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投資人對於機率、報酬、標準差風險的錯誤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經常看到散戶投資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萬一指數化投資二十年、三十年後還虧損該怎麽辦?要回答這道問題之前,首先我們必須先把這個問題拆分出兩個比較項目,首先是:

一、能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另一個則是
二、萬一發生虧損該怎麽辦。

首先是項目一、能指數化投資三十年的出現機率有多高?

如果我們將全部擁有投資資格的人當成分母,那些願意使用並能堅持指數化投資三十年的散戶投資人,大約只會占整體的1%不到,若以整體投資人來看,不能完成項目一的比重是大於99%。

至於項目二、萬一虧損該怎麽辦。

參考目前能已經看過的數據,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後會呈現負報酬則遠小於1%。即使是日本1990年泡沫化前的單一筆投資,在2021年時日經225的總回報率也收復歷史新高,如果採用定期定額的投資人,則更早脫離帳面虧損的狀態了。

大於99% vs 遠小於1%

一邊是大於99%沒有機會完成長期間的指數化投資,另一邊是遠小於1%的虧損可能性,從這樣的機率來進行推斷,大叔覺得你該擔心的是:『你更有可能是那99%,而非是遠小於1%』。

會提出這道問題,充分顯露出散戶投資人對於機率與風險的錯誤認知。你更有可能的是沒辦法完成,而非完成後會有機會虧損。

再舉另外一個常見風險錯誤認知。

在2022年之前,QQQ一直都是許多自認能承擔更多風險的投資人,經常選擇的投資標的,因為回測過去十年,納入這些標的後的年化報酬率是更高的。

從績效回測軟體上,我們能發現使用QQQ的績效短期內,經常能有優於廣泛分散的ETF,但是如果我們把投資期間拉長到20年以上,你會看到SPY的stdev是12.12%,QQQ的stdev的23.41%。

使用QQQ的標準差是SPY的1.5倍,高波動可能代表QQQ有更高的上漲空間,但是這也代表它下跌的幅度更大,但是高波動代表高績效嗎?在下圖的回測期間內,SPY的年化報酬率6.67%還優於QQQ的6.36%。

raw-image

如果你再把完整的投資歷史看過一次,你就會發現QQQ在高報酬率的背後,還有一個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花了15年才能收復新高的故事。

就算是個資產配置者,你敢堅強的對單一市場“再平衡”15年嗎?尤其是被賣出的標的一直漲,買進的標的一直跌,一直再平衡資產可能越來越少,但是同一時間下,全世界股市已經又創新高了。

從回測的年化報酬率很容易試算出未來資產數字的高低,但是請問怎麼用標準差來難評估出這些背後故事,應該沒有人可以的,就像是2000年時的QQQ是花了15年才回到當時的指數位置,你能堅持這麽久嗎?

raw-image

對於奉行資產配置的指數化投資人,當然無法完全免於崩盤所帶來的傷害。於是我們會盡可能的配置不同性質的全市場加權投資工具。

例如更分散的股票市場、政府公債、REITS.....等等,同時間我們也會保留足夠的緊急備用金,以避免當更多未知傷害擴大發生時,手中能有更多保護自己資產的工具。

與之相反的為了增加報酬而特化過的資產配置手段。

例如使用QQQ甚至是TQQQ為核心持股,這類特化型的ETF可以讓你在股市高漲豐收,但是在長期盤整時就會傷害你的報酬,當崩盤發生後你也必須面臨更多的心理層面挑戰。

沒人知道你能不能撐過這樣的心理挑戰,因為這無法使用任何回測工具得知,標準差也沒辦法換算你的心理素質的,這不是打遊戲,用體質就能換算出你的防禦力的。

但是只要發生一次,就足以讓你的進度落後別人十年以上,當你要與別人與眾不同時,你可能也會有與眾不同的悲場故事。這才是對於回測與資產配置時,一種正確的風險認知。

這也是多數人在接觸到神奇的回測工具時最常犯的錯誤,經常會把某種效率前緣拿來進行再特化式的資產配置,忽略更難理解的高標準差數值的隱含意義,以上這些就是這張投影片想表達的意思:

不靠回測無法了解資產配置,但是單靠回測同樣無法了解資產配置。
raw-image

搞懂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後,會有什麽特別的感覺嗎?

這很像拿到一本“遊戲功略”,功略說明了路線上曾經出現過的各種陷阱與怪物,只是每個人登入遊戲地圖後,任務與怪物都是隨機生成的,所以每個人遭預這些突發事件的時間也不會相同。

你不可能背下整本功略再開始遊戲,你也來不及在事件發生當下才翻書找對策,所以當你打算玩這個投資冒險遊戲前,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給你的建議是:

在你開始冒險前,請盡量使用廣泛且分散的投資工具來面對各種可能的發生的風險吧。

譬如2008年的次貸風暴,有些投資人正準備退休的階段,而有些投資人是剛進入職場,這個事件對於後者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對於一個正準備退休的投資人卻是一個大挑戰。

如果後者有嚴格遵守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那麼退休計畫受影響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如果他是用VT為主並配置QQQ,就會增加一些波動的風險,如果他是配置QQQ與NVDA之類的個股,波動風險就會提升更多,那麼他離自己的退休目標就更遙遠了。

當你混淆各種投資方法時,是很難對你的資產配置給出實質建議,例如投資達人經常用All in的是日本市場來反駁指數化投資,如果你投資0050,還能有這麼好的績效嗎?

在錯誤的假設下,一切的後續討論都是浪費時間的,我們當然知道日本泡沫化這件事,而且我們還知道另一件事。這些投資網紅肯本沒讀完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書。

我們的指數化投資都是分散於全世界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3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2/04/08
這應該是作者自行編撰的一本書籍,但是這十種溝通之間的可能性卻讓大叔領悟很多。 你要如何界定模糊呢?或者是簡單的投資策略、稍為簡單、或是複雜的呢? 來看看下圖。 以全體投資人做為一個整體來看,最終這些策略的分布自然會呈現這樣的分佈。 那是否有更機會讓風險溢酬或特定因子溢酬永遠存續在投組當中呢?
Thumbnail
2022/04/08
這應該是作者自行編撰的一本書籍,但是這十種溝通之間的可能性卻讓大叔領悟很多。 你要如何界定模糊呢?或者是簡單的投資策略、稍為簡單、或是複雜的呢? 來看看下圖。 以全體投資人做為一個整體來看,最終這些策略的分布自然會呈現這樣的分佈。 那是否有更機會讓風險溢酬或特定因子溢酬永遠存續在投組當中呢?
Thumbnail
2022/03/17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首先大叔先分享一段在『資本的世界史』看到一段話。 金融危機的特徵在於它會影響到所有的人,因為「償付能力」(英語:solvency)與「變現力」(Liquidity)再也無法區別。 但是,萬一你被資遣失去工作收入?
Thumbnail
2022/03/17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首先大叔先分享一段在『資本的世界史』看到一段話。 金融危機的特徵在於它會影響到所有的人,因為「償付能力」(英語:solvency)與「變現力」(Liquidity)再也無法區別。 但是,萬一你被資遣失去工作收入?
Thumbnail
2022/02/25
序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大叔經常看到投資小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萬一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後還虧損該怎麽辦? 在回答這道問題之前,我們必需先把問題拆分出兩個比較項目,首先是: 一、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另一個是 二、萬一虧損該怎麽辦? 楔子 什麼是命運呢?
Thumbnail
2022/02/25
序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大叔經常看到投資小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萬一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後還虧損該怎麽辦? 在回答這道問題之前,我們必需先把問題拆分出兩個比較項目,首先是: 一、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另一個是 二、萬一虧損該怎麽辦? 楔子 什麼是命運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算投資報酬率的時候要把【未投入現金】當作成本來看。為什麼不能只看有買賣的部分就好。 當然這就會談到【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把這些錢放到某項投資工具上時可能會賺到多少錢。
Thumbnail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算投資報酬率的時候要把【未投入現金】當作成本來看。為什麼不能只看有買賣的部分就好。 當然這就會談到【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把這些錢放到某項投資工具上時可能會賺到多少錢。
Thumbnail
文摘: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些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觀點。有人認為只要買大盤指數就能獲得不錯的績效,但這樣的觀點可能誤導人們對投資績效的討論。我b認為這些觀點的目的是善意的,但也應該講明優點和缺點。有人建議大家投資大盤指數,認為這樣至少能跟隨市場的好壞。但他們卻不提去年的情況,而是只看今年的報酬率。去年
Thumbnail
文摘: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些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觀點。有人認為只要買大盤指數就能獲得不錯的績效,但這樣的觀點可能誤導人們對投資績效的討論。我b認為這些觀點的目的是善意的,但也應該講明優點和缺點。有人建議大家投資大盤指數,認為這樣至少能跟隨市場的好壞。但他們卻不提去年的情況,而是只看今年的報酬率。去年
Thumbnail
文摘:指數投資迷思3~5一文探討了關於指數投資的幾個迷思。迷思3指出指數投資並非無腦買進,並提供了投資SPY的例子說明,在不同時間點進行投資可能產生不同的報酬,且早期投資可能面臨長期低迷的情況。迷思4則探討了退休後擇時賣出股票的困難,並提出了解決方案。迷思5討論了股債平衡的重要性和目的,並探討了在市
Thumbnail
文摘:指數投資迷思3~5一文探討了關於指數投資的幾個迷思。迷思3指出指數投資並非無腦買進,並提供了投資SPY的例子說明,在不同時間點進行投資可能產生不同的報酬,且早期投資可能面臨長期低迷的情況。迷思4則探討了退休後擇時賣出股票的困難,並提出了解決方案。迷思5討論了股債平衡的重要性和目的,並探討了在市
Thumbnail
文摘:這篇文章討論了指數化投資的一些迷思,並提供了一些觀點和論點。其中,第一個迷思是只看投資工具的總報酬率,而忽略了投資持有的過程。文章指出投資持有的過程常常被忽略,人們只關注投資的開始和結束,但實際上中間的過程也需要考慮。例如,匯率風險、資產持有方式等都是影響投資選擇的因素。此外,文章也提到只看報
Thumbnail
文摘:這篇文章討論了指數化投資的一些迷思,並提供了一些觀點和論點。其中,第一個迷思是只看投資工具的總報酬率,而忽略了投資持有的過程。文章指出投資持有的過程常常被忽略,人們只關注投資的開始和結束,但實際上中間的過程也需要考慮。例如,匯率風險、資產持有方式等都是影響投資選擇的因素。此外,文章也提到只看報
Thumbnail
99099-紅月價值成長型高股息證券投資基金 公 開 說 明 書 v1.0 20230507 此研究沒有盡頭,永遠有進步空間。 參、指數正二ETF 選擇指數正二ETF納入紅月基金的原因條列如下,此研究沒有盡頭,永遠有進步空間: 一、 投資績效錨定效應 二、 00713及0056均包含指數期貨 三、
Thumbnail
99099-紅月價值成長型高股息證券投資基金 公 開 說 明 書 v1.0 20230507 此研究沒有盡頭,永遠有進步空間。 參、指數正二ETF 選擇指數正二ETF納入紅月基金的原因條列如下,此研究沒有盡頭,永遠有進步空間: 一、 投資績效錨定效應 二、 00713及0056均包含指數期貨 三、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在開始分享這本《焦慮的投資人》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現在有一個擲硬幣遊戲,假設你什麼都不做,你可以得到10億美元。但如果你猜對是擲出正面或反面,可以得到40億美元。你會選擇怎麼做?」 在此先壓下答案,但這個簡單遊戲卻是金融市場中造成巨大損失的心理偏誤之一。
Thumbnail
在開始分享這本《焦慮的投資人》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現在有一個擲硬幣遊戲,假設你什麼都不做,你可以得到10億美元。但如果你猜對是擲出正面或反面,可以得到40億美元。你會選擇怎麼做?」 在此先壓下答案,但這個簡單遊戲卻是金融市場中造成巨大損失的心理偏誤之一。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