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世代的窺視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每天在使用IG、FB甚至其他形形色色的社群軟體的我們, 是真的想要了解別人的生活嗎?在世代登出的 PODCAST 當中聽到 Jack許多觀點與敘述讓我發現那些自己毫無覺察的行為, 比如:毫無意識地在滑IG、FB, 是否這些行為當中自己早已淪陷並且陳癮, 而這個癮頭其實是一種想比較的心態呢? 認為自己在這個社群媒體當中有不能輸的理由? 開始毫無意識地發動態、展露自己給別人看(或許我在這發文也是一種?), 這樣真的是能讓自己更加成長且進步的嗎?

於是這一刻起,我想改變,不想再被制約, 想再毫無意識地發動態、貼文,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 關掉通知! 再來是近一步的思考窺探別人的生活, 對我而言到底有怎樣的益處或能得到什麼?

改變的一開始可能很痛苦,會很不習慣,只要養成了這些習慣, 我想就可以多出很多時間去思考事情,也可以逐漸找回思考的主導權。

社群媒體當然沒有不好,只是在聽完徐嘉凱導演的分享後, 我發現我真的被制約了,而且有些無法獨立判斷思考, 進而才有想改變的念頭,當然若想維持原本的狀態也沒有不好, 只是對我而言,想花更多的時間可以反芻思考,以及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皙的沙龍
10會員
21內容數
邀請店家、攝影師、甚至是模特的專題報導
陳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0
我只是在在美好的年華裡 遇見了你 必須愛你
2023/12/10
我只是在在美好的年華裡 遇見了你 必須愛你
2023/04/09
上了他的車之後,一開始有點些微的尬聊,在聊天的過程中,
2023/04/09
上了他的車之後,一開始有點些微的尬聊,在聊天的過程中,
2023/03/10
姑且先叫他Z好了,Z是個身高約莫183公分的中年男子,和我的年紀相差了20歲。
2023/03/10
姑且先叫他Z好了,Z是個身高約莫183公分的中年男子,和我的年紀相差了20歲。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舉凡臉書、IG等各式通訊社群軟體, 最近深深有感,也不知道到底是世代隔閡還是個人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於社群軟體,一直都很習慣是定位在紀念特殊想法與日子的工具,日常生活上,並不會想昭告天下個人的一舉一動,也沒有固定看他人限動的習慣。 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使用交友軟體,陸陸續續認識一些新朋友後,發現有些人
Thumbnail
舉凡臉書、IG等各式通訊社群軟體, 最近深深有感,也不知道到底是世代隔閡還是個人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於社群軟體,一直都很習慣是定位在紀念特殊想法與日子的工具,日常生活上,並不會想昭告天下個人的一舉一動,也沒有固定看他人限動的習慣。 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使用交友軟體,陸陸續續認識一些新朋友後,發現有些人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自證預言的意思,也就是每日常常的自我對話,不僅可能潛在影響自我認同,和周遭的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當然他人不是最重要的)但你有想過,人格也是可以後天塑造的嗎?
Thumbnail
自證預言的意思,也就是每日常常的自我對話,不僅可能潛在影響自我認同,和周遭的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當然他人不是最重要的)但你有想過,人格也是可以後天塑造的嗎?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Thumbnail
「發現自己常常容易被手機通知聲打斷手邊工作,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來滑,就算沒有訊息,也會想要打開看一下……」 「自己在FB、Instagram上發文,如果沒有人按讚,會感到難過失落,或是Line被已讀不回的時候,一直盯著手機看,直到對方回覆才安心……」
Thumbnail
「發現自己常常容易被手機通知聲打斷手邊工作,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來滑,就算沒有訊息,也會想要打開看一下……」 「自己在FB、Instagram上發文,如果沒有人按讚,會感到難過失落,或是Line被已讀不回的時候,一直盯著手機看,直到對方回覆才安心……」
Thumbnail
今年初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改變(或許對大家來說是小事一件啦~) 那就是刪除我手機上的FB,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就在早晚工作發文時段 為什麼這麼做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 社群沉癮症 二、 心情受起伏 儘管曾在書上看過這麼一句話 三、 人生沒有變好 停的第一周不得不說「想滑」的慾望時不時地出現
Thumbnail
今年初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改變(或許對大家來說是小事一件啦~) 那就是刪除我手機上的FB,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就在早晚工作發文時段 為什麼這麼做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 社群沉癮症 二、 心情受起伏 儘管曾在書上看過這麼一句話 三、 人生沒有變好 停的第一周不得不說「想滑」的慾望時不時地出現
Thumbnail
每天在使用IG、FB甚至其他形形色色的社群軟體的我們, 是真的想要了解別人的生活嗎?在世代登出的 PODCAST 當中聽到 Jack許多觀點與敘述讓我發現那些自己毫無覺察的行為。
Thumbnail
每天在使用IG、FB甚至其他形形色色的社群軟體的我們, 是真的想要了解別人的生活嗎?在世代登出的 PODCAST 當中聽到 Jack許多觀點與敘述讓我發現那些自己毫無覺察的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