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什麼是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放下我執的覺察練習
step1 覺察-你有哪些有形/無行的執著清單?丟不掉的物品、拋不開的想法、人際關係…step2 篩選 - 新的一年是一個很好覆盤和斷捨離的開始,哪些該捨棄哪些該保留呢?

#放下對物品的我執
環顧家中四周哪些東西是真正我們需要的,用不到的東西卻丟不掉,常常是基於「好可惜」,讓我們陷入一種迷思就是丟掉「好浪費」,但是沒有將物品好好的發揮價值那才叫好浪費,曾經在整理鍊金術師小印的書中《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提到,根據80/20法則,家裡有八成的物品都是用不到的,其實真正用到只有二成,可以把八成的錢用在重要的事物上,若換個思維,現今台灣房價高漲,台北市平均房價87.6萬/坪,若你空出一坪等於是資產增值87.6萬,那種內心豐盛的感覺是不是很好,那些留下來的物品就格外顯得特別珍貴。

紀念是一種心理的歷程,讓重要的人事物在你心中留下重要的記憶,比囤積物品本身更重要。

#放下對人際關係的我執
在《你不需要再討好別人,你只需要先善待你自己》這本書提到,我們都花太多力氣在討好、滿足別人的需求,來期待別人順從認同自己,就等於把決定情緒的權力交到他人手上,例如最近才剛過聖誔跨年的聚會很多,場場都想參加,但卻參加了這場沒參加那場對誰感到抱歉嗎?

但回過頭有先問問自己真的想去還是害怕失去人際關係呢!

其實真正要學習的是了解自己,覺察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避免「內耗」。釐清自己的人際關係,寫出10個自己最常互動的對象,再來評估他對自己是滋養、放鬆或耗能、緊繃,經分類後就知道我們可以多與誰往來,盡量避免與耗能自己的人相處。

#放下對後悔的我執
後悔是用現在的觀點去評價過去。

前面作者提到批評自己過去所做的決定對自己不公平的,我們常放大自己的失去,卻忽視獲得的部份,例如:升學的選擇、工作的選擇,甚至伴侶的選擇等等,我們之所以會後悔是認為自己還可以更好,但用另一個思維,因為過去的這些選擇讓我們反思進而修鍊成長茁壯不是也很棒,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擇己所愛、愛己所擇,認真選擇,享受在每個當下,才能不斷學習成長。

放下我執,才能擁有更多可能,善於放下的人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並且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鬆開緊握的雙手,才有機會抓住更重要的東西。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他人是神經病。

從「放下我執」延伸推薦的好書
#財富自由整理鍊金術 林小印著
#我再也不想討好任何人 滑洋著
#我可能錯了 原著: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 譯者:郭騰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世名Eric的沙龍
21會員
63內容數
蘇世名Eri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1
在參加講座前就閱讀完本書後,並整理成一頁心智圖筆記,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下載或分享。聽完講座後,歸結重點就是這3招: 1、把心安頓好,先降噪 2、做事有方法,再聚焦 3、開創人生路,做中學 -------
Thumbnail
2025/02/21
在參加講座前就閱讀完本書後,並整理成一頁心智圖筆記,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下載或分享。聽完講座後,歸結重點就是這3招: 1、把心安頓好,先降噪 2、做事有方法,再聚焦 3、開創人生路,做中學 -------
Thumbnail
2024/05/12
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經典個案, 如何喚起一個人面對逆境時,能夠把持最核心的信念,在面對外部險惡的環境與內部人員充斥著衝突、懷疑、放棄的狀況時,能夠帶領這群團隊克服萬難、持續前行,到最後全員獲救而勝利。 我想也只有熱情的張敏敏老師能夠帶領大家進行這樣的領導修練
Thumbnail
2024/05/12
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經典個案, 如何喚起一個人面對逆境時,能夠把持最核心的信念,在面對外部險惡的環境與內部人員充斥著衝突、懷疑、放棄的狀況時,能夠帶領這群團隊克服萬難、持續前行,到最後全員獲救而勝利。 我想也只有熱情的張敏敏老師能夠帶領大家進行這樣的領導修練
Thumbnail
2024/05/12
既上一次在版本書店的場次 這次很高興來政大書城再次聽到楊士毅(阿貴)分享他的故事與新書 不僅重溫了第一次的感動,更進一步理解為何阿貴能夠這麼精準有效地說故事, 除了故事背後乘載的意義與內涵, 更多是這些故事帶給阿貴的成長與改變也同樣帶給更多人有力量去面對現實上的難題
Thumbnail
2024/05/12
既上一次在版本書店的場次 這次很高興來政大書城再次聽到楊士毅(阿貴)分享他的故事與新書 不僅重溫了第一次的感動,更進一步理解為何阿貴能夠這麼精準有效地說故事, 除了故事背後乘載的意義與內涵, 更多是這些故事帶給阿貴的成長與改變也同樣帶給更多人有力量去面對現實上的難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週末充電,好適合看這本小書。 日本的佛教信仰相當入世,為了將禪思想傳達給世人,透過開酒吧、音樂創作或出書等方式,提供世人心靈修行的思維。 這本一百則小語,在訓練情緒管理方面,給了十足好建議:放下力。 🔖放下力 就是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盡人事,剩下的就是天命。 🔖盡人事 就是能夠
Thumbnail
週末充電,好適合看這本小書。 日本的佛教信仰相當入世,為了將禪思想傳達給世人,透過開酒吧、音樂創作或出書等方式,提供世人心靈修行的思維。 這本一百則小語,在訓練情緒管理方面,給了十足好建議:放下力。 🔖放下力 就是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盡人事,剩下的就是天命。 🔖盡人事 就是能夠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