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繼續揭曉第三季財報,同時本週也開始進入超級央行週,在同樣的時空裡,處在不同經濟背景,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故事。
緊縮之路,不由分說
首先是地理位置在美國北方的加拿大央行,正式宣佈11/1起結束QE,並於會中暗示可能最快的明年第二季就會邁向升息。
接著是南美洲的巴西,一次就直接升息1.5%,等於是6碼的幅度,超越前兩次的升息幅度,並且直接挑明今年底會議將再次升息6碼。
非常積極的作法,但摻雜不少政治考量,現任總統Jair Bolsonaro明年要競選連任,對手很可能是前任總統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因此正在推動擴大政府支出來拉攏民心,加上原本就攀高的國內物價,只好預防性升息避免通膨失控。
目光轉到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沒有太大意外,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其他各國所擔心的通膨,完全不是日本央行擔心的問題,消費不振物價下跌才是病灶。
日本物價年增率,截圖自tradingeconomics
歐央行沒變,但市場想法變了,歐元就漲了
最後將焦點轉向歐元區。歐元區央行(ECB)與前次會議內容雷同,沒有特別不同的說法。購債計畫不變,對經濟成長與通膨想法也不變,僅表示偏高的通膨水位確實比預期久一點,預計明年就會下降。
ECB很明顯在這次會議刻意淡化通膨議題,駁斥提前升息的猜測,不知道是否讓更多人認為這樣舉動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愈描愈黑的回應讓歐元一飛衝天,兌美元漲幅達0.7%,是今年5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在歐元區利率會議同時,美國公佈GDP數據,季增年率為2.0%,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2.6-2.8%,對照第一季成長6.3%和第二季的6.7%遜色不少。
筆者認為,這次的美國GDP數據參考性不大,之後也可能重新調整,原因如下:
- 各家媒體預測範圍很大,出現分歧,從0.8%到5.1%都有人預測。
- 聯準會各分行的預估值落差也很大,紐約儲備分行甚至暫停公佈,可見資料取得也極具不確定性。
- 消費支出其中佔美國經濟69%的消費支出,在第二季增長 12% 之後,第三季僅增長 1.6%。這隱含供應鏈問題,很多民眾想採購一些物品卻無法買足,因此數據上的衰退無法充分反映實際消費力道。
向左走或是向右走,升息降息都各有考量,中間過程必有利弊,無論如何,我想對於各國央行來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要努力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