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脫稿玩家》刻意塑造出迎合電玩迷的表面之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遊戲製作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玩家樂趣,而提供玩家樂趣最為直覺的方式就是設定良好的通關機制,不論是打贏電腦、與對手競技或是達成特定通關條件,都會給予玩家帶來成就感,進而享受到遊戲所帶來的沉浸式娛樂。然而在1989年,就有一款不設定條件過關的遊戲,不僅在遊玩的過程中沒有條件限制,也沒有遊戲結束(Game Over)的機制,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一直玩下去,甚至在推出企劃製作的初期,還被質疑這樣沒頭沒尾且不知道自己是否「贏了」的遊戲,真的會有人買嗎?

威爾·萊特(Will Wright)的「模擬城市(SimCity)」就是這麼一款有魅力的遊戲,沒有設定通關的限制讓你更加沉浸在自己所建造的都會大廈,看著一個個基礎建設與高樓崛起,這種模擬養成的遊戲類型讓你的成就感隨著都市的發展與擴大,一點一滴的累積,最後成長為你心目中理想的大都會。無須設置任何時間條件或是勝利機制,因為當你看著你的心血化為都市建設的點點滴滴時,那就是最大的成就感(附註1) 。

《脫稿玩家》所描述的初衷,就是兩個遊戲工程師想要創造一個玩家可以與遊戲世界角色互動,且放任其世界與其角色自由成長變化,類似模擬城市系列(模擬城市+模擬市民)的概念養成遊戲。但這個可以自由演化出城市生命的基礎遊戲代碼,被有錢反派盜用,且套上一個仿GTA遊戲程式的外表,讓所有的真人玩家角色在遊戲當中,只在乎自己的升級(透過燒殺擄掠等方式),不在乎這些被當成背景的NPC(非玩家角色),最後這些NPC角色透過因其原代碼可自行演化的優勢,成功與原遊戲工程師聯手,將代碼奪回,迎向快樂大結局的故事。

說實在的,本故事架構如同《一級玩家》般簡單明瞭,但整體看下來的深度卻少了不少。《一級玩家》最讓人詬病的部分就是角色不夠立體,例如圖書館長離開公司放棄股份,但又因為什麼原因回到綠洲擔任重要角色;反派明明已經勢利十幾年,卻又在最後關頭放下手槍覺悟;除了好友「艾區」有較多描述外,「大小刀」幾乎沒有太多的背景等等,但透過導演對於電影節奏把握與主線故事的吸引,讓這些不適感在觀影的當下不會顯得如此突兀,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一個商業爆米化片,有基本深度與廣度的同時,再要求對於人物刻畫的細節,這片長可能也要三小時起跳了。

兔子是不是黑街聖徒很像XD

兔子是不是黑街聖徒很像XD

反觀《脫稿玩家》,就票房與評價來說也算是突出,可在觀影的時刻卻一直有種「停滯不前」的感受,似乎在等著故事劇情的推進才得以讓這些不舒適放下,但停停頓頓的節奏像極遊戲中Lag的表現,你明明知道電影接下來要做甚麼但它偏偏就是給你拖一下戲才往下處理,而那部分的拖戲完全找不到與劇情相關聯的部分,就是單純為了拖而拖。再加上導演可能沒有真的吃透故事與遊戲之間的化學效應,以至於這部電影當中所談論到關於「自由城(Free City)」遊戲的設定,會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人生是複雜的,我曾經殺過人、偷運過人、販賣過人,或許在這裡,一切也會不同。」(Life is complicated. I killed people, smuggled people, sold people. Perhaps here, things will be different.)

著名的GTA系列遊戲第四部主角尼克·貝里克(Niko Bellic)在踏上美國時曾這麼說到,但在遊戲故事中卻仍深陷黑幫仇殺無法自拔,而遊戲的舞台就是仿紐約打造的「自由城(Liberty City)」(附註2)。GTA的遊戲世界向來以高自由度聞名,其衍伸的類似作品像是四海兄弟、黑街聖徒、看門狗系列等,其表象都如電影中所描述的一樣,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如果這些遊戲的內涵就是如此表面的話,為什麼還會受到遊戲玩家如此的推崇?

為了避嫌把紐約變成自由城

為了避嫌把紐約變成自由城

就四代的主角尼克的「主線故事」來說,他其實一點也不自由,為了追殺仇人來到自由城,但卻又捲入新的黑幫鬥爭之中,尤其在結局還安排殘酷二選一(家人或是女友),無論你怎麼操作,你的親人之一終將逝去,遊戲利用你可以在城市中自由「行動」來諷刺尼克想要重新開始的人生。自由城的確自由,你可以一整天隨意打人、搶車、殺警等等,但一旦你執行尼克的「主線任務」,你就會發覺在這個自由城裡處處都身不由己(一種被宿命掌握的無奈感)。

而電影所用的自由城(Free City)利用類似GTA表面的理解方式去詮釋屬於他(反派)的自由,認為遊戲玩家就是追求這點(肆意妄為),未免有點太過單薄。當然這部分可以解釋為反派個人行為的理解,以至於他曲解了自由城的意義,恰好也可以解釋男女主角一開始分裂的緣故,這部分轉化是說得過去的(甚至我覺得還不錯)。可這樣解釋下就會帶出兩點令人疑惑的部分:

1.縱使主角想做的是模擬市民養成類型的遊戲,但能夠真正留住大多數玩家的遊戲似乎只是GTA表面呈現的燒殺擄掠。

2.人們之所以想要留在自由城玩樂是因為其NPC的表現互動讓人激賞(男主角說的),但從頭到尾沒有人在跟NPC互動的,大家進遊戲都是為了升級拼命的去燒殺擄掠。

GTA式的遊戲不就是你射我,我射你嗎?

GTA式的遊戲不就是你射我,我射你嗎?

這基本上是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矛盾所在,就不論那些明明前一秒女主角還在疑惑為什麼虛擬角色可以有接吻的動作(一般玩家沒有這個操作),但下一秒女主角也可以「使用」接吻技能了;反派就算是諷刺日本科樂美(Konami)公司的騷操作(附註3),但也無須打造成易怒無腦的形象,不禁讓人疑惑該公司怎麼撐過來的;明明男女主角感情線幾乎沒有描述,但卻透過彼此一個眼神交流忽然就彼此明暸心意;買了一堆IP卻在非常奇怪的時候出場,錢花在刀口上不好嗎(天啟坦克淪為背景壓車動畫)。扣掉這些角色不立體、不豐滿,人物性格因劇情隨時改變,看似想成為反派小弟的同事最後突然變成知心好友等等,至少你也該順一順自己的世界觀吧!

電影的前半段說這遊戲大紅是因為其自由度(燒殺擄掠),但後半段卻又因為其太過自由度而被摒棄,但其中卻沒有對這遊戲大紅的過程有太多的描述,僅停留在最為表面的GTA式理解。反觀《一級玩家》不僅對「綠洲」的全民參與做出背景式的說明,也利用遺產的高調吸引力,讓觀眾明白為何這些貧民天天都在瘋綠洲,因為綠洲能讓他們一夕翻身。《脫稿玩家》沒有這些描述,我們能得到的只有GTA式表面的理解、對遊戲自由度的刻板印象、缺乏角色深度的多面性主角群、毫無反轉的劇情、模擬養成遊戲的莫名爆紅、炫麗的特效爆米花片,僅此而已。


附註1:模擬城市系列遊戲開啟了模擬養成類型遊戲的新IP,日後的模擬市民系列更是玩家所熱衷且與《脫稿玩家》所提到NPC互動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電影中更加強化此部分,遊戲中的角色成長到最後會變成電子化的生命型態。

附註2:自由城在GTA三代就已經登場,只是GTA四代是第一個使用Rage引擎打造的次世代遊戲,再加上劇組訪談時提及參考建構自由城(Free City)有參考較為近期的作品(荒野大鏢客、看門狗等),故此以四代舉例。

附註3:科樂美公司旗下著名的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前任副總裁、創意總監),其遊戲潛龍諜影系列為其代表性遊戲。但因為五代作品在其開發過程跟公司高層決裂進而離開公司,其後受到不少阻饒,像是無法在The Game Awards進行頒獎(潛龍諜影 五獲選當年兩項大獎:最佳動作/冒險遊戲&最佳配樂 / 原聲帶),甚至五代遊戲還被拆賣(求生戰),利用其名聲繼續吸金,造成玩家界一片不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psuleFilm的沙龍
80會員
63內容數
解析電影的世界與個人對於電影語言的看法 比起電影心得分享,更貼近於影評的言論
CapsuleFil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4
史都華爬出水溝,上了車,開上道路,往北前進。太陽剛剛從他右邊的山丘升起,牠凝視眼前的廣闊大地,這條路看來漫長,但是天空明亮,牠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這是《Stuart Little》的結局,也是《婚姻故事》的結局。
Thumbnail
2024/02/24
史都華爬出水溝,上了車,開上道路,往北前進。太陽剛剛從他右邊的山丘升起,牠凝視眼前的廣闊大地,這條路看來漫長,但是天空明亮,牠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這是《Stuart Little》的結局,也是《婚姻故事》的結局。
Thumbnail
2023/09/30
每年有超過200萬以上的兒童被販賣,這些被販賣的兒童平均年齡只有3~7歲,大部分他們一天被迫要接客10~20人,當成性交易產品的時間長達10年之久(不論男女),而且當他們無法「再賺錢」或是其客戶喪失「新鮮感」時,他們會被二次販賣,而販賣的卻是他們的「器官」,以求利益最大化。這項「業務」每年的利潤可以
Thumbnail
2023/09/30
每年有超過200萬以上的兒童被販賣,這些被販賣的兒童平均年齡只有3~7歲,大部分他們一天被迫要接客10~20人,當成性交易產品的時間長達10年之久(不論男女),而且當他們無法「再賺錢」或是其客戶喪失「新鮮感」時,他們會被二次販賣,而販賣的卻是他們的「器官」,以求利益最大化。這項「業務」每年的利潤可以
Thumbnail
2023/07/01
從故事基本的結構、演員、對白、音樂、鏡頭都略為說明過後,我們來深入看看《去有風的地方》想要傳達的理念。其實乍看之下這部劇的名字很有趣,因為在表面上《去有風的地方》是指的許紅豆於雲苗村所療傷居住的民宿「有風小院」而來。
Thumbnail
2023/07/01
從故事基本的結構、演員、對白、音樂、鏡頭都略為說明過後,我們來深入看看《去有風的地方》想要傳達的理念。其實乍看之下這部劇的名字很有趣,因為在表面上《去有風的地方》是指的許紅豆於雲苗村所療傷居住的民宿「有風小院」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自從玩過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之後,遊戲的開放世界架構對於月光而言是一大震撼,因為只要看得到的地方,幾乎都能夠到達,不用受到一堆路障或是NPC的阻擋。當然,路上會有強敵或是惡劣氣候來阻擋玩家前進,但還是有著到達的可能性,縱然提前到達也未必是有利的行為,但就是讓玩家可以在遊戲世界中自由走動
Thumbnail
  自從玩過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之後,遊戲的開放世界架構對於月光而言是一大震撼,因為只要看得到的地方,幾乎都能夠到達,不用受到一堆路障或是NPC的阻擋。當然,路上會有強敵或是惡劣氣候來阻擋玩家前進,但還是有著到達的可能性,縱然提前到達也未必是有利的行為,但就是讓玩家可以在遊戲世界中自由走動
Thumbnail
脫稿玩家 | 評價 7.4/10 | awwrated 你的 Netflix 及 Disney+ 避雷好幫手 https://awwrated.com/disneyplus/3qBd6ESjzQOm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玩電玩的人,那你一定會對《脫稿玩家》(Free Guy)這部電影感興趣。在這個
Thumbnail
脫稿玩家 | 評價 7.4/10 | awwrated 你的 Netflix 及 Disney+ 避雷好幫手 https://awwrated.com/disneyplus/3qBd6ESjzQOm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玩電玩的人,那你一定會對《脫稿玩家》(Free Guy)這部電影感興趣。在這個
Thumbnail
2015年塞尤瑪斯·麥克納利大獎(前「獨立遊戲節大獎」,IGF Grand Prize)得主,並同時獲得最佳敘事獎與觀眾獎,堪稱當年度最受矚目的獨立遊戲之一。 推薦指數:★★★★★(滿星) 類型:冒險、生存、策略模擬、獨立製作
Thumbnail
2015年塞尤瑪斯·麥克納利大獎(前「獨立遊戲節大獎」,IGF Grand Prize)得主,並同時獲得最佳敘事獎與觀眾獎,堪稱當年度最受矚目的獨立遊戲之一。 推薦指數:★★★★★(滿星) 類型:冒險、生存、策略模擬、獨立製作
Thumbnail
遊戲製作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玩家樂趣,而提供玩家樂趣最為直覺的方式就是設定良好的通關機制,不論是打贏電腦、與對手競技或是達成特定通關條件,都會給予玩家帶來成就感,進而享受到遊戲所帶來的沉浸式娛樂。然而在1989年,就有一款不設定條件過關的遊戲,不僅在遊玩的過程中沒有條件限制,也沒有遊戲結束(Game O
Thumbnail
遊戲製作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玩家樂趣,而提供玩家樂趣最為直覺的方式就是設定良好的通關機制,不論是打贏電腦、與對手競技或是達成特定通關條件,都會給予玩家帶來成就感,進而享受到遊戲所帶來的沉浸式娛樂。然而在1989年,就有一款不設定條件過關的遊戲,不僅在遊玩的過程中沒有條件限制,也沒有遊戲結束(Game O
Thumbnail
距離我看這部,至少過了一個月了,請原諒我這麽久才寫出心得來... 會進去電影院看這部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萊恩雷諾斯~完全就是衝著他來看的。 圖片取自網路 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上網去爬了很多影評,裡面有寫到很多人看完《脫稿玩家》都表示有著濃厚的電玩遊戲 GTA——也就是《俠盜列車手》的既視感,而事
Thumbnail
距離我看這部,至少過了一個月了,請原諒我這麽久才寫出心得來... 會進去電影院看這部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萊恩雷諾斯~完全就是衝著他來看的。 圖片取自網路 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上網去爬了很多影評,裡面有寫到很多人看完《脫稿玩家》都表示有著濃厚的電玩遊戲 GTA——也就是《俠盜列車手》的既視感,而事
Thumbnail
脫稿玩家的主角是一個在銀行上班的普通人,每天都過著規律不變的生活,直到有天因為一個擦身而過的女孩,他的人生開始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 以上的故事,基本上可以在不少愛情電影裡看到,而本片最大的特點在於,這個名叫蓋(guy)的主角,是個只存在虛擬世界的NPC。
Thumbnail
脫稿玩家的主角是一個在銀行上班的普通人,每天都過著規律不變的生活,直到有天因為一個擦身而過的女孩,他的人生開始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 以上的故事,基本上可以在不少愛情電影裡看到,而本片最大的特點在於,這個名叫蓋(guy)的主角,是個只存在虛擬世界的NPC。
Thumbnail
電影《脫稿玩家》敘述在一款名為《自由城市》遊戲中銀行員蓋伊是一個銀行NPC角色,他一直以來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工作並且隨時接受玩家的搶銀行任務。但某天跟一位女性玩家相遇,讓蓋伊突然有了想法想找尋到那個女孩跟她說話,這場意外讓他的電腦AI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和運算。
Thumbnail
電影《脫稿玩家》敘述在一款名為《自由城市》遊戲中銀行員蓋伊是一個銀行NPC角色,他一直以來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工作並且隨時接受玩家的搶銀行任務。但某天跟一位女性玩家相遇,讓蓋伊突然有了想法想找尋到那個女孩跟她說話,這場意外讓他的電腦AI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和運算。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電子遊戲為主題的電影,或是你要稱呼它電玩、電動、電腦遊戲都可以,準確來說,它是一款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現實中較為接近的作品大概就是GTA5。 如果你是完完全全不碰電玩的觀眾,這部電影可能會有一些觀影門檻,《脫稿玩家》對遊戲文化甚至整個遊戲產業的描寫比其他同類型的作品更現代也更深入..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電子遊戲為主題的電影,或是你要稱呼它電玩、電動、電腦遊戲都可以,準確來說,它是一款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現實中較為接近的作品大概就是GTA5。 如果你是完完全全不碰電玩的觀眾,這部電影可能會有一些觀影門檻,《脫稿玩家》對遊戲文化甚至整個遊戲產業的描寫比其他同類型的作品更現代也更深入..
Thumbnail
《脫稿玩家》8/10 「遊戲題材電影的傑出典範」 對於一個遊戲題材改編電影,到底該表現出來的是什麼,是重現遊戲的內容、還是滿滿的致敬,又或是探討遊戲在現今的影響及問題,然後這沒有一個一定的答案,先前也有許多作品分別做到以上幾點,但是
Thumbnail
《脫稿玩家》8/10 「遊戲題材電影的傑出典範」 對於一個遊戲題材改編電影,到底該表現出來的是什麼,是重現遊戲的內容、還是滿滿的致敬,又或是探討遊戲在現今的影響及問題,然後這沒有一個一定的答案,先前也有許多作品分別做到以上幾點,但是
Thumbnail
上次的最後我們談到了互動式電影,這種彷彿是遊戲,但其實更接近電影的作品,將「電影」帶到了遊戲領域,不過比起跟大家從頭到尾順過互動式電影的歷史,我更想從這幾年我玩過最滿意的互動式電影《底特律:變人》(Detroit: Become Human)來談談互動式電影這類作品的魅力在哪。
Thumbnail
上次的最後我們談到了互動式電影,這種彷彿是遊戲,但其實更接近電影的作品,將「電影」帶到了遊戲領域,不過比起跟大家從頭到尾順過互動式電影的歷史,我更想從這幾年我玩過最滿意的互動式電影《底特律:變人》(Detroit: Become Human)來談談互動式電影這類作品的魅力在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