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後一個連假,聊聊出遊回來的創傷症候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出遊不全然快樂,它也會有創傷症候群。

  我一直以為出遊是因為原先的日子太煩悶,所以趁著假期換個環境和空間,舒緩一下原先的壓力,殊不知他有可能是個拿磚頭砸自己腳,一個更累人的過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出遊回來,反而更累的經驗,不是身體的累,是心更累了。有時在事前預備的時候,這場心更累的惡夢便開始了,群組訊息瘋狂已讀,好不容易出聲卻毫不搭嘎等情形,真的不足掛齒,你會發現有人開始計較誰做的多,誰做的少,明明一口攬下所有事物的自願者,卻一邊做一邊希望你閱讀出「我也很忙,還要籌備出遊,很辛苦欸」的空氣氛圍,敏銳的你嗅出不尋常的氣氛了,趕緊出聲幫忙,卻得到:「沒關係,我都弄好了」(翻譯年糕:不需要了,我自己來就好)把出遊搞得好像小組報告、工作檢討會議似的,最後參加的心驚膽顫。

  還有一種更絕了,每次都不滿,每次都抱怨,他永遠都可以跟你分享這次出遊有多糟,偏偏下次他肯定還是會問上:「欸,連假來了,要不要去哪啊?」再一連串提出很有建設性的提議,可是不會有動作,用著「交給你們吧!我等著驗收。」的心情看著你。因為他們的中心思想是:出遊就是為了放鬆。問題是跟你出遊我沒辦法放鬆啊!左轉旅行團讓導遊帶你謝謝(不要!我喜歡自由行blah blah blah.........)

  還有大師級的生悶氣專家,看似隨性,但你也摸不清他在出遊期間,甚麼時候會開始不說話,原因是什麼我寫不出來,不是我不會描述,是我真的不知道。

  別說出遊了,是人性觀察吧我想。

  好的旅伴我相信大有人在的,但實在是有太多出遊的創傷經驗了,好的經驗反倒成了稀奇珍寶似的,高放在回憶區遠瞻著。


好的出遊回憶,我真的都收的好好了。

好的出遊回憶,我真的都收的好好了。


  原先的生活壓力再大,還是有一定的步調。中間插出的出遊,勢必會打亂原本的節奏,好壞與否人各有思。但壞的經驗,就像天外飛來一筆的衝擊,力道猛烈到,甚至讓人想不起這次出遊的初衷和本質,一度懷疑起:「我出遊的這幾天,比我原本生活的壓力還大。」「難以相處的同事有什麼嗎?我可以下班不認識,但出遊的朋友不行。」矛盾莫名。

  疫情趨緩,待在家的時數長到讓我認清:人畢竟是群居生物,長期不社交,社交能力是會退化的。也許每一次的出遊,都是在增強我們的社交能力,並直接了當地指出我們在關係中的缺乏。出遊碰到的壞經驗,可以讓我們縮小範圍,剔除不想再一起出遊的對象,但我們也該認識到:我們不該總是把「快樂」的責任放在別人身上,寄予期待希望別人做點什麼,一定要理解自己的非語言訊息、理解自己的眉眉角角,這樣太不公平了。

  誰出遊不想要快樂,就算創傷經驗再多,還是想體驗到出遊的意猶未盡和舒壓。所以,別把出遊當作徵求志願義工,每個人都應該為這場出遊的快樂,伸出手一齊支撐著。

願每個人,在假期有限的時間裡,都能獲得出遊的美好體驗,從出遊創傷中復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這裡只有碎念的沙龍
3會員
5內容數
2021/09/10
人都是主觀的。 :「為什麼有人會這樣想?!」  就是會有人這樣想,這是事實,不能接受有時候就是我家的事,我能夠盡善做的就是理解自己憤怒的原因,問問自己的想法和論點,在不傷風敗俗、影響社會下,堅持住自己的標準再往前走,不去用價值觀綁架他人,也不被他人綁架。
Thumbnail
2021/09/10
人都是主觀的。 :「為什麼有人會這樣想?!」  就是會有人這樣想,這是事實,不能接受有時候就是我家的事,我能夠盡善做的就是理解自己憤怒的原因,問問自己的想法和論點,在不傷風敗俗、影響社會下,堅持住自己的標準再往前走,不去用價值觀綁架他人,也不被他人綁架。
Thumbnail
2021/08/08
女兒,雖然我不太了解妳,但我會好好愛妳   不見得每個人都擅長處理情感,不是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情緒誠實說出,偏偏越躲在關係背後的這些,越被大家渴求追想。很慶幸自己隨著年紀的增加,對於相似情況的理解也隨之增加,就是在老爸的身上,我才學會這些。 愛是不可愛的時候,我還是愛;愛是裡面沒有虧欠。
Thumbnail
2021/08/08
女兒,雖然我不太了解妳,但我會好好愛妳   不見得每個人都擅長處理情感,不是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情緒誠實說出,偏偏越躲在關係背後的這些,越被大家渴求追想。很慶幸自己隨著年紀的增加,對於相似情況的理解也隨之增加,就是在老爸的身上,我才學會這些。 愛是不可愛的時候,我還是愛;愛是裡面沒有虧欠。
Thumbnail
2021/08/05
龔敬文寫的詞聽完會讓人會心一笑,是會在心中「欸?!」一下的。起初覺得他是在把心中的不滿diss出來,但中間他又會順便噹一下自己,最後收尾再帶有一股「唉,不懂就算了」的意味,畢竟時間最貴也很珍貴。 總能夠在每個段落裡,把自己的不平詼諧的說出來,又不會將人往死底懟,收的非常漂亮。
Thumbnail
2021/08/05
龔敬文寫的詞聽完會讓人會心一笑,是會在心中「欸?!」一下的。起初覺得他是在把心中的不滿diss出來,但中間他又會順便噹一下自己,最後收尾再帶有一股「唉,不懂就算了」的意味,畢竟時間最貴也很珍貴。 總能夠在每個段落裡,把自己的不平詼諧的說出來,又不會將人往死底懟,收的非常漂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雖然失格的旅人還是很多,但至少旅途讓自己看起來有品,不要失格,是一種很普遍的認識。只是,旅人要有品格,難道沒有旅行計畫的「不旅之人」,不該也有點品格?
Thumbnail
雖然失格的旅人還是很多,但至少旅途讓自己看起來有品,不要失格,是一種很普遍的認識。只是,旅人要有品格,難道沒有旅行計畫的「不旅之人」,不該也有點品格?
Thumbnail
出發總是讓靈魂沉澱 從西澳十天的旅程回來了,彷彿鞋底還留著沙漠裡攝氏50度的高溫。 手上還有著森林裡划船的痠痛一樣,旅行讓人接觸新的事物產生新的迴路,總是要到出發後才體會到靈魂產生新的生命拼圖。 如果踏出腳步前充滿害怕,你仍舊會上路嗎? 如果知道蛻變與放下的過程會有不舒服,你依然會選擇內觀勇敢直視嗎
Thumbnail
出發總是讓靈魂沉澱 從西澳十天的旅程回來了,彷彿鞋底還留著沙漠裡攝氏50度的高溫。 手上還有著森林裡划船的痠痛一樣,旅行讓人接觸新的事物產生新的迴路,總是要到出發後才體會到靈魂產生新的生命拼圖。 如果踏出腳步前充滿害怕,你仍舊會上路嗎? 如果知道蛻變與放下的過程會有不舒服,你依然會選擇內觀勇敢直視嗎
Thumbnail
在台灣忙完了好幾個月不眠不休的工作行程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好難得的假期。其實也不能算是假期,只不過是一個要出國完成的工作,正好結束後能碰到幾天清閑而已。要去的國家,正好也是有家在那的,所以忽然,本來好討厭的出國工作,竟然變成好期待的一件事...
Thumbnail
在台灣忙完了好幾個月不眠不休的工作行程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好難得的假期。其實也不能算是假期,只不過是一個要出國完成的工作,正好結束後能碰到幾天清閑而已。要去的國家,正好也是有家在那的,所以忽然,本來好討厭的出國工作,竟然變成好期待的一件事...
Thumbnail
人為何覺得失去工作、人際的連結就覺得原地踏步或浪費時間呢?又為何產生罪惡感開始進入恐慌焦慮的惡循環?
Thumbnail
人為何覺得失去工作、人際的連結就覺得原地踏步或浪費時間呢?又為何產生罪惡感開始進入恐慌焦慮的惡循環?
Thumbnail
一個人一生中可以的話 請一定要嘗試一次【 獨自旅行】 有沒有想過 自己來一場 個人之旅呢?
Thumbnail
一個人一生中可以的話 請一定要嘗試一次【 獨自旅行】 有沒有想過 自己來一場 個人之旅呢?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出遊不全然快樂,它也會有創傷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出遊回來,反而更累的經驗,不是身體的累,是心更累了。有時在事前預備的時候,這場心更累的惡夢便開始了。
Thumbnail
出遊不全然快樂,它也會有創傷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出遊回來,反而更累的經驗,不是身體的累,是心更累了。有時在事前預備的時候,這場心更累的惡夢便開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