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蟾蜍共同讀完同一本書後,蟾蜍讚嘆著書中人物懷有打退惡龍和巨人的勇敢,青蛙則連續問了三句「不知道我們勇敢不勇敢?」、「我們看起來是挺勇敢的嘛!」和「可是我們真的勇敢嗎?」最後他們決定到外面,用爬山試試自己的膽量。他們爬到一座黑漆漆的山洞,爬出一條大蛇,眼見就要把他們吞下肚了,他倆跳著逃開,蟾蜍邊發抖邊說「我不怕!」他們再往上爬,沒料到竟然遇上山崩,青蛙和蟾蜍幸運地逃開,青蛙大聲地抖著說「我不怕!」他們終於攻頂了,一隻老鷹在頭頂盤旋,他們趕緊躲到一塊大石頭底下,一直等到老鷹飛走,青蛙和蟾蜍同聲尖叫「我們不怕!」然後飛快跑下山,他們跑過方才山崩的地方和大蛇的山洞,他們一口氣跑回蟾蜍的家。蟾蜍說「青蛙,我真高興有你一個這麼勇敢的朋友。」然後跳上床,躲在棉被裡;青蛙說「蟾蜍,我也很高興認識你這樣勇敢的伙伴。」隨後跳進衣櫥,關上櫃門,他們就這樣待了好久好久,感受著勇敢的滋味。
《青蛙和蟾蜍 好伙伴》封面照。圖案和邊框的設計看起來頗有復古味。
《青蛙和蟾蜍》系列是1971年就出版的經典作品,作者是艾諾.洛貝爾,他相當擅長為兒童寫故事,用字簡單精煉且優美,他的故事像個自帶幽默的溫馨小品,明明是淺淺描述著很平實的日常,卻引著讀者深入思考那些關於人生的哲學問題。「孩子還太小了,所以不懂」這樣的念頭似乎不曾出現在作者的心中,他毫無顧忌地說他想說的、談他該談的,但是又不落入教條而令人生厭,反而有著流露出真性情的可愛感。
咪咪從家附近的圖書館借到這本經典故事書,雖然封底介紹寫著適合剛開始獨立閱讀的小朋友,不過咪咪在圖書館稍微翻閱過後放不回去了,書裡簡短卻極富思考性的故事,每一篇都好有意思,超級適合我家的睡前故事時間!
惡龍與巨人這篇談的是勇敢,青蛙和蟾蜍一路跳過石頭爬上山,這是面對未知的勇敢,當他們碰上大蛇、山崩和老鷹時,兩人明明就都嚇得發抖,卻還是大聲的說「我不怕!」這句大聲的喊話其實喊給自己聽的,像是一種克服了恐懼的宣告,也有點給自己壯膽的意味,後來他們跑下山,匆匆經過他們剛剛克服恐懼的地方,此時的回望已是對自己成就的回顧。故事的最後他們互相稱讚對方是勇敢的朋友,然後分別躲進被子和衣櫥裡,細細咀嚼的勇敢的滋味,這段情節最為有趣,咪咪前幾次看的時候,覺得他們知道自己害怕,眼裡只看到朋友的勇敢,有點妄自菲薄,後來突然覺得也許他們是藉著稱讚朋友,轉個彎來讚許自己的勇氣,所以才會對自己的成功勇敢回味再三。
真正的勇敢,並不是什麼都不懼不怕,是直視自己的害怕,仍然把該解決的事情處理完。「惡龍和巨人」是恐懼的象徵,而對青蛙和蟾蜍來說恐懼的代表則是大蛇、山崩和老鷹,故事一開始他們羨慕著書中人物能打退惡龍和巨人,然而他們擊退恐懼的方式是用「逃」的!這個安排似乎在告訴讀者克服恐懼、展現勇氣的方式有很多種,「逃」也可以很有用的!
讀完故事後,咪咪開始跟好好的延伸討論。
「好好,青蛙和蟾蜍勇敢嗎?」
「勇敢啊,因為他們遇到蛇、石頭和老鷹,然後跑回家。」
「可是他們會跑,就是因為他們害怕啊!這樣還有勇敢嗎?」
「…(略顯遲疑)勇敢啊!」
「為什麼?」
「…因為他們遇到那些東西,他們怕,可是他們忍耐,然後跑回家。」
「你說得真好!」
說得挺不錯的,我倒是沒想過忍耐這個面向,雖然可能是幼兒的詞彙量還不夠多,所以好好會說出「忍耐」,不過想想在那個情境裡,確實需要「忍住」恐懼的心情(搞不好還是想哭的衝動),這個詞用得還算貼切。
那天早上我們正好去看了《汪汪隊立大功電影版》(以下有雷),其中有一段是新登場的角色狗狗莉柏蒂在動物收容所營救汪汪隊隊長阿奇,阿奇跟莉柏蒂坦承他在執行救援任務的時候會害怕,怕自己會失手,傷害到等待救援的人,也怕搞砸了城市裡所有人對汪汪隊英雄救援的期待。莉柏蒂說了一段話回應阿奇,我覺得剛好可以呼應青蛙和蟾蜍的勇敢,於是就拉出來跟好好談。
「所以啊,好好,勇敢不等於不害怕唷!你記不記得早上汪汪隊裡面莉柏蒂跟阿奇說英雄也會有害怕的事,可是雖然有那些害怕的事,還是會去面對,把該做的事情做完,這樣才是真正的勇敢。」
「嗯…就像是我去打針一樣嗎?雖然很痛,可是我會忍耐,都沒有哭。」
「沒錯就是這樣!」
希望好好能像青蛙跟蟾蜍一樣,待會睡覺的時候,靜下來獨自享受一下勇敢的滋味,但願這小小的成就會滋養他,使他成為勇敢的人。
親子共讀小技巧:幫助孩子關聯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
親子共讀時,可以適時的把書本的內容和概念可以關連到孩子的生活經驗、先前閱讀經驗或先備知識,如此可以增加孩子對此事的記憶點,無形中亦是訓練孩子的歸納和整合能力。咪咪自己常常用關聯或類比的方式來教小孩,小孩聽完說明後會有「喔!原來如此」的感覺,後來小孩也開始自己找,有時候是出現在不同書裡的同樣語詞,有的時候是類似的顏色或圖案,當他有新發現的時候,通常都會很高興地跟我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