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之戰】從脫歐公投看,如何利用數據操弄公投結果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公投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問。從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事件,揭開領導團隊如何利用數據,操縱公投結果,如何利用一兩句標語,激起情感共鳴,決定國家方向。在一個公投選擇,使國家一分裂為二。
複雜問題,簡單問。
公投將困難決定分成簡單的二維模式,非黑即白。你知道你的選擇可以被操縱嗎?
【脫歐之戰(Brexit vote)】描述英國脫歐事件,採訪當時的參與人物和事件改編的電影,以脫歐團隊領導者Dominic cummings第一視角(Benedict Timothy飾演)一窺分析公司如何利用脫歐測試的第一個大型英國公民心理試驗。
2015年,英國首相卡麥隆(保守黨代表)兌現競選時承諾,提出在2016由公民投票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脫歐戰爭這一刻開啟,一個弱小從沒贏過小金魚獨立黨對抗大鯨魚保守黨領導帶領其他黨派的戰爭開打了!
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廣告。

公投的選擇,要的不是正確與否,要的是勝利!

在擁有執政黨支持的留歐派下,一開始民意傾向留歐,為什麼會最終會由脫歐派勝利呢?
公投的戰爭一宣佈開打,兩派之間想要找出民眾對於脫歐/留歐的在意點是什麼,留歐領導人,認為將經濟和工作機會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試圖將留歐的好處以現有數據說明利與弊。
但Dominic cummings直接找出情緒共鳴感,能讓行動馬上改變向來都是情緒,找出情緒共鳴感。最強烈的情緒是「恐懼」、「憤怒」。

恐懼-7600萬人口湧入英國

源自:Vote leave app (The campaig Vote Leave)
當時英國憂慮移民湧進英國,傳言土耳其將在不久後進入歐盟,留在歐門將開啟難民的大門,有7,600萬穆斯林人口得以在歐盟境內自由流動,自由進入英國。這7600萬人口,膚色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這些人可能搶走你的工作機會、可能可能造成犯罪、可能讓你的公民福利變少,留在歐盟,他們就可能會湧入進來。

憤怒-3億5000萬英鎊消失

源自:Vote leave app (The campaig Vote Leave)
另一脫歐口號,英國每周可以拿到3億5000萬英鎊的額外資金,可以用於英國國民衛生服務(NHS)數字簡單明瞭,而且龐大具吸引力,更具有政治說服力。對各年齡選民簡單理解,留在歐盟錢就會不見,一直納稅的錢,因為留在歐盟,就失去這些錢,脫歐我們就可以每周有3億5000萬英鎊留在英國,自己使用。
數字哪裡來?不知道
是不是事實?不重要
但能否影響公投結果?非常有效!

【Vote Leave, Take Control】毒雞湯般口號油然而生

源自:Vote leave app (The campaig Vote Leave)
情緒勾起生活不如意痛苦的不滿,對不再是經濟大國的失落憤怒、對失業恐懼、對生活權力剝奪無助感逐漸勾起,想要改變、拿回主導權。離開歐盟,經濟就可以自己主導,生活就有可能改變。
公投的勝利是一半的票數......再+1
公投的問題是討論國家發展,評估整體國家未來趨勢,但能讓決定公投結果的是情緒爆發點,強而有力可已馬上改變行動的情緒是憤怒、恐懼、不滿,這些才是主導公投結果的關鍵點。換句話而言,決定國家發展的基礎決戰點就是【情緒】。
找到引起影起共鳴的引發點(Trigger),接下來是如何精準、再精準、更精準將標語投放在任何可受影響的選民,如何轟炸、再轟炸、繼續轟炸直到最後一刻繼續轟炸公民,直到改變投票行為。

數據公司Aggregate IQ、劍橋分析公司,開始精準投放廣告、放大情緒打擊戰開始

當時Aggregate IQ找上脫歐派領導Dominic Cummings,說明不需要民意數據庫就可以找到選民,因為現在最大數據庫是「Facebook」。
社交平台數據可以知道我們在為什麼熬夜,我們什麼時候睡覺,喜歡和誰再一起,喜歡去哪裡,什麼時候分手,什麼時候有新對象,這些永不停續更新數據,可以建立每一個人的個性、喜好、行為模式、更甚者反向改變我們行為。藉由Facebook可以找到那些政治冷漠不投票的人、另一個就是搖擺不定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中間選民,成為兩大派爭取的關鍵票數「300萬張選票」,沒有列在民意調查數據數,但在Facebook可以找得到勝利票數。
微目標(Micro-targted)廣告放送模式
利用數據可以將一種廣告針對千萬人改成千萬種版本,藉由你的點擊率、按讚數、分享數、影片觀看紀錄決定每一次廣告發送版本,充斥在社交平台facebook、twitter,再重新藉由點擊率、按讚數、分享數調整,每一次調整都可以讓你的情緒更有共鳴感、更有帶入感,不斷加深再加深這些行為模式,不停不停循環,直到你的行為改變。
摘自:脫歐之戰劇照
不停播送、調整、播送、調整、播送、調整、再播送。悲劇產生....

2016年6月16日,公投一周前發生女議員死亡悲劇

全民公投還有一周的英國,英國工黨女議員,41歲的考克斯主張維護敘利亞難民的權益,同情外來移民, 反對英國脫離歐盟,於選區參加選民活動時,遭遇槍擊,因傷勢過重不幸喪生。涉嫌行凶的52歲男子邁爾(Thomas Mair)持槍與刀攻擊她前還高呼「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口號。(源自衛報The slow-burning hatred that led Thomas Mair to murder Jo Cox)
2016年6月23日,英國以脫歐51.9%對留歐48.1%票數,脫歐勝利。
證明數據操弄公投模型成功

劍橋分析公司事件爆發

在2018年3月爆發不當取得50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醜聞爆發,吹哨者布蘭特妮‧凱撒(Brittany Kaiser),公開相關文件揭露之前劍橋分析公司信件、項目計畫、案例研究、談判,超過 10 萬份,涉及 68 國,披露劍橋分析用來操縱選民的全球基礎設施網路。當中也顯示Aggregate IQ為當時與劍橋分析公司分享資訊、資源往來,劍橋分析公司亦向脫歐團隊策略規劃,合作脫歐公投計畫。(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公司事件)(衛報:The Cambridge Analytica Files-The Brexit whistleblowerAggregateIQ: the obscure Canadian tech firm and the Brexit data)
  • 2016年英國脫歐是劍橋分析公司第一個大型試驗。
  • 2016美國川普選舉是第二個大型試驗
    (紀錄片-不公平的遊戲:川普是如何贏的)

公投問的是國家議題,但對於公投結果卻是以勝利策略考量

每一個公投議題都是國家議題,是我們的未來。當把國家議題由公投決定,非黑即白。會有真正答案嗎?
公投會促使每個黨派專注結果,想要勝利,拉攏中間選民、越多人擁護、越多人支持、聲音比對方大聲,勝利就屬於成功操縱民意的那一方。從英國脫歐可以看公投是可以受到數據廣告公司、社群網站、情感渲染操弄,一兩句標語就可以決定結果,但那是事實嗎?那是對的資訊嗎?當我們手中那一票可以決定對於國家發展,那些標語是真是假不重要嗎?
真正的答案,淹沒在激情憤怒的雙方拉鋸戰爭下,我們在乎過嗎?
劍橋分析公司不是第一間也不是最後一間利用數據影響選舉的公司,英國脫歐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受到操弄的公投,每一個國家都無法倖免於此,社群網站、媒體新聞、軟體資訊分享資訊,這些資訊都受操縱於不同公司、利益團體、立場人士,手中那一張票卻是決定國家的選擇,我們能不在乎資訊正確性嗎?
這一次的選擇,你投贊成還是反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錄片【That Which Does Not Kill】,一看到片名讓我們不禁聯想是引用尼采的名言【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但片中所陳述的事情,雖不至死,但那一刻靈魂卻已死亡。
有精神疾病的媽媽,能不能照顧好自閉症小孩呢?法國發生的重大醜聞【雷雪兒事件】,因社會對自閉症認知不完全,剝奪媽媽的撫養權,至今仍在上訴當中。一個精神疾病媽媽要改變到什麼程度,才能成為自己孩子的母親?
對於寄養的孩子,家究竟是什麼呢? 法律基於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會安排孩子離開原生家庭,安置在寄養家庭,以可以提供家庭式照護的環境。但孩子面對環境的轉變,能接受嗎?一次一次因各種原因,轉換到不同寄養的家庭,那個還是【家】嗎? 想要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時,是不是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心中的家在哪裡?
快時尚讓人人享受短暫的精品時尚,但快時尚為何可以「快」又「時尚」,背後代價,剝削勞工?環境汙染?抄襲系統? 我們沉浸買!買!買!,購物沉癮症蠶食我們。下一個購物節!下一個折扣!下一個周年慶! 快時尚代價,是我們看不到,還是被偷偷藏起來?
精神病患是否能結婚?這問題沒有人可以給出正確的答案?但精神病患是否想結婚,答案卻是肯定。 【婚姻計畫】紀錄片嘗試對這問題進行討論,醫療隨著時代的進步,可以讓精神疾病趨於穩定,婚姻的決定權是否能擁有? 精神病患能不能擁有婚姻的機會,這問題至今還遺留在結尾,沒有人可以回答。
紀錄片【That Which Does Not Kill】,一看到片名讓我們不禁聯想是引用尼采的名言【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但片中所陳述的事情,雖不至死,但那一刻靈魂卻已死亡。
有精神疾病的媽媽,能不能照顧好自閉症小孩呢?法國發生的重大醜聞【雷雪兒事件】,因社會對自閉症認知不完全,剝奪媽媽的撫養權,至今仍在上訴當中。一個精神疾病媽媽要改變到什麼程度,才能成為自己孩子的母親?
對於寄養的孩子,家究竟是什麼呢? 法律基於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會安排孩子離開原生家庭,安置在寄養家庭,以可以提供家庭式照護的環境。但孩子面對環境的轉變,能接受嗎?一次一次因各種原因,轉換到不同寄養的家庭,那個還是【家】嗎? 想要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時,是不是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心中的家在哪裡?
快時尚讓人人享受短暫的精品時尚,但快時尚為何可以「快」又「時尚」,背後代價,剝削勞工?環境汙染?抄襲系統? 我們沉浸買!買!買!,購物沉癮症蠶食我們。下一個購物節!下一個折扣!下一個周年慶! 快時尚代價,是我們看不到,還是被偷偷藏起來?
精神病患是否能結婚?這問題沒有人可以給出正確的答案?但精神病患是否想結婚,答案卻是肯定。 【婚姻計畫】紀錄片嘗試對這問題進行討論,醫療隨著時代的進步,可以讓精神疾病趨於穩定,婚姻的決定權是否能擁有? 精神病患能不能擁有婚姻的機會,這問題至今還遺留在結尾,沒有人可以回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累計只有極少數0.3545%(6.7萬樣本比1879萬選民)樣本數的民調預測,甚至還有平均23.53%的人未表態,如何能將平均預測值[蔡43.84%比朱21.39%比宋11.23%]逕行化為百分比[蔡57.33%朱27.98%與宋14.69%]呢?表態要選的人只有76.47%,如何可以代表其他從未表
Thumbnail
在英國政治的一次震撼中,工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2024年大選,結束了保守黨14年的統治。截至目前,在650個席位中已宣佈結果的648個席位中,工黨獲得了驚人的412個席位,而保守黨僅獲得121個席位。基爾·斯塔默將取代里希·蘇納克成為英國首相,這將大大改變國家的領導方向。
Thumbnail
❙英國❙ 國會下議院650 個席位中近三分之二的席位拱手讓給 ❙凱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 領導的 ❙工黨❙,這是 ❙保守黨❙ 統治 ❙英國❙ 14 年之後的一次歷史性大選。 (前)首相 ❙里希•蘇納克❙ 領導的 ❙保守黨❙ 遭受到史上最慘重的滑鐵盧。 自 2019 年的大選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1、本周大事如下: a、英國國會大選4日投票,主要在野黨工黨斬獲412席大獲全勝,結束保守黨長達14年的執政。執政黨保守黨只取得121席,還有12位內閣成員連任失敗。蘇納克5日宣布辭去首相和保守黨黨魁,61歲的工黨黨魁施凱爾獲任命為新任首相。這在歐洲目前極右派當道中,算是少見由左派獲勝的國家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美總統大選辯論,拜登顯敗,民調七成以上不支持,媒體勸退,黨內大咖勸進。法國會大選,極右派大勝,馬克洪注定跛鴨。 BJ:現代民主選舉,不是咱想像的"選賢與能";而是比賽誰比較沒那麼多人討厭,跟品德、能力沒太大關係。目前檯面上的執政者如美日英法...全都有執政危機,但會不會過關?很大的因素取決於能不能
Thumbnail
「2016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讓所有媒體與政治學者跌破眼鏡。」 你知道2016年川普勝選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你知道英國脫歐也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即將到來,繼封關民調之後,專家分析「棄保效應」將在2024總統大選的10天前發酵,一定有不少人好奇棄保效應是什麼? 本文將簡單說明何謂棄保效應,它到底會不會為2024總統大選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呢?你是否也被策略性投票影響,而不自知被帶了風向。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累計只有極少數0.3545%(6.7萬樣本比1879萬選民)樣本數的民調預測,甚至還有平均23.53%的人未表態,如何能將平均預測值[蔡43.84%比朱21.39%比宋11.23%]逕行化為百分比[蔡57.33%朱27.98%與宋14.69%]呢?表態要選的人只有76.47%,如何可以代表其他從未表
Thumbnail
在英國政治的一次震撼中,工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2024年大選,結束了保守黨14年的統治。截至目前,在650個席位中已宣佈結果的648個席位中,工黨獲得了驚人的412個席位,而保守黨僅獲得121個席位。基爾·斯塔默將取代里希·蘇納克成為英國首相,這將大大改變國家的領導方向。
Thumbnail
❙英國❙ 國會下議院650 個席位中近三分之二的席位拱手讓給 ❙凱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 領導的 ❙工黨❙,這是 ❙保守黨❙ 統治 ❙英國❙ 14 年之後的一次歷史性大選。 (前)首相 ❙里希•蘇納克❙ 領導的 ❙保守黨❙ 遭受到史上最慘重的滑鐵盧。 自 2019 年的大選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1、本周大事如下: a、英國國會大選4日投票,主要在野黨工黨斬獲412席大獲全勝,結束保守黨長達14年的執政。執政黨保守黨只取得121席,還有12位內閣成員連任失敗。蘇納克5日宣布辭去首相和保守黨黨魁,61歲的工黨黨魁施凱爾獲任命為新任首相。這在歐洲目前極右派當道中,算是少見由左派獲勝的國家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美總統大選辯論,拜登顯敗,民調七成以上不支持,媒體勸退,黨內大咖勸進。法國會大選,極右派大勝,馬克洪注定跛鴨。 BJ:現代民主選舉,不是咱想像的"選賢與能";而是比賽誰比較沒那麼多人討厭,跟品德、能力沒太大關係。目前檯面上的執政者如美日英法...全都有執政危機,但會不會過關?很大的因素取決於能不能
Thumbnail
「2016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讓所有媒體與政治學者跌破眼鏡。」 你知道2016年川普勝選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你知道英國脫歐也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即將到來,繼封關民調之後,專家分析「棄保效應」將在2024總統大選的10天前發酵,一定有不少人好奇棄保效應是什麼? 本文將簡單說明何謂棄保效應,它到底會不會為2024總統大選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呢?你是否也被策略性投票影響,而不自知被帶了風向。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