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筆記】獻給不小心長大的我們:《呼朋引伴》(C'mon C'm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呼朋引伴》,2021年

《呼朋引伴》,2021年

有些問題,連大人也沒有答案,所以轉向孩子們索求。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這幾年異軍突起的美國製片公司A24繼《綠騎士》後,又一部動人也餘韻無窮的故事:《呼朋引伴》(C'mon C'mon)。

四座城市,四本書,一段流轉於不同城市的街頭訪談,一對形同陌路的姊弟,兩個重新認識的舅甥,是重新梳理城市形象與其過往歷史的巡禮,也是一段互相了解的過程,一次修補親密關係的機會。

*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 *

如果不是為了某種原因,人們怎會花時間去聆聽一個陌生人?(即便是個孩子),花時間飛往另處一無所知的城市?時至今日,網路的無遠弗屆也無法阻止我們,常常為了某個原因前往異鄉,短暫參與了他人的生活,並視自己為其中的一份子。

raw-image

第一站,底特律

底特律,曾經的未來之都。身為節目製作人的Johnny,為了新專案前來這個城市,四處訪談各家的孩子和年輕人們,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傾聽並記錄他們暢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以及未來的期盼等。

「你對生活的看法?對未來有什麼猜想?」「讓你銘記的是什麼?想忘記的又是什麼?」「什麼讓你感到恐懼?什麼讓你感到生氣?會感到孤獨嗎?什麼讓你感到開心?什麼又讓你感到悲傷?」「成年人該做什麼?才能確保我們走在建設美好未來的道路上?」....太多的問題,答案卻永遠都不夠。

工作結束後Johnny返回飯店整理錄音檔,在夜深人靜時,打電話給已經一年多未聯絡的姐姐Viv,也聊到自己不再孰悉的外甥:Jesse。

第二站,洛杉磯

洛杉磯,沒有邊際的西岸大都會帶,這個城市太遼闊,人們來去匆匆,趕赴著下一個目的地;筆直的街道,並不是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來設計的,而是為了因應開車族的方便所設計的。

raw-image
「妳能這樣穿很好,」博克說道,「藍色是地精們穿的顏色,白色是巫婆穿的顏色。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妳是個友善的巫婆了。」 ──《綠野仙蹤》

從古至今,大人不斷為孩子編寫了一則又一則的童話故事,真實的或虛構的,向其敘述這個世界的面貌,並藉此培養孩子們的價值觀。原本只是旁觀者的觀眾,如同孩子般聽著穿插其中的片段,曾經熟悉的故事,似乎被重新賦予了意義。

與姐姐Viv因照顧失智母親的過程中不斷起爭執,最後形同陌路的Johnny,趕往洛杉磯探望Viv與Jesse母子倆;在晚餐桌上,Jesse講述了一則樹林利用地底下的真菌網絡來互相交流,彼此聯繫有多緊密的故事,而這則冷知識,讓印象深刻的Johnny在睡前以錄音的方式記錄下來。

必須趕往奧克蘭照顧分居丈夫Paul的Viv,將兒子Jess託付給Johnny看顧一個禮拜,Johnny也從心力交瘁的Viv口中得知,Jesse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如同你我一樣,年幼時也曾幻想自己是孤兒,來解釋自己遭受的對待與父母不公平的偏袒,而Jesse則藉此行為,瞭解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小孩模樣。

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Johnny向Jesse展示了隨身攜帶的錄音機,並教他如何使用,Jesse戴著耳機以此為媒材,開始了自己對周遭環境的探索旅程。

第一本,躁鬱症不是錯

《躁鬱症熊家族:當父母患有躁鬱症時》

《躁鬱症熊家族:當父母患有躁鬱症時》

除了用《綠野仙蹤》作為小男孩Jesse的睡前讀物外,第一本選讀書,便是這本《躁鬱症熊家族:當父母患有躁鬱症時》(The Bipolar Bear Family:When a Parent Has Bipolar Disorder)的繪本,作者為Angela Ann Holloway,以此揭露了Jesse父親Paul的狀況。

而這本繪本的結論是,家中成員的躁鬱症不該歸咎在孩子身上;此外,孩子也不該為了他人的行為、反應或感受負任何責任。

Jesse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似乎有了邏輯上的解釋,但外表佯裝沒事的Jesse,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拒絕向任何人敞開心房。

raw-image

第二本,期待已造成負荷的母親角色

Jess母親Viv,是位敬業樂群的職業婦女,在具音樂背景的丈夫Paul,與早熟敏感的兒子Jesse之間,竭盡心力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進而身心俱疲。

《母親:一篇關於愛與殘酷的文章》

《母親:一篇關於愛與殘酷的文章》

第二本選讀書,是《母親:一篇關於愛與殘酷的文章》(Mothers : An Essay on Love and Cruelty),作者為傑奎琳‧羅絲(Jacqueline Rose),書中以一個簡單的論點為基礎:母性,在我們的文化裡,常常被賦予過高的期待,我們將其視為自己的歸宿,或是我們逃避現實的地方,把自己與社會的衝突、精神生活,以及人性的意義,全都置於其上。

母親,往往也成為我們個人和政治失敗的最終替罪羊,視其為世界所有錯誤的根源,並期望她們能夠修復一切。(當然邏輯上是不可能的)

在Viv離開後,Jesse邀請Johnny一起加入自己的角色遊戲中,Johnny卻難以融入其中,便要求Jesse是否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樣?Jesse反問他何謂『正常』,Johnny被問得啞口無言。

raw-image

何謂『正常』?又是誰來定義的?

所謂的正常,不過是世俗的價值標準,強硬套用在不同的個體上;就這樣,個人被抹殺掉獨特性,成為社會裡期待的模樣。要如何用自身既定的觀點,去說服孩子們接受?年幼時曾相信的一切,長大後是否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為了工作,不得不再次啟程的Johnny放心不下Jesse,兩人決定一起前往紐約。原本被期許能做好本份的照顧者,與本應是被照顧者的孩童,兩者的主從身分,似乎被倒置了過來。

第三站,紐約

raw-image

紐約,移民們的應許之地,美國夢的開始。要如何認識一座城市?如何辨識出每個城市不同的性格?

哈德遜河、布魯克林大橋、唐人街、中央公園...等,藉由城市五要素:道路(Path)、邊界(Edge)、區域(District)、節點(Node)、地標物(Landmark),漫遊在橋樑下公園裡,穿梭於大街小巷間,以徒步的方式,用雙腳丈量出對所在地域的尺度感受,親身來認識一個城市。

raw-image

Johnny與Jesse舅甥兩個身在異鄉,彷彿參加夏令營的孩童們,盡情地在紐約這個「大蘋果」裡玩耍。然而,Jesse的精力充沛、他的活潑好動,需要大人無時無刻的密切注意,Johnny才明白家長這個身份,需要100%的全心投入。

使用錄音機越來越熟練的Jesse,在餐館裡追問Johnny為何與媽媽Viv不再連絡,是否曾強力干涉了Jesse的家務事中?手持麥克風的孩子,在此時掌握了發言權,Johnny試圖誠懇以對,Jesse卻顯得不屑一切,要是被逼急了,就大吼著要你滾開,獨留下手足無措、滿腹懊悔的大人。

原本欣喜來到紐約的Jesse,在與Johnny置氣的同時,說自己是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才與Johnny來紐約的。他不明白媽媽為何要離開,把自己丟給根本不認識的舅舅,也不明白爸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Johnny以為是來幫忙,結果卻不如自己的預期。

遠在另一處城市的Viv,也常常接到Johnny的來電,請益該如何與這古靈精怪的小外甥相處,並在電話上說故事哄Jesse入睡。小男孩入睡後,Johnny也拍下照片傳送,好讓Viv安心。

擁有過一段親密關係但仍孤家寡人的Johnny曾向Jesse坦承,即使曾經相愛,即便依舊相愛,但發現要相互表達愛意卻是那麼的難,於是只能相對無言,最後漸行漸遠....

《綠野仙蹤》裡的鐵皮人,身上的關節尚需要三不五時地上油,人際之間的相處,又何嘗不需要互動磨合呢?

隨著不斷的互動與磨合,Jesse與Johnny的聯結越來越親密,一個不願意離開,一個不願意放手,繼續攜手前往下一站...

raw-image

第三本,無法冷眼以待的旁觀者

「我希望他們信任我、配合我,允許我採訪他們,雖然我也不知道他們的經歷,會把話筒帶到哪裡。我可以,也總是離開一個地方、一個困境、一個難題,但這些受訪者不行。……我在希望中前進, 雖然我也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這次的採訪給了受訪者們一個契機,讓他們能夠談論一些他們從未談論過的東西,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值得被重視、被關注的對象。 這次的採訪,讓受訪者去猜想未來的自己,雖然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裡,每個人都身不由己。」 ─《持攝像機的人》花絮訪談
《持攝像機的人》,2016年

《持攝像機的人》,2016年

第三本選讀書,其實是一部2016年的紀錄片:《持攝像機的人》(Cameraperson),作者為克里絲汀·詹森(Kirsten Johnson),片中匯集了她幾十年來在世界各地拍攝的大量鏡頭,藏在鏡頭後面,她檢視了自身的角色,以及對媒體力量的省悟。看評論的介紹,是部極具個人拼貼風格的回憶錄。

第四站,紐奧良

紐奧良,爵士之鄉。這座身處於熱帶雨林區的南方城市,有著原始野蠻、濃郁得化不開的綠意蔥蔥。

raw-image

在Jesse面前不斷受挫的Johnny,最後只能搜尋網路上的知識,才有底氣去跟孩子溝通,Jesse也接受他的道歉,兩人重修舊好。已經習慣跟外甥睡在一起的Johnny,追問愛扮孤兒的Jesse心目中的母親形象。就像Viv曾告訴Jesse的那樣,即使是家人,彼此也不可能了解對方所有的事。當Viv在電話裡告知Jesse爸爸Paul的病情逐漸穩定,準備返家時,小男孩卻丟下電話逃走。

「不!我一點也不好!」

在Johnny的陪伴與關懷下,Jesse終於像個正常的孩子,怒吼出這句話。一大一小兩個孩子,站在樹林裡放聲大叫,宣洩自己的不滿,體認到自己的無力與渺小。

總是保持距離的Jesse終於摘下耳機,安心伏在Johnny的背上,與周圍的陌生人一同參加遊行活動,沉浸在歡樂的節慶氣氛裡。

從奧克蘭返回的Viv來接兒子回家,Johnny不停耳提面命,向Viv交代注意事項,儼然是位稱職的家長時,姐弟倆相視一笑,擁抱互道再見。

返回紐約的Johnny事後,才發現Jesse在錄音機裡,留了一個獨屬於自己的驚喜:不管我們對未來有什麼樣的設想,絕對趕不上未來的變化,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難而上。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這段一生僅有一次的壯遊,因為有你相伴,我不再感到寂寞孤單。

raw-image

第四本,我們都是星星的孩子

為了降生在地球,你會成為人類的孩子。投入時間之河中,擁有新的身體,學習認識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你會長大、旅行、工作,感受所有讓你感到好奇的事物,當你年老,體驗過這世界所有的一切後,你的肉體會死去,重回到自己的星球去。唯一的煩惱是,

要如何告別這個怪奇又美麗的世界,只要你曾生活在其中...

《星童》

《星童》

第四本,也是我個人最喜愛(並收藏了)的繪本:《星童》(Star Child),作者為Claire A. Nivola,文字樸實真摯,述說著每個孩子都知道,而大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卻早已遺忘的秘密......

以下收錄飾演Johnny的瓦昆·菲尼克斯朗誦片段,背景音樂為德布西(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年)的《月光》(Clair De Lune),這曲子一直都是我認為最優美、最能帶動情緒的小品。

結 語

整體而言,這是段互相學習,重新敞開心懷的動人過程。即使親密如家人,彼此仍有太多未踏足的禁區;即使身為大人,仍有許多要向孩子們學習的事物;借他們之眼,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對於過去,我來不及參與;對於未來,我沒有答案;能擁有的,唯有此時此刻。

感謝你的觀看~

願大家,永保赤子之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wene-avatar-img
2022/06/20
謝謝分享
子穎-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24
感謝妳的閱讀
avatar-img
子穎的沙龍
205會員
105內容數
「電影沒有好壞的區別,只有導演才有好壞的區別。」─ 楚浮(Francois Truffaut),1932 -1986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有時我們寧可挑選好導演的壞電影看,也不看壞導演所製作表面上看起來是好的電影;而且,只有好導演才可能產生好電影。本系列將淺談我個人覺得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導演們。敬請追蹤期待!
子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6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2024年由Netflix《西線無戰事》愛德華·伯格執導、《辛德勒名單》《五星饗魘》雷夫‧范恩斯主演的《教宗選戰》(Conclave)。 梵諦岡:不僅是國中之國,也是城中之國;而故事,也往往發生在改朝換代中…
Thumbnail
2024/12/06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2024年由Netflix《西線無戰事》愛德華·伯格執導、《辛德勒名單》《五星饗魘》雷夫‧范恩斯主演的《教宗選戰》(Conclave)。 梵諦岡:不僅是國中之國,也是城中之國;而故事,也往往發生在改朝換代中…
Thumbnail
2022/03/08
大家喜歡看黑白電影嗎? 我個人還蠻喜歡的,有時去除了繁雜的炫目配色,純粹的黑白光影更能訴諸於電影敘事本身。今天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下穎心目中的好片吧!
Thumbnail
2022/03/08
大家喜歡看黑白電影嗎? 我個人還蠻喜歡的,有時去除了繁雜的炫目配色,純粹的黑白光影更能訴諸於電影敘事本身。今天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下穎心目中的好片吧!
Thumbnail
2021/10/16
不按牌理出牌的澳洲型男導演:巴茲魯曼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這位來自澳洲,不按牌理出牌的型男導演:巴茲魯曼,1992年銀幕處女作:《舞國英雄》(Strictly Ballroom),改編自1980年代他在澳洲國立戲劇藝術學院讀書時期創作的舞台劇,該戲劇於1988年在雪梨Wharf劇院成功上演。
Thumbnail
2021/10/16
不按牌理出牌的澳洲型男導演:巴茲魯曼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這位來自澳洲,不按牌理出牌的型男導演:巴茲魯曼,1992年銀幕處女作:《舞國英雄》(Strictly Ballroom),改編自1980年代他在澳洲國立戲劇藝術學院讀書時期創作的舞台劇,該戲劇於1988年在雪梨Wharf劇院成功上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呼朋引伴》(C'MON C'MON),是部由Mike Mills執導並編寫,在2021年發行的黑白電影,主要講述並刻畫舅舅Johnny與姪子Jesse間形同父子及摯友般的故事。
Thumbnail
《呼朋引伴》(C'MON C'MON),是部由Mike Mills執導並編寫,在2021年發行的黑白電影,主要講述並刻畫舅舅Johnny與姪子Jesse間形同父子及摯友般的故事。
Thumbnail
《未來,未來》由《新手人生》和《二十世紀的她們》導演-麥克米爾斯執導,由奧斯卡影帝瓦昆菲尼克斯與英國天才童星伍迪諾曼主演,並找來在The National樂團德斯納兄弟操刀配樂。
Thumbnail
《未來,未來》由《新手人生》和《二十世紀的她們》導演-麥克米爾斯執導,由奧斯卡影帝瓦昆菲尼克斯與英國天才童星伍迪諾曼主演,並找來在The National樂團德斯納兄弟操刀配樂。
Thumbnail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當我返回彰化故鄉,哥哥開車溫馨接送,經北斗往溪州的省道公路,過了北斗橋, 一片無垠的綠野平疇奔赴眼前,這兩句詩即閃現我心。 此處正是我第一次約會的地點。 遠方有人在呼喚,是在呼喚我。那曾經是我渴望的。
Thumbnail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當我返回彰化故鄉,哥哥開車溫馨接送,經北斗往溪州的省道公路,過了北斗橋, 一片無垠的綠野平疇奔赴眼前,這兩句詩即閃現我心。 此處正是我第一次約會的地點。 遠方有人在呼喚,是在呼喚我。那曾經是我渴望的。
Thumbnail
如果不是為了某種原因,人們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花時間去聆聽一個陌生人?(即便是個孩子)。時至今日,科技的進步也無法阻止我們前往異鄉,短暫參與了他人的生活,並視自己為其中的一份子。四座城市,四本書,一段流轉於不同城市的街頭訪談,一段互相了解的過程,也是一次修補親密關係的機會:《呼朋引伴》
Thumbnail
如果不是為了某種原因,人們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花時間去聆聽一個陌生人?(即便是個孩子)。時至今日,科技的進步也無法阻止我們前往異鄉,短暫參與了他人的生活,並視自己為其中的一份子。四座城市,四本書,一段流轉於不同城市的街頭訪談,一段互相了解的過程,也是一次修補親密關係的機會:《呼朋引伴》
Thumbnail
寫到後面變得有點嚴肅的日常。
Thumbnail
寫到後面變得有點嚴肅的日常。
Thumbnail
壹拾貳12 白天看下英文 玩下世界計畫 大亂鬥幾場 逛逛Twitter 今天的面談對象是心理和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助理 給人很精明的感覺 很會講故事 將我不是藥神的劇情講得有條有理 最初報名婚友社 覺得來這裡的人都是有意願的 以為雙方會在面談後在line上積極互動 若覺得可以就出來走走 更瞭解對方一些
Thumbnail
壹拾貳12 白天看下英文 玩下世界計畫 大亂鬥幾場 逛逛Twitter 今天的面談對象是心理和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助理 給人很精明的感覺 很會講故事 將我不是藥神的劇情講得有條有理 最初報名婚友社 覺得來這裡的人都是有意願的 以為雙方會在面談後在line上積極互動 若覺得可以就出來走走 更瞭解對方一些
Thumbnail
人在異地時,我們能夠和陌生人這麼容易談心,特別容易動心,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不論是語言、文化、生長背景...,正因為我們拋棄了那些東西,沒有了偏見得障蔽,我們可以享受當時看到的最純粹的彼此。先愛了,之後再說。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順序都是相反。
Thumbnail
人在異地時,我們能夠和陌生人這麼容易談心,特別容易動心,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不論是語言、文化、生長背景...,正因為我們拋棄了那些東西,沒有了偏見得障蔽,我們可以享受當時看到的最純粹的彼此。先愛了,之後再說。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順序都是相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