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更新)
這位在高雄市(輕軌附近),可是絕對值得跑這趟,高手中的高手(我真正推薦的是這位,是老師級的,可最近病人反饋,現在不一定是洪醫師本人拔,他現在已是高雄市牙醫師公會重要人物(理事長?),公務繁忙,有時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其他住院醫師拔的,也很快,很好的醫學傳承),網路讚不絕口的推薦文一堆(google高雄市拔智齒 推薦,跳出來的,就是這位醫師)。新病人,可電話預約。我都請旅居國外的華僑去找他。缺點是太熱門了,有時要排隊等幾天,不一定當天能拔。【請自己打電話到診所約診,不是跟我約】。
寒暑假是拔智齒的高峰期。我常請病人『心理建設』好,日日都是拔牙的好日子,不必在高峰期去湊熱鬧排隊。台灣健保有很奇特的『總額』管制(是對醫師這端,不是對病人),有時『額度』滿了,就請排到下個月吧。
我跟高手一起共事過,我才知有這種境界。他們拔牙是在自我挑戰的,十分鐘內結束。我拔可能一個小時都還搞不定,所以現在我幾乎不拔下面智齒了(上面智齒比較簡單,看情況,我來就好了,下面智齒我會扮演好轉診的家庭牙醫角色),直接交給高手來處理,三贏。
以下摘錄自某一位病人的分享:
《加碼》:我現在會用雷射來加速處傷口的癒合,減少病人的不適,但雷射設備不是每家牙科都有,就算有,醫師也不一定有那個知識幫您處理,我現在只會幫願意來給我拆線的老病人服務(這要收點數百元的自費喔)。
像這位病人,口外下巴的術後瘀青,三天後就不見了。因為我有請她每天自拍給我看,我才知道時間點。以前病人一週後回診,只會跟我模糊的說幾天後救自己就消退了。另一位70來歲的病人我只照過一次,小腿的瘀青就不見了,讓她很訝異二極體雷射的PBM效果(其實類似針灸,觀念類似中醫推拿的照遠紅外線熱敷,雷射不只是加強版的熱敷) 。
我的建議是先讓我臨床檢查看過 ,洗牙過,再拔牙(有些口腔外科醫師,會特別要求,要先給別的醫師洗過牙,才會幫你拔...這是對的,原理就像傷口包紮前前先清潔、消毒,然後才上藥)。傷口復原會比較好。
口腔隨時都有數百種細菌,並不如我們想像中乾淨。
若要約我的診,請透過FB直接跟我約診,唯一管道。
補充更新考古題:
若是有縫線的情況,是可以申請保險理賠的喔,是門診手術,幾千塊的零用金,不無小補,金額隨各家保險保單規定而異,可先詢問確認一下。
有無縫線,並非一定。
有縫線是比較不容易術後出血不止,但缺點是還要術後拆線,再跑牙科診所一次。
沒有縫線,讓傷口保持開放,是比較不容易術後腫脹疼痛,原理跟皮包打開一樣,組織修復的壓力可排出,就比較不會痛(不管有無縫線,但醫囑術後的冰敷請一定要做),缺點是有傷口洞口,食物較易堆積(請輕輕漱口,食物殘渣通常出得來的),有時容易術後流血。
所以通常我會看情況縫與不縫,若你有申請保險理賠的需求,先跟拔牙醫師講,通常醫師會配合演出。 通常保險理賠的手術定義是有『切開』『縫合』,不一定完全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也不一定聽保險業務講的,可打電話直接去問各家保險公司客服,各家保險理賠條款不一。
這位部落客寫的蠻詳細的,可以參考一下。
我對保險業務員的看法類似郭醫師的此文(按下去),請不要事後為難我作假,我通常會笑笑的回說可以啊,只要你不怕痛,願意再打一次麻藥,願意在已癒合的傷口上再挨一刀,我就可以配合。
若有縫線,通常是術後7-10天回診拆線(過久,縫線會跟牙齦肉黏在一起,好拆不會痛的拆線也會變會痛,我通常會塗表面麻醉,拆線比較不會痛,不過這並非其他醫師的SOP,所以若你很怕痛、很焦慮,可以請求先塗再拆,試看看。不過這是人為規定的區間,我也常視情況,提前或延後幫病人拆線)。
但回去拔牙診所拆線,有個好處,原拔牙醫師會比較知道你的復原狀況是否良好,對你自己比較有益。不過若是外地唸書或工作的,就只好請其他醫師拆線了。我就常接到寒暑假在家鄉拔牙的學子,回到屏東唸書後,來拆線。
高雄的洪醫師可能會跟病人說3天就可拆線,我幫他的拔牙病人拆線的經驗是,如果你身體狀況很好,拔完術後沒怎麼腫痛,甚至只痛一天,睡個覺起來就像沒事人,那可以3天後就拆線,其他的,表示您並非身負異稟,您的復原能力一般,還是乖乖的7-10天才拆線為宜。
請不要超過2週(14天)才拆線,線頭很可能會跟組織沾黏,好拆的也會變不好拆...您會痛,表面麻醉不一定夠力,可能需打麻針麻藥了。
智齒的拆線有時會不容易一次拆乾淨,因為位置、您的復原能力太好,牙肉把線頭包起來看不到等等問題。請不用擔心,幾個月,線頭可能會露出,再來診所拆線即可。
預防之道就是給原拔牙醫師拆線,一方面他可看到您的復原狀況(這通常沒事,所以才多會約診給其他醫師拆線,因為比起拔牙,這真的是小事),一方面原診所病歷有記載當初縫了幾針,拆線就拆幾針,比較不會漏掉。
若要診斷書,記得先跟助理講一下你之後要診斷書(保險用),通常不會當下給,而是之後另約。
診斷書是【拔牙醫師】出的,比較有效力。
止血棉或膠原蛋白、骨粉之類的,到底有沒有需要放?
放這些東西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止血、促進組織更好的再生修復,減少拔牙術後齒槽骨的過度萎縮,反而增加假牙製作上的困擾。
拔智齒後,通常是不需做假牙的。
而他們都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可自行體內吸收,無須再開刀取出。
這其實是見仁見智,可放可不放的。
通常我會放止血棉(如其名,早期我還會放金狗毛之類的中藥材,他的作用就只是幫助止血凝血,其他的,不必期待太多),減少術後流血的麻煩,對你我都好。
膠原蛋白、骨粉之類的,對組織復原的效果更好,算是進階版的止血棉,但醫療成本相對也高很多,遠遠不是包山包海吃到飽的健保所能負擔,就像在打醫美的玻尿酸、肉毒桿菌之類的,你總不會期待健保有給付這吧。通常是有在植牙、牙周手術的醫師,才會使用,這要自費,4000~10000元/單位(各地行情可能不同)。骨粉算克的更貴,一小瓶15000~50000元(各地行情不同)。
30歲以下的年輕人,因為復原能力強,是有本錢可以不用放膠原蛋白、骨粉。
30歲以上的,請自己看著辦吧,依財力而定,對自己好到怎樣的程度而定(才不是大吃一頓犒賞自己的那種對自己好)。
所以我才寫這些衛教文章,拔牙要趁早,趁身體復原再生能力好時(但不要隨便拔你想拔的,那是另一個議題),才不會傷身又傷錢包,唉唉叫又事倍功半。
所以我才鼓勵預防性的牙科治療,定期半年洗牙檢查,有問題提早排時間處理,而不是被疾病的疼痛追著跑,在這低薪年代,你會發現你賺錢的速度遠比不上你花錢在醫療上的速度。真的是如台語俗諺,人兩腳,錢四腳。
Q:
請問我智齒拔掉的地方為什麼還有個黑洞呢?前幾天特意觀察發現的,我以為縫合之後就沒有洞了,這樣食物殘渣會很容易跑進牙洞裡。
A:
→我以為我上次已跟你說明了,黑黑的那是正常的血塊,正式成形,縫線就是為了不讓血塊掉出,以及減少拔完牙術後出血不止的情況發生。之後在此血塊的基礎上,增生組織,傷口才會完全癒合,有時為促進、加速傷口癒合,會放些止血棉、膠原蛋白、骨粉之類的自費醫材...這有些醫師會放(收自費),有些不會放,一方面是醫師個人醫療哲學的選擇,一方面是在健保體制下減少醫療糾紛的麻煩。
至於何時傷口會癒合?因人因年紀而異,大體上來說,越年輕,自癒力越好,癒合越快。您子女都這麼大了,雖風華正盛,不敢言老,但總是不如20歲的,您知道的,所以我才一再說,《拔智齒要趁早》啊。
那幹嘛不等一個月後才拆線?答案是醫材的選擇。因為拔智齒相對其他醫科手術,是小手術(沒錯,但還是會讓你害怕想躲...),而且口腔是潮濕環境,線頭放太久,很容易造成意外的感染。所以通常在拔完牙術後7-10天,就要拆除,免得線頭被軟組織包覆(那對軟組織來講還是異物,您應該有聽過紗布放在肚子開完刀後的黑色笑話吧?)
您自己不也是線頭被軟組織包覆?我臨床拆線時有說,還記得吧?您才7天,一個月還得了?
臨床另一常見的
請不要擋晚輩是否需拔智齒,一代有一代的歌,上一輩幾乎長沒有智齒的困擾,現在的年輕人(年紀越輕比例越高喔)幾乎有九成以上都是長歪的智齒...這有什麼影響?我在屏東才幾年而已,就累積了一堆血淋淋的教訓,可作為警世教材,我再另文說明。
智齒該不該拔,系列文章,文末都有超連結(請不要只看這一篇),請看完,足以解惑大多數的問題,我不想增加臨床的困擾。一直問很煩,所以我也寫這些衛教文章,節省彼此的心力與時間。謝謝。
這是對岸的視頻文章(簡體字),參考一下
技術好的醫師會帶您上天堂,減少對牙科的恐懼,技術差的,如我,可能會讓您體驗何謂惡夢,十年都不敢再踏進牙科。
所以我有自知之明的,介紹更適當的醫師(口腔外科專科醫師)。
簡體文章文末有大致提到自費要多少錢,我知道在美國是千元美金起跳(而臺灣健保的給付是數字相同的均一價,且是新台幣計價...所以請感謝願意幫您拔智齒的醫師吧....),知道為何有些華僑為何會寧願回台醫療之旅了吧,政治離您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