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我的長照稜森

2021/11/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久以前,當我在選定大學要學習的專業時,我以為我的職業本命應該是與精神疾患者工作,或者是跟心理健康有關的工作,但每年每年的工作下來,我發現我其實總是無法脫離「長期照顧」的範疇,一開始只是因為剛畢業缺少經驗,無法應徵到自己想要的職缺,但即使我有了機會可以進到醫院與精神疾患者工作以後,在有人提出邀請時,我還是選擇回到長期照顧領域服務,隨著各種工作型態的調整,人生經歷的改變,現在我成為一個與小孩工作也與精神疾患者工作也與高齡者合作的工作者。
我是一個職能治療師,很多人看到「職能治療」四個字都會想「那是什麼?可以吃嗎?」但聽到「治療師」三個字時,總是會說「哇~那你一定很專業囉?一定賺很多錢囉?」一開始我總是會很認真的解釋「職能治療」的本質與其目的,還有它的中心思想,但現在很多時候我都會說「就是做復健的」,至於錢到底賺得多不多,至少我覺得對我來說以這個職業養活我一個人不是太大的問題。正如我在前一段提到的,職能治療所能服務的群體極為廣泛,從年齡來看,我們的服務範圍從出生到死亡,從族群來看,我們服務的對象從健康一路到不健康,甚至是病重。因為「職能」就是生活中的一切,我覺得當初寫出這個定義的前輩真的很聰明,因為如此一來,職能治療就成為包山包海的一門專業了。
我在畢業以後,因緣際會地一腳踩進居家失能評估的世界,用我在學校及各個實習場所學到的知識與臨床技巧,開始與一個又一個失能的個體、家庭相遇,聆聽他們的故事、觀察他們的生活,並向所屬政府單位回報這些人的需求,那對初出茅廬的我而言是很大的衝擊,那兩年我體會到「知足常樂」,也懂了何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常常和我當時的主管討論、抱怨我的所見所聞,然後他問:「妳何不把這些所見所聞寫下來,也許有一天可以成為出版品。」於是我無可無不可地開始在臉書書寫那些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收到一些好友的回饋,然後臉書改版,我把這些故事搬到部落格,也因為這個書寫的習慣,即使後來換了工作內容、換了工作單位、學了新的知識,將反思寫在部落格成為一種習慣,但現在再回頭去看最初始的那些文字,就會覺得不成熟,或者有些潦草。
幾經思量後,我決定要來改寫那些文章,找一個新的平台重新開始連載,我也不知道最後會發生什麼事,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能夠持續進行,畢竟寫新的文章有時候其實比改寫舊文還要不費力,但~就讓我們開始吧,看看我們可以走到哪裡~
君邑
君邑
寫寫人群工作的反思與在工作中遇見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