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老袁世家】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東漢,一定要說到「世族」這個結構。
同姓為宗族,大家都有族,世世代代傳下來,世族有什麼特別?

東漢的老袁家,就是「世族」的代表。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少家族能夠世世代代,受到不同的皇帝寵信愛戴。
西漢換個皇帝,朝廷裡的重臣免不了也要大洗牌。

可你對西漢史熟一點就可以出來打臉:「霍光跟王莽就是家族性的兩三朝老臣啊。」

是的,霍光可以說是世族的發明人,但也可以不說是。
很繞口。

因為霍光也好,王莽也罷,都還有一個「外戚」的身分。
外戚在兩漢擁有傳統而純正的地位。

所以你說霍光到底是不是開了一條新路子?是也不是。

這個外戚掌權的套路,在東漢更是發揚光大。
而且是三四個家族在輪流外戚,交替執政。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名叫袁安的大臣出來說,外戚擅權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要導正這股歪風。

所以袁安打倒了外戚嗎?並沒有,他就是出張嘴喊喊而已,然後他就死掉了。
你知道一個人能夠成功,最重要的是什麼特質嗎?

運氣好。

袁安死後的幾個月,皇帝真的起來打倒外戚了。
內戰勝出,要來嘉獎一下功臣,大家都說,袁安持續的呼籲大家,實在是勞苦功高啊。
於是袁家得到加封,可喜可賀……

這樣一個英雄故事,說起來又自然又氣派,史書就這樣寫的你懷疑啊?
當然懷疑,這世界上從來沒有這種鳥事。

有金不往自己臉上貼,貼個死人骨頭,所為何來?

當時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政治鬥爭。
標的則是曾經跟袁安一同上書,後來反臉的太尉宋由。

而在這時追封袁安的兒子袁賞,也不過就是個郎官。

沒甚麼好囂張的,對吧?
但袁賞的弟弟們就厲害了。

他的兩個弟弟,仲譽跟叔平,明顯不是老大,都以易經大師的身份入朝為官。

一般過去的家族到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個人造業個人擔。
夷三族都夷不到兄弟了,誰還管你啊。

說時遲那時快,叔平突然自殺了。
又是一個平反,又是一個冤罪。

有沒有白色恐怖的白色恐怖受害人名聲可以額外加成的概念?
有喔。

老袁家屢屢遭禍,幸好增產報國也是挺努力,家裡書藏也豐富,孩子們不怕沒書讀?
到這裡,其實關於世族的形成,都還沒有甚麼明顯的端倪。

但叔平過世跟平反,於漢安帝年間。
仲譽的長子,當時也是出了太守,在下一個漢順帝期間上了九卿,卻卒於議郎一職。
卒後大臣們也紛紛出來上表說這個袁家子有多優秀多清廉……

這絕對又是一次政治迫害啦。

終於來到關鍵時刻與關鍵人物。
人名袁湯,時名黨事。

袁湯是仲譽的次子。
也是老袁家第一個擁有超高政治敏感度的人物。

他在大將軍梁商的時期,就當上了尚書令。
漢安帝過世又轉太僕,表示他一定有去迎接漢沖帝或漢質帝上位。
比較可能是後者。

而參加了這個動作,表示袁湯跟梁冀關係是不差的。
梁商跟梁冀雖是父子,但關係沒有很好。

《後漢書》給了袁湯「多歷顯位」的四字評,要能明白袁湯所在的時代,才會知道有多麼不容易。
這個在【黨錮之禍:然後……】有提過了。

而同時,以地域、宗族、思想型態為分類原則的黨事,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我沒有確實的證據,但老袁家要在這個時候,轉變為「只要姓袁,只要受過袁家恩惠,都是我們一員」的聯盟,看上去是最自然的。

換句話說,從老袁家切進來看,我會認為世族真正形成的原因,就是「結黨」。

當時有一些袁家子弟,其實也不想加入這個「大袁世家」。
「閎字夏甫,彭(仲譽長子)之孫也……累徵聘舉召,皆不應。居處仄陋,以耕學為業。從父逢、隗並貴盛,數饋之,無所受。」
「弘字邵甫,恥其門族貴埶,乃變姓名,徒步師門,不應徵辟,終於家。」

袁閎事在《後漢書》也稍微有一點詳細。
他爸爸是彭城國相,但他卻不跟爸爸媽媽住。

有一次他隱藏了自己的姓名去拜訪父親,看門的官吏自然不幫他通傳。
袁閎也不表明身分,就是一個等。
等到奶媽出門看見袁閎,才趕快進去跟老爺夫人報告。

袁閎私下拜見了父母,要離開時,爸爸幫他準備了馬車,袁閎也不願意搭乘。

彭城人都不知道,這個袁閎是國相的兒子。
後來爸爸卒於任上,袁閎帶著弟弟們來迎棺木回鄉,謝絕一切餽贈。

事情好像慢慢明朗了是吧?

然後就是上面的,有徵召他不去,貴盛的叔父們要給他東西他也不收。
就是一個躬耕於南陽……諸葛村夫又搶戲了,人家袁閎是汝南人。

「閎見時方險亂,而家門富盛,常對兄弟歎曰:『吾先公福祚,後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競為驕奢,與亂世爭權,此即晉之三郤矣。』」

說穿了,袁閎認為老袁家已變質。
他們不再清廉忠誠,而是驕傲奢華,像過去的三晉一樣,試圖成為掌握大漢權力的卿大夫。

袁閎很好的幫我們提供了,黨事二十年,老袁世家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當然,那屬於他個人角度。

袁湯可能覺得自己還是忠誠又高尚,只是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罷了。

不過上面的「弘字邵甫」,也就是袁閎的弟弟,看來也是很認同哥哥的看法。

應該說,根據《後漢書》的脈絡來說,世族門閥在整個東漢,累積著足夠的能量。
而就在黨事開始的同時,它們才真正一秒成型。

大概就像秦始皇統一六國那樣。

舉這樣的例子就是要說,各家雖然因著眼前的利害關係,整併為世族,但接下來的鬥爭,仍是不可避免的。
原本的繼承者,那是你家的故事。

但世族之長該輪誰當?可是祖傳三代現在第一代,根本還沒規矩的事兒。

袁家是我們一般最熟悉的三國初始世家。
江東四大家那是真三國時代才有的。

同樣在這個脈絡底下,也有人認為,過去三家分晉甚至那些干涉春秋國政的卿大夫,都符合了世家大族的定義。

發現定義是什麼了嗎?
左右朝政的家族集合體。

一開始是同姓宗室。
擴展為婚姻外戚。
再到重臣家族。

事實上,曹氏與夏侯氏的集合體,也是世族。
一百分是控制漢獻帝的世族,沒毛病。

只是曹操把「家族」的定義又擴大了。
又追加了外戚成份,倒沒有東漢第一老袁家來得這麼純。

說完了。
這是一個很短的篇章,放進正文裡倒不是湊篇幅。

概念並不複雜,但或許能更好理解袁紹跟袁術之間的關係。
他們雖然同樣是袁逢的親生兒子,但並不是在爭誰能繼承袁逢。

繼承袁逢的就是他們的哥哥袁基。

老袁家真正的家主之爭,在袁成跟袁隗的身上。
袁成有說為次子,范瞱其實是取長子說。

而且袁成的人際關係很好,作為袁氏聯盟的第二代盟主十分合適。
是的,袁湯是開國君主。

每一個開國君主身後的第一個繼承人,永遠比之後規矩已經訂定之後來得複雜且困難。

袁紹過繼給袁成當養子,也就正式開始了老袁家的家主之爭。

但真正看重這個世族領袖位子的,是袁隗,是袁逢,是袁術。
從來不是袁紹。

格局有夠大,魅力值點滿,根本是曹操加劉備才勉強比得上的河北霸主袁紹,到底如何興起?
如何敗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4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袁紹是誰? 就是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的遜咖嘛。 優柔寡斷,親小人遠賢臣,立幼廢長……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很喜歡檢討古人不會教小孩啊。 退一萬步說,如果今天是袁紹統一天下,死後廢柴子孫引爆南北亂世,他的評價又會有什麼不同? 這不是歷史有沒有如果的問題,事實上,袁紹就是第一個費盡心思,平地崛起的亂世英雄!
Thumbnail
袁紹是誰? 就是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的遜咖嘛。 優柔寡斷,親小人遠賢臣,立幼廢長……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很喜歡檢討古人不會教小孩啊。 退一萬步說,如果今天是袁紹統一天下,死後廢柴子孫引爆南北亂世,他的評價又會有什麼不同? 這不是歷史有沒有如果的問題,事實上,袁紹就是第一個費盡心思,平地崛起的亂世英雄!
Thumbnail
袁紹說到一半,跳出來插個番外。 東漢,一定要說到「世族」這個結構。 同姓為宗族,大家都有族,世世代代傳下來,世族有什麼特別? 東漢的老袁家,就是「世族」的代表。 了解老袁家,才能更進一步明白,袁紹在東漢末年是什麼樣的角色,有什麼樣的力量。 或許,也更能知道,曹操創造了什麼樣的,奇蹟……
Thumbnail
袁紹說到一半,跳出來插個番外。 東漢,一定要說到「世族」這個結構。 同姓為宗族,大家都有族,世世代代傳下來,世族有什麼特別? 東漢的老袁家,就是「世族」的代表。 了解老袁家,才能更進一步明白,袁紹在東漢末年是什麼樣的角色,有什麼樣的力量。 或許,也更能知道,曹操創造了什麼樣的,奇蹟……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只要稍微對三國時代有點認識,應該都會知道袁紹袁術這對兄弟的主要看板吧? 「四世三公」。 東漢時期,袁家不算袁紹他們那一輩,傳了四代。 代代有人當上「三公」。 三公曾經是帝王以下最高級官員的代稱。 在光武傳奇中,未建尺功的袁家,憑什麼橫跨整個東漢,成為歷久不衰的霸主? 一字記之曰:「儒」。
Thumbnail
只要稍微對三國時代有點認識,應該都會知道袁紹袁術這對兄弟的主要看板吧? 「四世三公」。 東漢時期,袁家不算袁紹他們那一輩,傳了四代。 代代有人當上「三公」。 三公曾經是帝王以下最高級官員的代稱。 在光武傳奇中,未建尺功的袁家,憑什麼橫跨整個東漢,成為歷久不衰的霸主? 一字記之曰:「儒」。
Thumbnail
王莽的祖先本姓田,是齊國王族,曾為項羽效忠,以至於西漢建立時不敢自承身分,只是隱諱的以「王家」來報戶。 劉邦的漢家天下,最終結束在忠於項羽的濟北王子孫手下。 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仇恨的連鎖? 又或者是天命的依歸? 都是吹牛。 世上的權臣這樣多,在王莽之前,誰懂得篡位? 王莽又是如何走上篡漢之路?
Thumbnail
王莽的祖先本姓田,是齊國王族,曾為項羽效忠,以至於西漢建立時不敢自承身分,只是隱諱的以「王家」來報戶。 劉邦的漢家天下,最終結束在忠於項羽的濟北王子孫手下。 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仇恨的連鎖? 又或者是天命的依歸? 都是吹牛。 世上的權臣這樣多,在王莽之前,誰懂得篡位? 王莽又是如何走上篡漢之路?
Thumbnail
漢宣帝地節二年,大漢第一權臣霍光病逝。 上官皇太后跟漢宣帝本人都親自出席,賜給各種奇珍異寶作為陪葬,已經達到了帝皇級的水準。 更派出北軍五校列陣,一路送霍光靈柩到漢武帝的陵寢。 意思就是霍光是以漢武帝大臣身分下葬。 舊恩已盡,新仇當報。 漢宣帝的奪權計劃,就以「魏相」這個人作為起點……
Thumbnail
漢宣帝地節二年,大漢第一權臣霍光病逝。 上官皇太后跟漢宣帝本人都親自出席,賜給各種奇珍異寶作為陪葬,已經達到了帝皇級的水準。 更派出北軍五校列陣,一路送霍光靈柩到漢武帝的陵寢。 意思就是霍光是以漢武帝大臣身分下葬。 舊恩已盡,新仇當報。 漢宣帝的奪權計劃,就以「魏相」這個人作為起點……
Thumbnail
西元前74年,太初曆七月,漢宣帝劉詢正式即位。 八月,丞相楊敞過世。 這是前任漢昭帝留下的丞相,也是霍光所準備的丞相。 西漢的政治,以皇帝、皇后、丞相為三巨頭。 如今多了霍光這個宰相大將軍,漢宣帝要如何把權力收歸手中,完成歷史課本上所謂的「漢宣中興」?
Thumbnail
西元前74年,太初曆七月,漢宣帝劉詢正式即位。 八月,丞相楊敞過世。 這是前任漢昭帝留下的丞相,也是霍光所準備的丞相。 西漢的政治,以皇帝、皇后、丞相為三巨頭。 如今多了霍光這個宰相大將軍,漢宣帝要如何把權力收歸手中,完成歷史課本上所謂的「漢宣中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