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筆記】小徑分歧的花園:淺談《天能》&《超時空攔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阿根廷作家、詩人及翻譯家 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年)
本文於2021/05/02在探路客發表
最近先後閱讀了阿根廷作家、詩人及翻譯家 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年) 的「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以及《看不見的城市》義大利作家 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1923-1985年) 的「為什麼讀經典」,其中後者提到了 波赫士 1941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小徑分歧的花園」(El jardí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有人認為該短篇預言了量子力學下的多世界詮釋理論。竊以為可做為 克里斯多福•諾蘭 2020年電影《天能》的原始文本。

一座象徵的花園,一座只存於時間裡的無形花園

《天能》,2020年
《全面啟動》《星際效應》克里斯多福•諾蘭2020年最新燒腦神作:《天能》(Tenet),男主角加入一個神秘組織,經由情報得知俄國軍火商擁有可以逆轉時間的機器,將可以左右世界局勢,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其中提到化學熱力學中所謂的(Entropy),是一種測量在動力學方面不能做能量總數,也就是當總體的熵增加,其作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能量退化的指標。熵亦被用於計算一個系統中的失序現象,也就是計算該系統混亂的程度。目前「逆熵」仍只是初步的假設理論而已;所以諾蘭以劇中演員之口,提示觀眾們不要試圖去理解它,感受它就行了。(衍生閱讀:《天能》裡那些有點難的物理學)

「設一個謎底是棋的謎語時,謎面唯一不准用的字是什麼?」我想了想,「棋字。」

這是波赫士 短篇小說「小徑分歧的花園」裡,漢學家 斯蒂芬·艾伯特 對主角 余準 向他解讀其祖父小說裡的斷簡殘篇時,所給的提示。
「小徑分岔的花園是一個龐大的謎語,或者是寓言故事,謎底是時間;這一隱秘的原因不允許手稿中出現時間這個詞。自始至終刪掉一個詞,採用笨拙的隱喻、明顯的迂迴,也許是挑明謎語的最好辦法。」
波赫士早年深受柏拉圖和叔本華等人的唯心哲學,還有尼采的唯意志論的影響,並從休謨和康德那裡接受了不可知論和宿命論、以及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蘇格拉底等人的哲學影響。他採用時間和空間的輪迴與停頓、夢境和現實的轉換、幻想和真實之間的界限連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時存在、象徵和符號的神秘暗示等手法。
「在小徑分岔的花園裡,我們在這一刻相遇是朋友,下一刻相遇就是敵人,無數的時刻有無數的你我,我們以何種方式相遇是未定的。....時間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時間,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複雜的網。由互相靠攏、分歧、交錯,或者永遠互不干擾的時間織成的網絡,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閱讀原始文本:「小徑分歧的花園
主人翁與夥伴在幽暗的暮光世界裡尋求出路

時空悖論

《超時空攔截 / 前目的地》,2014年
2014年電影《超時空攔截 / 前目的地》(Predestination),由《千鈞一髮》《震撼教育》伊森霍克、《母難日》《惡女訂製服》莎拉史努克 主演,改編自美國科幻小說家 勞勃海萊因(1907 - 1988年)的短篇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All You Zombies),主要講述「時空悖論」。
  • 時空悖論」最早是在科幻小說中提到的。這個悖論的必要前提是:人類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三維空間之後的「第四維」——時間,能夠回到過去或者未來。最為著名的例子便是「祖父悖論」:某人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殺害了自己的祖父。既然祖父已死,就不會有其父親,也不會有他;既然他不存在,又怎麼能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呢? 因此時間就會有衝突。
為了解決「時間悖論」,也有多種假設,比如比較盛行的「平行宇宙」假說,認為我們的這個世界在宇宙中還有許多相似的「克隆世界」,當某人回到過去做了一些改變,他就進入了另一個平行世界(即未來因為他的行動已經改變的世界),並且依照自己原本要改的去作你要改變的事,但其實並不是你改變過去或未來,而是你去到了另一個世界。你也是有可能回到你原本所存在的世界,但機率極小而已。
如果時間是一條不斷流動的溪河,你投入一顆小石頭進去無法改變主流的方向與速度,就算阻斷河流使其改道,雖然短期內會衍生出無限的可能性,但最終仍舊會回到原來的河道方向。

愛上自己、生下自己、殺死自己」,身處於無限循環的人生,最終也將消失在廣闊的時間洪流中~

在《超時空攔截》裡表現亮眼的 莎拉史努克
「當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這樣的開場白,在酒吧裡大概也很少見吧!
一臉不良推銷員的酒保,就這樣將女 / 男主角!?推入火坑裡,永世無法超生~
烏洛波羅斯環(Ouroboros)
烏洛波羅斯環(Ouroboros),亦稱為:銜尾蛇,代表「自我吞噬者」,這個符號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象徵意義,而當中最為人接受的是「無限大」、「循環」等。根據物理學的觀念,物質可以無限分解成分子原子、粒子等微細單位;而越能了解微世界的動靜,人類將越能解釋整個宇宙的運作規律。由於銜尾蛇的統合生死陰陽的原理,與物理學「極大中蘊含極小」及「以極小可以印證極大」的信念原則相當接近,因而被用作成為相關概念的代表符號。後來也與梅比斯環(又稱為:莫比烏斯帶)的概念相互混淆。
「梅比斯環」(Möbiusband)、亦稱為「莫比烏斯帶」
梅比斯環(Möbiusband)亦稱為莫比烏斯帶,是一種只有一個面(表面)和一條邊界的曲面,也是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它是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獨立發現的。這個結構可以用一個紙帶旋轉半圈再把兩端粘上之後輕而易舉地製作出來。事實上有兩種不同的莫比烏斯帶鏡像,他們相互對稱。如果把紙帶順時針旋轉再粘貼,就會形成一個右手性的莫比烏斯帶,反之亦類似。
莫比烏斯帶常被認為是無窮大符號「」的創意來源,因為如果某個人站在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帶的表面上沿著他能看到的「路」一直走下去,他就永遠不會停下來。但這是一個不真實的傳聞,因為「∞」的發明比莫比烏斯帶還更要早。
以上資訊,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重刷這兩部電影時,更能理解其背後的意涵唷!感謝大家的觀看!
avatar-img
201會員
101內容數
「電影沒有好壞的區別,只有導演才有好壞的區別。」─ 楚浮(Francois Truffaut),1932 -1986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有時我們寧可挑選好導演的壞電影看,也不看壞導演所製作表面上看起來是好的電影;而且,只有好導演才可能產生好電影。本系列將淺談我個人覺得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導演們。敬請追蹤期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97年的《接觸未來》(Contact),根據科學家、科幻小說家卡爾·薩根(1934 - 1996年) 1985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卡爾本人及夫人安·德魯彥一起為本片撰寫劇本故事梗概。茱蒂·佛斯特在片中出演女主角,首位發現並證實外星文明存在證據的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科學家艾蓮諾·「艾麗」·阿諾威博士,
1994年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1941 - 1996年)的藍白紅三部曲最終章:《紅色情深》( Red ),由《雙面薇若莉卡》《狂殺情焰》伊蓮‧雅各、《男歡女愛》《愛 ‧ 慕》尚-路易·坦帝尼昂 主演,也是我個人偏愛的一部。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石中劍》的故事吧! 一個孤兒意外拔出封印在石頭裡的寶劍,藉由法力高強的魔法師幫助,最後成為英明偉大的國王。 2021年上映的奇幻風劇情片《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則以現代電影手法,為這則流傳至今的中世紀傳說再填新意。
從《大地英豪》到《頭號公敵》,不可否認曾有段時間,麥可‧曼恩發揮了一位成功的商業導演應有的票房號召力,但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好的年華,麥可‧曼恩也曾影響了這一代的我們。 謹以此為記!
時年88歲的安妮華達,與時年33歲的JR一同開著一台內建大圖輸出機的廂型車,跑遍法國境內各個鄉野小鎮,用鄉野街頭訪談、用黑白巨型照片,將一篇篇動人的故事搬到螢光幕前與我們分享,進而喚醒在地意識,創造話題。
蒙太奇(法語:Montage),又稱蒙太奇序列(法語:montage-séquence)原為建築學的外來術語的音譯,意為構成、裝配,現多指一種電影剪輯技術,通過將一系列視點不同的多個剪輯(短鏡頭)組合使用來壓縮空間、時間訊息。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
1997年的《接觸未來》(Contact),根據科學家、科幻小說家卡爾·薩根(1934 - 1996年) 1985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卡爾本人及夫人安·德魯彥一起為本片撰寫劇本故事梗概。茱蒂·佛斯特在片中出演女主角,首位發現並證實外星文明存在證據的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科學家艾蓮諾·「艾麗」·阿諾威博士,
1994年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1941 - 1996年)的藍白紅三部曲最終章:《紅色情深》( Red ),由《雙面薇若莉卡》《狂殺情焰》伊蓮‧雅各、《男歡女愛》《愛 ‧ 慕》尚-路易·坦帝尼昂 主演,也是我個人偏愛的一部。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石中劍》的故事吧! 一個孤兒意外拔出封印在石頭裡的寶劍,藉由法力高強的魔法師幫助,最後成為英明偉大的國王。 2021年上映的奇幻風劇情片《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則以現代電影手法,為這則流傳至今的中世紀傳說再填新意。
從《大地英豪》到《頭號公敵》,不可否認曾有段時間,麥可‧曼恩發揮了一位成功的商業導演應有的票房號召力,但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好的年華,麥可‧曼恩也曾影響了這一代的我們。 謹以此為記!
時年88歲的安妮華達,與時年33歲的JR一同開著一台內建大圖輸出機的廂型車,跑遍法國境內各個鄉野小鎮,用鄉野街頭訪談、用黑白巨型照片,將一篇篇動人的故事搬到螢光幕前與我們分享,進而喚醒在地意識,創造話題。
蒙太奇(法語:Montage),又稱蒙太奇序列(法語:montage-séquence)原為建築學的外來術語的音譯,意為構成、裝配,現多指一種電影剪輯技術,通過將一系列視點不同的多個剪輯(短鏡頭)組合使用來壓縮空間、時間訊息。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舒心能量坊」負責人郭美辰說:「亞特蘭底斯曾經住有人類,他們以頻率來相互溝通,目前證實這些頻率是真實存在、有科學根據,能被精準探測得知的,這種頻率現代人類也有。」循著柏拉圖來理解,或許美辰嘗試說明的是那超出人類所能領會的世界。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Thumbnail
就跟多數物理學家,或泛稱科學家的人們,一樣,巴比倫認為情感回饋無法量化,在過去的人際交旋中,他也明瞭自己與他人的理解不見得同步,就像宇宙裡不同頻率的波,人們眼中的可見光,在他眼裡純是稀薄得可忽略不計的散光折射。 與之相對,定理是堅實且具有普世性的,不會發生我跟你認知的1有差異的盲區,可是快樂與難過?
觀看電影《真空地帶》(1952)的時候,我自然想起野間宏的長篇小說《真空地帶》來。1987年左右,我走逛東京的古舊書店,經常看到這部帶有其個人自傳色彩的反戰小說,也知道其長篇大作《青年之環》,不過,那時候,我在東京的生活尚不穩定,實在沒有充裕自在的心情,挑戰這些讀來嚴肅而苦悶的長篇小說。所謂時間是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如果您來了,就請停一停您的腳步,關注一下這本書。 求試讀,求批評…… ***** *序 我寫的不是末日,是未來。 寫那個未知的世界,需要勇氣。 霍金作爲現代最偉大得物理學家之一,一直以來,對於宇宙的探索大家都有目共睹。據說霍金曾經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於2050年爆發。 如果這個預言成真
Thumbnail
《時間的秩序》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所寫,深入淺出地指出時間怪異的本質,以幽默又富文學性的筆觸指出,在宇宙中時間不是統一的、客觀的、標準的,時間並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透過熱力學、量子重力等概念,最後回到內在感知,探討人如何用記憶與預期來體驗生命。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本書打破反烏托邦套路,透過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描寫一個溫暖詩意的世界末日,而其中情感描寫令人印象深刻,並因此成立了新的科幻小說類型「暖科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舒心能量坊」負責人郭美辰說:「亞特蘭底斯曾經住有人類,他們以頻率來相互溝通,目前證實這些頻率是真實存在、有科學根據,能被精準探測得知的,這種頻率現代人類也有。」循著柏拉圖來理解,或許美辰嘗試說明的是那超出人類所能領會的世界。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Thumbnail
就跟多數物理學家,或泛稱科學家的人們,一樣,巴比倫認為情感回饋無法量化,在過去的人際交旋中,他也明瞭自己與他人的理解不見得同步,就像宇宙裡不同頻率的波,人們眼中的可見光,在他眼裡純是稀薄得可忽略不計的散光折射。 與之相對,定理是堅實且具有普世性的,不會發生我跟你認知的1有差異的盲區,可是快樂與難過?
觀看電影《真空地帶》(1952)的時候,我自然想起野間宏的長篇小說《真空地帶》來。1987年左右,我走逛東京的古舊書店,經常看到這部帶有其個人自傳色彩的反戰小說,也知道其長篇大作《青年之環》,不過,那時候,我在東京的生活尚不穩定,實在沒有充裕自在的心情,挑戰這些讀來嚴肅而苦悶的長篇小說。所謂時間是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如果您來了,就請停一停您的腳步,關注一下這本書。 求試讀,求批評…… ***** *序 我寫的不是末日,是未來。 寫那個未知的世界,需要勇氣。 霍金作爲現代最偉大得物理學家之一,一直以來,對於宇宙的探索大家都有目共睹。據說霍金曾經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於2050年爆發。 如果這個預言成真
Thumbnail
《時間的秩序》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所寫,深入淺出地指出時間怪異的本質,以幽默又富文學性的筆觸指出,在宇宙中時間不是統一的、客觀的、標準的,時間並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透過熱力學、量子重力等概念,最後回到內在感知,探討人如何用記憶與預期來體驗生命。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本書打破反烏托邦套路,透過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描寫一個溫暖詩意的世界末日,而其中情感描寫令人印象深刻,並因此成立了新的科幻小說類型「暖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