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想像、創作到出版(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每天都寫幾千字,已經持續快二十年的筆耕者,我想多少可以聊一下這件事情。
是這樣的,一直都看到有人在宣告他現在拼命在平台上創造內容,目標就是未來要出書。這當然是好事,何況「出書」一直高居國人「人生目標」排行榜前幾名,顯然想出書的人真的很多。
當然,出書可以有很多樣選擇,例如拿自己專業來出書就是最容易入門的方式,畢竟那是自己的專業,也是日常生活、職業,很容易累積經驗與範例,甚至連失敗都很值得紀錄,算是最容易達成的目標。
但還有其他困難一點的挑戰,比方說做主題探討之類,像是撰寫自己居住地的鄉土誌、介紹觀光景點、非廚師卻要寫一本食譜之類,可能需要花費很多額外時間去蒐集與彙整資訊。
不過以出版書籍最高「創作」指標來看,文學書是最硬核的的項目了。
有趣的一點在於,文學創作其實也是最「本能」的事情,只是從本能到出版,中間的路途遙遠啊!

人,就是會自動胡思亂想

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編故事,這幾乎是人類本能,畢竟我們看電影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會想著「這裡應該如何」、「主角為何不這樣」、「導演這樣做不好」之類的,總之我們會去猜測走向,就像在下棋。
對,其實創作欲望是人類本能,只是很多人把他封印起來,以為自己沒有這種能力,這非常可惜,因為創造力基本上是人類心智活動中最接近上帝的部份,也是自由意志的根本,是最大的恩典。
但胡思亂想與結構性的創作不大一樣,得有行動才算數。
我最早的創作,是遠在幼稚園時期的事情,當年我還是藥罐子(我是七個月早產兒,從小就體弱多病),因為常吃藥,所以在看了卡通以後,跟我弟聯合創造一個膠囊戰士的故事,以各種藥丸當成角色造型,不過內容大多就是抄太空飛鼠就是了。
身為戒嚴時代長大的小孩,上小學以後就算認識字了,基本上沒多少機會真的「寫作」,因為那個年代基本上大家寫的都差不多,都是駢文,老實說跟垃圾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我很會寫垃圾文,還能被貼在公佈欄上而已。
那種扭曲的教育,很難讓人想像自己成為作家的樣貌,雖然我從小就是書蟲,但在我眼中,一切都只是「奇幻」故事,因為課本不是這樣的,而我的學校作業也不是這樣的。
但我真的很愛故事,愛到會自己創作故事,卻又深埋在腦海裡,快要鈣化了。
那時的我,完全沒想過可以把故事寫下來,這種選項從來都不存在。
索性我還有畫筆,身為畫家之子,在這部份多少有點優勢,所以這時我的創作,全都是累積在紙上。
不過這段時間的海量閱讀(對,我從小就是大書痴,尤其是科普書,還有黨外雜誌等禁書……),的確累積很多資本,至少我的閱讀興趣沒被國立殯儀館的爛教材搞壞。

胡思亂想,久了就會變故事

這個時期發生了兩件大事對我造成很大影響,一是我弟的同學,他居然在班上自己畫連載漫畫,還到處傳閱,內容大概融合北斗神學跟港漫,造成不小轟動,這讓非常擅長畫圖的我們兄弟當然也很想跟風,很快我們也開始自己的連載,我畫的叫做「龍劍」,只不過那時我已經國三,正在忙聯考,所以畫個幾回就沒了,而且故事內容現在看來當然是非常愚蠢,那是把北斗神拳、聖鬥士星矢跟霹靂貓混在一起攪的鬼東西,我現在是死也不會拿出來給大家看的。
雖然只畫幾回,但我做了滿多設定,還有故事大綱,算是從創作這條路上開始前進了。
接下來是高中時的暑假作業,居然入選幼獅少年被刊出來,我還因此拿到一百塊圖書禮券。 請記得當年一本單行本漫畫(當然都是盜版)只要35元,所以一百元算是很迷人的獎金了。 如果只是可樣大概還不足以激起我創作欲望,畢竟那個年代大家都是寫反共愛國文章。
不過當年我寫的是很單純暑假在家的場景,換句話說,我第一次感覺到日常描寫其實也是有人看的--並不是只有我自己喜歡。
畢竟男校又是自然祖,真的沒什麼文青風,大家會傳閱的東西都是少年快報跟A書而已……
是的,我的創作本能並沒有消失,不過外在力量還是有可能封印這種本能,因為接下來我就投入聯考了,這時當然沒時麼時間從事創作,又或者說,如果不好好唸書,以後你就會更沒時間創作,說起來這還滿現實的,但就是這麼一回事。
總之,我再次創作,是上大學以後的事情了,而這又是另一個階段,下次再說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7會員
940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說是宇宙的安排會不會太隨性?但我真的覺得,正是宇宙的安排和鼓勵讓我重拾兒時的興趣,下定決心開始寫作。 從小我就喜歡寫字。學生時期,大家討厭的週記,我倒寫得很開心,還參加過一些作文比賽。雖然大部分只獲得佳作,但每次看到自己寫的文字,心中總會悸動。不管別人喜不喜歡,我至少感動了自己。記得國中時,我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作家或藝術家的想像受限於某些名家的激烈或極端事蹟,以為創作者過著憑靠靈感創作的生活。靈感一來,沒日沒夜燃燒自己,沒有靈感則擱置創作。 但就我所知,以及我所認識的創作者,不管是作家、漫畫家或圖文創作者,最多產且又富有創意的那幾位,生活極為規律,每天都有固定寫作的時間,也會有固定休息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作家。可能是看人生第一本故事書的時候,也可能是作文功課被中文課老師表揚的時候。 總之早在我文筆幼稚無比的時候,我已經知道除了寫作,沒有甚麼是我更想做的。
Thumbnail
還記得自己為什麼要寫作? 還記得第一部小說完稿,是不是淘空你的身心靈? 現在的你,執筆時依然會為筆下人物、即將降臨的劇情高潮怦然心動嗎? 其實作家和尋常人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質。 你一定聽過只要大綱出來,他就能日行四千到六千字,一路奔向完稿的神人。 也有聽過隨心所欲,簡
Thumbnail
第一念,創造出我們的實相。 也就是說,我升起的第一個念頭,第一個想法,就是在為我的生活/生命創造第一個美好藍圖。 當我們創造一些東西時,總是先以思想形式創造出來。 就好像藝術家創作時,首先要有一個想法或靈感,然後才會以一幅畫、一首曲子、一個故事等形式,創造出來。 這想法或靈感就像一個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說是宇宙的安排會不會太隨性?但我真的覺得,正是宇宙的安排和鼓勵讓我重拾兒時的興趣,下定決心開始寫作。 從小我就喜歡寫字。學生時期,大家討厭的週記,我倒寫得很開心,還參加過一些作文比賽。雖然大部分只獲得佳作,但每次看到自己寫的文字,心中總會悸動。不管別人喜不喜歡,我至少感動了自己。記得國中時,我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作家或藝術家的想像受限於某些名家的激烈或極端事蹟,以為創作者過著憑靠靈感創作的生活。靈感一來,沒日沒夜燃燒自己,沒有靈感則擱置創作。 但就我所知,以及我所認識的創作者,不管是作家、漫畫家或圖文創作者,最多產且又富有創意的那幾位,生活極為規律,每天都有固定寫作的時間,也會有固定休息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作家。可能是看人生第一本故事書的時候,也可能是作文功課被中文課老師表揚的時候。 總之早在我文筆幼稚無比的時候,我已經知道除了寫作,沒有甚麼是我更想做的。
Thumbnail
還記得自己為什麼要寫作? 還記得第一部小說完稿,是不是淘空你的身心靈? 現在的你,執筆時依然會為筆下人物、即將降臨的劇情高潮怦然心動嗎? 其實作家和尋常人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質。 你一定聽過只要大綱出來,他就能日行四千到六千字,一路奔向完稿的神人。 也有聽過隨心所欲,簡
Thumbnail
第一念,創造出我們的實相。 也就是說,我升起的第一個念頭,第一個想法,就是在為我的生活/生命創造第一個美好藍圖。 當我們創造一些東西時,總是先以思想形式創造出來。 就好像藝術家創作時,首先要有一個想法或靈感,然後才會以一幅畫、一首曲子、一個故事等形式,創造出來。 這想法或靈感就像一個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