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花漸欲迷人眼,守得本心自清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廣欽老和尚法語:「我們打鼓時,唸『辦公事、辦公事,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唸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於私人的事,有一個『我』要做什麼,就是私事。
如果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唸佛、拜佛,這樣的修持,就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輩子無法解脫。
反之,將身心奉常住,為眾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這樣雖然沒有時間拜佛、誦經,但一切的經藏已在其中,則智慧漸開、心胸漸廣。」(引用完畢)
我常利用午休時間唸經,同事有時遇到臨時性的工作,會來找我溝通;當唸經被打擾時,心裡會不耐煩,覺得唸經才是重要的,不想理會同事。遇到晚上或週末需要加班時,也會覺得被佔用唸經的時間,因此儘量能避就避,不會主動參與。在閱讀廣欽老和尚法語之後,我反思自我的習氣盲點,是我著相了,總認為只有誦經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擾到誦經,否則我就會不耐煩、心緒不佳。但在世間修行,凡事不可能永遠都按照自己的意思來,人生總有很多突發狀況,這些都是來讓我們歷事練心的,從各種狀況中修忍辱、修定功、修福慧、修慈悲心、歡喜心和卑下心。
把工作做好是我的本分,同事有需要,我更是要幫忙,唯有他把工作做好,我、所有同事和整個公司才會更好。人不能總是被困在「我執」裡頭,以為只有誦經最大,其他什麼事都不用管,不用與人廣結善緣、不用圓融地待人處事、不用圓滿一切因緣……等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也是心性上未消除的貪嗔痴。
阿伯常說:「口誦心不轉,唸破萬卷亦宛然」,修行的重點在於「心性提升」,而不是拚經文數量。將佛經的智慧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唸經是輔助修行的一種方式,讓我們能時時受經典的薰陶,時時牢記佛菩薩的教誨,觀照自心,修煉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廣欽老和尚:「修忍辱波羅密——不是說我要忍辱,也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我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世人常將他人的言語掛在心上,看不開也放不下,這就是執心在作祟。我曾想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能平心靜氣地面對他人的辱罵、挑釁而不起心動念?當時,腦海中出現一個場景:一位戴著白色面具的路人,用一門我聽不懂的外語快速地對自己說話,就算他說的內容是在辱罵我,但我也不會因此感到生氣或起心動念,因為我聽不懂,也看不到對方的任何表情。當我們的眼、耳、舌、鼻、身、意在接觸色、生、香、味、觸、法時,能無念無著、無染無雜,就不會被境相束縛;如此,面對任何違緣橫逆也都能夠自在解脫了。
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皆是過去世的因緣合和,眾生都是來到這五濁惡世中修行的,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學習「如如不動」、「應無所住」,把握每一次的考驗與突破的機會,這就是「歷事練心」。
淨空法師:
現在的眾生迷惑顛倒,信邪不信正,聽騙不聽勸,很容易上當。我們跟他講真的,真的沒人聽;但你騙他,他卻聽,這個就是業障重! 縱然是受過高等教育,他還是會上當,還是會被人騙,這叫真正愚癡,沒有智慧。
現在這個社會,吃虧上當的人太多了!一般世間人,沒有接受正法的薰陶,沒有智慧,沒有定功,真妄莫辨、善惡不分,往往容易上當。佛法的修學,最要緊的,是增長我們的定功、增長我們的清淨心、增長我們的智慧。你要是曉得這個修行原則,天天接受正法的薰陶,你就不會上當!(引用完畢)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扣除吃飯、睡覺、工作、家務、陪伴家人和休閒娛樂之後,可以誦經唸佛、靜坐、閱讀高僧大德智慧語錄的時間真的很少,若不時時刻刻修微觀,觀照內在的起心動念,一天絕大部分的時間就會都在打妄想、起妄念,任由貪、嗔、痴、慢、疑等習氣來掌控情緒和行為,如此,想要明心見性、修行有進益實在有困難。因此,要時時刻刻善護念、降伏妄想惡念、心繫眾生、恆順眾生、所思所想皆是利益眾生之事、經咒佛號不離口,把握時間努力精進,將修行變成一種生活習慣、生活態度,才能將修行落實、融入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才是真精進、真修行。
(分享完畢)
人來到這世間都要修行,沒有任何人能一輩子一帆風順、無病無災、心想事成。人生中所有的磨難和考驗,都是成就我們的最佳養分,人沒有歷練不會成長,沒有磨難不會堅強,沒有挫折不會反省,沒有考驗則不生智慧。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是苦海,所以沒有唸經的日子會很難過;唸經,是洗滌心識的種種汙染,是為了你自己,拔苦與樂,拔自己的苦,與自己的樂,不是為了佛菩薩;修行不能中斷,若中斷,就沒有福德加被。若是佛弟子,每天都要做定課,並且至少要看《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數品。此外,唸經要用心,即是要專注如一。」
「想不開,放不下,心隨境轉,被境相捆住,就表示心性沒有提升,要每天唸《金剛經》並搭配《金剛經說甚麼》、《六祖壇經》,能將心性導入正軌,受困的心方能漸漸心開意解。」
「遇到磨難,是修行的功課,亦是考試,心不要隨境轉,不要有波動,要如如不動,否則層次提升不起來。修行的考試是很嚴格的,無法作弊。」
「修行,就是在考驗心量和執行力。沒有苦過、累過、磨過、哭過,修行心生不起來;當真實發自內心、真誠地懺悔之後,自己體悟了,才知道修行的真義。」
修行要從自心修,要常常觀照自心,反省、檢視、修正自己不足之處。人生中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無論是順境或逆境,都是一次「歷事練心」的機會,要好好把握,從中省思、體悟、淬鍊,學習放下的智慧。
人生中的順境和逆境都是必經的過程和歷練,讓我們能藉此度自心眾生。當遇到順境時,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希望好還要更好,最好人生從此都這麼一帆風順、無病無災,這就是心中的愚痴和貪念在作祟。當遇到逆境,就是考驗人性的時候,您是否會因為遭受痛苦而生起更多的煩惱、嗔恨和執著呢?您是否會因為磨難、受挫而想要逃避甚至退轉呢?人生中的各種歷練,都是修行最好的助緣,例如遇到有人刁難、謾罵、栽贓、兩舌是非、挑撥離間……等等,您是否能忍辱、轉念和放下?還是一天到晚想著反擊、怨恨和執著呢?人沒有考驗就不知深淺,沒有歷練就不懂進退,沒有磨難就不明分寸,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五濁惡世中,要精進修行、歷經磨難、放下執心,才能漸漸淬鍊出智慧。待人處事知深淺、懂進退、有分寸,守得本心自清白。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佛菩薩弘揚的是『自性自度』,只要你想改變,佛菩薩就會幫忙你,佛助自助者。佛法深奧,深入經典,智慧如海;會讀書是聰明,是世間法;而修行是智慧,要契入佛經,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修。」
人要端正自心,不能被欲望和無明控制,順境和逆境皆是一合相,是假相而非真相,不要認假為真,要能藉假修真。人生就是一場戲,過去世造作的善惡因果就是這場人生大戲的劇本,我們每一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角色要扮演。既然只是一場戲,在這人生的舞台上,登場時就好好地演,把自己該做的事、該說的話、該圓滿的因緣通通都做好,盡本分地去做,但不要過度入戲,要時常牢記「人生酬業」的意義,如此,當曲終人散時,才能了無遺憾地謝幕、退場,演好這一場人生大戲也圓滿這一生的因緣。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大多時侯,煩惱是多餘的,身外之物一切都帶不走,盡好本分即可,一切隨緣,船到橋頭自然直,若認真修行,當遇到人生瓶頸,佛菩薩會暗中幫忙。」   一、以前因為家中有老的、小的要照顧,所以只能選擇在家做家庭代工貼補家用。家庭代工要自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這陣子我在消過去世修偏入外道的業力,長期被干擾睡眠,包含讓我晚睡、睡不好、睡很久。前陣子是盜汗,睡個覺一早起來,背部上方的衣服和頭髮都溼了,請示過是干擾,處理完就好了。   有天我唸了五部《六祖壇經》,晚上作了一個夢,一個男的跟我說唸《六祖壇經》不好,唸他那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姪女持續一、二個月,在工作上非常不順,一些平常不會出錯的地方頻繁出錯,搞得烏煙瘴氣;與同事相處也屢有摩擦。晚上睡眠品質很差,睡得非常不安穩,常做惡夢,長期下來搞得她快精神崩潰了。自己本身的想法也變得很負面,常常鑽牛角尖,執著在一個點兜圈子繞不出來,還會有想自殺的念頭;與男友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般人說的素食有很多種,全素、奶素、蛋素、蛋奶素、五辛素,還有一種不吃動物生產的食物,包含蛋、奶和蜂蜜的Vegan。多年來,我一直都是蛋奶素,顧名思義,吃蛋也喝牛奶,但,這樣是清淨的素食嗎?通常,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市面上的雞蛋沒有受精就沒有生命,所以可以吃;但,真的是這樣嗎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時時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意義在哪裡?」最近我時常在心裡想這句話。過去的自己,人生總是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即使有滿腔熱血想幫助他人、回饋社會,但總是懷疑自己有什麼資格可以實踐這個理想目標。   當自己踏入職場幾個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大多時侯,煩惱是多餘的,身外之物一切都帶不走,盡好本分即可,一切隨緣,船到橋頭自然直,若認真修行,當遇到人生瓶頸,佛菩薩會暗中幫忙。」   一、以前因為家中有老的、小的要照顧,所以只能選擇在家做家庭代工貼補家用。家庭代工要自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這陣子我在消過去世修偏入外道的業力,長期被干擾睡眠,包含讓我晚睡、睡不好、睡很久。前陣子是盜汗,睡個覺一早起來,背部上方的衣服和頭髮都溼了,請示過是干擾,處理完就好了。   有天我唸了五部《六祖壇經》,晚上作了一個夢,一個男的跟我說唸《六祖壇經》不好,唸他那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姪女持續一、二個月,在工作上非常不順,一些平常不會出錯的地方頻繁出錯,搞得烏煙瘴氣;與同事相處也屢有摩擦。晚上睡眠品質很差,睡得非常不安穩,常做惡夢,長期下來搞得她快精神崩潰了。自己本身的想法也變得很負面,常常鑽牛角尖,執著在一個點兜圈子繞不出來,還會有想自殺的念頭;與男友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般人說的素食有很多種,全素、奶素、蛋素、蛋奶素、五辛素,還有一種不吃動物生產的食物,包含蛋、奶和蜂蜜的Vegan。多年來,我一直都是蛋奶素,顧名思義,吃蛋也喝牛奶,但,這樣是清淨的素食嗎?通常,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市面上的雞蛋沒有受精就沒有生命,所以可以吃;但,真的是這樣嗎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時時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意義在哪裡?」最近我時常在心裡想這句話。過去的自己,人生總是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即使有滿腔熱血想幫助他人、回饋社會,但總是懷疑自己有什麼資格可以實踐這個理想目標。   當自己踏入職場幾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深入經藏依次第修學。」很多人都是現在靜不下來、聽經會打瞌睡,或只要我一講經他手就癢、手就痛,都快要講完了他還在摳手,沒病都快摳出病了,那是「業障」。很多事情,讓你沒有辦法好好靜下來學佛修行。不要以為人生有幾十年,可以好好讓你修好幾十年。這幾十年,你要做好多事情,讓你分心、讓你沒有辦法學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每天很認真出門做好事,以為修善修福,福報天天進帳,但是有可能是事倍工半的效果,多做多失。 如果沒有正法教導,就算天天出門做好事,也是用習氣在做事,在人群中用我們的習氣對應人事,脾氣大的用個性在磨礪別人,貢高我慢的用驕心在壓制別人,貪瞋癡心重的用我執在控制別人。這樣做好事,其實是造業,讓別人不舒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深入經藏依次第修學。」很多人都是現在靜不下來、聽經會打瞌睡,或只要我一講經他手就癢、手就痛,都快要講完了他還在摳手,沒病都快摳出病了,那是「業障」。很多事情,讓你沒有辦法好好靜下來學佛修行。不要以為人生有幾十年,可以好好讓你修好幾十年。這幾十年,你要做好多事情,讓你分心、讓你沒有辦法學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每天很認真出門做好事,以為修善修福,福報天天進帳,但是有可能是事倍工半的效果,多做多失。 如果沒有正法教導,就算天天出門做好事,也是用習氣在做事,在人群中用我們的習氣對應人事,脾氣大的用個性在磨礪別人,貢高我慢的用驕心在壓制別人,貪瞋癡心重的用我執在控制別人。這樣做好事,其實是造業,讓別人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