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的畫;鍾國強的詩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大約2007至2008時,我去看君特‧格拉斯水彩畫展出,因保留當時的宣傳DM而推算出時間。

最近,我閱讀香港詩人,鍾國強先生作品,在詩人的網誌Blogger「生長的房子」上,有一個標籤,寫著夾硬譯,是鍾先生翻譯詩人的詩。

楊喚說:在翻譯的時候,字彙不夠多,絕對無法翻譯好「詩」,只有腦海辭彙夠多,才能譯出更美的作品。

鍾先生翻譯了君特‧格拉斯,在此之前,我並未沒讀過君特‧格拉斯;更別說此詩是翻成英文,再由鍾先生翻成中文。當時,之所以特別留意,是因為,鍾先生在譯詩裡,配的圖竟是張曉剛的畫作。 後來這一篇文我找不到了,不知道什麼原因。

張曉剛先生,那天價的畫作,我不可能得見,所以,我照例,通過早餐店看報時,讀到這一頁新聞,看到了這張作品被印在報紙上。

頗使我生寒的作品,背後的意義我想,也沒能耐跟大家講,但整體言,報上的評論應該是敘述一胎化,在沉重的歷史裡,藝術家心有所悟的創作。就像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這是導演目前最好的作品,導演正是經歷文革。更何況這《霸王別姬》是李碧華先生寫的,讀一點就步履維艱,幾乎身受重傷,光讀極短篇,一天頂多幾篇,後來讀到一篇如何用活著的牲畜,以假化真,製作血玉骨董,那時逼得我再也不敢讀。作家 李碧華,神祕的黑盒子,太多封緘的秘密,縱然想近身也怕痛,沒法靠近字半步。

神奇的是,鍾先生翻譯的詩作,配合著藝術家張曉剛的畫作,那令我寒毛直豎的畫,竟然有了額外的氣氛,跟我在報紙上第一次見,完全不同。因為君特‧格拉斯那種溫潤,加上鍾先生文筆裡儲著暖光,恐怖搓成懷舊,白光打成了黃光,希望大家也能去這個網誌讀讀詩,這樣的詩人,給我很大的力量,難以形容這種感覺,簡言之,就想把所有詩人的書都讀過一遍,已經好久沒有這種衝動。大家知道嗎,跟看完電影《竊聽風暴》、或《終極追殺令》一樣,在冰涼裡有一股暖流,帶來新的希望。

當然,君特‧格拉斯也有描述戰爭的畫作,抗議的再猛,卻也沒有丁雄泉隨便一抹紅來的激烈,總之,我心臟不好,我覺得這樣的筆觸,已經夠了呀。

最近看《開在馬路上的傘》,是詩人二零一二至二零一四的創作,於我,非常難,但那光束還是存續在書裡面,如果你剛讀完張愛玲還是什麼日本韓國的悲傷作品,那,來點光吧。

乾澀的書本裡有一株樹。觸摸著書頁會感覺它就在那裡。樹液輸送著一些甚麼,然後就突然停在一個不能解開的古老象徵裡。比喻的花朵凋謝了,蜂針墜落的聲音沒有撿起任何一個歧異。最後翻到書本中間,嘗試剖白自己如年輪,但文字曾經蕩起的漣漪早已消散得一乾二淨了。 (節錄書中『樹做為物,或無物』第58頁第三段)


開在馬路上的雨傘──詩援雨傘運動(四)

開在馬路上的雨傘
是尾站的空巴士
給遺忘了的一些甚麼
角落的黑,沒有一聲呼喊

開在馬路上的雨傘
沒有像傘一樣合上
開在雨傘上的馬路
也沒有像路一樣好走(第138-139頁 節錄第3-4段)


帳幕──佔領物語(一)
我從東北的山水中跋涉來到這馬路
煙霧還未完全散去
樓縫間的初月
是勉力才睜得線開的獨眼
一整夜耳迎一整座孤島的潮汛
沒聽見瀝青仍燙的皮膚
呼痛,向我
多年來一直閒置的營釘

煙霧在人面和瞳虹中散去
我們沿青空的馬路逐一飛升
一盞一盞黃澄澄的燈
飛越高樓的戳戳而最終散落
像火後仍閃耀星星點的紙灰
東北往西南那些如夢緜延的山水
(P140第一段;P142最後一段)

我們的詩,最終也是私人的關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嗎?走在馬路上,我繼續思考這個問題。靜安寺日盛的煙火不時攻過來,公安坐在園門兩側,夾著菸,歪斜著眼好像在監視每一個路過的人。 樓下萬木無聲的像一個廢園麼,在這時節?我擦了擦眼睛,好像忽然看到幾株不以深冬為意的老梅,鬥雪開著滿樹繁花,還有一株山茶,那雪中之火,還是那麼憤怒,那麼傲慢...(P172最末頁,摘錄其末段)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些作品因為材料使用,格外輕盈,我非常喜歡。

這篇大雜燴看似沒有什麼聯繫,但我自己喜歡的應該無礙吧。

這是生長的房子網誌裡面的一個連結,有池凌雲、鍾國強、安納斯塔西斯·維斯托尼提斯、胡敏等詩人的選詩。

來欣賞一下真正的詩人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他不在了
47會員
237內容數
雜文與作品。
他不在了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鏡湖之上,海藻漂浮
Thumbnail
2025/04/27
鏡湖之上,海藻漂浮
Thumbnail
2025/04/21
他的血糖太高;聽說糖尿病友合併洗腎的,初一宣告,初三即洗。    
Thumbnail
2025/04/21
他的血糖太高;聽說糖尿病友合併洗腎的,初一宣告,初三即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從《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到《醒來,奶油般地》,鄭琬融與自然環境對話的關懷被延續了下來。儘管受訪時表示「詩對於議題的揭露或許是有限的」,但在新作中仍可以見到其對勞工階級、性別框架、環境生態等面向有所思索。難得的是,絕大多數的詩作並未服膺於文化議題而仍然堅持文學本位的姿態,社會性和藝術性相輔相成。
Thumbnail
從《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到《醒來,奶油般地》,鄭琬融與自然環境對話的關懷被延續了下來。儘管受訪時表示「詩對於議題的揭露或許是有限的」,但在新作中仍可以見到其對勞工階級、性別框架、環境生態等面向有所思索。難得的是,絕大多數的詩作並未服膺於文化議題而仍然堅持文學本位的姿態,社會性和藝術性相輔相成。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我依然不知道看到我的文字的人會有怎樣的解讀,讀者永遠有權力去給予作品意義,我只是希望,能給予陳俊翰離開後的台灣,一點點的溫度和一點點的溫柔。
Thumbnail
我依然不知道看到我的文字的人會有怎樣的解讀,讀者永遠有權力去給予作品意義,我只是希望,能給予陳俊翰離開後的台灣,一點點的溫度和一點點的溫柔。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作為定居台灣後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廖偉棠的《劫後書》有著重量級的表現。這裡的「重量級」不僅在數量上,詩作的深度也實實在在地開闢出一條新路,可視為當代詩人「文史轉譯」的寫作典範。
Thumbnail
作為定居台灣後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廖偉棠的《劫後書》有著重量級的表現。這裡的「重量級」不僅在數量上,詩作的深度也實實在在地開闢出一條新路,可視為當代詩人「文史轉譯」的寫作典範。
Thumbnail
《印記/迴盪/詩篇》基本上是展出2010年代以後的作品。我對莊普最早的印象是他從1980年代使用至今的蓋章技法,第一區就可以看到四幅;另外後半展區有四幅割、摺紙的作品,這兩種技法應該是他的創作裡具代表性的,讓平面作品沒辦法單純地用繪畫概括。
Thumbnail
《印記/迴盪/詩篇》基本上是展出2010年代以後的作品。我對莊普最早的印象是他從1980年代使用至今的蓋章技法,第一區就可以看到四幅;另外後半展區有四幅割、摺紙的作品,這兩種技法應該是他的創作裡具代表性的,讓平面作品沒辦法單純地用繪畫概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