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天譴 《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感

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觀看《台灣男子葉石濤》
在這之前,我對葉石濤對台灣文學的貢獻性一知半解,只知曉是位文學作家的前提欣賞紀錄片。
導演以旁人的角度敘述葉石濤的為人,並以動畫、舞台劇、落語表演或是劇場的形式將葉石濤的文字作品加以轉換,讓觀眾可以更進入文字作品裡。
——-
再晚,聆聽朱宥勳講述《台灣男子葉石濤系列》:
受日人教育薰陶的十七歲文學天才少年,日本戰敗後改修習國語,重新學習語言卻抓不回日語行文的細膩度,倍感挫折。
葉石濤在敏感時代閱讀禁書,以政治思想犯名義判刑入獄五年。在年歲三十餘正值創作精華階段出獄,一無所有,對成為偉大的文學家的想法更是遙遠無望。成為流浪教師,隱姓埋名漂泊教書。
四十歲時閱覽《臺灣文藝》雜誌後,發覺許多本土作家仍默默耕耘持續創作,葉石濤重拾對文學的熱情,並致力將日治時代對文學嚴謹性的要求,以文字紀錄失落的世代。
1987年,葉石濤完成《臺灣文學史綱》,首本以台灣為本位梳理作家的創作脈絡,評論屬於本土的文學形式的著作問世。而這段時間也仍維持小說散文的創作。
作品若後世沒有人再做討論,作家的靈魂則不復存在。
———
回想黃崇凱寫《文藝春秋》,描寫光復後,從學習日語轉換成學習普通話,造成文字轉換的斷層,那時代台籍的作家像罹患了失語症。
一方面是政府明令禁止,作品失去發表空間;一方面則是作者仍在轉換語言的半途,尚不能達到以中文寫作的程度。於是本省籍作者陷入失聲狀態,擁有語言優勢的外省作者占據著大多發表園地,刊載著懷鄉、憂國和反共的話語。

有一個姓名的內地人,不可能理解擁有兩個姓名的本島人。

『身處日語泯滅地╱續吟短歌有幾人』。我在這廣漠的死無葬身之地,只能浸泡在一生的回憶浮沉,一點一點審視過往的事情。我已經沒有未來了,只好往歷史的遺跡走去。

- 黃崇凱《文藝春秋》
葉石濤歷經政權語言轉換,白色恐怖後,仍努力不懈地在文學徬徨的世代燃燒己生。
文學是什麼?
「文學是上帝給特定的人降下的天譴吧?」
-葉石濤
———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放映播畢,老人家說著有來看真是值得。
除了中文歷史愛好者除外,大多數人應該與我一般不知葉石濤對台灣文學的貢獻,甚至國文課本也不曾提起他的名字。
整個影廳裡除了男友與我外,加上兩組年輕人,就再也沒有其他觀影人。
像是斷裂的時代感,中間世代的斷層橫溝,如同罹患了失語症,難以延續。
圖片來源為台灣男子葉石濤的紀錄片預告: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與男友去齊東詩社看展,某一部份是從歷史街區的消失衍生於文學,記錄文學裡的消失。

在此被看見,就不算是消失了吧。
下雨之際,坐在木製小屋,翻閱攜帶的郭強生《作家命》散文集。

於此,安靜的聽雨。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9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iwen 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初次看到洪瑞麟的畫作是在北師美術館的《不朽的青春》展覽,在生活紀實的畫面中,洪瑞麟選擇紀錄較少關注的礦工生活,紀錄台灣勞工當時生活樣貌。從此洪瑞麟在我的印象裡就標籤成礦工的紀實畫家,但畫家為何選擇描繪勞動著的樣貌作為發展的主軸,也許是更值得深究之處。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攝影就是認識過去與現在、自身與國家的一盞大門。 初次造訪第一個台灣的攝影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草山玉溪《世界新聞攝影展》
《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此展覽展出的展品多元,有經典的畫作,裝置作品,視覺錯置的實驗之作,動畫作品,將神曲詩篇轉換成圖像的插畫之作,豐富多元的展品,讓觀者較不容易疲乏,也呈現達利無論各種媒材皆能展現超現實主義之藝術手法,。 各個展間的空間連接性也是精心設計。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紅線:象徵生命線,抑或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劇烈性的紅線交織,像是牽引觀看者共同的命運。觀賞塩田展覽,不僅是能互相打卡留戀,並找尋自己與作品間的關聯性。更能深度思考其生命意涵。作品探討生命的哲學性,生死觀,加上鹽田獨具深意的語彙感,即便結束也很值得紀錄。
初次看到洪瑞麟的畫作是在北師美術館的《不朽的青春》展覽,在生活紀實的畫面中,洪瑞麟選擇紀錄較少關注的礦工生活,紀錄台灣勞工當時生活樣貌。從此洪瑞麟在我的印象裡就標籤成礦工的紀實畫家,但畫家為何選擇描繪勞動著的樣貌作為發展的主軸,也許是更值得深究之處。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攝影就是認識過去與現在、自身與國家的一盞大門。 初次造訪第一個台灣的攝影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草山玉溪《世界新聞攝影展》
《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此展覽展出的展品多元,有經典的畫作,裝置作品,視覺錯置的實驗之作,動畫作品,將神曲詩篇轉換成圖像的插畫之作,豐富多元的展品,讓觀者較不容易疲乏,也呈現達利無論各種媒材皆能展現超現實主義之藝術手法,。 各個展間的空間連接性也是精心設計。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紅線:象徵生命線,抑或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劇烈性的紅線交織,像是牽引觀看者共同的命運。觀賞塩田展覽,不僅是能互相打卡留戀,並找尋自己與作品間的關聯性。更能深度思考其生命意涵。作品探討生命的哲學性,生死觀,加上鹽田獨具深意的語彙感,即便結束也很值得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我在閱讀兒童文學的過程中,也感受到許多僵化思維被鬆動、反璞歸真的快樂,某種程度上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只是解放兒童,也能夠解放大人吧!
Thumbnail
絲塔沒事就看電視,追劇追動漫追綜藝,螢幕裡的世界好快樂,吃早餐時哭到不能自己,吃午餐時笑到每叮每噹,對著螢幕叫囂謾罵、花癡氾濫,情緒起伏之大家人習以為常。絲塔散播快樂散播愛,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分享喜歡的影視娛樂作品,當個快樂的電視兒童!
Thumbnail
詩享家星際點播:Beethoven Virus OST - 22 Last Concert 人類對科學的無盡探求,欲求追問的是: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價值是什麼?如同電影《一代宗師》所言,所謂的宗師之路,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基普‧索恩在《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一書中,
Thumbnail
須文蔚唏噓地總結:「楊牧的老師陳世驤曾言『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楊牧也講過『而我總以為愛是黑暗裡的省識,風雨中的辨認』;而《同樣的心》的出版,足堪標記我們對曾珍珍、楊牧的不捨想念,更是兩位傑出學者如黑暗之光的證據吧。」
Thumbnail
如果可能,我誠心祝願臺灣人走進電影院,在兩個小時內看看葉石濤先生的人生片段。
Thumbnail
許卉林│2021│Taiwan│122min 觀賞《台灣男子葉石濤》,像是再讀了一遍臺灣文學系。這一方面使我懷念,卻也讓我深深懷疑,片中那些我熟悉的面孔、論述、作家、定位,如何吸引不知道葉石濤是誰的觀眾? 可能是葉老的緣故,讓我的預設期待過高了些吧?
Thumbnail
這片土地,其實無關文學,這片土壤,是以一具具肉身種下的血肉之地。每一個行走的生命都是他自身的文學,他那一輩子面對的課題,而「文學是上帝給特定的人的天譴?」不,每一個人都是特定的,每一個人也都被降下了專屬的文學,文學中專屬的命題,而那個命題就是一次一次生命中起承轉合的天譴。
Thumbnail
「頭一次見到妳,我就呷意妳了」,當一個蠻橫無理、每天拿著甘蔗耍帥、四處討債的8+9願意為妳做盡各種笨拙、無俚頭、不明所以但情深意重的蠢事,只因為他自以為「為妳好」就不斷付出,這樣一個對愛情一竅不通,卻為了妳義無反顧的可愛男人(傻子),拿一張無腦的「塗鴉合約」,妳願意換得了一輩子的刻骨銘心嗎?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我在閱讀兒童文學的過程中,也感受到許多僵化思維被鬆動、反璞歸真的快樂,某種程度上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只是解放兒童,也能夠解放大人吧!
Thumbnail
絲塔沒事就看電視,追劇追動漫追綜藝,螢幕裡的世界好快樂,吃早餐時哭到不能自己,吃午餐時笑到每叮每噹,對著螢幕叫囂謾罵、花癡氾濫,情緒起伏之大家人習以為常。絲塔散播快樂散播愛,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分享喜歡的影視娛樂作品,當個快樂的電視兒童!
Thumbnail
詩享家星際點播:Beethoven Virus OST - 22 Last Concert 人類對科學的無盡探求,欲求追問的是: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價值是什麼?如同電影《一代宗師》所言,所謂的宗師之路,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基普‧索恩在《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一書中,
Thumbnail
須文蔚唏噓地總結:「楊牧的老師陳世驤曾言『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楊牧也講過『而我總以為愛是黑暗裡的省識,風雨中的辨認』;而《同樣的心》的出版,足堪標記我們對曾珍珍、楊牧的不捨想念,更是兩位傑出學者如黑暗之光的證據吧。」
Thumbnail
如果可能,我誠心祝願臺灣人走進電影院,在兩個小時內看看葉石濤先生的人生片段。
Thumbnail
許卉林│2021│Taiwan│122min 觀賞《台灣男子葉石濤》,像是再讀了一遍臺灣文學系。這一方面使我懷念,卻也讓我深深懷疑,片中那些我熟悉的面孔、論述、作家、定位,如何吸引不知道葉石濤是誰的觀眾? 可能是葉老的緣故,讓我的預設期待過高了些吧?
Thumbnail
這片土地,其實無關文學,這片土壤,是以一具具肉身種下的血肉之地。每一個行走的生命都是他自身的文學,他那一輩子面對的課題,而「文學是上帝給特定的人的天譴?」不,每一個人都是特定的,每一個人也都被降下了專屬的文學,文學中專屬的命題,而那個命題就是一次一次生命中起承轉合的天譴。
Thumbnail
「頭一次見到妳,我就呷意妳了」,當一個蠻橫無理、每天拿著甘蔗耍帥、四處討債的8+9願意為妳做盡各種笨拙、無俚頭、不明所以但情深意重的蠢事,只因為他自以為「為妳好」就不斷付出,這樣一個對愛情一竅不通,卻為了妳義無反顧的可愛男人(傻子),拿一張無腦的「塗鴉合約」,妳願意換得了一輩子的刻骨銘心嗎?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