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AWS Cloud9 IDE 開發環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 Stan Ht. Wu (stanwu 吳信典)
筆者目前的工作環境是採用 AWS 的 Cloud9 服務,機房是選擇印度的孟買,會採用這個方案主要是筆者很懶惰:原因是之前在 Upwork 上面找到的印度軟體開發工程師很多團隊,每一次都要幫忙設置每組團隊的開發環境,幾乎每次第一個問題就是詢問 FTP 帳號、密碼,重點是我們的伺服器上面根本就不裝 FTP service!加上人員有時候會換來換去,所以一開始還沒專案正式開發就先花了很多時間交接、更換新密碼,也有遇過有些團隊開發沒幾天就換人然後所有設定又要重來一次,所以就很想統一開發環境,不管是哪一個開發團隊上來都是一樣的。
AWS Cloud9 的開發環境剛好可以解決以上的問題,重點是可以追蹤每一位開發工程師上線開發的詳細記錄,每一組的開發帳號可以很容易的設定不同的權限,依照開發職責可以指派不同的開發伺服器,例如筆者手上同時有 3 組印度團隊、 5 項軟體專案跟 3 台伺服器 (Linode) 同時在進行開發維運,此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進度便很容易的指派不同的開發人員進行開發非常的方便。
因為主要的開發工程團隊都集中在印度,所以機房可以直接選擇在孟買,同時也解決了工程師說網路很慢很難開發的理由,至於安全性因爲開發者只能透過 AWS 單一入口連接開發的伺服器,因此可以把機器安全的存放在防火牆後面,唯一的開發入口就只有 AWS Cloud9,其實我們是很相信我們的工程團隊人員,但是我們不太相信他們用的電腦設備是否足夠的安全。
您可能會有疑問就是如果要使用 AWS Cloud9 伺服器是否必須要使用 EC2 的主機呢?答案是否定的,筆者公司的伺服器有一部分是放在 Linode 跟 GCP 上面,基本上都可以透過 SSH 配置連接 Cloud9,這樣的好處可以避免讓 SSH 服務直接曝露在公眾網路上面 (Upwork 上面的軟體開發團隊來自四面八方,很難管控 IP,又因為太懶惰了不架設 VPN 方案),因此將入口統一管制在 AWS 上面,是一個很簡單有效率的方式。
接著我們來說說缺點,曾經有開發人員跟我說他只熟悉 VSC ,其實這也是莫可奈何,可能開發初期會降低開發速度(hotkey不一樣) ,不過這個問題似乎也還好,開發人員很快就適應了 Cloud 9 的編輯環境,甚至最後使用起來比筆者還要厲害,有時候要統一開發環境就需要一些小小的犧牲來換取。對了,如果您跟我一樣比較習慣 Vim 編輯器,那也沒關係,可以直接切換為 Vim mode 或是像筆者一樣直接在 Cloud9 的 Terminal 視窗下面執行 Vim 也是沒問題。
基於上次的理由與一年以來的驗證,AWS Cloud9 確實可以省下很多繁瑣的人員帳號、開發環境的管理,讓開發環境統一化、標準化,我們公司的伺服器的唯一開發入口也是由 AWS 把關進入,晚上也可以因此好好的睡覺,更棒的是筆者從此以後再也不怕老闆一直從 Upwork 上面找人或者是換人了,因為已經有一套簡單有效率的標準開發 SOP 了,最後您可能問我這樣的服務要多少費用?答案是完全免費!太感謝 AWS 這個佛心照顧開發人員。
如果您喜歡這個主題,記得要按下愛心 ❤️ 喔!這樣筆者就知道您喜歡這個主題,會多多朝向這個主題準備相關題材,也是給筆者一個小小的鼓勵,謝謝您。
    2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an Ht. W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 Stan Ht. Wu (stanwu 吳信典) 自從 [iT邦 部落格](https://blog.stanwu.org/?p=77) 關閉之後,就很少發表 IT 相關的文章,經過大家的介紹與推薦之後決定落腳在方格子作為原創文章的園地,當然希望可以一寫就可以 10 年以上,與方格子一起成長
    作者: Stan Ht. Wu (stanwu 吳信典) 自從 [iT邦 部落格](https://blog.stanwu.org/?p=77) 關閉之後,就很少發表 IT 相關的文章,經過大家的介紹與推薦之後決定落腳在方格子作為原創文章的園地,當然希望可以一寫就可以 10 年以上,與方格子一起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之前在臉書上分享,看到譯者圈又有一波攻擊自己人的浪潮,覺得很有感觸所以發了一篇略長的文章,意外引得一些潛水看文的譯者迴響。我把重點放在把書籍略分成實用書和文學書兩種。實用書泛指知識型的書籍,目的以傳遞知識為主;文學書泛指散文、小說等書籍,目的在於傳遞故事和情感。目的不同,需要的翻譯策略也不同。
    Thumbnail
    「為了她,我打破了我的SOP 」 . . . 「欸你是不是喜歡我」 兩個人、兩句話,來自兩種視角。 - 具有神經性強迫症的兩個人,在某一天的SOP、某一間未開的商店、某一個巧合下相遇。 白色透明雨衣的陳柏青,在捷運瞥見了黃色不透明的陳靜,兩個人在同個地方下車,在同個地方採購,卻被他發現了女生的OCD
    Thumbnail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Brooklyn Museum) 近日公布將舉辦KAWS的大型個展『WHAT PARTY』,展覽時間軸橫跨 KAWS 25年的藝術生涯,展出他的稀有手稿、繪畫作品,大型雕塑,以及跨界合作的作品,同時 KAWS 也將在展覽中推出新的雕塑作品。
    Thumbnail
    2020年4月10日,第一時間就賣出350萬片高標的FANAL FANTASY VII REMAKE發行了。也許是因為受到原作的震撼之大,或是基於對原作情懷的作祟,反而讓我遲遲不願意接納後來的Remake版。
    Thumbnail
    一張圖講完今年會議重點,幾乎都放在台灣企業的數位轉型浪潮上面,主要包含雲端與AI技術的導入 今年第二次參與AWS高峰會,一如往常的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嘗試與實驗,跟去年大玩AI應用的路線不同的地方在於,今年的會議帶出很多企業轉型與DevOps的議題
    Thumbnail
    從今年年初開始,搞區塊鏈的人就有不少在討論security token的發展,很多言論像是”2018是security toke
    Thumbnail
    近幾年,Youtuber紛紛崛起,自由的工作時間、知名度的提升、大型的團隊塑造出輕鬆進帳的形象,他們的傳播力被各種產業看中,Youtube不只是一個平台,它潛藏的是無限的商機和急起直追的網紅,跨越國界和語言接觸各年齡層的觀眾,引領潮流也顧及到次文化的觀眾。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之前在臉書上分享,看到譯者圈又有一波攻擊自己人的浪潮,覺得很有感觸所以發了一篇略長的文章,意外引得一些潛水看文的譯者迴響。我把重點放在把書籍略分成實用書和文學書兩種。實用書泛指知識型的書籍,目的以傳遞知識為主;文學書泛指散文、小說等書籍,目的在於傳遞故事和情感。目的不同,需要的翻譯策略也不同。
    Thumbnail
    「為了她,我打破了我的SOP 」 . . . 「欸你是不是喜歡我」 兩個人、兩句話,來自兩種視角。 - 具有神經性強迫症的兩個人,在某一天的SOP、某一間未開的商店、某一個巧合下相遇。 白色透明雨衣的陳柏青,在捷運瞥見了黃色不透明的陳靜,兩個人在同個地方下車,在同個地方採購,卻被他發現了女生的OCD
    Thumbnail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Brooklyn Museum) 近日公布將舉辦KAWS的大型個展『WHAT PARTY』,展覽時間軸橫跨 KAWS 25年的藝術生涯,展出他的稀有手稿、繪畫作品,大型雕塑,以及跨界合作的作品,同時 KAWS 也將在展覽中推出新的雕塑作品。
    Thumbnail
    2020年4月10日,第一時間就賣出350萬片高標的FANAL FANTASY VII REMAKE發行了。也許是因為受到原作的震撼之大,或是基於對原作情懷的作祟,反而讓我遲遲不願意接納後來的Remake版。
    Thumbnail
    一張圖講完今年會議重點,幾乎都放在台灣企業的數位轉型浪潮上面,主要包含雲端與AI技術的導入 今年第二次參與AWS高峰會,一如往常的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嘗試與實驗,跟去年大玩AI應用的路線不同的地方在於,今年的會議帶出很多企業轉型與DevOps的議題
    Thumbnail
    從今年年初開始,搞區塊鏈的人就有不少在討論security token的發展,很多言論像是”2018是security toke
    Thumbnail
    近幾年,Youtuber紛紛崛起,自由的工作時間、知名度的提升、大型的團隊塑造出輕鬆進帳的形象,他們的傳播力被各種產業看中,Youtube不只是一個平台,它潛藏的是無限的商機和急起直追的網紅,跨越國界和語言接觸各年齡層的觀眾,引領潮流也顧及到次文化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