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寄養、認養傻傻分不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人會問我們為何要認養女兒?

有人會問我們作為寄養家庭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是收養,不是認養,也不是寄養啦!

-

#收養,又稱為領養,收養是法律上的用詞。收養完成了,我們就建立法律上的親子關係囉!

#寄養,可以想成暫時性的,讓孩子寄託給寄養家庭,等待有一天可以順利被收養,或沒能等到,就可能改到育幼院。也有一些寄養家長,會想收養自己的寄養子女,讓彼此真的成為一家人。

#認養,我想大家可能都聽過世界展望會或是家扶基金會的認養,也就是可以透過捐款,幫助經濟有困難的孩子,可以順利在自己的家庭長大。

-

收養家庭的孩子,經歷了大人狀況不好,非得出養不可的情形。

寄養家庭的孩子,是正在等家的孩子。

認養的孩子,是經濟上需要協助的孩子。

-

raw-image

也願大家,不再收養寄養認養傻傻分不清

盼周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晧安的沙龍
67會員
125內容數
提供後現代、折衷取向的諮商工作觀點,分享心理劇、社會計量、女性主義諮商等的整合運用。 是我創發的諮商心理治療取向。
王晧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16
本篇文章探討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強調「可親近性」及「可回應性」在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透過個人的經驗,文章闡述如何理解孩子的需求,適時地給予回應,以增進彼此的信任與親密感。瞭解這些原則可以幫助父母更有效地處理孩子的情緒表達,並在親子互動中創造正向的氛圍。
Thumbnail
2024/08/16
本篇文章探討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強調「可親近性」及「可回應性」在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透過個人的經驗,文章闡述如何理解孩子的需求,適時地給予回應,以增進彼此的信任與親密感。瞭解這些原則可以幫助父母更有效地處理孩子的情緒表達,並在親子互動中創造正向的氛圍。
Thumbnail
2023/05/18
同志共同收養修法,是讓同志可以收養嗎?其實本來同志就可以收養小孩,只是能不能共同收養有爭議。 幫忙劃重點: *孩子不用再被迫單親,家長不用再上法院兩次 *同志家長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 繼續看下去
2023/05/18
同志共同收養修法,是讓同志可以收養嗎?其實本來同志就可以收養小孩,只是能不能共同收養有爭議。 幫忙劃重點: *孩子不用再被迫單親,家長不用再上法院兩次 *同志家長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 繼續看下去
2023/04/25
在養育小孩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大概是在肉肉6-7個月的時候吧! 這個體會,一直到現在,都很影響我怎麼照顧肉肉、怎麼回應肉肉 那個時期,我在留職停薪的狀態,白天陪著肉肉,我是白天的主要照顧者… 肉肉6個月大,正開始嘗試各種多元的副食品…
Thumbnail
2023/04/25
在養育小孩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大概是在肉肉6-7個月的時候吧! 這個體會,一直到現在,都很影響我怎麼照顧肉肉、怎麼回應肉肉 那個時期,我在留職停薪的狀態,白天陪著肉肉,我是白天的主要照顧者… 肉肉6個月大,正開始嘗試各種多元的副食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有人會問我們為何要認養女兒? 有人會問我們作為寄養家庭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是收養,不是認養,也不是寄養啦! - #收養,又稱為領養,收養是法律上的用詞。收養完成了,我們就建立法律上的親子關係囉! #寄養,可以想成暫時性的,讓孩子寄託給寄養家庭,等待有一天可以順利被收養,或沒能等到,就可能改到育幼院。
Thumbnail
有人會問我們為何要認養女兒? 有人會問我們作為寄養家庭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是收養,不是認養,也不是寄養啦! - #收養,又稱為領養,收養是法律上的用詞。收養完成了,我們就建立法律上的親子關係囉! #寄養,可以想成暫時性的,讓孩子寄託給寄養家庭,等待有一天可以順利被收養,或沒能等到,就可能改到育幼院。
Thumbnail
雖然家庭美滿很重要,但與其維持表面的假和平卻不離婚,那倒不如好聚好散,還給家庭一個清淨又無壓力的生活。但長輩們有時候思想比較老古板,覺得離婚並非好事,寧可繼續維持一段不愉快的婚姻關係,也不想被人指指點點成中年失婚人士。
Thumbnail
雖然家庭美滿很重要,但與其維持表面的假和平卻不離婚,那倒不如好聚好散,還給家庭一個清淨又無壓力的生活。但長輩們有時候思想比較老古板,覺得離婚並非好事,寧可繼續維持一段不愉快的婚姻關係,也不想被人指指點點成中年失婚人士。
Thumbnail
經過了說明會、書面審查、上課、面談,漫長的前期作業終於到了尾聲,一旦通過最後的資格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等待媒親。好像工作面試一樣,一關之後還有一關,然後忐忑地守著電話等待錄取通知。差別只在於審核是透過社工,申請人不用直接面對審查委員。我們的審核過程還算順利,但有一點關於夫妻的問題...
Thumbnail
經過了說明會、書面審查、上課、面談,漫長的前期作業終於到了尾聲,一旦通過最後的資格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等待媒親。好像工作面試一樣,一關之後還有一關,然後忐忑地守著電話等待錄取通知。差別只在於審核是透過社工,申請人不用直接面對審查委員。我們的審核過程還算順利,但有一點關於夫妻的問題...
Thumbnail
對於寄養的孩子,家究竟是什麼呢? 法律基於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會安排孩子離開原生家庭,安置在寄養家庭,以可以提供家庭式照護的環境。但孩子面對環境的轉變,能接受嗎?一次一次因各種原因,轉換到不同寄養的家庭,那個還是【家】嗎? 想要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時,是不是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心中的家在哪裡?
Thumbnail
對於寄養的孩子,家究竟是什麼呢? 法律基於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會安排孩子離開原生家庭,安置在寄養家庭,以可以提供家庭式照護的環境。但孩子面對環境的轉變,能接受嗎?一次一次因各種原因,轉換到不同寄養的家庭,那個還是【家】嗎? 想要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時,是不是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心中的家在哪裡?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婚生與否需要考量現實的經濟條件、個人生涯規畫、社會育兒環境,但是在「催生」之前,我們可以投入小小的力量,給予需要幫助的孩子。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婚生與否需要考量現實的經濟條件、個人生涯規畫、社會育兒環境,但是在「催生」之前,我們可以投入小小的力量,給予需要幫助的孩子。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