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思敏讀電影/主角出聲的「前一刻」,就是字幕出現的最佳時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筆者在做字幕校對&翻譯時,除了負責譯文的翻譯品質外,還需要確保每一句翻譯字幕與影片聲音兩者出現的時間點盡量一致,避免觀眾的觀影品質受到影響。而要如何讓字幕出現的時機與影片聲音的時間節點(Time Cue)能完美配合,就是一門巧妙的學問。在從事字幕校對工作時,都會使用相關軟體,而在應用程式裡,會出現影片的音軌,以便譯者參考何時會需要上字幕,最基礎的理解就是,只要有人說話,就是要上字幕的時間點。然而,要跟各位分享的是,其實最佳的時間點是聲音出現的「前一刻」。

  在說明筆者認為的這個「前一刻」時間節點,就要讓各位上一點簡易的高中生物課程。在生物課時我們有學過:「人體的感官系統(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味覺五感)接受到刺激後,傳到中樞神經,經過處理後,再傳至運動器官,做出反應的一連串的過程,稱為反應時間。」而我們已知的是聽覺刺激產生的反應時間最快,視覺刺激的反應時間大約比聽覺刺激的反應時間慢百分之二十[1]。其相關原理在這裡就不多贅述,否則大家應該會認為今天是否誤點到什麼生物學術文章;總而言之,在這一前提之下,我們在看影片時,其實是會先接受到影片聲音其次才會是影片的視覺畫面。因此,為了讓觀眾有影片與字幕是同時出現的「錯覺」,筆者會習慣根據影片音軌的聲波波動,來下字幕出現的time cue。

raw-image


以左圖的音軌為參考,如果箭頭指的地方為主角開始出聲音的瞬間,那如前述提到字幕要放在聲音的「前一刻」,其字幕出現的cue點會建議在箭頭前的紅色標註點。

  

  在大方向理解接收影像&聲音的原理及字幕出現時機點後,筆者以兩部電影預告片作為各位可以嘗試分析的參考。

第一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在“14秒處「你是一個巫師,哈利」,其實可以微微看出字幕比海格出聲說話要早出現了0.1秒左右,但是以觀眾接收影片的角度來說,其實聲音和字幕就算是同時出現的。而第二部《蝙蝠俠》則是字幕與聲音落差的例子;在片中“30秒處「恐懼是一種手段」,字幕是在蝙蝠俠出聲後同時出現,但由於我們是先聽到聲音才看到字幕,就會有好像沒有一致的「錯覺」。

  其實就整體來說作為範例的兩部影片,就字幕翻譯與time cue來看都是很順暢的。上述分析是以字幕工作者的角度,來與各位讀者分享我們的工作日常以及除了翻譯好台詞外,還可以如何讓影片字幕更完善,讓各位擁有更好的觀影品質。希望各位下次在觀看影片時,可以想起除了字幕翻譯本身之外,還有其他眉角是成就這些字幕的細節之一。

[1]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290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潔思敏讀電影的沙龍
24會員
20內容數
2022/09/23
  最近一次去電影院觀影的電影是《媽的多重宇宙》,也就是說我竟然有近 4 個月沒有踏進電影院,中間甚至還確診關在家兩週,每到這種時候就會驚訝疫情對於生活各種的大小改變。今年適逢宮崎駿動畫片《神隱少女》上映 20 週年,特別推出了數位紀念版在臺灣影院上映,也是不禁讓我感嘆原來童年離我這麼遙遠⋯⋯
Thumbnail
2022/09/23
  最近一次去電影院觀影的電影是《媽的多重宇宙》,也就是說我竟然有近 4 個月沒有踏進電影院,中間甚至還確診關在家兩週,每到這種時候就會驚訝疫情對於生活各種的大小改變。今年適逢宮崎駿動畫片《神隱少女》上映 20 週年,特別推出了數位紀念版在臺灣影院上映,也是不禁讓我感嘆原來童年離我這麼遙遠⋯⋯
Thumbnail
2022/05/03
老實說看到電影《媽的多重宇宙》上映後,本來預期我會等電影在OTT平台上架後在觀看,意料之外的是這部電影的字幕竟然成為熱門的話題之一,甚至引起觀眾們開始在意字幕翻譯之於影片的重要性;因此,身為斜槓字幕校對翻譯,決定前往電影院親自一探究竟。由於目前電影仍在院線播映,為了不破壞各位的觀影樂趣,本篇將不會⋯
Thumbnail
2022/05/03
老實說看到電影《媽的多重宇宙》上映後,本來預期我會等電影在OTT平台上架後在觀看,意料之外的是這部電影的字幕竟然成為熱門的話題之一,甚至引起觀眾們開始在意字幕翻譯之於影片的重要性;因此,身為斜槓字幕校對翻譯,決定前往電影院親自一探究竟。由於目前電影仍在院線播映,為了不破壞各位的觀影樂趣,本篇將不會⋯
Thumbnail
2022/03/22
在看各類型電影時,各位有沒有遇過什麼讓自己出戲的字幕翻譯?除了最直接的誤譯之外,像是前幾篇提到的斷句也是一例。而本次筆者要帶大家了解另一種可能會造成觀眾出戲的翻譯,也就是語句順序的差異導致的視聽矛盾。
Thumbnail
2022/03/22
在看各類型電影時,各位有沒有遇過什麼讓自己出戲的字幕翻譯?除了最直接的誤譯之外,像是前幾篇提到的斷句也是一例。而本次筆者要帶大家了解另一種可能會造成觀眾出戲的翻譯,也就是語句順序的差異導致的視聽矛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Thumbnail
若把音樂視為一種溝通型態,構成電影配樂的節奏、旋律還有音色,其凝鍊出的,就不只是匹配時間、地點與動作的訊號,更還是電影的定錨、引路明燈,破題出電影的主軸,甚至埋藏了畫面沒說的秘密。就此,要讓人對於大白鯊感到恐懼,不用血盆大口,只要兩個緊湊的樂符,就足已繃緊人的頭皮。
Thumbnail
若把音樂視為一種溝通型態,構成電影配樂的節奏、旋律還有音色,其凝鍊出的,就不只是匹配時間、地點與動作的訊號,更還是電影的定錨、引路明燈,破題出電影的主軸,甚至埋藏了畫面沒說的秘密。就此,要讓人對於大白鯊感到恐懼,不用血盆大口,只要兩個緊湊的樂符,就足已繃緊人的頭皮。
Thumbnail
近幾年可說達到影視圈的高峰,更把藝術帶到了一個高點,變成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娛樂產物!
Thumbnail
近幾年可說達到影視圈的高峰,更把藝術帶到了一個高點,變成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娛樂產物!
Thumbnail
一般我們會認為,觀眾其實對所有的環節都有感覺到,只是有些東西說不出來而已。但必須注意的是,這樣的說法就算有時候成立,在討論時也會被錯誤歸因,因為幾乎沒有人在討論電影時會意識到自己有一個「感覺得到但說不出來」的東西。
Thumbnail
一般我們會認為,觀眾其實對所有的環節都有感覺到,只是有些東西說不出來而已。但必須注意的是,這樣的說法就算有時候成立,在討論時也會被錯誤歸因,因為幾乎沒有人在討論電影時會意識到自己有一個「感覺得到但說不出來」的東西。
Thumbnail
當我兩年前看完《電影配樂傳奇》時,我讚嘆電影配樂的重要性,並覺得我對電影的了解似乎更昇華了。但,當我今天看完《電影音效傳奇》又一再刷了我對電影音效工程的三觀。我們所熟知的約翰威廉斯、漢斯季默所創造出來的配樂,都只是整個音效工程的其中一個環節罷了。
Thumbnail
當我兩年前看完《電影配樂傳奇》時,我讚嘆電影配樂的重要性,並覺得我對電影的了解似乎更昇華了。但,當我今天看完《電影音效傳奇》又一再刷了我對電影音效工程的三觀。我們所熟知的約翰威廉斯、漢斯季默所創造出來的配樂,都只是整個音效工程的其中一個環節罷了。
Thumbnail
最早的電影只有畫面沒有音樂,得由影廳內的樂隊提供配樂,以及在場的音效人員透過各種組合器具,迅速模擬畫面裡的音效,顯示當時的觀眾已經對「聽覺」有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30年代初終於出現影像和音軌能併行的影片,各家製片商也錄製自己的罐頭音效,並且重複使用,像是槍聲、落水聲、馬蹄聲,有些音效.....
Thumbnail
最早的電影只有畫面沒有音樂,得由影廳內的樂隊提供配樂,以及在場的音效人員透過各種組合器具,迅速模擬畫面裡的音效,顯示當時的觀眾已經對「聽覺」有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30年代初終於出現影像和音軌能併行的影片,各家製片商也錄製自己的罐頭音效,並且重複使用,像是槍聲、落水聲、馬蹄聲,有些音效.....
Thumbnail
|人物:4|敘事:4|視覺:4|音效:5|總分:17/20,適合 想要學習幕後新知的影迷 ★第56屆電影音訊協會獎 紀錄片類別 電影混音傑出成就 /若電影是魔法,想聽懂咒語的都要看!
Thumbnail
|人物:4|敘事:4|視覺:4|音效:5|總分:17/20,適合 想要學習幕後新知的影迷 ★第56屆電影音訊協會獎 紀錄片類別 電影混音傑出成就 /若電影是魔法,想聽懂咒語的都要看!
Thumbnail
藉由血液的供給,胎兒約從六個月就能從觸覺感覺到母親的情緒,到七個月便甚至可以分辨高低音,而他的視覺要等到出生後約兩個月才會有不完全的功能,人便是這樣先聽見世界,再看見世界的,而在電影裡,聽覺是隨後發展的,卻比視覺更加引導觀眾的情緒,這是電影看不見卻又很重要的部分,如同電影幕後音效團隊。  
Thumbnail
藉由血液的供給,胎兒約從六個月就能從觸覺感覺到母親的情緒,到七個月便甚至可以分辨高低音,而他的視覺要等到出生後約兩個月才會有不完全的功能,人便是這樣先聽見世界,再看見世界的,而在電影裡,聽覺是隨後發展的,卻比視覺更加引導觀眾的情緒,這是電影看不見卻又很重要的部分,如同電影幕後音效團隊。  
Thumbnail
紀錄片將聲音工作比喻成管弦樂隊,從取樣、擬音、對白剪輯、演奏、配樂到混音等,一再解剖幕後工作者的專業與矛盾,同時不乏以影片例證說明音效賜予影像傳遞的重要性,使它擁有滿足影迷卻不嚴肅生硬的教育內核,可說是認識電影音效的入門指南。
Thumbnail
紀錄片將聲音工作比喻成管弦樂隊,從取樣、擬音、對白剪輯、演奏、配樂到混音等,一再解剖幕後工作者的專業與矛盾,同時不乏以影片例證說明音效賜予影像傳遞的重要性,使它擁有滿足影迷卻不嚴肅生硬的教育內核,可說是認識電影音效的入門指南。
Thumbnail
電影配樂終究是一項屬於心的藝術,相對於好的藝術片都更偏向大腦一點,好的配樂能永存,是因為它們代言、開展、凝結了戲院裡的那些,我們直觀共感的瞬間。
Thumbnail
電影配樂終究是一項屬於心的藝術,相對於好的藝術片都更偏向大腦一點,好的配樂能永存,是因為它們代言、開展、凝結了戲院裡的那些,我們直觀共感的瞬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