、工作空間」,成為大家最迫切需要學習的課題。長期窩在家,發現自己竟然和一起生活好多年的周邊環境不熟,正好可以把握這段居家時光,好好認識居住的地方。

本期《新北市文化》季刊邀請在新北各地落腳的創作者們,分享他們如何從生活中找到創作靈感的方法,好好地享受身邊唾手可得的自然環境,從避開人群密集的鬧區中找尋街巷裡的趣味。

本期內容製作期間,適逢疫情嚴峻時刻,為了避免群聚,季刊團隊以線上邀稿及連線採訪,取代過去幾期的現場拍攝採訪。感謝受邀的創作者們配合市府相關政策,線上工作呈現的創作品質非常精彩,特此感謝。

封面故事部分,邀請這些需要獨立工作空間的視覺工作者們,分享他們的創作環境:圖文創作者王春子小姐和藝術家老公廖建忠,選擇住在八里的觀音山半山腰,他們覺得在八里生活比較放鬆,創作更自由;熱愛拍貓的吳毅平攝影師,出了好多本跟貓有關的攝影作品,平常他住在交通超級便利的新店大坪林站附近,方便他前往許多人跡罕見的角落遇見貓。

文字創作者不喜歡住在太熱鬧的市中心,他們偏愛住在城市邊緣:小說家高翊峰年輕時在新店山中的社區租屋,後來在此購屋,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他特別撰文拍照分享他的山居生活,以及他在郊山生活的幾位自然界「好友」;詩人廖偉棠從香港移居林口,他居台思港,落筆成詩,拍照如畫,他說吸引他的是林口的霧;長期住在花園新城的作家楊索,她幾乎認得整個社區的文青住戶,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新北市歡迎各式各樣的創作者前來,許多不是新北原住民,因為不同的緣分,被動也好,主動也有,到了新北生活,在這裡繼續創作:

年輕時期的張小雯,多才多藝,不僅是創作歌手,在台北市中心也開了知名義大利餐廳,後來搬到新店中央新村,轉型成私宅無菜單料理,許多人專程前來;這幾年移居北海岸在金山開店的大Q,曾是簡單生活節團隊的重要成員,也曾擔任好丘創始店的店長,選擇離開城市快節奏的步調,在金山過起另一種生活。

此外,本期還邀請了幾位在板橋435藝文中心駐村的藝術家,以及長期在鶯歌從事陶瓷創作的工作者,分享他們在地創作的心得。疫情期間,大家都辛苦了,希望新北市的創作者們持續努力,期待大家未來更精彩的作品。

raw-image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1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7期 | Cover Story:聆聽新北!多元聲音創作) 新北市多樣的人口構成和多元地景,是許多創作者的靈感來源。第47期《新北市文化》季刊,以「新北多元聲音創作」為主題,邀請不同背景、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分享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7期 | Cover Story:聆聽新北!多元聲音創作) 新北市多樣的人口構成和多元地景,是許多創作者的靈感來源。第47期《新北市文化》季刊,以「新北多元聲音創作」為主題,邀請不同背景、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分享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在繁華亮麗的台北市,赤峰商圈是一道難得獨特的風景線。走出捷運中山站後,幾步路就能進入赤峰商圈,迎面撲來的氣息瞬間不同。 在這個老式的街區中,住家、老店間,藏著充滿文青氣息的小招牌、裝飾和塗鴉,一件件像驚喜似的小物件令老街區增添了不只一點趣味。
Thumbnail
在繁華亮麗的台北市,赤峰商圈是一道難得獨特的風景線。走出捷運中山站後,幾步路就能進入赤峰商圈,迎面撲來的氣息瞬間不同。 在這個老式的街區中,住家、老店間,藏著充滿文青氣息的小招牌、裝飾和塗鴉,一件件像驚喜似的小物件令老街區增添了不只一點趣味。
Thumbnail
最近正好收看了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藉著濃縮在一集幾十分鐘內的影像,還原了北漂女子在城市裡成長與掙扎的那些心理變化。雖然來到台北的心路歷程跟林怡珊不完全一樣——在來到以前並不帶著什麼嚮往,但是迷路的過程倒是有幾分相似。
Thumbnail
最近正好收看了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藉著濃縮在一集幾十分鐘內的影像,還原了北漂女子在城市裡成長與掙扎的那些心理變化。雖然來到台北的心路歷程跟林怡珊不完全一樣——在來到以前並不帶著什麼嚮往,但是迷路的過程倒是有幾分相似。
Thumbnail
城市生活的便利,對上班族很有魅力,但是對於自由接案的創作者或者藝術工作者,都市的快速步調反而成為束縛。幸運的是,我們所生活的新北市幅員廣大,不但具有大都會的繁華,也有遼闊的田園風景可看,就算住在海邊或山邊,透過便利的交通,仍然擁有現代城市的生活品質。 這一年多以來,全球疫情蔓延,許多人被迫在家上
Thumbnail
城市生活的便利,對上班族很有魅力,但是對於自由接案的創作者或者藝術工作者,都市的快速步調反而成為束縛。幸運的是,我們所生活的新北市幅員廣大,不但具有大都會的繁華,也有遼闊的田園風景可看,就算住在海邊或山邊,透過便利的交通,仍然擁有現代城市的生活品質。 這一年多以來,全球疫情蔓延,許多人被迫在家上
Thumbnail
該說好險前年決定移居而且提早讓自己具備了遠端工作的條件與技術而超前佈署嗎?或說其實單純只是移居花蓮生活遠比在臺北來的居家嗎?更該說是慶幸吧!慶幸我不需要為了工作生計或為了對家人或國家的職責每日出門膽顫心驚。
Thumbnail
該說好險前年決定移居而且提早讓自己具備了遠端工作的條件與技術而超前佈署嗎?或說其實單純只是移居花蓮生活遠比在臺北來的居家嗎?更該說是慶幸吧!慶幸我不需要為了工作生計或為了對家人或國家的職責每日出門膽顫心驚。
Thumbnail
疫情真的能激發人的潛能 小孩無限創意一一被發掘 而我也不例外,平時就喜歡東寫寫西寫寫 謝謝慶昀幫我找了個平台-方格子 可以盡情地寫下自己內心世界 原本還想參賽,詩歌作詞作曲比賽 不過好像作詞作曲都要才能參賽 只好作罷,不過樂觀的我 還是東看看西找找這個比賽網站 還有沒有適合我參賽的 點著點著,發現
Thumbnail
疫情真的能激發人的潛能 小孩無限創意一一被發掘 而我也不例外,平時就喜歡東寫寫西寫寫 謝謝慶昀幫我找了個平台-方格子 可以盡情地寫下自己內心世界 原本還想參賽,詩歌作詞作曲比賽 不過好像作詞作曲都要才能參賽 只好作罷,不過樂觀的我 還是東看看西找找這個比賽網站 還有沒有適合我參賽的 點著點著,發現
Thumbnail
對照起以往推崇往外去拓展的社會氛圍來說,這樣往內收縮的檢視,突然有了一種袖珍的感覺,街上是空了,但家家戶戶卻能難得在非節慶裡,密實地與家人待在一塊兒。就突然地,想起幾本現在看來合時宜的讀物,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對照起以往推崇往外去拓展的社會氛圍來說,這樣往內收縮的檢視,突然有了一種袖珍的感覺,街上是空了,但家家戶戶卻能難得在非節慶裡,密實地與家人待在一塊兒。就突然地,想起幾本現在看來合時宜的讀物,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份工作,本來就是由無數的沉悶無聊堆疊而成的。 關於台北 原本以為去旅遊、出國都可以睡得很好的我,適應力應該還不錯,沒想到卻花了整整兩個月才克服居住外地的心理壓力。不習慣台北冷冷的天氣,不適應溫度的變化,不適應雨,不適應壅塞的車流⋯⋯
Thumbnail
這份工作,本來就是由無數的沉悶無聊堆疊而成的。 關於台北 原本以為去旅遊、出國都可以睡得很好的我,適應力應該還不錯,沒想到卻花了整整兩個月才克服居住外地的心理壓力。不習慣台北冷冷的天氣,不適應溫度的變化,不適應雨,不適應壅塞的車流⋯⋯
Thumbnail
 不知不覺已經寫到了故事的最終回,但是疫情至今儘管趨緩卻仍未結束。雖說我們在國內的日常生活大致不受影響,卻也悄悄改變了大家不能出國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更是如此。
Thumbnail
 不知不覺已經寫到了故事的最終回,但是疫情至今儘管趨緩卻仍未結束。雖說我們在國內的日常生活大致不受影響,卻也悄悄改變了大家不能出國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更是如此。
Thumbnail
都市忙碌的謀生方式使得人們只能拚命賺錢,用金錢去衡量、交換生活所需,但是現實的經濟需求、健康快樂的人生,到底要怎麼平衡?答案也許在山裡。 撰文、攝影◎陳敏佳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Thumbnail
都市忙碌的謀生方式使得人們只能拚命賺錢,用金錢去衡量、交換生活所需,但是現實的經濟需求、健康快樂的人生,到底要怎麼平衡?答案也許在山裡。 撰文、攝影◎陳敏佳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