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禁忌重要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禁忌又或者是忌諱是指在特定的文化、平時的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又或者是心理中樹立的價值觀,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禁忌與樣貌,造就了文化上的不同
禁忌語言在字典中佔有一席之地嗎?包含引起冒犯或令人不快的含義的詞是否正確?
  • 禁忌一詞的由來
我們在語言中使用這些表達來增加情感、影響或冒犯。它們旨在引起接收者的震驚或引起強烈的感受。但是是什麼讓他們成為禁忌?18世紀,該詞由 Captain Cook、Adalbert von Chamisso等探險者引進英語及德語世界,南太平洋小島使用該詞,表示與宗教有關的某種禁忌,例如:這種禁忌規定哪些人物可以坐在一起,人與人之間是否允許觸碰,決定什麼可以吃,對聖人或神不能直呼其名。禁忌詞可能與可能被視為被禁止的行為有關。然而,這並非總是如此。被視為禁忌語言的是文化定義的東西,而不是語言結構本身的任何東西。由於人們和社會對文字的聯想,文字成為禁忌。
  • 西方種族禁忌語言
在英語中,種族歧視語是語言禁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現象在美國英語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美國黑人在歷史上倍受歧視,過去那些用來咒罵黑人的種族歧視語變得敏感起來,變成了禁忌語。比如,nigger是侮辱性色彩強烈的完全禁忌語,Negro有蔑視意味,也屬禁忌語。現在人們稱美國黑人為blacks 或African American。英語中還有一些含有“black”的詞語也是禁忌語。英語中“white”表示「純潔」「乾淨」等,這些都是有積極含義的褒義詞;而“black”則與“邪惡”“罪孽”“骯髒”等有關。如:blackguard(惡棍),blacklist(黑名單),black mark(汙點)等。全家引以為恥的“敗家子”叫black sheep,不叫white sheep。無惡意的謊言叫white lie,不像ordinary lie(一般的謊言)或black lie(用心險惡的謊言)那麼壞。
  • 台灣人的語言禁忌
台灣對於語言有許多禁忌,這些詞彙通常是被認為不雅、低俗、讓人難以啟齒的、讓聽的人難以入耳,又或是因為禁忌心理也就是文化教導所影響所導致對此避之猶恐不及的禍事相關的詞語,在交談中會極少被提起又或是利用委婉語的方式帶過。在這些忌諱的災禍當中,最令人恐懼的就是「死亡」了,所以人們在交談中會避免直接談論到「死亡」,因此在台灣「死亡」有很多的代替詞彙,例如:「轉世」、「沒了」、「成仙」、「過身」。數字四由於也和死有關,所以在很多的醫院、飯店現在甚至連百貨或是住家都不會有四這個數字的樓層或相關事務。另外藥妝店、棺材店很忌諱對客人說「擱來坐」,畢竟藥妝店、棺材店接洽的事物都有關於生死,所以店家招呼客人不就等於在詛咒顧客「病了再病」及「死了一人再死一人」,所以這在台灣也是被忌諱關於死的事情。台灣之所以有種種禁忌是源於台灣因大部份人的祖籍源自閩粵,早期來台移墾的人民,當時的四周圍大多是榛莽、瘴癘、人禍,他們在劣質的環境下求生存,和自然博鬥後醞釀出的風土民情,從而形成了台灣獨有的民俗文,即便有些禁忌的起源在歷史中已經無法找尋到答案,但基於「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害怕觸犯到禁忌而導致災禍,由農業社會已經轉型成科技化社會的台灣,禁忌還是持續的影響普遍人民的生活。
  • 所以禁忌詞語應該存在嗎
所有單詞都有一個語言記錄或使用級別。禁忌詞在字典中出現時一般都會有警告。然而,每本詞典都有自己的分類系統,如果沒有任何標準化,這可能會產生誤導。此類警告出現在定義旁邊,使用諸如禁忌、俚語、口語、粗俗冒犯等標籤。這警告讀者避免使用這個詞。一些經常有附加標籤的不使用這個詞。問題是這是否足夠,或者只是太雜亂無章,人們不知道該怎麼做。隨著文化的變化,禁忌語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適應。2003年,英國《電訊報》報導稱,在柯林斯英語詞典中,有70個詞從禁忌降級為俚語,只剩下16個禁忌詞。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世界的發展,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也會發生。隨著文化變得更加開放和接受,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在英國,同性婚姻甚至網戀等問題已不再是“禁忌話題”。大眾傳播的巨大增長有助於使主題更加主流,更加廣為人知。曾經被視為冒犯和禁忌的東西在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和社交媒體中變得正常化。
當我們考慮是否應在字典中允許使用聲名狼藉的詞時,重要的是要承認這種不斷發展的語言。如果我們要禁止文字,就需要有一個公認的評估系統來評估它們的冒犯性。如果這已經用於對字典條目的冒犯級別進行分類,那麼隨著含義的變化添加或刪除單詞是否很簡單?當令人反感的詞被收回並給出新的定義時,這些詞會作為中性詞被添加回來還是仍然會冒犯某些人?
  • 將禁忌詞語加入到詞典當中
通過在詞典中加入禁忌語言,我們正在向新一代展示這些詞的使用。另一方面,通過簡單地假裝這些詞不存在,我們在培養無知。但是忽略這些信息會導致人們對詞語的歷史和起源缺乏認識,並可能導致人們不了解它們是如何引起冒犯的。重要的是要了解一個詞是如何演變的,它的含義是如何適應的,以及它在歷史上是如何引起冒犯的。例如,如果人們不了解種族誹謗背後的起源,他們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會引起冒犯。字典是用來教育人的。展示詞語的起源、真正的含義和相關的內涵,可以使人們在使用它們進行交流時在社會中獲得更好的地位和權威。
語言的禁忌促進了語言的發展,豐富了語言中的詞彙。人們諱言某人﹑某事﹑某物,但又不能不涉及,要涉及又有所顧忌,這就為委婉語的產生﹑使用和發展創造了客觀和必要的條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就像我們過去在談論厭女/辱女詞彙時談論過的,那些詞彙本身帶有的意涵乃至於惡意,不會因為脈絡不同而輕易地被消化掉。以最常見的所謂「只是發語詞」的三字或一字髒話來說,就算我們願意相信多數人在使用那些詞彙的時候並不是真的在表達「字面上的意思」,但問題就在於:它就是從字面上能夠讀出那些意思。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先前在寫《逃出絕命鎮》分析的時候,我把電影裡出現的歌曲《Redbone》歌詞丟進ChatGPT要它幫我翻譯,但當它翻譯完,卻向我拋出「此內容可能違反了我們的使用政策」的警告訊息。我看了看,果然是因為歌詞中的「N-word」。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過年有許多禁忌,通常會在不知不覺中犯忌,而犯忌的後果往往都非常可怕,本文介紹台灣民間10大過年恐怖禁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就像我們過去在談論厭女/辱女詞彙時談論過的,那些詞彙本身帶有的意涵乃至於惡意,不會因為脈絡不同而輕易地被消化掉。以最常見的所謂「只是發語詞」的三字或一字髒話來說,就算我們願意相信多數人在使用那些詞彙的時候並不是真的在表達「字面上的意思」,但問題就在於:它就是從字面上能夠讀出那些意思。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先前在寫《逃出絕命鎮》分析的時候,我把電影裡出現的歌曲《Redbone》歌詞丟進ChatGPT要它幫我翻譯,但當它翻譯完,卻向我拋出「此內容可能違反了我們的使用政策」的警告訊息。我看了看,果然是因為歌詞中的「N-word」。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過年有許多禁忌,通常會在不知不覺中犯忌,而犯忌的後果往往都非常可怕,本文介紹台灣民間10大過年恐怖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