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山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也許這會是最後一次了,畢竟我們都必須學著長大,人類終究不屬於海。海浪反覆進退,我們的年少也是。於是我們踏遍山海,尋找聲音,在青春的斷裂與相連,持續行進。
黃昏,澎湖的海港

黃昏,澎湖的海港

2021年12月18日,踏入二十歲的第三個月,一個值得秋冬,無關痛癢的季節。三年前守在電視機前看開票,儘管同婚公投落敗,一年後他們也能夠彼此緊緊擁抱。我們應該相信的,似乎是世界會慢慢變成我們所寄望的樣子。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案的國家,如果我們都以身在這座島國而自豪。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毋須再被限制。如果我們都能相互靠近,無關信仰。

四年前和友人C在張曼娟老師《當我提筆寫下你》新書發表會時認識,由於我們是全場年紀最輕,被點上去看誰舉手最快。會後,我匆匆忙忙地用背包裡的紙條寫下聯絡方式,遞給了C。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那是16歲,單純地只需要擔心會考的時間。

粉色柔軟,將一切溫潤返還,藍色的浪一波波上岸,層層白色浪花拍打,我們迎著海,期待踏浪。海浪是有聲音的夢,迴盪在積累千年的岸,每一次生死之間的跳躍。靈魂像是水面上的粼粼波光,順著光的反射蔓延遁入天際。

2014年3月18日,太陽花學運。13歲,正逢私立中學入學考,隱約記得有人衝進立法院,太陽餅和香蕉,大人們說他們很壞,阻礙國家發展,我不懂為甚麼新聞每天都在播。只覺得他們翹課衝進立法院,應該真的是壞學生。他們成為了課本上的人,成為考題,我一次次選出正確答案,關於反服貿、關於學生運動,得到了一個又一個紅色的勾,我以為這些選項,便足夠捍衛正義。

直到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看著年紀相仿的中學生血流如注的模樣,才體會到內心一陣陣翻湧。和同學縮在教室角落,看著即時新聞一同憤怒,卻又無能為力。那時我已經知道九七回歸,知道承諾五十年不變。

我拿著一則一則新聞畫面巴著母親不放,我告訴她:「你知道他們又……。」,她說:「妳考試是都可以考一百了嗎?這不關妳的事。」大人的世界總是習慣告訴我們「沒有關係」,受委屈的時候,想努力說話的時候,其實只是要我們學會練習忍氣吞聲地過日子。

夜晚總也有月光孱弱的時刻,這時候海從藍色變成了黑色。

剛滿十八歲的秋季,準學測生,第一次瞞著爸媽走上街頭,穿著黑色T恤與長裙,參加「護台抗中 牽手撐港」的遊行。我和在校刊社認識的學弟D,拿著手板,捧起支離破碎的詞語,向路人解釋事件經過。

市民廣場遊客來來去去,建立自己的島,車水馬龍的街道,集會的人們穿著黑衣,綁上亮黃色的布條,沒有人能夠知道,海的另一端究竟何時會被照亮。

活動開始前,來自香港的姐姐,雙手仔細撫摸傳單,讚嘆紙質很好。一名身高不高的中年婦女經過,說她也是香港人,不斷地向我們道謝,最後和姐姐抱在一起哭。在場的人,看著她們就這樣哭了出來,顯得手足無措,只能拍拍他們的背給予安慰,我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其實我們都清楚吧,事情已經不會更好了。

如果今天的擁抱是光,明天子彈發射擦出的火花也是。

「你願意和我一起支持香港嗎?」

一次次遞送傳單,但畢竟是海峽另一端的事,換來的是一次次地拒絕。我甚至開玩笑地跟學弟D說:「以後看到別人在發傳單,還是乖乖收下好了,他們好可憐喔。」畢竟日常,總是重複地碎裂又重組,也唯有我們親手體會,才能有所感受。人性像是一道道暗流,我不斷觸礁、挫敗,然後在矛盾裡沉淪。

我們總是生存於忽明忽暗的世界,試圖去接受與抵擋,所有事物對自身黑暗的入侵。反送中運動過程中有句口號:「Be water.」,意為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

我不確定溫柔是否能治癒一切,但我確定香港人的不會。

隨著夜色籠罩,人們聚集到廣場中央,有隻身一人、有情侶,甚至有家長帶著身高及膝的孩子,不分老少、性別與國籍,各式各樣的人們,唱著〈願榮光歸香港〉、〈你敢有聽著咱唱歌〉,喊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對粵語一竅不通的我,看著羅馬拼音歌詞,一同唱著,無法全然了解歌詞意涵,感受到屬於一個世代的激昂,我知道我們身處於時間。

僅年過二十,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所有海誓山盟,不過空氣飄散的霾,是白加黑形成──陰鬱的灰,灰是所有無法破解且定義的邊界。塵埃也即便能夠折射熠熠星火,仍無法照耀宇宙。

回家後,我鼓起勇氣告訴母親我去了集會活動。

「以後不准去香港了,轉機也不行。」她說,沒有一絲猶疑。我對香港東方明珠的繁榮,甚至是中國廣袤地域的大山大海,文學裡的描摹,又何嘗不嚮往有朝一日能親眼目睹。現在,卻變得如此遙不可及且危險。

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只記得在現代小說概論的期末報告,有別於多數同學選擇張愛玲、白先勇等經典名著,任性地選擇了李維菁的《人魚紀》作為主題,我信心滿滿的交出報告,意料之外拿了很爛的成績。我不禁想著,人魚會不會嚮往回到陸地?如果回到陸地會失去聲音,她會不會甘願放棄?

想起〈山海〉的開頭是這麼唱的:「我看著天真的我自己/出現在沒有我的故事裡/等待著我的回應/一個為何至此的原因。」

比起草東沒有派對版本嘶吼的〈山海〉,其實我更喜歡好樂團的翻唱版。「草東像是他殺,而好樂團像是自殺。」Youtube的留言區,有人是這麼說的。

一年之間,《國安法》通過、眾志黨解散、媒體被追捕搜查,斷斷續續地看著香港人死去、被逮,事情越來越失控,城市的氣息隨著聲音漸弱。

高中的時候反覆想要死掉,跟很多朋友說過:「記得把我的骨灰灑在海邊。」,然後因為反送中,告訴自己要變得更強大才能守護某些過分在乎的事情,關於我,似乎有好轉的跡象。但直到意識到掙扎僅是徒勞無功,又再次載浮載沉,拚命說服自己要練習長大。

升大學,明明是更靠近公投權的日子,開始能對社會有所選擇,高中時青春的年少輕狂被無奈的情緒沖去。社會運動總是要承受更高的情緒風險,於是我選擇走向陸地,避開所有波濤,不再高舉標語吶喊,選擇性漠視新聞中的疼痛,捨棄自己的聲音。

19歲的我,跟18歲一樣拚了命的想逃,一樣如此易碎。於是,成為在山海間不斷跳躍的人。年幼的我們都曾立誓,不要成為討厭的大人。但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保護了,憑什麼要為了別人奮不顧身?

意識到自己長大,不再為任何事物感到憤慨,社會化的凝視下,安靜地長出雙腿,成為更完整的人,變成社會理想中大人的樣子。

離學校不到十分鐘的南鐵東移事件迫遷戶黃春香家,教授在課堂上激動地描述事件經過,關於警察如何驅離民眾、關於政府如何脅迫居民。系上同學們紛紛拋下課堂前往聲援,只為了發出自己的聲音。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不再唱歌了,旋律已然遠去,自始至終我都未曾靠近,甚至還告訴同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即便是政府。」,又暗地裏感到愧疚,認為自己不該如此冷血,每天用讀書與寫字塞滿生活。

直到看到一直很關心環境議題的C,分享藻礁議題。或許是因為對C的信任,我久違地在臉書上轉貼訊息,默默和親朋好友收集連署書。一向被視為進步的環境保育價值,一波又一波地被沖散,「國民黨支持的不用看啦。」、「核廢料堆你家嗎?」、「通通得肺癌啦。」。

「非核、減煤、救藻礁。」早已是公投理由書裡明確聲明的事。我很像能理解,為何當初大人們要如此事不關己。

某次從台南返家剛下高鐵要轉乘公車,利用等公車的時間和C傳訊:「標籤又慢慢出來了,感覺會不知不覺被視為某些政黨的打手甚至是棋子,現在還好但以後呢?出社會後相關紀錄都會被檢視。」

C回覆:「對啊,我今天跟路人聊天,他也這樣警告我。」

社會像是消波塊,在綿長的海岸線上,醜陋地宣示我們不該越界,但我們卻不得不向前。各式各樣的政治陰謀論相繼湧出,誤觸漁網機關的魚,不斷地逃竄且無所適從。

2021年3月18日,三一八學運後的第七年,珍愛藻礁公投案連署書送件,連署提案通過。我在課堂上,偷偷地在桌上架起手機,看著C在記者會上發言:「謝謝大家願意在這樣民主的國家、自由的時代,願意相信我們有很多溝通和對話的可能。公投之所以珍貴,是在投下票那一天以前,不同觀點和立場都有被聽見的機會,讓議題更多元,讓公共政策還有社會更加完滿。」

C找我協助進行整理各方論點,讓民眾得以在公投之前,獲得充分的資訊後,再做出抉擇。我答應了,順道找了學弟D。我們共駛一艘船,在龐大的資訊裡面對波瀾,練習平衡正反方論點,練習同理。

某日,我和C一同去看了《複眼人》的舞台劇,一部由吳明益同名小說改編,關於海洋、山林與環境開發的舞台劇。進劇場前一天,看到臉書上出現許多關於第一天演出的負面評論,我和C抱著忐忑的心情進入劇場。

然而當天欣賞完畢後走出歌劇院,C說道:「是不是有時候因為大家不願意去面對現實,所以才會覺得它難看。」。

晚上我們和學弟D約了時間吃飯。昏黃的燈光下,即便C和學弟D第一次見面,我們卻像再平凡不過的學生,聊著學生愛情、校園生活,有說有笑。所有繁雜、破碎的紛擾,隨酒精揮發,我們又再次回到最原始的樣子。不管是我、學弟D與友人C,或是系上同學,我們試圖回應世界,但回過頭來真正得到的是甚麼?

我其實並不為新聞媒體報導:「大學生颳起粉紅風暴」而自豪,隨之而來反而是更多社會對立的擔心與焦慮。

然後黃家被拆,同學們開始說,警察是壞人。

但我爸爸是名警察,他不是壞人。

回到學校,面對成堆的文件,書櫃上擱著一疊來不及發出去的連署書,想起學期初某堂課,因為對老師給的社會議題不感興趣,毅然決然在分組報告選擇了自己一組,報告藻礁議題。

因應疫情爆發公投延期,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延緩了我們的戰役。林薇晨〈粵語課〉寫道:「最後學到的東西或許不多/唯有一件事情難忘/當教師說:學習語言的第一件事情/記得發出你的聲音」。

離20歲只剩兩個月,我再次游向湛藍大海。

「他明白/我給不起/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山海〉末句是這麼唱的,即便在海中迷途,或許會失去所有聲音,並化成泡沫。最後公投落敗,我們整理的資料也未曾刊出,海浪仍舊跟隨日子。

巨浪讓我們浮沉,海水在光的折射下,不斷地變換,願我們成為山川的顏色,包容所有風雨,於是成為水,成為各種形狀,彼此緊密,賦予自己一些勇敢的海域。


*此作榮獲第五十屆成功大學鳳凰樹文學獎現代散文組佳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于棋,寫作魚鰭的沙龍
15會員
29內容數
專訪、文學創作和藝文活動分享。
2025/04/18
傳統教育產業和新興媒介如何擦出火花?南一教育集團成立「北門76事務所」推出一期生,活潑可愛的「甘糖亞彌奈」與冷靜知性的「海色水晶」。彌奈負責遊戲,藉由Minecraft挑戰,與觀眾一同訓練空間感和系統性思考;水晶則主攻雜談,融合英文、時事等內容,讓觀者在看台的同時,不知不覺充實自我。
Thumbnail
2025/04/18
傳統教育產業和新興媒介如何擦出火花?南一教育集團成立「北門76事務所」推出一期生,活潑可愛的「甘糖亞彌奈」與冷靜知性的「海色水晶」。彌奈負責遊戲,藉由Minecraft挑戰,與觀眾一同訓練空間感和系統性思考;水晶則主攻雜談,融合英文、時事等內容,讓觀者在看台的同時,不知不覺充實自我。
Thumbnail
2025/03/07
杏仁ミル早在2018年出道,自稱台日混血的6歲中二美少女,精通中日英3國語言,兼具幼稚與成熟的「反差萌」,YT頻道「Annin Miru Channel」至今累積45.5萬訂閱,曾舉辦 3D Live演唱會等活動,更和音樂品牌「BEATDAY」共同打造《Annin Miru Wonderland》。
Thumbnail
2025/03/07
杏仁ミル早在2018年出道,自稱台日混血的6歲中二美少女,精通中日英3國語言,兼具幼稚與成熟的「反差萌」,YT頻道「Annin Miru Channel」至今累積45.5萬訂閱,曾舉辦 3D Live演唱會等活動,更和音樂品牌「BEATDAY」共同打造《Annin Miru Wonderland》。
Thumbnail
2025/01/10
曾任遊戲公司動畫製作、插畫家,自2021年起,投入百餘件VTuber模型製作,Live2D-VTuber模型師Zonecha宗茶,於2024年成立「妄想販售屋」,提供一條龍式的V皮創作服務。從設計繪圖到建模皆由公司一手包辦,更開設課程《從零學會Live2D|Vtuber模型製作入門課 》。
Thumbnail
2025/01/10
曾任遊戲公司動畫製作、插畫家,自2021年起,投入百餘件VTuber模型製作,Live2D-VTuber模型師Zonecha宗茶,於2024年成立「妄想販售屋」,提供一條龍式的V皮創作服務。從設計繪圖到建模皆由公司一手包辦,更開設課程《從零學會Live2D|Vtuber模型製作入門課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也許這會是最後一次了,畢竟我們都必須學著長大,人類終究不屬於海。海浪反覆進退,我們的年少也是。於是我們踏遍山海,尋找聲音,在青春的斷裂與相連,持續行進。 反送中運動過程中有句口號:「Be water.」,意為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我不確定溫柔是否能治癒一切,但我確定香港人的不會。
Thumbnail
也許這會是最後一次了,畢竟我們都必須學著長大,人類終究不屬於海。海浪反覆進退,我們的年少也是。於是我們踏遍山海,尋找聲音,在青春的斷裂與相連,持續行進。 反送中運動過程中有句口號:「Be water.」,意為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我不確定溫柔是否能治癒一切,但我確定香港人的不會。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凌散的文字,記下我的香港故事。 僅願末日之後,還在乎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能好好活著,把悲傷堆砌,融化成更堅固的冰川,在越過多少里後,仍不敢忘記。
Thumbnail
凌散的文字,記下我的香港故事。 僅願末日之後,還在乎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能好好活著,把悲傷堆砌,融化成更堅固的冰川,在越過多少里後,仍不敢忘記。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年紀越小時間越快── 是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蛻變, 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青春。 年紀越大時間越慢── 像是昨天的海, 像是昨天的你。
Thumbnail
年紀越小時間越快── 是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蛻變, 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青春。 年紀越大時間越慢── 像是昨天的海, 像是昨天的你。
Thumbnail
這座島嶼或許不盡如人意;這片土地或許還有許多都待改進;這幫政客不分紅橙黃綠藍或許都不安好心,意見紛擾、思辨分歧、假消息到處肆無忌憚攻擊。但我相信一定還有人是真正愛著這片土地,在這座島嶼上等候天明。
Thumbnail
這座島嶼或許不盡如人意;這片土地或許還有許多都待改進;這幫政客不分紅橙黃綠藍或許都不安好心,意見紛擾、思辨分歧、假消息到處肆無忌憚攻擊。但我相信一定還有人是真正愛著這片土地,在這座島嶼上等候天明。
Thumbnail
那年她也十五,在冰冷的水上漂浮 像一本寫到一半被拆散的筆記
Thumbnail
那年她也十五,在冰冷的水上漂浮 像一本寫到一半被拆散的筆記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