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男孩】 寄養家庭不是我的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對於寄養的孩子,家究竟是什麼呢? 法律基於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會安排孩子離開原生家庭,安置在寄養家庭,以可以提供家庭式照護的環境。但孩子面對環境的轉變,能接受嗎?一次一次因各種原因,轉換到不同寄養的家庭,那個還是【家】嗎? 想要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時,是不是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心中的家在哪裡?

當原生家庭不適合保護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去哪裡?

家一直是我們最終的歸依,生病得時候、難過的時候、肚子餓的時候、需要休息的時候,想要回家,待在沙發上、窩在被窩裡、喝著暖暖湯,享受著家的溫暖,卸下一切休息。
但如果家卻是無法提供這樣的環境,或是讓孩子感受更受傷,更脆弱,孩子能去哪裡?
為了保護孩子、照顧孩子,替代家庭功能的寄養家庭制度產生。但是寄養家庭與原生家庭相似嗎?寄養家庭只是暫時的,終究會有一天離開寄養家庭。這個【家】成為寄養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孩子最終歸屬究竟在哪裡?
「媽媽就是媽媽 寄養家庭就是寄養家庭。」 (源自:寄養男孩)
【我沒有選擇。】
亞尼面對媽媽不停強調自己才是他的親生媽媽,所以不能常與胡努夫婦(亞尼從小生活在一起的寄養夫婦)見面,不能回去熟悉的環境,不能與他們通話。面對媽媽不同質問,他淡淡苦笑「何必問我呢? 我沒有選擇。」

那些孩子需要寄養家庭?

  • 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導致孩子無法在家庭中正常生活。
  • 兒童/少年需立即接受醫療的需要,但家庭未使孩子就醫。
  • 遭受虐待、疏忽、被強迫從事不正當的行為或工作、被父母遺棄的兒童/青少年。
    (摘自: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什麼是寄養家庭?

【當原生父母無法提供孩子適當的照顧,為了孩子安全與生活照顧,由政府轉介至寄養家庭,由寄養父母提供暫時照顧,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直到原生父母的環境適合孩子正常成長,即可返回原生家庭。(衛生福利部 社會及家庭署)】
寄養家庭目標仍是提供暫時安全照護,並能讓孩子回到原生父母身邊或是出養至其他認養家庭。寄養父母與寄養孩子在法律上並未有親子上的關係,但是感情上可能如親生父母般的緊密連結。

親子關係建立,寄養與領養差異?

領養:非直系血緣的父母與孩子通過法律建立的親子關係,需透過法律收養程序取得法定的監護權親權,才能算是擁有實際的親子關係。
寄養:原生家庭因故短期內無法照顧孩子的狀況,藉由政府轉介寄養安置服務提供孩子替代性家庭照顧服務,待原生家庭問題解決後,孩子就能重返自己的家。
因此寄養家庭主在提供照顧服務,在未來有一天寄養孩子將回歸原生家庭或是由領養家庭收養,為此寄養家庭無法永久陪伴孩子身邊,也必須尊重原生家庭或領養家庭的意願,不一定可以持續和孩子接觸或是見面。

【紀錄片】寄養男孩 (A foster Child's Story)

【寄養男孩】紀錄亞尼故事,從未有記憶開始的時候,胡努夫婦就接納他,從第一次走路、第一次騎腳踏車、第一次上學,每一個第一次都是胡努夫婦陪伴。在14歲那年,卻必須離開從小熟悉的家。因為胡努夫婦超過寄養家庭法規的年齡,不符寄養家庭規定為亞尼提供保護照顧,亞尼必須離開。
剛好亞尼親生母親出獄了,準備與自己的兒子迎接新的生活,但因為社福評估亞尼需要新的寄養家庭,不能馬上與母親同住,所以亞尼只能短暫性和母親住在一起相處。
亞尼開始與母親近距離接觸,又需適應新的寄養家庭,一邊忍受分離的痛苦,又要面對新家庭的未知,新的母親相處模式,亞尼慢慢感受到窒息....

為什麼必須與我的家分離?

面對必須離開胡努夫婦,到新的寄養家庭。未知的恐懼,分離的痛苦,在一切不得不這麼做的情境下,除了接受,還能做什麼呢? (源自:寄養男孩)
寄養家庭在每個國家資格規定不同,以台灣為例
胡努夫婦因年齡已超過規定(該紀錄片在法國拍攝,法國同台灣規定上限為65歲),所以必須退休,不能繼續照顧亞尼。儘管有多麼愛亞尼、多麼捨不得亞尼,但因為是寄養家庭的角色,始終是為了提供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在面對各式離別時,終究需放手。孩子要去新的家庭或是回歸原生家庭,不論相處時間長短、不論多麼掛念捨不得,放手一直是寄養家庭學習的課題。
「我們一直很愛你。這不是拋棄,你能理解嗎? 我們˙一直很愛你」

親生媽媽歸來

亞尼與胡努夫婦分離時,亞尼媽媽剛出獄努力安頓生活,一方面嘗試開始新生活,一方面想快速與亞尼建立親密關係 (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父母保有直接與孩子聯繫的權利,所以除非有特殊因素,父母可與孩子見面接觸)。但發現自己兒子與胡努夫婦緊密的聯繫,自己與兒子的感情卻無法緊密聯繫,所以不斷強調希望他們與兒子的聯繫減少,不要見面,不要通電話,不要任何聯繫。
「兒子必須寄養,是因為我入獄,是因為我自己的緣故,但並沒有虐待這類的事情。我不知道虧欠我兒子什麼,但最終目標是兒子回來和我一起住。他應該要明白人只有一個媽媽,要學著接受她,接受她真實的樣子。就算她犯錯了,身為她的孩子也不應該指責她」「分開他們(胡努夫婦)是有必要,他們太親近, 已經取代我的存在。」
從一開始期待和媽媽住在一起,但隨時間相處越來越害怕與媽媽待在一起。面對媽媽的質問,面對媽媽不喜歡自己與胡努夫婦接觸,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該怎麼辦。
亞尼媽媽強烈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續與寄養父母聯絡,認為這樣會影響她與兒子建立關係。剛出獄的她面對生活不容易,自己青少年在街頭流浪乞討,後來偷竊犯罪,在亞尼14個月大時,就被抓進監獄,她從未在她兒子生命裡,無法陪伴他,也無法跟他建立關係。自己從未有感受到溫暖的愛,也無法溫柔包容兒子,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嚴厲對兒子,兒子也越不願意與她溝通。
不知道如何在這社會好好生存,不知道如何與兒子相處,希望和兒子越親近,卻越來越遠。
「我害怕和她相處。我想離開這裡,只要不是這裡就好。」亞尼一遍一遍重複。

我一個孤兒,一個沒人要的兒子

亞尼害怕和媽媽相處,卻又無法回去熟悉的【家】。家究竟在哪裡? 我究竟能去哪裡?
如果我不想要我的父母,
我就成為沒人要的兒子,
換句話說,我就只是一個孩子, 一個孤兒,一個沒人要的兒子。
【家】對孩子最終的依歸。因為法規無法回去熟悉的家庭,因為血緣想見母親。一個不能留下來,一個是害怕留下來。哪裡是我的家?誰是我的父母?我是一個沒人要的兒子。
紀錄片紀錄很多亞尼的自我對話,他一遍一遍提著問題,一遍一遍知道問題也沒解答。他最終罹患精神疾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藥物控制才能入睡。繼續在新的環境中掙扎生活。
法官判定亞尼可以每個月探視胡努夫婦(寄養夫婦)一次。亞尼媽媽失去探視權。

家是什麼?

對於一般孩子,家是無條件接納我們,擁抱我們的地方。但對於寄養孩子家是什麼呢?
寄養家庭立意在於提供暫時性保護照顧的安置措施。寄養孩子在這裡感受到溫暖,覺得這裡就是家庭的一部份,但因為規定或是其他原因,一次又一次換環境,真的能理解家是什麼嗎? 每一次變動,是不是都在告訴孩子,這裡不是你的家呢?
媽媽因為犯罪入獄,這樣能表示她不愛孩子嗎? 她不能擁有與孩子相處的機會嗎? 紀錄片裡,亞尼媽媽說自己小時被嚴厲對待,只知道亞尼不能像她一樣。但這空白的14年,如何彌補,卻也沒人可以告訴她。
紀錄片紀錄寄養孩子的內心獨白,面對一次一次寄養,為何會越來對環境越不信任,為什麼會想離開寄養家庭,一次一次的想離開。或許與家人難以聯繫感情,對寄養家庭的不信任,讓寄養孩子越來越孤獨,越來越無助,漸漸離開原本社會良善的保護。
面對這些困境,雖然無法給予及時的幫助,但卻能一點點的理解。或許那一點點的理解可以溫暖他們的心。

快速Q&A

寄養與領養的差異?

領養:非具直系親子血緣的雙方需透過法定收養程序方能取得法定之監護權與親權,建立形同血緣的親子關係。
寄養:當原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生父母因嚴重疏忽或虐待等因素不適宜教養子女,短期內無法照顧孩子的狀況下,藉由提供短期的替代性家庭照顧服務,將孩子安置在其他較適合的家庭中,待原生家庭解決問題後,孩子就能重回自己的家。
(摘自: 衛服部 社會及家庭署)
寄養在法規上未有親子關係的建立,但許多寄養孩子因在寄養家庭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支持,在感情上會認為寄養家庭就是他們的【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時尚讓人人享受短暫的精品時尚,但快時尚為何可以「快」又「時尚」,背後代價,剝削勞工?環境汙染?抄襲系統? 我們沉浸買!買!買!,購物沉癮症蠶食我們。下一個購物節!下一個折扣!下一個周年慶! 快時尚代價,是我們看不到,還是被偷偷藏起來?
精神病患是否能結婚?這問題沒有人可以給出正確的答案?但精神病患是否想結婚,答案卻是肯定。 【婚姻計畫】紀錄片嘗試對這問題進行討論,醫療隨著時代的進步,可以讓精神疾病趨於穩定,婚姻的決定權是否能擁有? 精神病患能不能擁有婚姻的機會,這問題至今還遺留在結尾,沒有人可以回答。
快時尚讓人人享受短暫的精品時尚,但快時尚為何可以「快」又「時尚」,背後代價,剝削勞工?環境汙染?抄襲系統? 我們沉浸買!買!買!,購物沉癮症蠶食我們。下一個購物節!下一個折扣!下一個周年慶! 快時尚代價,是我們看不到,還是被偷偷藏起來?
精神病患是否能結婚?這問題沒有人可以給出正確的答案?但精神病患是否想結婚,答案卻是肯定。 【婚姻計畫】紀錄片嘗試對這問題進行討論,醫療隨著時代的進步,可以讓精神疾病趨於穩定,婚姻的決定權是否能擁有? 精神病患能不能擁有婚姻的機會,這問題至今還遺留在結尾,沒有人可以回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到一則短影音內容:A出生在一個父母恩愛也很疼愛妳,但是家裡沒有錢。B出生在一個父母離婚,母親帶著妳再嫁,新爸爸家很有錢但是不愛妳,卻會給妳很多的零用錢。請問,如果可以重選出生,妳會選擇出生在哪一個家庭裡? 其實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這一點意義也沒有,現實人生中根本沒有重新選擇這回事。在這個…
Thumbnail
『甚至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就像從寄養家庭的關係離開,卻沒有下一個家庭接手。我想難度就是這麼高。』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法律允許父母要求成年或已婚未成年子女搬離家中,也就是「由家分離」的程序,需基於正當理由提出申請。主要考慮子女的家庭貢獻和自我維持能力。透過此種法律程序,法律旨在解決家庭成員間的矛盾,促進家庭關係和諧,同時強調成年子女的自立責任。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許多父母為了稅務考量,或是子女結婚贊助新房等理由,提早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但晚年與子女間產生紛爭,演變成有家歸不得的窘境。究竟,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之後,父母還有什麼權利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到一則短影音內容:A出生在一個父母恩愛也很疼愛妳,但是家裡沒有錢。B出生在一個父母離婚,母親帶著妳再嫁,新爸爸家很有錢但是不愛妳,卻會給妳很多的零用錢。請問,如果可以重選出生,妳會選擇出生在哪一個家庭裡? 其實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這一點意義也沒有,現實人生中根本沒有重新選擇這回事。在這個…
Thumbnail
『甚至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就像從寄養家庭的關係離開,卻沒有下一個家庭接手。我想難度就是這麼高。』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法律允許父母要求成年或已婚未成年子女搬離家中,也就是「由家分離」的程序,需基於正當理由提出申請。主要考慮子女的家庭貢獻和自我維持能力。透過此種法律程序,法律旨在解決家庭成員間的矛盾,促進家庭關係和諧,同時強調成年子女的自立責任。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許多父母為了稅務考量,或是子女結婚贊助新房等理由,提早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但晚年與子女間產生紛爭,演變成有家歸不得的窘境。究竟,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之後,父母還有什麼權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