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召十萬軍人,台灣究竟想打什麼仗

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綜觀兩岸近來輿論場,「備戰」可謂最熱門關鍵字。
11月1日晚間,中國商務部突發公告,鼓勵各家「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不少民眾因而解讀,北京或許即將啟動武統,才會出台這般隱晦的「緊急動員命令」。即便《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出面解釋,「我沒有看到局勢已箭在弦上、傾刻間就要激發(戰爭)的絕對緊迫」,武統猜想依舊此起彼落。歸根結柢,仍是兩岸關係的持續陡降,引發了這般風聲鶴唳。
無獨有偶,台國防部也於11月2日發布新規,將自2022年起試行後備軍人「教育召集訓練」(簡稱教召)新制,以「後退先用」為原則,「年年施訓,每次14天」,以「有效恢復退伍後備軍人的戰鬥技能」。受此影響,明年台灣教召將徵召25個營、1.5萬名後備軍人參與,對象鎖定被編制到新訓旅、縣市後備旅與縱深守備旅者。
此般消息一出,引發了台灣輿論哀鴻遍野。不少「七年級生」(生於1981年至1990年者)在網上集體崩潰,諸如「本來5天教召就很慘,現在跟我說14天,又是七年級生中招,能不能放過七年級生」、「打疫苗排最後,打戰優先上 」、「先把4個月兵役延長吧!七年級生兵役期比歡樂營教召到老還長」等,多不勝數。
台國防部雖已出面否認,表示教召選員是以8年內退伍的後備軍人為原則,網傳所謂「新式教召將以7年級生為主」、「後備軍編管將延長至15年」均非實情,卻依舊難阻恐慌蔓延,畢竟兩岸近年摩擦漸起,「武統」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可能選項,而非過往不痛不癢的漫談,民心自然浮動。
教召不等於備戰
對比新舊制教召,舊制2年一召,為期5天至7天,結合單位作戰任務,採召訓中心基地輪訓或部隊自訓方式實施,共計9.7萬人;新制14天教召訓練,採局部試行方式,規劃以作戰區為單位,於1季至3季,由三軍司令部及後備指揮部,計有25個營所屬連級單位1.5萬人實施驗證,並於第4季完成試行成效檢討及各項評估。如此統計,預計可在2022年施訓11萬人。
然而這般舉措看似呼應台海變局,實則花拳繡腿、自欺欺人,既無法真正提升台軍戰力,也於緩和當今兩岸「冷戰」無益。
有鑑於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每況愈下,台國防部已多次提案「改革教召」,卻因擔憂民意怒火,而未敢大刀闊斧。2020年10月,解放軍機擾台力度加大,時任台國防部長的嚴德發便公開表示,為充實台軍後備戰力,預計在2022年成立專責的防衛動員署,後備教召也改為1年1訓,1次14天。訓練人數將從12萬增加至26萬人,教召薪資也可能增加1.2倍至1.5倍。由此觀之,台軍的教召改革籌劃多時,但民間長年無所用心,這才導致如今的網路崩潰潮。
然而增大教召力道,並不能瞬間強化台軍整體戰力。第一,兩岸軍力差距懸殊,台軍從軍工實力到軍人員額,都被解放軍極度輾壓,完全是台獨欲以「數人頭」民族主義對撞中國的寫實縮影。武統一旦啟動,台軍奮力反抗,也難達彗星撞地球的效果,倒是蚍蜉撼樹尚可比擬。如此劣勢,連灑幣向美採購昂貴魚叉反艦飛彈、M109A6自走砲、MQ-9無人機,都難彌補,更何況是在後備軍人身上下功夫?
第二,台灣教召正如網友調侃,乃是某種軍事訓練「歡樂營」,軍中領導對基層怨懟的近憂,大過對台灣生存的遠慮,故整體訓練力道相對疲軟,更有不少民眾借「出國」之由逃避。國民黨立委吳斯懷便曾於2020年質詢時揭露,台軍對外宣稱逼近100%的教召達編率,其實是下達了將近160%的動員令,才能勉強有此成果;且教召訓練鬆散,有鑑於2020年後台海波瀾漸顯,台國防部才將實彈射擊由6發增為21發,成績合格由3發增為4發,並規劃增加「行軍」及「宿營」等課程,但整體仍是體驗大過訓練。在此脈絡下,增加後備軍人教召員額,將時長由7天提高到14天,毫無意義。
第三,台灣已在2018年停止義務役徵兵政策,改採招募並行制,1994年1月1日以後出生役男,只需接受4個月的軍事訓練,結訓後即轉為後備軍人。然與教召缺點類似,在如今台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氛圍下,其訓練力道疲弱、內容鬆散,長達4個月的射擊訓練,每人最高只會射擊56發子彈;如此「戰力」,爾後即便再遇教召,成效也不過聊勝於無。
平心而論,民進黨政客雖成日高喊台獨口號,就連台國防部長邱國正也勉勵東沙駐軍「我死則島生」,卻難掩台灣社會四處瀰漫的畏戰情緒。如今台國防部對兵役制度的整體孱弱視而不見,反選在「教召」等旁枝末節上耍花槍,不過是雖知台海危殆,卻又不敢得罪選民,進退失據間,只好敲鑼打鼓、自我壯膽,宛如穿新衣的國王般,在眾目睽睽下一路裸奔。
厭戰不等於向統
然而台灣民眾如此表現,並非拒獨迎統的認同轉向,也非由綠轉藍的政治位移,反而更多是暴露了一代台灣人遭時代暴打後,由悲情轉向自我催眠的「巨嬰心態」。
1970年至2000年初,台灣正是順風順水的黃金年代,經濟繁榮發展,更享有「民主中國」的價值光環,集西方媒體萬千寵愛於一身。由1972年至2006年,台灣國內生產總值(GDP)高居中國各省榜首30餘載,最巔峰時期,曾占中國大陸整體GDP的45%,可謂一枝獨秀。
然當改革開放累積的經濟紅利暴發,「中國崛起」逐漸取代台灣引以為傲的「亞洲四小龍」頭銜,成為東亞的經濟引擎,更步步趕超其他先發國家,茁壯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往復之間,台灣經濟結構停滯,薪水漲幅遠低物價飆升,不僅無力再現往日榮景,也難再趕上中國發展步伐。
而在認同變遷上,早在國民黨威權統治年代,台獨火苗便已於台灣民間竄燒,並在美國一手催動的「民主化」進程下,一躍而成台灣主流政治意識形態之一。2006年,陳水扁貪腐醜聞開始發酵,一代「台灣之子」人設崩壞,但台獨陣營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倒是多了操弄認同議題的新機會。
此時台灣已邁入資本主義的年邁下坡,對照身旁欣欣向榮的中國崛起,潛意識中滿是發展無門的頹喪,又因選舉政治加劇了認同撕裂,滿腹戾氣日積月累,無處發洩。台灣青年受此氛圍浸染,瀰漫出一股火藥味十足的時代失落感:既已喪失經濟與發展優越,「鎖國自閉」便是尋回尊嚴的唯一途徑。
故而面對中國崛起話題,台灣青年雖不至於全盤否認,卻會在不甘示弱下新開話題,強調台灣站在「自由民主」的價值高地,用「全球挺台反中」敘事自我催眠;目睹中國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全面脫貧,台灣青年轉而強調「最美的風景是人」、台灣「歲月靜好」;眼見中國開始在軟實力產業上超趕,台灣青年又改以「本土文創敘事」相互取暖。
以上舉措看似自信,其實不過是逃避現實後的賭氣自慰。綜觀台灣青年的普遍行為模式,其既能沉溺在消費主義的物欲中,又能加入「反服貿運動」,要求各行各業為了虛無的台灣主體,一起在經濟上禁欲;既能成日在冷氣房內高談闊論台獨思想,又要聲援「反核四」運動,絲毫不顧長遠的能源獨立規劃,畢竟反對身為「中共同路人」的國民黨應為「最高價值」;既能為政府灑幣買軍火而歡呼,為政客挑釁北京而高潮,為蘇貞昌在2019年說出「有支掃把,我都拿起來,絕不投降」而激動,又在政府修改教召制度後集體崩潰。
如今的台灣青年,活在個人主義充斥的泡沫內,把叛逆當成做自己,將邊緣與失落上升到「民族美學」層次,顧影自憐、沾沾自喜;然而泡沫之內,不過是一顆顆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脆弱心靈,會因西方流連顧盼而狂喜,也會為沉重現實而集體歇斯底里,卻又硬在傷口處塗脂抹粉。時間一久,自是紅腫之處,豔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

原文發表於2021/11/5《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月28日,蔡英文於美媒《CNN》專訪中證實,確有美軍「在台協訓」。此言一出,收穫了不少島內亢奮,卻也引發兩岸與中美間的政治波瀾:於中美兩大國而言,台海問題再度激化雙方矛盾;對北京來說,美台明目張膽的軍事勾連,雖不至於改變台海格局,卻將招致內部輿情洶湧;於台灣而言,則是將本就低迷的和統可能,踹入
論及對台海議題的關心,除卻兩岸政界、媒體與智庫,美國智庫亦是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台灣駐美代表機構爆發「正名」風波,彼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便表示,美國政府應停止推動「正名」案,改為聚焦其他更需嚴肅面對的務實議題,包括磋商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支持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起,軍用無人機逐步投入戰場,改寫了近代戰爭型態。此後,伴隨無人遙控、航天科技的日新月異,軍用無人機的偵察底色上,多了一抹打擊的鮮紅,察打一體的機種由此躍升國際市場熱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政局受此亂流牽引,爆發了十數年的血腥內戰,並在後期出現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
10月17日,台媒《聯合新聞網》獨家報道,台灣中科院的大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騰雲專案」生變,原本預計在近期展示的台產無人機成品,遭中科院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台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1年至2年獲准。對此報道,中科院僅以「不評論」三字答覆,顯然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往,這並非台產無人機的首次折翼。
10月1日至5日,解放軍出動150架次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國慶閱兵到台海」的議論,也折射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然見此境況,台灣政壇「依舊故我」,不僅未設法緩和兩岸關係,還拉上同遭政客炒作反中民粹的澳洲,在戰雲陰天下大玩危險遊戲。 首先,是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0月3日接受澳洲
10月28日,蔡英文於美媒《CNN》專訪中證實,確有美軍「在台協訓」。此言一出,收穫了不少島內亢奮,卻也引發兩岸與中美間的政治波瀾:於中美兩大國而言,台海問題再度激化雙方矛盾;對北京來說,美台明目張膽的軍事勾連,雖不至於改變台海格局,卻將招致內部輿情洶湧;於台灣而言,則是將本就低迷的和統可能,踹入
論及對台海議題的關心,除卻兩岸政界、媒體與智庫,美國智庫亦是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台灣駐美代表機構爆發「正名」風波,彼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便表示,美國政府應停止推動「正名」案,改為聚焦其他更需嚴肅面對的務實議題,包括磋商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支持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起,軍用無人機逐步投入戰場,改寫了近代戰爭型態。此後,伴隨無人遙控、航天科技的日新月異,軍用無人機的偵察底色上,多了一抹打擊的鮮紅,察打一體的機種由此躍升國際市場熱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政局受此亂流牽引,爆發了十數年的血腥內戰,並在後期出現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
10月17日,台媒《聯合新聞網》獨家報道,台灣中科院的大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騰雲專案」生變,原本預計在近期展示的台產無人機成品,遭中科院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台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1年至2年獲准。對此報道,中科院僅以「不評論」三字答覆,顯然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往,這並非台產無人機的首次折翼。
10月1日至5日,解放軍出動150架次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國慶閱兵到台海」的議論,也折射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然見此境況,台灣政壇「依舊故我」,不僅未設法緩和兩岸關係,還拉上同遭政客炒作反中民粹的澳洲,在戰雲陰天下大玩危險遊戲。 首先,是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0月3日接受澳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台灣長期面臨共產中國的武力威脅,因此除了現役部隊外,還有龐大的後備軍人,因為台灣的男性依法都有義務接受軍事訓練,時間為4個月至1年不等。依據《兵役法施行法》第27條規定,後備軍人教育召集(education recall/re-military training)於退伍後8年內,以4次為限,每次不超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若是有了第一次教召,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 今年年初又再度收到國軍指揮部打來的電話,大致內容與上次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上次聯繫我的是基隆後備指揮部,這次是桃園後備指揮部。
Thumbnail
台灣是否可以改良或參考他國軍事政策,吸引外國新兵,例如可招募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移民,以補充規模日漸縮小的國軍部隊?類似上述問題,近來成為國外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前言】因為陸陸續續在寫軍事國防的專欄文章,所有留有一些存稿,這篇是在幾年前寫成,但再三思考後,沒有寄出的文章,因為覺得文人國防部長的時機仍然未到。但此一時彼一時,在賴清德任命文人國防部長後,決定讓這篇文章重見天日。
Thumbnail
看了這個新聞我估計中共2027年也不會武統台灣,因為中共只會用嘴巴說和軍演共機繞台,來威嚇台灣,阿中共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就已經可以開打了中共還不直接開戰,發起戰爭。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台灣長期面臨共產中國的武力威脅,因此除了現役部隊外,還有龐大的後備軍人,因為台灣的男性依法都有義務接受軍事訓練,時間為4個月至1年不等。依據《兵役法施行法》第27條規定,後備軍人教育召集(education recall/re-military training)於退伍後8年內,以4次為限,每次不超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若是有了第一次教召,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 今年年初又再度收到國軍指揮部打來的電話,大致內容與上次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上次聯繫我的是基隆後備指揮部,這次是桃園後備指揮部。
Thumbnail
台灣是否可以改良或參考他國軍事政策,吸引外國新兵,例如可招募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移民,以補充規模日漸縮小的國軍部隊?類似上述問題,近來成為國外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前言】因為陸陸續續在寫軍事國防的專欄文章,所有留有一些存稿,這篇是在幾年前寫成,但再三思考後,沒有寄出的文章,因為覺得文人國防部長的時機仍然未到。但此一時彼一時,在賴清德任命文人國防部長後,決定讓這篇文章重見天日。
Thumbnail
看了這個新聞我估計中共2027年也不會武統台灣,因為中共只會用嘴巴說和軍演共機繞台,來威嚇台灣,阿中共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就已經可以開打了中共還不直接開戰,發起戰爭。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