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要回韓國?」「媽,我是去韓國,不是回韓國。」
往返韓國邁入第十個年頭,還記得頭幾年會糾正「去、回」這兩個字的用法。因為當時覺得自己只是小留學生,過著短暫的求學生活,總有一天還是會回家,回到熟悉的台灣。所以強烈地不喜歡被人說「回韓國」,因為覺得自己是「去」,去了之後,有一天還是會回來的。
時間久了之後,一整年下來待在韓國的時間遠遠超過留在台灣的時間。我慢慢被這塊土地渲染,習慣了食衣住行的每個片段,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落腳處。漸漸地,比起LINE更常用Kakao Talk,Kakao的聯絡人甚至增加到LINE的四五倍之多,開始跟一些朋友漸行漸遠,我才發現,自己與家鄉的連結,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樣堅不可摧。
也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慢慢接受了「回韓國」這三個字,也會開口說自己要「回韓國」。把我養大的台灣是如此令人熟悉又安心,但只有當身處韓國,才會讓我有一種「生活」的感覺。尤其是有了房子,有了家人之後,更是如此。
十年了,也應該要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了。然而,實驗了無數次,似乎還是沒有辦法笑著說再見。每一次的分離,都像是讓自己破碎之後再重新癒合的過程。反反,又覆覆。眼淚總是會在轉過身後滑落,年紀越長,越難以故作堅強。
「媽,我要回韓國了。」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