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寫給周樹人的信 - 黃金世界的裂縫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樹人先生:
即使是這樣一個黃金世界,也總會有一條裂縫;即使是那樣一個紅太陽,也總會落山再也爬不起來。1975年和1976年,蔣中正和毛潤之先後離開人世,黃金世界的裂縫開始顯露出來。十幾年後,海島上的民國終於解除黨禁報禁,實行自由民主制度,而大陸的黨國則在一場血腥屠殺之後,將更大的黑暗籠罩在這片土地上。
那場屠殺比劉和珍君被北洋政府槍殺的鎮壓血腥百倍、罪惡萬倍,因為一切都是在沉沉夜幕中進行,當局顛倒黑白、百般抵賴、煙滅證據,用“墨寫的謊言”洗腦年輕一代,來掩蓋“血寫的歷史”。時至今日,天安門大屠殺已經三十二年,到底有多少學生和市民被槍殺、被坦克碾軋,仍然是個謎,也仍然是黃金世界裡最大的禁忌,就連數字8964以及蠟燭的圖片,都遭到審查。
日本共同社記者古畑康雄曾撰文回憶他的老師、東京大學的魯迅研究專家丸山昇教授,他在1989年大屠殺發生後得知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被屠殺,便在學生們面前流下了眼淚。研究你的作品的學者,心意與你相通;你若還在,也必定會痛哭、會撰文、會怒罵那些濫殺無辜的懦夫。把你的作品翻譯成英文的楊憲益先生正是這麼做的,他曾留學牛津,在黃金世界的高潮時期曾拒絕將毛潤之選集譯為英文,而是選擇英譯中國小說。他的夫人是英國人戴乃迭,父母是曾派駐北平的傳教士,與楊憲益是牛津的同窗。他們伉儷合力將你的諸多小說、雜文譯為英文。楊憲益稱自己不愛《紅樓夢》,就愛魯迅的小說和文章。翻譯之餘,他也愛寫點舊體詩,自嘲為打油詩,其金句“千年古國貧愚弱,一代新邦假大空”,頗有樹人先生打油詩的犀利之風。就在1989年6月4日凌晨,住在北京的楊憲益得知學生和市民被軍隊屠殺,立即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話採訪,用英文直斥中共是“法西斯”,從此被禁言消聲,直至2009年過世。一位台灣朋友曾告訴我,當年他們在學校課堂上看六四大屠殺的新聞,老師和學生們都抱頭痛哭,那時中華民國才解嚴不久。遠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總理霍克發表演講譴責中共的屠殺暴行,當場潸然淚下。全世界的眼淚都給了黃金世界的死難者,六四大屠殺彷彿古希臘悲劇一樣,淨化了全世界的人心,此後不久其他共產國家紛紛解體,實行自由民主政治。
那一天從凌晨開始,北京城槍聲不斷、坦克四處傾軋,也不知道是白天幾點,18輛坦克排成長隊,殺氣騰騰的行進在長安街上,一位著白襯衫黑長褲、身材瘦長的年輕男子,手裡拎著旅行包和塑料袋,從街邊跑出來,立於馬路當中,阻擋了坦克前行。這一場景被附近高樓中的美聯社記者用照相機紀錄下來,現在已經成為這場大屠殺的標誌,全世界皆知。只是三十一年過去了,這位坦克人的身份仍然成謎。謎一樣的英雄,謎一樣的國度。然而,這之前的整個80年代,有誰會料到會以一場血腥屠殺而告終呢?!樹人先生,那十年正是黃金世界的一道裂縫,讓紅太陽的光芒不至於焦灼整片土地、寸草不生。從這道裂縫裡徐徐吹入的新風和潤雨,讓你和你的同仁共同呵護培養的文學和藝術的種子,在沈寂了幾十年後,能夠萌芽,得到新生,儘管那土壤仍然貧瘠,那雨水和清風仍然稀有。但是,有與沒有,便是天差地別。
那時的文藝界,無問東西古今,別立新宗者大有人在,翻譯文學受到空前的歡迎,我便是在西洋東洋的文學書裡長大。收音機裡飄盪著西洋古典音樂和新創作的兒童劇,電視機裡播放著香港製作的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們跟著電視和錄音機勤奮學習日文和英文,知識分子們製作了長篇紀錄片《話說長江》以及《河殤》,展示了這兩條河流承載的歷史和文化,並做出了客觀的批評,播放時萬人空巷,雅俗共賞。若樹人先生你也在,你一定會喜歡那個年代,那個紙張散發著自由的甜香味道的年代。
還記得你在1927年回信給台靜農,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嗎?你的理由很簡單,“我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這筆獎金在2000年被一位用中文寫作的作家拿到了,他叫高行健。他成長於黃金世界建成之前的南京,受到教會學校的教育,尤其得到充分的美術教育的滋養,可以說他直接受益於你早年在中華民國教育部任職時起草的《擬播佈美術意見書》。黃金世界建成後,高行健學法語,正職是譯者,業餘創作話劇小說和繪畫,都非常出色。在天安門大屠殺之前,他因受到共產黨發動的“清除精神污染運動”迫害,憤然離開中國,在法國定居之後歸化為法國公民,以繪畫和寫作為生。在2000年獲得諾獎時,他用中文發表獲獎感言,題為《文學與政治》,那一年,諾貝爾奬即將步入百年,中文現代小說由你的《狂人日記》開創,也已步入第82個年頭。
樹人先生,高行健的獲獎代表作《靈山》,我很想讀給你聽。那是一部多麼與眾不同的作品!它完全脫離了周揚們死守的僵硬無聊、蒼白空洞的“黨文學”框架,讓南方的精神、長江的魂魄以及幾千年來世代居住在大江兩岸的人的靈性,描繪得栩栩如生。它復活了楚地的“巫鬼”,尋回了那種向上向內不斷追問的古老心靈,幾乎就像是你最喜歡的《九歌》和《離騷》的現代版。但它又是中國小說中沒有的那種朝聖者之路的故事,又彷彿是在續寫你的《孤獨者》。
這本書的藍本就來自於高行健在那裂縫十年中一次沿長江的徬徨孤獨之旅。那時他被誤診為患了肺癌,於是決定遠離北京的“真實世界”,來到他生長的這條長江邊漫遊,一步步探尋靈山,走向死亡,走向那個神秘莫測、被執著於生之世界的儒家所放逐、禁止的世界。只有在遠離朝堂的地方才有自由啊!中國的小說家第一次擺脫了儒家給他們戴了幾千年的道德緊箍咒,也擺脫了黨國給他們套上的狹隘的思想枷鎖,真正回應了深埋在文化潛意識裡的瑰麗傳說和怪力亂神,發出了純粹屬於個人的心聲,控訴共產暴政和人性之惡,在深深的自省中,拷問靈魂、悲天憫人。
樹人先生,高行健和你非常相似:愛美術、精通外文,是譯者也是作者,寫小說也寫劇本,但他比你更孤獨、更空靈、更個人主義,當然也更西洋化,同樣也為黨國所不容,他的作品在台灣和香港出版,在黃金世界至今仍然是禁書。這都源於他當年去國時的決絕聲明:只要共產黨在台上,就絕不會返回故國。與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之後又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先生,他曾手抄黨文學指導方針–––毛潤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以示忠誠。莫言先生誠懇如膠東老農,坦言自己不會外語,只接受過小學教育,但他特別熱愛魯迅作品,也勤於創作。只可惜他流暢的文字和有趣的遐想無法掩蓋故事的乏味。他的作品並不缺少故事性,而是缺少深度和力度。也許我太苛刻、太侷限,畢竟南方人永遠也無法欣賞北地文化,正如南方的老、莊永遠和北方的孔、孟旨趣不同。研究中國文學的德國人顧彬曾直率的指出中國當代文學非常糟糕,原因之一就是現在的中國作家沒有下功夫學習外語,沒有接受不同於母語的另一種語言帶來的全新思維訓練,因此十分狹隘淺薄。顧彬教授敢言,不怕得罪中國人,現代中國作家中他只推崇一位,那就是樹人先生你。
我想,如果你當年不是負笈東瀛,恐怕也不會成為作家,而是從路礦學堂畢業後成為一名礦業工程師。對於不到20歲的你,日文不僅僅只是一門語言,幾乎就是點燃你心燈的那朵小小火焰。從1902年到1904年,在弘文學院學習日文一年後,你便參考了大量日文書籍寫出《中國地質略論》,我只能感嘆你的語言天賦驚人,之後你又學習了德文和一點俄文,然後便有了你翻譯的《域外小說集》和尼采的《察拉圖斯忒拉的序言》,還有《小約翰》以及許多或長或短的文章和集子,一直到你走前最後一刻在病中苦譯的《死魂靈》。然而,日文絕非你這位譯者的工具那麼簡單,日文給你的全新思維訓練,大概就是“簡”,大道至簡的“簡”,和老舊不堪、繁瑣難學的中文有天壤之別。日文的假名,坦然承認自己的“假”,巧妙改造“真”漢字,卻又沒有全盤推倒重來,既讓人易於掌握,容易普及,也忠實保留了許多漢字的本義本音。語言就是思維方式,日文的這種合理鑑別,有取有捨,既有保留又有革新的全新思維方式才是樹人先生你領悟到的真諦,從中便誕生了致力於白話文運動和大眾語運動的魯迅,鼎革以文,用文字來推動國民革命。
只是啟蒙總是被槍砲毀滅、被強權踐踏;革命總是被野心家用來當作殺人的藉口。
1989年6月4日那個初夏的凌晨,從收音機裡傳出斷斷續續的美國之音的中文廣播讓每個人都無心睡眠,之後的兩天,我獨自一人在市中心走來走去,大街上到處都是人,各行各業,形形色色,商店裡、弄堂口、街角花園,三三兩兩的人聚集在一起交談著、傾聽著,他們只有一個話題:天安門大屠殺。幾所大學的學生激動萬分,痛哭流涕的寫下討伐專制劊子手的檄文,召開紀念死難者大會,用錄音機錄製下每個人的發言。我聽了錄音,走出街頭,在一家眼鏡店裡,一位戴茶色眼鏡的中年男人和兩個年輕的女店員聊起大屠殺,店裡還有幾位顧客,也安靜地聽著。中年男人說:他們想掩蓋是沒有用的,歷史是人民來寫的。他的眼鏡片後面,依稀有淚光閃爍。然而,似乎從第三天開始,所有的人都消失了,街頭巷尾的熱鬧場景也不復存在,似乎從來就沒有存在過。黃金世界的裂縫就這樣合上,這個世界也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墮落、惡俗、黑暗下去,直到成為令人窒息的黑鐵。
                        朱之瑜 上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之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樹人先生: 一切都從你死後開始,我正是在你“不願去的黃金世界”中出生成長。 如果你魂遊過上海虹口公園裡給你修建的紀念館和旁邊的墓,還有一尊你的黑色坐像,你應該知道,在你走前一個月寫下的《死》一文中,頭兩條遺囑全都落空。你想“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而事實上恰恰相反。 魯
樹人先生: 我想你也會贊同,東京是芥川龍之介的世界。但那個東京並非如今的“國際都會”,而是大正時期帶著江戶氣息的東京。大正時代結束後不到一年,芥川龍之介也徹底放下自己“不安的心”,隨之而去了。 那個冬日晴朗無雲但極冷,我踏上了去田端的列車,去看看芥川的紀念館和他度過生命中最後一刻的地方。我既興奮又帶
離開圓覺寺,向鎌倉文學館出發。出租車停在一條綠樹成蔭的蜿蜒小路邊,司機示意我前行便是。沿著石磚鋪就的小路向前走,路的盡頭竟然是一座橋洞,名叫“招鶴洞”,前面豁然開朗處仍是小徑通幽,綠意盎然。穿過這片綠樹之後才發現一座精緻的西洋別墅,粉紫色的紫陽花和綠葉環抱其側,別墅正面是一片不大不小的西洋花園。
樹人先生: 那日到鎌倉,特為拜訪你的兩棵樹,也想看看這座寺廟,這座小城,這裡也是明治大正時期文學家最喜愛的地方,廚川白村先生就是在鎌倉的柴木座別墅中寫作時遭遇海嘯而離世,留下那本未寫完的妙論《苦悶的象徵》。 晨起自銀座出發,步行至東京車站乘上開往北鎌倉的列車,一路向西南,過了橫濱便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
樹人先生: 自你走後80余年,種種機緣巧合,舟車勞頓,我終於來到這座寺院、這個庵堂,還有這兩棵樹前。 想必你還記得,1933年你贈給鈴木大拙禪師的兩棵樹。 如今它們已枝葉茂盛,在圓覺寺的佛日庵內靜默於六月梅雨季的濕潤空氣中,無聲但有息。數不清的枝葉和樹幹在細密的水之氣泡中呼吸,平穩地舒張起伏,內外皆
樹人先生: 一切都從你死後開始,我正是在你“不願去的黃金世界”中出生成長。 如果你魂遊過上海虹口公園裡給你修建的紀念館和旁邊的墓,還有一尊你的黑色坐像,你應該知道,在你走前一個月寫下的《死》一文中,頭兩條遺囑全都落空。你想“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而事實上恰恰相反。 魯
樹人先生: 我想你也會贊同,東京是芥川龍之介的世界。但那個東京並非如今的“國際都會”,而是大正時期帶著江戶氣息的東京。大正時代結束後不到一年,芥川龍之介也徹底放下自己“不安的心”,隨之而去了。 那個冬日晴朗無雲但極冷,我踏上了去田端的列車,去看看芥川的紀念館和他度過生命中最後一刻的地方。我既興奮又帶
離開圓覺寺,向鎌倉文學館出發。出租車停在一條綠樹成蔭的蜿蜒小路邊,司機示意我前行便是。沿著石磚鋪就的小路向前走,路的盡頭竟然是一座橋洞,名叫“招鶴洞”,前面豁然開朗處仍是小徑通幽,綠意盎然。穿過這片綠樹之後才發現一座精緻的西洋別墅,粉紫色的紫陽花和綠葉環抱其側,別墅正面是一片不大不小的西洋花園。
樹人先生: 那日到鎌倉,特為拜訪你的兩棵樹,也想看看這座寺廟,這座小城,這裡也是明治大正時期文學家最喜愛的地方,廚川白村先生就是在鎌倉的柴木座別墅中寫作時遭遇海嘯而離世,留下那本未寫完的妙論《苦悶的象徵》。 晨起自銀座出發,步行至東京車站乘上開往北鎌倉的列車,一路向西南,過了橫濱便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
樹人先生: 自你走後80余年,種種機緣巧合,舟車勞頓,我終於來到這座寺院、這個庵堂,還有這兩棵樹前。 想必你還記得,1933年你贈給鈴木大拙禪師的兩棵樹。 如今它們已枝葉茂盛,在圓覺寺的佛日庵內靜默於六月梅雨季的濕潤空氣中,無聲但有息。數不清的枝葉和樹幹在細密的水之氣泡中呼吸,平穩地舒張起伏,內外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聽著聽著,心緒瀰漫著一片感傷。似水年華,可憶不可追,但彷彿青春欠了我什麼?抑或,我欠了青春什麼?好久了,我不曾有過鄉愁。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聽著聽著,心緒瀰漫著一片感傷。似水年華,可憶不可追,但彷彿青春欠了我什麼?抑或,我欠了青春什麼?好久了,我不曾有過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