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隨筆|去韓國,回韓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什麼時候要回韓國?」「媽,我是去韓國,不是回韓國。」

往返韓國邁入第十個年頭,還記得頭幾年會糾正「去、回」這兩個字的用法。因為當時覺得自己只是小留學生,過著短暫的求學生活,總有一天還是會回家,回到熟悉的台灣。所以強烈地不喜歡被人說「回韓國」,因為覺得自己是「去」,去了之後,有一天還是會回來的。

時間久了之後,一整年下來待在韓國的時間遠遠超過留在台灣的時間。我慢慢被這塊土地渲染,習慣了食衣住行的每個片段,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落腳處。漸漸地,比起LINE更常用Kakao Talk,Kakao的聯絡人甚至增加到LINE的四五倍之多,開始跟一些朋友漸行漸遠,我才發現,自己與家鄉的連結,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樣堅不可摧。

也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慢慢接受了「回韓國」這三個字,也會開口說自己要「回韓國」。把我養大的台灣是如此令人熟悉又安心,但只有當身處韓國,才會讓我有一種「生活」的感覺。尤其是有了房子,有了家人之後,更是如此。

十年了,也應該要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了。然而,實驗了無數次,似乎還是沒有辦法笑著說再見。每一次的分離,都像是讓自己破碎之後再重新癒合的過程。反反,又覆覆。眼淚總是會在轉過身後滑落,年紀越長,越難以故作堅強。

「媽,我要回韓國了。」我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韓同步口譯員|馬力的沙龍
170會員
47內容數
分享以譯者身份在韓國努力求生的生活片段
2022/03/08
將近十年前的文章了,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文筆真的是滿可愛,一點點的堅韌當中,帶著一點點不服輸的傲氣。這篇大概是寫文章這麼多年來,迴響最大的一篇了。
2022/03/08
將近十年前的文章了,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文筆真的是滿可愛,一點點的堅韌當中,帶著一點點不服輸的傲氣。這篇大概是寫文章這麼多年來,迴響最大的一篇了。
2021/12/28
第一次接觸到閱讀器,是大學時期到韓國交換的時候,看到美國同學身上帶著一台kindle。當時覺得非常神奇,也問了美國同學電子書的優點是什麼。記得對方當時回答:輕便好帶、可以不用讓別人知道我在看什麼書。為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買了第一台韓文閱讀器「RIDIPAPER」。不過今天要介紹的是後來新出的機型,
Thumbnail
2021/12/28
第一次接觸到閱讀器,是大學時期到韓國交換的時候,看到美國同學身上帶著一台kindle。當時覺得非常神奇,也問了美國同學電子書的優點是什麼。記得對方當時回答:輕便好帶、可以不用讓別人知道我在看什麼書。為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買了第一台韓文閱讀器「RIDIPAPER」。不過今天要介紹的是後來新出的機型,
Thumbnail
2021/12/13
如果當年一考過立刻鼓起勇氣練習開上路的話,也許就不會拖到現在。然而時間久了、手感沒了,對「開車」這兩個字越來越懼怕,越怕就越不敢跨出第一步,變成一個超長期惡性循環。另一個原因是自己長年待在國外,近年偶爾回台灣會利用短暫的時間請家人陪練車,但往往在回韓國後又回到原點,週而復始。
Thumbnail
2021/12/13
如果當年一考過立刻鼓起勇氣練習開上路的話,也許就不會拖到現在。然而時間久了、手感沒了,對「開車」這兩個字越來越懼怕,越怕就越不敢跨出第一步,變成一個超長期惡性循環。另一個原因是自己長年待在國外,近年偶爾回台灣會利用短暫的時間請家人陪練車,但往往在回韓國後又回到原點,週而復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先前在 Dcard 上看到有人對留學這個決定的「好處」和「效益」提出了疑問。留學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且在生涯規劃上是相當重大的決定。 2023年年初,我從韓國留學回國後,寫下自己的變化,這裡的變化比較偏向是身心靈層面,由於剛回國不久,還在進行研究所學業,尚未看到職場上的效益,日後有這方面的
Thumbnail
先前在 Dcard 上看到有人對留學這個決定的「好處」和「效益」提出了疑問。留學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且在生涯規劃上是相當重大的決定。 2023年年初,我從韓國留學回國後,寫下自己的變化,這裡的變化比較偏向是身心靈層面,由於剛回國不久,還在進行研究所學業,尚未看到職場上的效益,日後有這方面的
Thumbnail
在韓國釜山大學留學半年後,我學會的三件事:建立安慰自己的能力、適應新事物的能力、跨出舒適圈的能力。
Thumbnail
在韓國釜山大學留學半年後,我學會的三件事:建立安慰自己的能力、適應新事物的能力、跨出舒適圈的能力。
Thumbnail
一轉眼來韓國交換的日子也過了兩個月,在想像中描繪過無數次的畫面,最後真的在眼前實現的時候,其實沒有多大的悸動,但它就是發生了。像我一直以來的日常一樣,有點像,但又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一轉眼來韓國交換的日子也過了兩個月,在想像中描繪過無數次的畫面,最後真的在眼前實現的時候,其實沒有多大的悸動,但它就是發生了。像我一直以來的日常一樣,有點像,但又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海漂返鄉
Thumbnail
海漂返鄉
Thumbnail
結束十四天的隔離和七天的居家檢疫,恢復正常的生活模式之後,才終於跟著家人四處走走。其實家附近、整個熟悉的台南,並不像家人先前說的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有些印象中的店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樓房、新的招牌,但空氣中那股熟悉的台南味道如一。 也許是因為時隔兩年回台灣,有些習慣了韓國的生活模式,這次
Thumbnail
結束十四天的隔離和七天的居家檢疫,恢復正常的生活模式之後,才終於跟著家人四處走走。其實家附近、整個熟悉的台南,並不像家人先前說的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有些印象中的店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樓房、新的招牌,但空氣中那股熟悉的台南味道如一。 也許是因為時隔兩年回台灣,有些習慣了韓國的生活模式,這次
Thumbnail
土耳其的韓國人很多,近幾年只要是東亞臉孔,可能都有機會被土耳其少男少女問:『請問你是韓國人嗎?』 看著他們閃閃發亮的雙眼,基於自己是個勇敢的台灣人這點,我還是勇敢地說出:『不是,我是台灣人。』 他們通常會直接失望離去,甚至沒問我泰國和台灣差在哪裡。
Thumbnail
土耳其的韓國人很多,近幾年只要是東亞臉孔,可能都有機會被土耳其少男少女問:『請問你是韓國人嗎?』 看著他們閃閃發亮的雙眼,基於自己是個勇敢的台灣人這點,我還是勇敢地說出:『不是,我是台灣人。』 他們通常會直接失望離去,甚至沒問我泰國和台灣差在哪裡。
Thumbnail
留在韓國的半年期限一下子去掉三分之一。 才開始適應學生生活,才開始和同學有點話題,才開始對這裡產生歸屬感,為期兩個月的學期就結束了……匆匆結束期末考,休業式後各分東西。同學們嘰嘰喳喳講著歸國計畫,約著回國前要去哪裡玩,時間就是青春們的本錢。
Thumbnail
留在韓國的半年期限一下子去掉三分之一。 才開始適應學生生活,才開始和同學有點話題,才開始對這裡產生歸屬感,為期兩個月的學期就結束了……匆匆結束期末考,休業式後各分東西。同學們嘰嘰喳喳講著歸國計畫,約著回國前要去哪裡玩,時間就是青春們的本錢。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離開不代表比較勇敢,有時候留下來需要更多勇氣,但是你一定要離開,無論去哪裡都好,離開熟悉的環境,擴大不同的視野,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多面,你一定要離開,你才能夠感受家鄉的美好。
Thumbnail
離開不代表比較勇敢,有時候留下來需要更多勇氣,但是你一定要離開,無論去哪裡都好,離開熟悉的環境,擴大不同的視野,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多面,你一定要離開,你才能夠感受家鄉的美好。
Thumbnail
 日語有個詞語叫作「居場所」。自分の居場所を作る。創造屬於自己的地方。  這一年,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在過去從未抵達的異域,向著前所未有的生命,以開拓者之姿,一畝一畝開墾出自己的居場所。因為一件小事而氣急敗壞,或是說錯話而羞愧地想從地球消失。抱怨迭迭發生的不如意事,笑的時候用力笑,哭的時候大聲哭。
Thumbnail
 日語有個詞語叫作「居場所」。自分の居場所を作る。創造屬於自己的地方。  這一年,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在過去從未抵達的異域,向著前所未有的生命,以開拓者之姿,一畝一畝開墾出自己的居場所。因為一件小事而氣急敗壞,或是說錯話而羞愧地想從地球消失。抱怨迭迭發生的不如意事,笑的時候用力笑,哭的時候大聲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