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閒著的時候常在購物網上遊蕩,除了累積好一陣子的待買清單需要消化之外也看看某些自己感興趣譬如收納用品、背包等物件有沒有什麼新鮮神奇的款式。看著看著晃到不少商旅、筆電、相機收納包,研究了一陣子突然好奇自己手上的單眼尺寸,於是將它們翻找出來丈量一番。
當收在箱底多年的相機們再次重新握在手中端詳觸摸丈量,莫名的有些情緒波動湧現。當時,因為知道自己短期間無法自由出門自由晃悠、背負沉甸甸的機身與鏡頭任意駐足;為了看顧孩子們,這些曾經是我習以為常的活動都必須被暫時擱下;於是將它們包裹妥適後封藏,和我的青春一起裝進置物箱裡。這十一年來,隨著孩子們漸漸成長物品變多,我也慢慢清掉了許多屬於我的收藏,但這兩台單眼卻是我或許一輩子都無法捨下的物件。
除了想出門晃蕩拍下眼中心下風景的欲求仍舊強烈,更多的是對我童年和青春的某些恆久情感的難以割捨。斷捨離進行將近十年,曾經無法捨棄的書與信,都慢慢在數位化或是留下筆記後捨去了,但捨去的越多,反而愈加強烈的感受到自己深切在乎無法放手的究竟是什麼。深刻感受到被愛、真切體會到對自己之外的個體毫無保留的敞開與信賴,這些這輩子或將屈指可數的珍貴體驗,在握著相機的當下衝進腦門,提醒我不該把自己繼續放在「之後」的順位太久,最小的孩子三號明年秋季就要入學、開始加速成就他自己的人生,想想也該是我把自己順位慢慢向前的時候了。
愛自己、重視自己的需求,說起來容易,在有幼兒需要看顧的日常生活中卻極難落實。孩子餓了渴了內急或是哭了吵鬧了有著疑惑需要陪伴了,各種日常維生必須以及等待被安置的情緒需求,都沒有辦法被忽視,並且無一不瑣碎隨機煩雜。除了維生行為之外多數的情緒勞動需求都是難以預期無法安排的,來了就必須處理完畢才行。
也因此,孩子一號入學仍有二號、二號入學也還有個三號,這十一年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囫圇度日般過去了,重視自己的需求只有在自己的身體和情緒過度勞動導致疲憊不堪時偶爾爆發並獲得我的短暫關注,持續不了兩天就故態復萌,回到轉陀螺日常。雖然寫起來有點哀傷,但其實我很少抱怨也幾乎不太有抱怨甚或委屈的情緒,頂多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和少數愛著我的人,多數時候我很明白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選擇,並且還算能夠享受其中甘苦的承擔著我的選擇。
只是最近常常覺得很想念那個自由自在任性自我的自己,然後非常期待慢慢解開各種時間空間枷鎖後的生活。尤其在握著我的單眼,想起了你們曾經給予我的呵護與無條件支持,無形中彷彿我仍能仰靠你們得到前進的力量以及就算失敗了也沒有關係的勇氣。所以我想我或許會一輩子留著這兩台單眼,做為我時不時自我提醒、自我檢視和自我鼓勵的雙眼,看顧我時常遺忘的自己。
avatar-img
1會員
22內容數
我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sar 的其他內容
是為了男人的那份執著感動或感慨;還是為了女人一直以來無法放棄人間、無法放下理性選擇所造就的人生,因而錯失的那些誰也說不清的什麼的可能,而感覺遺憾嗎?
當你心甘情願的相信,它就是真的。
要是能暫停多好,那時的我時常這麼想。
掃描留言本,是需要鼓起勇氣才能夠啟動的任務。
是為了男人的那份執著感動或感慨;還是為了女人一直以來無法放棄人間、無法放下理性選擇所造就的人生,因而錯失的那些誰也說不清的什麼的可能,而感覺遺憾嗎?
當你心甘情願的相信,它就是真的。
要是能暫停多好,那時的我時常這麼想。
掃描留言本,是需要鼓起勇氣才能夠啟動的任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Thumbnail
做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感:明明嘴上總是嘮叨孩子的東西太多,需要整理斷捨離,但其實自己才是那個「無法說再見」的人。 看著孩子已穿小的衣服、讀過的繪本、不再玩的玩具,感嘆著時光飛逝,一瞬間就長大了。然後開始想:這些物品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掉實在可惜。乾脆先收起來,以後可以給(可能的)弟弟妹妹,或親朋好友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自我對話 回看上一篇創作對自我的提問,想到文君老師曾在書中提到''物品是支持我們''而存在,曾經的自己執著於物品數量,實施短暫買一丟一,但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空虛感,整理這件事在人生中因此沉寂一段時間。 時間回朔到2022年,不知為何看著衣櫃內衣服,覺得裡面的衣服不是我的(衣服),想起曾想去體驗穿
生活實驗 七四六     我的   小執著 我的   小貪心 我的   小失憶 就這樣   被 大震推   推 到   我面前 我   不整理 還   不可行 東西存在是為了在不得不整理的時候,能夠感受解脫,我開始丟得掉我不需要的東西。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為什麼是愛、獨處、與成長? 因為現在的我最需要也是最不足的便是這些,也就是說當我感受到愛,有時間與空間獨處,看見自己的成長對我來說是難得的,是少發生的,而現在盡力的使這三件事物發生在生活當中,使自己習慣他們的出現。 不被接受的渴望 其實不關乎家庭關係,在有記憶以來,我總是在內心確認著,我這樣做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Thumbnail
做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感:明明嘴上總是嘮叨孩子的東西太多,需要整理斷捨離,但其實自己才是那個「無法說再見」的人。 看著孩子已穿小的衣服、讀過的繪本、不再玩的玩具,感嘆著時光飛逝,一瞬間就長大了。然後開始想:這些物品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掉實在可惜。乾脆先收起來,以後可以給(可能的)弟弟妹妹,或親朋好友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自我對話 回看上一篇創作對自我的提問,想到文君老師曾在書中提到''物品是支持我們''而存在,曾經的自己執著於物品數量,實施短暫買一丟一,但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空虛感,整理這件事在人生中因此沉寂一段時間。 時間回朔到2022年,不知為何看著衣櫃內衣服,覺得裡面的衣服不是我的(衣服),想起曾想去體驗穿
生活實驗 七四六     我的   小執著 我的   小貪心 我的   小失憶 就這樣   被 大震推   推 到   我面前 我   不整理 還   不可行 東西存在是為了在不得不整理的時候,能夠感受解脫,我開始丟得掉我不需要的東西。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為什麼是愛、獨處、與成長? 因為現在的我最需要也是最不足的便是這些,也就是說當我感受到愛,有時間與空間獨處,看見自己的成長對我來說是難得的,是少發生的,而現在盡力的使這三件事物發生在生活當中,使自己習慣他們的出現。 不被接受的渴望 其實不關乎家庭關係,在有記憶以來,我總是在內心確認著,我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