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志工座談:跨文化剃頭實驗

2021/10/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翻回過往,文字停在碎碎念系列。這半年並非對生活缺乏感受,只是日子過得緊湊,往往在釐清情緒前又匆匆掉入下一個工作循環。如此反覆,回神時也早已忘記當初那些想記下來的感覺。
先說工作,on board 後的生活堪稱精彩連連。
現職的組織是兩年前由總部派員在臺灣新成立的區域辦公室,節奏和氣氛與新創類似,不到十人的團隊日日並肩作戰,一個人必須身兼多職,舉凡國際專案管理、資助人關係經營、統籌對外活動、寫 Campaign 文案,到偶爾兼任粉專小編當客服等,不懂就自己查、不清楚便提出來和大家討論,有時候毫無作戰經驗就必須直接衝前鋒。
一開始確實緊張得要命 (胃痛便秘經痛加劇),心裡想著:「你認真讓我統籌這個嗎?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類似的東西欸!」硬著頭皮接下來後,摸索了一陣子。心態也逐漸從:「老天爺我壓力大到每天睡覺還夢到工作的事!」過渡到「好吧來就來!反正你敢讓我上,我也沒什麼好怕的。」
Fail to prepare. Prepare to fail.
那我就準備好就好了。
成長得付出相對的代價,這件事在學生時期早已了然於心。
這半年來當隻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菜鳥,雖不能說過得有多充實多上進,但至少依然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堅持我的 Philosophy of Life。
這邊偷偷說一下,我的 Philosophy of Life 於職涯部分是:「*與其幫助有錢人變得更有錢,我更想協助弱勢族群提升生活水平。」聽起來有些冠冕堂皇,但對我來說很真實。這也解釋了我願意留下來的原因。
*這個想法起源於網站 Dollar Street,是個比較全世界月收入與生活條件的網站,大家有興趣可以瀏覽看看:
再來,我要來解釋標題中提到的「跨文化剃頭實驗」是什麼了。
海外志工培訓一系列活動是近期團隊的工作重心,也是中秋與雙十連假間大家一直十分忙碌的原因之一。兩場培訓目標為增進臺灣青年對於志工服務工作的必備知能,其中也蘊含鼓勵青年出走,進而拓展國際視野的意味。
活動現場
「跨文化剃頭實驗」則是其中一位與談人的自身經驗。
與談人叫作鄭予彤 Angel,是新漾基金會的執行長。
Angel 跟我一樣很喜歡旅行。由於 2020 年疫情嚴峻無法出國,她決定把握時機履行小時候的願望,於是就在 26 歲生日那天剪掉了 40 公分的長髮,頂著一顆光溜溜的頭成為名符其實的「剔頭女孩」。
Angel 提及,這個兼具社會實驗精神並以體驗跨文化對話為目的的過程,主要是想檢視社會大眾對於女生剔頭的反應。
「如果把熟悉且符合大眾期待的外在條件拿掉,自己是否還能依然自信?」
— 取自安夏巴 / 鄭予彤 / 一起女子發起人 Instagram
剔頭全記錄。取自 YouTube 安夏巴 Anshaba
座談結束時,學員提問:
剔光頭後除了家人,有沒有遇到什麼其他身邊的人的反應?Angel 對這些反應有什麼感受呢?
以下為 Angel 的回覆
幾個值得一提的分享給大家:
我收到了一位陌生網友的來信「感謝我」剃光頭!原來是他的媽媽正因疾病導致的光頭而感到自卑,當她偶然從朋友的轉貼中看到我的行動,她向媽媽分享我的例子,告訴媽媽女生不需要用頭髮外貌來定義自己,她因此謝謝我的實踐。
也有人說/評論「好失望喔」、「還是長髮比較好看」、「光頭很醜」、「你這樣交不到男朋友」…… 我感謝他們的回饋,但我也表達不在意他們的評價,對我來說他們的評論只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不構成我的價值;我的自信來自我自己的決定,我的決定也只為我的真實效力。所以這些對話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我都看作是個社會實驗及跨文化的對話,其實滿有趣的。
後來陸續有不少女生因看到我剃光頭,而向我求助自己活在他人眼光裡的掙扎。在幾次對話和摸索後,我因此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同發起了一個專屬女生的「一起女子」project,陪伴女生在行動中活出對自己的勇敢與真實,這是剃光頭帶給我意外的禮物。
這段回覆充滿力量,感動之餘我的敬佩之情也隨之爆發了(BOOM)。
首先那句「你這樣交不到男朋友」實在讓人傻眼,不過既然這個行動是以體驗跨文化對話為目的,那倒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畢竟這就是「跨文化」最真實的展現。文化不同,彼此見解當然不同,即使我不認同但這樣的聲音依舊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
老話一句:雖然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可以選擇不讓這個世界改變自己。
清楚自己的價值,就不怕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就像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出自曾經讀過的一本小說:
“We are too young to live in others’ definitions.”
另一方面,雖說我同樣非常支持打破大眾對於外貌的刻板印象,但同時我也得承認自己無法如同 Angel 一樣去實際挑戰,拋開安全感去迎接來自不同文化族群的評價,這或許也間接說明了自己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依然受到社會對於女性外貌的制約,無法真正跳脫刻板印象並堅持自己的價值。
後來我也持續思考,自己到底在怕什麼?
或許是畏懼以最異於常人的姿態被大眾檢視,也或許是怕丟掉了大家對自己的認同。
原來一個人的自信,乃至於所認定的自我價值,有一部分源自於符合大眾期待的「好」的樣子。
某人因為有著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而感到自信,因為大眾認同「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這是被期待也被認為是「好」的價值。如同某人因為長得好看而感到自信,因為大眾認同「長得好看」這個特質,也認為這是「好」的。
一個人的自信與旁人的認同多少相互依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會透過追求他人認同(符合大眾期待)來構築自我價值。在愈見膚淺的現代社會中,這樣的現象確實屢見不鮮。
總之,我還是認為自我價值不應寄託在他人認同上,否則會難逃隨波逐流的從眾心態,永遠在追求他人認同的價值。總是把自己變成別人覺得「好」的樣子,沒完沒了。
話雖如此,但我也知道這很難,不然我早就也去剔頭了(笑)。
以上是聽完座談後的小小心得。
這些也是目前工作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在同一條路上遇見更多為了相同理念而努力的人們,接收並帶著他們滿滿的力量、知識、經驗,心無旁騖地走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unny Tsai
Sunny Tsai
1995 臺北人,背包旅行狂熱者,愛潛水更愛曬太陽。曾在香港、南非、英國求學,目前是位NGO工作者。累積工作經驗的同時,記錄著角落裡不為人知的故事,及對生活的觀察與解讀。Instagram: @world__inmyeye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