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專業書籍翻譯甘苦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之前參與翻譯的書終於都出版了,希望能對有志於聲音工作這條路的朋友們有些幫助,回歸正業也過了一陣子,來發表一下中譯的感想。

中譯在聲音工作這行上….也許應說影視技術這塊領域上,一直沒什麼有系統的中文化,現有的中文翻譯書也是各翻各的,甚至譯者不見得有這行經驗,反正先翻先贏也是某種話語權,至於翻的正不正確?合不合原意?是不是最佳的?業界認同?就見人見智了,很希望有個聲音權威的單位來統一這些譯詞,可惜至今只有國家教育院(https://terms.naer.edu.tw/)這個單位有試圖去做,但畢竟較偏學術人員去做的整理,在我翻譯查詢的過程中,還是覺得有些名詞翻的不夠精準,有點可惜。統一這些名詞中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曾經以為某些英文字只是各家廠商用詞不同,中文翻成相同意思即可,但後來才知外國人不是這樣看待的。比如說混音器上常見的Gain,一般我們翻成“增益”,但有些廠牌混音器上,相同功能的旋鈕叫Trim,甚至有的混音器上同時有Gain跟Trim,這時如果都翻成增益就分不清了,以功能來說,Gain多指訊號放大到可用大小沒錯,而Trim原文有削減、調整之意,雖然大部分指的功能跟Gain相同,但同時存在時,Trim多指訊號增益放大後的“微調”工作,這樣兩者中譯就能做出分別。

翻譯工作當然不是只有聲音工作者才能做,它必需有不同領域的人參與,因為許多術語也不是影音產業專用,物理界、學術界,甚至醫界都可能使用同一個單字去做表示。像是Echo這個字翻成“回音”或“回聲”都可,海中潛艇用的聲納或醫學的超音波也都使用這個單詞,之前做另一個案子時,居然聽到一種說法稱回聲跟回音兩者是不同的。有物理教育者認為聲音傳播應先學習回音才能談殘響(reverberation),但就我的認知,這兩種是不同現象,真的要講,應說聲音傳播一定會先提到反射音(reflection),回音或殘響都是之後發生的現象,不過因為我也不是聲學研究者,即使我求證一些人,發現解釋都不太相同,所以最後也是尊重教育者目前的解釋法。

另一個例子是attack這個單詞,聲音行業就有兩種不同地方可看到,一種是指聲音發出至消失的四階段ADSR(Attack-Decay-Sustain-Release),通常合成器製作聲音時常會用到;另一種出現在錄音工程的Compressor、Gate等效果器上,這兩方面的單詞意思相同嗎?

合成器上的ADSR指的是聲音產生到消失的四階段:

來源:https://theproaudiofiles.com/synthesis-101-envelope-parameters-uses/

來源:https://theproaudiofiles.com/synthesis-101-envelope-parameters-uses/

Attack在此指的是聲音引發到發出最大音量所花的時間。但在Compressor等效果器上,Attack指的是訊號經過這個效果器,高或低於設定threshold(閾值)時,要多快的時間去啟動效果器,開始作用在訊號上,也就是一種被“觸發”的機制,而就聲音四階段而言,聲音的產生也是被“觸發”的,比如敲下小鼓、拍掌、丟石頭入水中,都是有個外力去擾動原本達到平衡的空氣分子,所以個人認為Attack這個詞在各方面來看,翻成“觸發”都會比“起音”好,“起音”只適用在聲音四階段,對效果器的運作卻是不通的,而“觸發”在兩種狀況下都合用。但翻譯也不是我說了算…沒有一個權威性單位去制定譯詞,還是不成的,怎麼說呢?目前有的專業中文書都是各自翻譯、因循電子或物理用詞,或像是誰先用了某個中譯詞,還行得通,就會用下去,翻譯時會先參考已有的用詞,但這些所謂的“行話”真的是個好中譯嗎?值得我們去思考。

還有些單詞是有歷史來源的,但翻譯的時候,要忠於那時代的用法?或是轉換成現代用法?幾年前,我參加一個專業音樂節目製作的研習營,我們是在電視攝影棚上實務課,但來的外國工程師們算是外景製作人員,所以發生了很好笑的事。外景作業拍攝時,副導會先喊“Roll sound! ”,錄音人員會回應“Speed”,這是盤帶時期的用語,之所以會喊“Roll Sound ”而必須回答“Speed”的原因是以前用盤帶錄音機錄音,按下錄音鍵後,機械裝置從靜止到轉速穩定需要一點時間,轉速若不穩定,錄下的聲音會有速度問題,所以錄音師確定轉速穩定後才回覆“Speed” (若要中譯,大概是速度跟上之意)。即使現在電影從業人員還延用著這樣的術語(這點不確定台灣是不是仍這樣喊),但現在錄音已進入硬碟或記憶卡時代,要Roll sound (翻譯若忠於原文應是“聲音跑帶”之意,也就是叫錄音師開始“錄音”)?Speed?(現在沒有轉速問題了)當時那個研習營就要我們一群電視棚內專業人員這樣喊,我們都暗想著:「要Speed什麼東西?」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有些用語還沿用著,但中譯出來,個人覺得很好笑就是了,這段口令最後採用的是台灣常用的口令,方便大家學習與理解。

當然還有很多單詞是很難中譯、或從未有過台灣版中譯的,因為中國翻譯影音製作書籍的速度神快,但較偏“直譯”,像是microphone,台灣就是直接音譯成麥克風,中國就稱為“話筒”,若台灣沒有麥克風這詞,也許影視互相交流久了後,我們就跟他們一樣稱為話筒了,這就是我指的話語權,你不去中譯它,要不就用原文,要不就可能用出現過的中文,久而久之即使翻的不好,大家也就沿用下去,到時有更好的中譯詞出來,大家習慣也難改了。但是長久以來,各種學科都各做各的,橫向連結一向都很弱,沒有個專業單位去討論統整,而台灣專業領域多習慣用原文,原文能溝通就好了,何必要中譯?所以想要中譯這些專有名詞/術語真是吃力不討好,純粹只是為了傳承及教育,剛好我有時間、有這個機會就試著做做看,也許做的還不夠好,如果各位看完了那幾本書有意見的話,也虛心聆聽各位的回響。真心地希望能多引進些國外的專業好書,省了大家摸索的時間,當然也要有人支持出版社去做這些事才行囉!


謝謝您來到我的聲音研究室,希望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多多支持幫我按讚、分享、訂閱及追蹤。如果有聲音後製、唱片製作上的需求,也歡迎連絡我的工作室。

爵色音樂工作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zzer聲音研究室的沙龍
27會員
25內容數
2024/05/22
響度這個問題大家也討論了很久,國外各大串流平台、廣播電視頻道都建立了各自的響度規範,雖然數值有一點點差異,但可說大多認同差不多的響度規範了。最近徐譽庭導演新上映的「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播出後,發現在家收看電視首播與OTT播出聲音上有很大的不同,發了一篇文提出台灣影視聲音一直以來存在的忽大忽小、聲音規
Thumbnail
2024/05/22
響度這個問題大家也討論了很久,國外各大串流平台、廣播電視頻道都建立了各自的響度規範,雖然數值有一點點差異,但可說大多認同差不多的響度規範了。最近徐譽庭導演新上映的「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播出後,發現在家收看電視首播與OTT播出聲音上有很大的不同,發了一篇文提出台灣影視聲音一直以來存在的忽大忽小、聲音規
Thumbnail
2022/08/10
無線麥被干擾或斷訊最常見的問題與成因 天線要怎麼擺設? 使用無線設備注意事項
Thumbnail
2022/08/10
無線麥被干擾或斷訊最常見的問題與成因 天線要怎麼擺設? 使用無線設備注意事項
Thumbnail
2021/10/23
不論是CD、數位音樂或唱片,任何有聲音樂出版,製作過程都會聽到要申請ISRC這個東西,多數人只知它跟版權有關,到底它是什麼?應用在哪裡?要怎麼申請?怎麼寫進去或查詢?以下來談談ISRC,以及與母帶製作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2021/10/23
不論是CD、數位音樂或唱片,任何有聲音樂出版,製作過程都會聽到要申請ISRC這個東西,多數人只知它跟版權有關,到底它是什麼?應用在哪裡?要怎麼申請?怎麼寫進去或查詢?以下來談談ISRC,以及與母帶製作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聽到的聲音其實大部分都是後製上去的,很讓人驚訝吧! 今天就讓我來跟你娓娓道來。
Thumbnail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聽到的聲音其實大部分都是後製上去的,很讓人驚訝吧! 今天就讓我來跟你娓娓道來。
Thumbnail
有別於中文書名所散發的危險氣息,原文使用的Dancing可說是暗示了書裡那些「譯聞」帶有的娛樂性,把幾則對翻譯官來說驚險萬分的當下,化作篇篇精采又發人省思的趣聞。
Thumbnail
有別於中文書名所散發的危險氣息,原文使用的Dancing可說是暗示了書裡那些「譯聞」帶有的娛樂性,把幾則對翻譯官來說驚險萬分的當下,化作篇篇精采又發人省思的趣聞。
Thumbnail
「大概就是中文、閩南語、英語,還有一點點西班牙文。」 喂,不是 但要怎麼解釋語言學志不在精通十八國語言,而是研究語言背後的機制,包含六大子領域: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語意學,以及語用學? 上大學前的我同樣對語言學毫無概念,以為外文系就是讀讀外國經典文學,增強英語
Thumbnail
「大概就是中文、閩南語、英語,還有一點點西班牙文。」 喂,不是 但要怎麼解釋語言學志不在精通十八國語言,而是研究語言背後的機制,包含六大子領域: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語意學,以及語用學? 上大學前的我同樣對語言學毫無概念,以為外文系就是讀讀外國經典文學,增強英語
Thumbnail
在有聲書演播行業裡,還有什麼職稱、基本能力要求的行話呢?本文繼續揭曉
Thumbnail
在有聲書演播行業裡,還有什麼職稱、基本能力要求的行話呢?本文繼續揭曉
Thumbnail
練習日期:2022/10/19 聲音分類創意法練習方法: 首先我們來列出想到的所有聲音,接著把他們分類,分為N(自然),H(人類)和T(科技)。 再來我們要做歸納: (1)在上面的分類當中,哪類的聲音占多
Thumbnail
練習日期:2022/10/19 聲音分類創意法練習方法: 首先我們來列出想到的所有聲音,接著把他們分類,分為N(自然),H(人類)和T(科技)。 再來我們要做歸納: (1)在上面的分類當中,哪類的聲音占多
Thumbnail
聲音掩蔽音頻是一種環境背景聲音,類似於氣流的聲音,它是專門針對人的說話的頻率而設計,如此可以降低對聽者的分散注意力的干擾. 進而會讓辦公室內感到更安靜。聲音遮蔽音頻不會消除環境中的所有語言噪音;它只是會減少了其他人可以聽到和理解的對話的距離,我們稱之為分心半徑。
Thumbnail
聲音掩蔽音頻是一種環境背景聲音,類似於氣流的聲音,它是專門針對人的說話的頻率而設計,如此可以降低對聽者的分散注意力的干擾. 進而會讓辦公室內感到更安靜。聲音遮蔽音頻不會消除環境中的所有語言噪音;它只是會減少了其他人可以聽到和理解的對話的距離,我們稱之為分心半徑。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特別,作者是一位日本人,雖然身為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音樂藝術博士,現在從事的行業是在美國進行關於聲音的研究與分析,並協助各品牌在行銷上給予設計聲音的建議。 我們或許沒有仔細注意到,當我們走進賣場、進到餐廳、晃進特色小店等等是否有其他背景音樂?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特別,作者是一位日本人,雖然身為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音樂藝術博士,現在從事的行業是在美國進行關於聲音的研究與分析,並協助各品牌在行銷上給予設計聲音的建議。 我們或許沒有仔細注意到,當我們走進賣場、進到餐廳、晃進特色小店等等是否有其他背景音樂?
Thumbnail
我不支持使用「視頻」、「音頻」這一組詞,但「視頻」和「音頻」如何在中國變為 video / audio clips 的指稱,還是個有趣的問題,本文小小的考察推敲了一下,並對相關翻譯提出一點建議。
Thumbnail
我不支持使用「視頻」、「音頻」這一組詞,但「視頻」和「音頻」如何在中國變為 video / audio clips 的指稱,還是個有趣的問題,本文小小的考察推敲了一下,並對相關翻譯提出一點建議。
Thumbnail
中譯在聲音工作這行上….也許應說影視技術這塊領域上,一直沒什麼有系統的中文化,現有的中文翻譯書也是各翻各的,甚至譯者不見得有這行經驗,反正先翻先贏也是某種話語權,至於翻的正不正確?合不合原意?是不是最佳的?業界認同?就見人見智了。
Thumbnail
中譯在聲音工作這行上….也許應說影視技術這塊領域上,一直沒什麼有系統的中文化,現有的中文翻譯書也是各翻各的,甚至譯者不見得有這行經驗,反正先翻先贏也是某種話語權,至於翻的正不正確?合不合原意?是不是最佳的?業界認同?就見人見智了。
Thumbnail
有幾件事情,是從事專業翻譯工作,尤其是產業技術譯者的基本功。功夫越深,就能做越難(通常代表報酬越高)的案子。你,練就了多少?
Thumbnail
有幾件事情,是從事專業翻譯工作,尤其是產業技術譯者的基本功。功夫越深,就能做越難(通常代表報酬越高)的案子。你,練就了多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