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腮托用Kreddle基本上算是沒問題了,接下來就得找配套肩墊。原本的Kun或Pedi,在我的靠肩膀那側,很不服貼,所以夾琴夾得有點辛苦,得靠頭和肩膀向上夾一下才能穩。所以想找肩膀彎的幅度大一點、還要可以傾斜(tilt)的,以及肩膀那側的腳要矮一點的。(就是Kun+更大彎度)
可是都沒看到類似的,最後看上了很能凹來凹去的Korfkerrest。(另外還有Bon Musica,我試過了,有夠大琴盒放不下,而且上面都是沒有保護的螺絲釘,我這粗手粗腳的很容易就K到琴。)
可是Korfkerrest的肩膀側的腳滿高的,為了這個,我還寫信去Pirastro問,縮短腳的長度是多少(縮短腳長本體36mm),但是台灣沒有人進口,大家都只進口加長腳。Pirastro的業務經理被我問煩了回信說,你先去買了肩墊,如果真的需要縮短腳,我直接免費寄一個給你。(我還有四處上網找人寫信問,Pirastro在試驗階段曾出過25mm的腳高,但是實際推出產品時增加到36mm)
但是想來想去還是很不保險,畢竟縮短腳本體就36mm,還要額外加上肩墊厚度、以及腳的螺絲配件高度,然後再去凹肩墊弧度來降低高度…感覺買下有很高的機率會是個沒用的萬元垃圾。
最後決定上社團再去徵詢大家意見,問問還有沒有別的選擇,就發現了Mach One Hook。這個在我搜尋階段曾經看過,但是一眼就看到不能Tilt就沒有仔細看,社團有人跟我說他其實已經內建Tilt角度,所以不用再調整Tilt。
上網看下Review覺得似乎可以,於是找了間有賣實體的去試驗看看,覺得弧度和角度可以,就是那個肩膀那側的腳過長了一點點。我把腳轉下來換成Pedi腳,整跟可以轉到底,但感覺還是有差那麼一點點,但是已經夠接近了。後來去修琴師那邊辦事時候,請他把肩膀那側的木頭直接削更矮,於是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上面是Kun Bravo,下面是Mach One Hook,右邊肩膀那側改成Pedi腳。正下方是原本附的腳,可以看見螺絲紋只有一半而已,所以原廠的裝上去是無法整根轉進去的。


Kun Bravo
Kun用起來,弧度不貼身體,肩膀最上面比較沒有勾。跟身體中間還有空隙可以塞進一根手指頭。


Mach One Hook
Mach One Hook,很明顯肩膀上面有勾住了,上半部分的弧度也比較貼。

這是原本沒有削過的肩墊

這側是被削過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194內容數
從28歲開始學琴,中斷後又重拾小提琴,目前約有九年琴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提琴生活 的其他內容
新腮托到...很久了,為了確認是不是真的沒問題,這篇文章也擱置了一陣子。之前為了夾琴喬了很久,一開始以為得加高肩墊,後來才知道應該要先調整腮托到符合脖子的高度後,剩下的空間再加上肩墊。不然琴會太靠近臉,拉琴角度不符合人體工學
開始拉琴又要各種買弦... 一剛開始先買了一套Dominant。那時才剛回來試水溫,隨便去了個實體提琴行買一套,居然要加一千三百多,Dominant什麼時候漲價那麼貴。在拉琴中斷前最常用的弦就是Wondertone Solo(好像…吧),感覺弦「死掉」的感覺沒那麼強烈,其他就忘了。
就是呢,我買了個耳塞。大概是人老了吧,耳朵也開始退化。前陣子拉琴知道如果懶惰沒把譜架拉出來,偶爾躲在角落面著牆壁拉琴,回音反射會讓耳朵不舒服,所以後來都把譜架拉出來放好在房間中央拉琴。但是呢…再後來,拉完一小時後都發現左耳會有點不舒服的嗡嗡嗡。以前
怎麼都是換配件文?回來才沒上幾堂課就開始拼命換東換西,下次可能連琴都換了。舊的節拍器是KORG TM40,新的是SEIKO STH200(最下方有影片)。老師用的一樣是KORG TM40,但是似乎版本比較新,有電池快沒電顯示,我的沒有,沒電就直接死給你看。
Carl Flesch - C major 上次練到音階6音一弓,老師一聽完就說那來12音一弓,然後還加上了tempo 80-92 (三音一拍)。一開始從慢速突然加好快,手指拼命趕趕不上。上行還好一點(因為每次上行都練比較多),下行一加快音準差較多,還會變成三連音串在一起,聽起來像 LLI
...默默的就買了個新琴盒。舊的是買琴的時候一起送的,就是個低階款四方琴盒。以前背帶我都只用一條,用一種比較奇特的方式單肩直立背琴,還被維修師傅說很奇怪(哈)。因為平常都是跟先生一起開車去老師那邊上課,所以這樣背
新腮托到...很久了,為了確認是不是真的沒問題,這篇文章也擱置了一陣子。之前為了夾琴喬了很久,一開始以為得加高肩墊,後來才知道應該要先調整腮托到符合脖子的高度後,剩下的空間再加上肩墊。不然琴會太靠近臉,拉琴角度不符合人體工學
開始拉琴又要各種買弦... 一剛開始先買了一套Dominant。那時才剛回來試水溫,隨便去了個實體提琴行買一套,居然要加一千三百多,Dominant什麼時候漲價那麼貴。在拉琴中斷前最常用的弦就是Wondertone Solo(好像…吧),感覺弦「死掉」的感覺沒那麼強烈,其他就忘了。
就是呢,我買了個耳塞。大概是人老了吧,耳朵也開始退化。前陣子拉琴知道如果懶惰沒把譜架拉出來,偶爾躲在角落面著牆壁拉琴,回音反射會讓耳朵不舒服,所以後來都把譜架拉出來放好在房間中央拉琴。但是呢…再後來,拉完一小時後都發現左耳會有點不舒服的嗡嗡嗡。以前
怎麼都是換配件文?回來才沒上幾堂課就開始拼命換東換西,下次可能連琴都換了。舊的節拍器是KORG TM40,新的是SEIKO STH200(最下方有影片)。老師用的一樣是KORG TM40,但是似乎版本比較新,有電池快沒電顯示,我的沒有,沒電就直接死給你看。
Carl Flesch - C major 上次練到音階6音一弓,老師一聽完就說那來12音一弓,然後還加上了tempo 80-92 (三音一拍)。一開始從慢速突然加好快,手指拼命趕趕不上。上行還好一點(因為每次上行都練比較多),下行一加快音準差較多,還會變成三連音串在一起,聽起來像 LLI
...默默的就買了個新琴盒。舊的是買琴的時候一起送的,就是個低階款四方琴盒。以前背帶我都只用一條,用一種比較奇特的方式單肩直立背琴,還被維修師傅說很奇怪(哈)。因為平常都是跟先生一起開車去老師那邊上課,所以這樣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吉他。捨棄指甲指頭操琴超讚。民國84年棄指甲迄今。 焚香操琴赤腳是吾之本色。指頭操琴原音呈現自然而然。無不龍鶴。 以指甲彈琴渾身不自在超彆扭。故棄載具指甲。真是假。以氣。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客戶說目前他使用的ENJOY人體工學椅的椅墊離地高度只有50公分,這對他們來說過低,希望能調整成椅墊離地高度70公分,師傅聽完客戶的描述說可以更換較長行程的氣壓棒,和客戶約好時間到府幫客戶更換氣壓棒,椅子太低或是太高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造成使用者乘坐不舒適,台灣好椅可以幫您客製化高度
Thumbnail
我先說,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因為我跟許多人聊過、大概就有幾種版本,各有各的方法。 「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最重要的。」 一、初學一開始其實琴不用買太好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其實經濟條件許可要買多高都可以) 一般的經濟條件 大概四千、六千、一萬左
開始接觸鋼琴是五歲的時候,那時候坐上鋼琴椅後,我的腳還碰不到地板,兩隻腳懸在空中晃來晃去。 第一次接觸到五線譜,老師說在五線譜上房間裡面住的是小豆芽,有的住在房間裡,有的住在線上。
Thumbnail
讓我們躺下吧!躺在地上,攤成一個大字,有點歪歪斜斜但何妨,往下沉。 想像你是一把琴,一把需要調校的琴,弦與柱鬆脫,彈奏一曲不成調;是一件外套,起了毛邊,綻了線,常常被遺忘在衣櫃裡;是一只碗,表面光滑,卻藏著錯駁裂痕,自傷傷人⋯⋯ 沒有人知道,曾經的好琴,為什麼再也奏不出和諧音樂;如許輕暖的美麗外
Thumbnail
古琴吉他彈琴課題。指頭與指甲 指甲與指頭音樂上有甚多課題需探討。使用指甲與否就是學問? 古琴七弦。吉他一般六弦。 指甲與指頭課題不同無法比較。不使用指甲要彈出聲響就非常難。 指頭要彈出指甲聲響更難。柔和不刺耳無指甲恰恰聲。 彈琴需運全身氣勁。指甲做不到。指頭方能。 吉他尼龍弦用指頭彈彈出指甲聲難上
Thumbnail
今天Kuma來開箱一款短笛~🎵 先來一首韋瓦第協奏曲~ 威~別搞笑...是電動牙刷啦!(而且短笛拿法還是錯的) 你是懶人嗎?懶到連自己動手刷牙都懶? 那就交給「坂野健_SAKANO KEN」來幫你刷吧! Kuma因為從手動換成電動牙刷 先跟大家分享使用時要注意的一些要點 電動牙刷與手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吉他。捨棄指甲指頭操琴超讚。民國84年棄指甲迄今。 焚香操琴赤腳是吾之本色。指頭操琴原音呈現自然而然。無不龍鶴。 以指甲彈琴渾身不自在超彆扭。故棄載具指甲。真是假。以氣。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客戶說目前他使用的ENJOY人體工學椅的椅墊離地高度只有50公分,這對他們來說過低,希望能調整成椅墊離地高度70公分,師傅聽完客戶的描述說可以更換較長行程的氣壓棒,和客戶約好時間到府幫客戶更換氣壓棒,椅子太低或是太高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造成使用者乘坐不舒適,台灣好椅可以幫您客製化高度
Thumbnail
我先說,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因為我跟許多人聊過、大概就有幾種版本,各有各的方法。 「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最重要的。」 一、初學一開始其實琴不用買太好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其實經濟條件許可要買多高都可以) 一般的經濟條件 大概四千、六千、一萬左
開始接觸鋼琴是五歲的時候,那時候坐上鋼琴椅後,我的腳還碰不到地板,兩隻腳懸在空中晃來晃去。 第一次接觸到五線譜,老師說在五線譜上房間裡面住的是小豆芽,有的住在房間裡,有的住在線上。
Thumbnail
讓我們躺下吧!躺在地上,攤成一個大字,有點歪歪斜斜但何妨,往下沉。 想像你是一把琴,一把需要調校的琴,弦與柱鬆脫,彈奏一曲不成調;是一件外套,起了毛邊,綻了線,常常被遺忘在衣櫃裡;是一只碗,表面光滑,卻藏著錯駁裂痕,自傷傷人⋯⋯ 沒有人知道,曾經的好琴,為什麼再也奏不出和諧音樂;如許輕暖的美麗外
Thumbnail
古琴吉他彈琴課題。指頭與指甲 指甲與指頭音樂上有甚多課題需探討。使用指甲與否就是學問? 古琴七弦。吉他一般六弦。 指甲與指頭課題不同無法比較。不使用指甲要彈出聲響就非常難。 指頭要彈出指甲聲響更難。柔和不刺耳無指甲恰恰聲。 彈琴需運全身氣勁。指甲做不到。指頭方能。 吉他尼龍弦用指頭彈彈出指甲聲難上
Thumbnail
今天Kuma來開箱一款短笛~🎵 先來一首韋瓦第協奏曲~ 威~別搞笑...是電動牙刷啦!(而且短笛拿法還是錯的) 你是懶人嗎?懶到連自己動手刷牙都懶? 那就交給「坂野健_SAKANO KEN」來幫你刷吧! Kuma因為從手動換成電動牙刷 先跟大家分享使用時要注意的一些要點 電動牙刷與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