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ing母帶後期處理到底做些什麼?

2021/09/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常常聽到人家說唱片製作最後要送Mastering (母帶後期處理) ,到底Mastering在做些什麼?不做可以嗎?
圖:母帶後期處理工作站畫面
Mastering是要出版有聲作品最後一道修整與把關的階段,它包含了幾樣工作:
1. 將混音做出版前最後音頻、動態範圍修正,以達到在不同播放媒介最佳聆聽效果。
一張專輯的所有曲目也許是不同混音師在不同錄音室、不同時間混音完成的,每首歌曲的聲音頻率或動態範圍處理不會相同,即便是同一位混音師、同一間錄音室的器材,但也絕不會是同時間混音出來,更別論不同歌曲有不同配器編制,在充滿各種變數之下,呈現出來的聲音一定不會是一樣的,當這麼多不同歌曲要放在同一張專輯裡時,就必需去做最後統整,根據整張專輯所要呈現的概念、聲音質感去修正個別歌曲的頻率與動態,使其達到出版時最佳的音響效果。
2. 將專輯(或出版品)內所有音軌進行排序、音量調整、時間間隔調整,並輸入音軌檔相關文字設定(如:曲名、ISRC碼、版權)。
在實體音源上,每張專輯會照專輯製作概念做曲目上的排序,每首歌曲在製作母帶時會打上PQ code,標明曲子開始點與結束點。另外還可以輸入歌曲曲名、藝人、版權資訊及ISRC碼(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須申請)有了PQ Code我們才能選擇CD播放曲目,若有輸入CD-Text(曲名、藝人、版權資訊等),在高階的CD播放器上甚至可看到曲名等等資訊。目前常見母帶後期處理的專業聲音工作站有Pyramix、SADiE、SoundBlade(前Sonic Solutions)、Sequoia等等。
3. 音軌輸出格式轉換,製作成PMCD或DDP,或現在數位音樂平台支援的音樂格式。
以聲音檔輸出格式轉換來說,可能有人會問:現很多免費軟體也可以做這些事呀!為什麼還要花錢去錄音室做? 一個高達上千或幾百美金的軟體跟幾十美金、甚至免費的軟件,到底差在哪裡?
數位檔的轉換不只是0與1而已,轉換的過程中還會產生errors(錯誤),好的軟體可以將這些數據上的錯誤降到最低,而廉價的軟體可能轉換過程中產生幾萬個錯誤,影響到聲音還原成我們可聽見的音樂,這就是專業母帶製作軟體或器材為什麼那麼貴的原因。
另外可能有人會問:把專輯曲目在燒錄軟體內排好順序、燒好CD片,直接拿給壓片工廠跟給母帶室做DDP有不同嗎?
第一、少了Mastering聲音修正階段:
如果自己將混好的專輯歌曲排列燒好,沒有做整張專輯音頻、動態上最後統整的Mastering處理,個別曲子之間的聲音差異無法弭平差異,聽覺上會不舒服。或許有人會問:現在都數位音樂了,跟以前實體CD或唱片不同,很多都是買單曲、聽單曲,不見得會整張專輯照順序聽…..也許這是數位音樂上帶來的改變,但Mastering主要功能就是”優化”聲音。iTune、Spotify或KK Box不同的播放平台,每個平台多少都有其聲音上的規範,比如聲音格式、參考音量值等等,所以會有Mastering for iTune,Mastering for Spotify,for TV….來讓這首歌在這個播放環境上有最好的效果呈現。簡言之,混音階段考量的是一首歌內各種元素間的音量音頻比例與空間定位的平衡,而母帶後級處理考量的是在專輯整體上,以及各種播放環境下去達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CD內容資訊之置入與調整精準度
姑且不論有無做 Mastering這項重要工作,光是一般燒錄軟體在音量調整、歌曲間隔、淡入淡出的功能上不會有專輯母帶處理軟體精準方便。比如某些燒錄軟體是可調整曲目中間間隔秒數及音量調整,但它們無法快速在軟體上聽到調整後的效果。
第三、燒錄過程之資料準確度
專業母帶編輯軟體可製作出PMCD (PreMaster Compact Disc)跟DDP(Disc Description Protocol)兩種格式的母帶(或母片),PMCD是由Sonic Solutions研發出的一種格式,跟一般燒錄不同的是它可置入CD Text、ISRC等資料,燒錄上有偵錯修復機制,會比一般燒錄軟體精準,但本質上,它還是紅皮書規範下的Audio CD(Red Book:光碟片資料格式規範之一種,用來定義怎樣的光碟片資料是Audio CD),送去壓片廠後,壓片機器還是要將聲音CD轉換成0與1數據資料來進行壓片,而壓片機器讀取CD時可能是2倍速或幾倍速,中間還是會有errors產生。所以真正專業CD專輯製作會採用寫DDP方式。
第四、DDP是專業音樂光碟出版時的標準格式,也是減少資料轉檔錯誤之最佳方式
剛有提到壓片廠在拿到音樂CD時,實際上還有一道把聲音轉成數位資料的過程,才能將這些資料進行刻版製作CD。專業母帶軟體其實可直接將這些音樂轉成壓片機能讀取的資料檔,也就是DDP。燒成資料光碟片讓壓片廠拿到後直接讀取資料進行刻版,會省掉壓片廠轉檔這道工作,減少更多的錯誤產生。另外寫成DDP的好處是,一旦這專輯有了DDP母帶檔,將來要再版,海外發行,都不必再重做母帶、重新再轉檔,直接就可拿到壓片廠生產,而且會跟最初生產的CD一模一樣。
圖:燒錄光碟對比壓片射出光碟
母帶後期處理(Mastering)這項工作等於是音樂有聲出版最後把關的工作,很多聲音的調整是很細膩微小、需要有錄音師極好的聽力與音樂上判斷力才能做的到,所以Mastering engineer的經驗常常是選擇的重點,很多知名的唱片製作人會指名Ted Jensen、Bob Katz等Mastering engineers來處理他們的專輯,看重的就是他們的聲音處理經驗與技術,而非用了什麼頂級設備軟體。
台灣真正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大概沒有幾間,Mastering的製作牽涉到很多更高階的聲音處理設備,與錄音室聆聽環境上之需求,甚至很多國外母帶後期製作知名的錄音師會自己有自己特製的器材設備來處理聲音。除了硬體需求外,人才的培養也是不易,由於台灣的市場小,相對的Mastering Studio人力需求也較少,加上母帶後期工程師要對錄混音、唱片製作都有相當的了解,不是擁有相關設備就能擔當這份工作,經驗、好耳力,以及聲音美學素養,缺一不可。

謝謝您來到我的聲音研究室,希望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多多支持幫我按讚、分享、訂閱及追蹤。如果有聲音後製、唱片製作上的需求,也歡迎連絡我的工作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Jazzer聲音研究室
Jazzer聲音研究室
專業混音/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資深成音師,斜槓做過編曲及爵士樂手,【現場錄音聖經】、【音效聖經】、【影視聲音設計】的譯者,對各種聲音知識感興趣,樂在玩弄聲音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