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青春戀習曲》(Sing Street, 2016)是由愛爾蘭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所編劇與執導,是卡尼自己的半自傳電影,關於在1985年的都柏林,有位失落男孩的成長故事。與故事中的男孩一樣,居住在都柏林的卡尼在中學時期,與朋友合組一個名為 Frames 的搖滾樂團,曾經在90年代風靡於愛爾蘭。此外,卡尼就讀的中學,與電影中的男孩一樣,也是在辛格中學(Synge Street, CBS)。
《搖滾青春戀習曲》的開場,是高中男孩康納.萊勒(Conor Lalor,Ferdia Walsh-Peelo 飾演)在自己的房間,聽著父母吵架,以他們互相咆嘯的詞句,自編自彈自唱。接下來,故事一步步揭示少年康納的煩惱——家庭破裂、被迫轉學、受到霸凌,以及後來的期待愛情。在青澀少年時代,還好康納有個大學輟學的文青哥哥,他熱衷搖滾樂與嚮往德國,也在康納仍舊迷惘無知時,帶他進入音樂的世界,提出前衛音樂理念與創作建議,不僅為康納奠定音樂啟蒙,也陪著康納度過愛情低潮,讓這位曾經歷經各種失落的男孩,終於能在創作中找到愛與希望。
1) Duran Duran 與康納的新音樂
《搖滾青春戀習曲》的故事,發生在1985年代的都柏林,剛開場沒多久,康納第一天轉學至辛格男子中學(Synge Street CBS)的晚上,哥哥布萊登(Brendan,Jack Reynor 飾演)呼叫康納趕緊下樓,因為他們要準時追看當時最紅的英國樂團 Duran Druan,在 MTV 台的〔里約〕音樂影片(MV)。Duran Duran 是在1982年5月10日發行《里約》專輯,這是此樂團的第二章專輯,已經由英國爆紅到澳洲加拿大與美國。當年,黛安娜王妃曾經公開表示她最喜歡的樂團是 Duran Duran,於是,這個由五人組合的樂團,馬上有個別名 "the Fab Five"(the Favorite 5 的意思),而曾為世人熱愛的英國樂團披頭四(Beatles)馬上也有個 "the Fab Four" 的別號,硬生生地被往後順排。光是在「喜好的樂團」的主題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康納一家人的歧異。在看〔里約〕MV的晚上,布萊登與康納一起坐在沙發觀看Duran Duran演出,媽媽也一起坐在沙發手臂,欣喜聽歌看影片。此時,爸爸與姊姊坐在餐桌旁,姊姊一邊讀書,一邊抱怨明天有重要報告(姊姊的目標是建築師),爸爸先是問,這是披頭四嗎?之後則是調侃:「如果這是未來,人類就完蛋了...,為什麼他們不現場表演,在躲什麼?」這是音樂粉絲的代溝,爸爸是典型的60年代披頭四迷(Beatlemanian),但是布萊登與康納代表的是80年代的新搖滾類型,有點浪漫也有點放克,當時還沒有明確定義。
後來,在康納搭訕心儀的蕾菲娜(Raphina,露西·寶通飾演),邀請她擔任樂團的MV模特兒之後,蕾菲娜有次提問,「你們的樂團走哪種路線呢?」康納回答,我們是未來類型,像是 Duran Duran 的新浪漫主義,但是又不帶有懷舊氛圍。又有一次團員問到音樂類型,康納回答 :類似於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1985)。他的意思是,一種尚未被發掘的前衛形式。
哥哥布萊登帶給康納音樂啟蒙;在他的房間,除了有張佛洛依德的照片,暗示著他渴望前往德國,在其他的書櫃上,滿滿都是黑膠唱盤。每次康納來到房間閒聊時,布萊登都會給他介紹一個樂團,推薦一張唱盤,康納就在布萊登對於音樂創作的引導,一邊認識英國最前衛的搖滾樂團,一邊養成創作理念。
有別於父親喜好的前一代音樂風格,康納接受哥哥的意見,將「Sing Street 樂團」塑造為以音樂呈現自我、講述自我的故事,有點叛逆、看向未來,歌曲帶有悲傷與快樂,表演時,專注卻又不像是表演。例如,下面這首〔Brown Shoes〕就是透過自己穿棕色鞋子被校長霸凌的經驗,講述內心的不滿,同時宣告自己的自我就算與眾不同,也無須校長的評價定義,當然,校長的過時觀念,也會讓他淹沒在時間的潮流裡。
2) MTV 與音樂影片
除了創造迥異於上一代的音樂風格,康納還希望能與站在學校對面的美麗女孩對話,於是誇下海口,聲稱自己有個樂團,有個經紀人(剛認識的同學),並且打算找人拍攝音樂影片。80年代就是MV流行起飛的時代。
我們現在講到的MV是 music video,不過,在1980s, 90s 年代,一般人講到MV時,都會講成MTV,因為最先將搖滾樂的MV當成主題作為節目,並且固定在電視上播放的電視台,就是美國的MTV電台。MTV 在1981年八月首度開始播放,第一首播放的歌曲,是 "The Buggles” 樂團的 "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正式宣告音樂的影像時代,進入搖滾樂的下一個世代。後來,有許多的樂團與歌手受惠於MTV的音樂宣傳,成為全球的流行文化代表,例如在《搖滾戀習曲》,兩兄弟獨鍾的 Duran Duran,就是因為MTV電台的宣傳廣播而大紅大紫。
在康納全家一起觀看 Duran Duran 的〔里約〕,當父親嘲諷 Durna Duran 根本不敢現身螢幕親身演唱時,布萊登先是以「可以用時光機把爸爸送回去嗎?」調侃父親對於音樂的過時想法,再介紹在MTV電台上播放的MV,是種新的音樂形式,不僅能讓音樂以影像的形式淵遠流長,還是種完美的音樂與影像結合。
當哥哥與爸爸在討論音樂影像時,康納已經全然投入〔里約〕的影像世界,他看到以海上風光象徵音樂故事中的奔放豪邁,看見歌手由船上躍入海中可以創造讓觀眾產生震驚的奇妙經驗,同時,他也看見美麗的女性與性感的胴體是MV吸引眼光的主因要素。
因此,當蕾菲娜來到「Sing Street」樂團參與音樂影片製作時,康納便把對於音樂影片的觀察帶入,於拍攝〔The Riddle of the Model〕時,除了以生活化的方式描繪康納對於蕾菲娜的初見傾心,並且在間奏處加入 Michael Jackson 在〔Thriller, 1982〕的暗巷追逐。另外,在拍攝〔The Beautiful Sea〕的音樂影片,康納特別編排都柏林的海灣風光與主角的躍入海中。
3) 都柏林的地標與地景
聽取哥哥布萊登的意見,康納的歌曲融入大量生活的經驗,例如,以〔Brown Shoes〕描述來自校長的霸道與專制、以〔The Riddle of the Model〕描述遇見蕾菲娜的心動、以〔Up〕描寫墜入情網的初戀感受、以〔The Beautiful Sea〕描寫與蕾菲娜搭乘都柏林城市列車出遊的歡樂。這些歌曲排列起來,就是康納的愛情故事組曲。
除了生活片段,康納也將都柏林融入他的歌曲。在〔Up〕,他描寫墜入情網的興奮與昇華,讓他的生命不斷揚升與閃亮:
Up to the stars, she shows me
Dame Street, George's Street, miles below me
Up where the world won't let us down
歌詞提到的 Dame Street 與 George’s Street,是在都柏林南區的幹道之二,也都是超過五百年歷史的市區街道。Dame Street 距離都柏林的名品大街 Grafton Street 只有五分鐘,而 George’s Street 則是多次出現在愛爾蘭20世紀最偉大作家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的小說中。這兩條街在〔Up〕代表都柏林最經濟繁華與文化豐富的街道,但是,因為有了蕾菲娜的愛情,康納在內心的興奮與昇華,早已遠遠超越柏林最繁忙又浮華的兩條大街,愉悅幸福的心情讓他幾乎抵達天上的星星,因為愛情已經讓他漂浮於世界之上。
在〔The Beautiful Sea〕,康納描述讓他著迷的蕾菲娜,如同大海一樣的美麗。歌曲故事中的男孩,偕同女孩由市中心搭乘火車來到海邊,他們搭乘的 DART Train (Dublin Area Rapid Transit),是在1984年才剛剛於都柏林熱騰騰開張行駛的新路線,這是在1985年間,相當時髦的約會方式,以最新的交通方式前往東邊海岸延線各站。在這首歌,康納描述與女孩在等待火車時的站牌:
Freeze frame graffiti at the bus stop
Star Wars, chewing gum and punk rock
有街頭塗鴉、有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的廣告、有黏有嚼過的口香糖、還有龐克搖滾樂團的標誌。這些都是關於80s年代在都柏林的流行文化印記,也是導演卡尼的記憶,例如光是《星際大戰》,在1980與1983就各有一部上映(《五部曲:帝國大反擊》與《六部曲:絕地大反攻》)。
康納繼續描寫女孩宛若美麗的海洋,將他拖入海中,沉入她浪漫絕美的海浪之下,抵達他最想前往的深沉遠方。因為歌詞中的 DART Train,我們知道〔The Beautiful Sea〕描寫的是都柏林海邊的大西洋,也因為有 Dame Street 與 Geroge’s Street,我們知道〔Up〕描寫的星空之下,就是都柏林的市中心。
這兩首歌曲,都融合了導演卡尼對於都柏林的城市之愛、康納對於都柏林的認同、還有康納對於蕾菲娜難以言喻的迷戀。蕾菲娜帶給他的愛,遠在城市之上,抵達海洋之深,那是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之感,沒有包袱、束縛,也沒有失落、恐懼。蕾菲娜的愛治癒了康納在家庭與校園中的無助、吞忍、與悲傷。如此,我們也能理解,為何導演給予女主角蕾菲娜這樣的名字,因為 Raphina 這個名字,來自希伯來文的 Rafinha,意思是「上帝的修復與療癒」。
4) 辛格中學、Sing Street、與大衛·鮑伊
當然,在《搖滾戀習曲》裡最具城市象徵的地點就是辛格中學,位於都柏林的辛格街,與康納歌曲中的 Dame Street 以及 George’s Street 一樣,都屬於都柏林的南區。辛格中學由天主教會主持的慈善學校,提供給中下階級家庭的男孩免費受教育的機會。康納會被迫轉學至辛格中學,是因為父母的經濟狀況跌入谷底,父親已經失業數個月,母親則以打工賺錢勉強撐住。。
過去,康納的父母沒有考慮將康納送到辛格中學有兩個原因。第一,康納的父母原本是收入較高的中產階級,居住在位於市中心較為富裕的 Harcourt Street,於是,在康納第一次以腳踏車載著蕾菲娜回到她的住處時,蕾菲娜曾經告訴康納,他像是個公子哥兒,與辛格中學的男孩子不同。第二,康納的父母屬於較為開放的基督教(新教),而不是保守的天主教,自然也不會考慮將兒子送到天主教學校。辛格中學以嚴格出名,一方面是因為神父必須管理成群的男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天主教的保守風氣、罪罰教義、與訓規改造。
康納原本的中學與辛格中學校風不同之外,校內的學生身分組成也有不小差距。在組團過程,當他們準備邀請一位黑人同學一起參與時,其中一位團員戴倫,直稱這是個好建議,因為加入一個「黑皮怪物」會讓樂團顯得很酷。此時,康納馬上糾正戴倫,絕不可說「黑皮怪物」,戴倫尚未意識為何不可,康納只好強制要求,不可稱黑人為黑皮怪物。這是康納初抵辛格中學的格格不入,因為周遭的同學若不是有個酒鬼爸爸(艾蒙),就是初移民至愛爾蘭的黑人(恩吉),又或是在家遭受暴力對待卻又會在學校霸凌他者的男孩(巴瑞布雷)。
也因為辛格的校風嚴格,康納的父親在飯桌上告訴他轉學的好處,就是能夠被訓練出赳赳雄風的男子氣概(act manly)。只是,雖然辛格想要改造康納成為傳統定義的雄性男人,康納卻在追求音樂與創作的過程中,以及在蕾菲娜的化妝教育之下,逐漸變成大衛·鮑伊(David Bowie)類型的另類男性——他穿著寬大及地的大衣、挑染頭髮、畫上強調顴骨的濃妝。此後,Sing Street 樂團因為造型特別,走在校園異常顯眼,於是受到諸多閒言閒語,嘲笑他們娘炮與甲甲。最糟情況是招來校長(也就是神父)的極度厭惡,而將康納塞入水槽洗臉卸妝。
轉學到辛格中學的康納,面對同學與校長的霸凌,原本應是災難與痛苦,但是因為認識蕾菲娜,有愛的力量,讓他興起組團與創作的動力,與此同時還激發出他改變現狀與創造新形象的野心。於是,雖然身處霸道嚴格的 Synge Street CBS,康納還是將它創新轉變成為屬於自己的 Sing Street。
5) 愛爾蘭的經濟谷底
康納的故事發生在1985年的愛爾蘭,這是愛爾蘭在二戰之後經濟最低迷的十年之一,中產階級被政府課稅的稅率高達60%,全國失業率高達1/5(康納的父親也是其中之一)。因為國內求生不易,1980年代的每年都有將近1%的民眾以各種可行的方法逃離愛爾蘭。當時倫敦是最多愛爾蘭人的首選。
電影剛開始,在康納父母爭吵之後,背景傳來英國的電視新聞報導的聲音:
愛爾蘭年輕人,跑來倫敦求職的人數上不可考,但已有粗略數據顯示人數大幅提升,許多人坐船來時,身上的錢根本不夠在倫敦存活幾天,但他們仍渡海移居尋找希望,尋找愛爾蘭沒有的希望。
這是康納面臨的失落與危機,他的父母親因為國家經濟政策失誤而失業,康納因此面臨家庭經濟的斷炊而必須轉學,並且在學校遭受到同學與校長欺侮;與此同時,康納母親因為打工處的長官照顧與接送,開始移情別戀,決定要跟父親離婚。一個青少年賴以穩定身心的家庭與學校,都一一潰堤,結果,康納心喜的蕾菲娜也跟著男友搭船離開都柏林前往倫敦。一連串的失落,讓康納陷入極度悲傷。不過,蕾菲娜後來還是被迫回到都柏林,因為前男友沒有管道與盤纏能讓他們在倫敦生存發展。
曾經,康納曾經帶著蕾菲娜來到海邊約會,當時他們兩人遠望東方,康納告訴蕾菲娜天晴時,他們就能看到五十公里遠外的威爾斯,其實,英國不遠。於是,在艾蒙的建議之下,康納帶著 Sing Street 的錄音帶與錄影帶,搭著爺爺的小船,偕同蕾菲娜冒險渡海,朝向倫敦與希望前行。這次,比起蕾菲娜與前男友的倫敦之旅,希望更為渺茫,一方面是小船是否能夠度過風雨,另一方面則是兩人身無分文。蕾菲娜真是好勇敢啊。
開車送行康納與蕾菲娜來到海邊的哥哥布萊登,雖然知道這趟出逃很有可能不是希望,而是石沈大海,但是他還是興奮地為他們兩人歡呼。哥哥曾經無法逃離,因此後來只能過著純有理論卻無法行動的魯蛇人生,但是康納不一樣,他依照哥哥的建議,配合蕾菲娜的愛的驅動,他漸漸透過行動改變人生。於是,雖然危險,康納還是要逃往倫敦,就如同他的另一曲創作〔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雖然必須鋌而走險,還是要為自由奮戰。
Freedom
I'm taking it back
I'm outta here, no turning back
In a baby blue Cadillac
Just when I was stalling, I heard an angel calling
This is your life, you can go anywhere
You gotta grab the wheel and own it and 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
Rollin, this is your life,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gotta learn to rock and roll it, you gotta put the pedal down
And 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 and 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
這是個關於一個失落男孩的故事,在失去家庭溫暖與學校支持的窘境,因為愛情而驅動創作的力量,因此改變一個失落男孩的人生。這也是一個關於80年代的都柏林故事,同時包含這個時空的音樂、MV、還有電影,這不僅是卡尼的記憶,也是許多曾經生活於這個時代的人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